1603公里等于多少里程(1603公里有多远)

绿树环绕,花草飘摇,沿着县道金白线往蕉岭县蕉城方向前行,石窟河十里风光尽收眼底。这条沿着石窟河岸蜿蜒的金白线是蕉岭小有名气的“旅游公路”,经提升改造后,带动了沿途4个镇、10多个村庄旅游业的发展。

蕉岭金白线的升级改造是梅州农村公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至2017年底,梅州农村通车公路里程达14244公里,其中县道772公里,乡道10236公里,村道3236公里。一条条农村公路既是安全通行路,也是美丽生态路,带火了产业,也带富了农民。

根据全省下达“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和目标,2018-2020年,梅州等级公路比率要达到97%,同时要完成贫困村新建硬底化路78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140公里以及畅返不畅整治1996公里。为进一步“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近日,梅州印发了《梅州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对未来9年“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和任务,助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

一条民生路

年底建制村 客车通达率95%以上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过去不少农村地区交通情况的真实写照。作为梅县区较偏远的乡镇,桃尧镇与福建永定接壤。桃尧镇螺江村,距离福建省边界仅约6公里,被当地称为梅州“最偏远的农村”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桃尧镇有不少乡村备受交通短板的困扰。“因为路不好走,去一趟县城往往要花大半天的时间。”村民张凌祥说。

由于交通不畅,道路两边没有排水沟,下大雨的时候,一些建在乡道两旁的房子还会被水浸泡。“地板上都是水,只得等雨停了才慢慢清理干净。”村民说。“后来听到村里准备修路,很多村民们都高兴极了。”梅县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林强说。

记者在走访各县(市、区)的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现场时发现,用地和资金是摆在不少乡镇面前的两大难题。为此,梅州从建设主体和建设资金筹措两个方面大胆创新,作出了一系列探索和尝试。

以梅县区为例,在村道修整扩宽过程中,不少地方需要裁弯取直或扩宽路面,占用部分村民的农田、果树。为了动员村民共同参与,梅县区采取“以地代捐”的形式,把占用土地按价折合转换为捐款,此举获得了大部分村民的赞同。

同时,为发动乡贤、村民参与,不少村民理事会成员、党员干部先带头捐款,同时积极争取交通部门资金支持。三年来,梅县区共投入资金7.4亿元,建设县乡道升级改造18条107公里,200人以上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192公里。

接下来,如何更好地解决四好公路建设资金问题?在《实施方案》中,梅州提出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投入机制,加快建立以县级公共财政为主、省市支持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同时,市县财政部门加大对“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建立持续稳定增长机制,通过统筹使用好成品油消费税改革新增收入基数和增量、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新增财政投入、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奖补资金等,优先保障农村公路建管养运资金和落实候车亭建管养资金。

道路宽了,汽车也可以直通村民的家门口了。梅县区城东镇葵上村口,一座具有客家元素的公交站亭坐落在乡道Y031路边,蓝灰色的亭檐、木质色的亭身与周围的绿树红花互相映衬。“如今,村里的孩子到圩镇上学可以直接坐公交车,每半小时就有一班车,非常方便。”葵上村村民李女士说。

从全市来看,目前已有梅江区、梅县区、蕉岭县、丰顺县等4个县(区)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至2017年底,梅州已通客车行政村185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0%。2018年至今,全市新增通客车行政村48个,在建36个;建设候车亭行政村64个,在建14个。

根据《实施方案》,按照“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运邮结合”的要求,梅州将进一步完善城乡客运线网布局,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覆盖建制村、延伸自然村、连接乡村旅游点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体系,力争尽快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5%以上。到2020年,客运和物流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具备通行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AAA级及以上的县达95%以上。

一条致富路

探索农村公路+ 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

由于乡村公路太窄,碰到迎面而来的车辆,司机只得左顾右看,小心翼翼地倒车,寻找一个路基较宽的地方进行会车。这样的情景,在梅州不少农村地区经常能看到。

调查发现,乡村道路建设标准低,也是村民普遍反映的问题。不少农村公路路宽只有3.5米,也没有做路肩,而两车相会需要的最低路面宽度要达到4米。

“之前,从村口进来的路有一段坡又窄又陡,大卡车进来载货时总是‘龟速’行驶。”梅县区城东镇玉水村村支书郭国青告诉记者,村里70%以上的村民以种柚为生,每年柚子的产量达200多万斤。本来普通车辆十几分钟能走完的乡道,因为路不好走,愣是花了半个小时以上。对于村民来说,柚子的物流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梅州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逾70%,拥有超6000家涉农经营主体,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近20%。然而,在农村公路建设全面铺开之前,不少偏远乡村因为交通制约,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开发利用,大量农副产品找不到销路只能腐烂、倒掉。

发展特色农业,需要以规模求效益,而后者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但这样的道路状况如何引得来企业?为此,梅州统筹规划一批“四好农村路”项目,高标准投入、推进农村交通建设。2018年至今,全市未通客车行政村窄路基路面加宽改造工程完成313公里,省定贫困村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建设477公里。

一条条绵延起伏、高低错落的乡间道路,犹如一道道飘落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彩带,托起了农民致富的梦想。大卡车直接开进村,中间转运环节的减少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当地农民不仅“牵手”企业多渠道销售农产品,自己也当起了老板。“现在,我自己可以在网上销售柚子,客户一下订单,便直接可以装箱运出。”玉水村村民朱先生说。

为了促进当地产业发展,梅州正探索农村公路+模式,推进县、镇、村三级客货运输站场改造、建设和农村客运站与便利店、邮政、物流等“多站合一”的物流节点建设。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0年,梅州农村县、镇、村三级的农村物流节点基本建成覆盖,县、镇级物流节点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村级物流网点覆盖率达到80%。同时,具有条件的农村客运站要启动“多站合一”创新试点工作,并鼓励农村客运与其他业态融合,鼓励“农村公路+电商快递”“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旅游休闲”等发展模式,拓展农村公路服务功能。

作为山区城市,梅州不少乡村公路往往都在山区,急弯、陡坡、临水、临崖和危窄桥等危险地段有不少,一旦遇到驾驶员不熟悉路况、驾驶技术不过硬的情况,极易出现公路安全事故。位于兴宁北部山区的罗浮镇,距离兴宁市区有54公里。为了让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兴宁市着手对进出罗浮镇的道路进行提升改造。

由于地形复杂、危险点多,该路段在建设过程中花费了工程人员的大量心血。“一条长约202公里的乡道上就有涵洞174座,包括桥梁、水沟边沟以及断头路段改造,每年要花费的公路养护费用就不少。”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60%的农村公路完成硬底化时间超过10年。”

为此,梅州高度重视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建设,成绩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2017年交通运输部、省下达的256个农村公路安防工程项目(含2016年部续建项目)中,梅州的整治任务里程达1598公里。从全年完成的情况来看,全市共完成整治里程1603公里,累计完成投资3.45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位列全省第一。

一条旅游路

提升公路等级 串珠成链助力乡村旅游

从蕉岭金白线沿着蜿蜒的乡道走几分钟就到了三圳镇九岭村,一些村民正忙着搭木架,趁着旅游淡季对民宿进行装修提升。乡道两旁大片的荷花基地、葡萄园、百香果园等观光农业,是九岭村发展乡村游的重要内容。

每到夏日,新鲜的水果、盛开的繁花、美丽的古村吸引各地游客来观光旅游。但火热的乡村游背后,道路的等级短板也渐渐凸显。2017年,梅州等级公路比率为91.15%,低于全市92.86%的平均水平。

记者了解到,以前,村民出入九岭村常常要绕道而行,位于河堤的金白线大部分路段是单车道,大巴、卡车不能通过。借乡村旅游发展的东风,蕉岭全力推动全长26.4公里的金白线升级改造项目,服务乡镇休闲、观光、旅游,助推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在乡道改造方面,到2019年底,蕉岭县力争实现所有行政村道路5米宽。

据蕉岭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路升级改造后,不仅道路宽敞了,原来的水泥路变成了柏油路,道路两边的绿化和景观也得到了提升。“我以前从蕉城回老家,要绕一大圈,起码半个小时。路修好后,现在只需10多分钟便可以到家。”市民谢先生说。

蕉岭农村公路的建设,既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更推动了乡村振兴。如今,蕉城金白线沿线的4个镇、10多个村陆续建起了农庄,打造了新的景观点,金白线成了升级版的乡村道路。“它把如珍珠般零星散落的各有特色、各有特产的村落串联起来,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活力。”蕉岭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丰顺县道094线大竹至贵人段。过去由于交通不畅,公路坑坑洼洼,这个离镇上只有几公里的村庄,村民到镇上要花一个小时。这种情况在交通部门对道路升级改造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在提升改造该路段之时,丰顺县交通运输局还同步完善了绿色廊道建设。

据丰顺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介绍,2015年丰顺县共投入155万元,在县道094线大竹至贵人段、韩山旅游公路等路段沿线种植大红花、双荚槐、红绒球、黄季菊等景观花木一批,建成17.36公里绿色廊道。同时,还在重点旅游农村公路沿线种植红叶石楠1500株、双荚槐3200株、路肩草45公里。

丰顺的绿道旅游经济是梅州农村公路为当地旅游业铺设发展通道的一个生动写照。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梅州不断加大乡村道路的建设力度,不断改善梅州农村出行条件,激活了乡村经济,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在提升道路等级的基础上,梅州对于“等外路”的消除也更加重视。为加快新升县乡道改造,提升全市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提升到97%。其中,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比率不低于10%;到2022年底,具各条件的等级公路比率提升到100%,路面铺装率提升到91%;到2027年底,路面铺装率提升到97%。

■链接

梅州“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表

根据《梅州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梅州对未来9年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以下目标:

到2020年,全市农村公路取得重大进展。管理体制机制全面理顺,路网结构得到完善,路况水平得到提升,路域环境得到改观,客运和物流水平有效提升。农村公路畅通、安全、可持续发展,整体处于粤东、粤西、粤北领先水平,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交通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市农村公路取得显著成效。管理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路网结构更加优化、路况水平明显改善,路容路貌明显改观,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农村公路舒适、美丽,城乡交通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要求。

到2027年,全市农村公路发展实现根本改变。管理体制机制运行高效,农村公路更加畅通、安全、舒适、美丽,与乡村旅游、生态农业、乡村文化、特色小镇等新兴业态融合发展,适应农村农业现代化要求。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黄思华

【通讯员】吴伟胜

【摄影】何森垚

【作者】 黄思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