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年是什么年(1209天是多少年)


编者按:一直有个说法,说金末元初那段时间西夏人非常善战,以至于让成吉思汗用了20年才灭掉西夏。出于对于西夏人的恐惧,所以蒙古人才将西夏的党项人屠杀一空。那么,真的如此吗?

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所建立的封建政权,其辖地包括今宁夏、甘肃的大部以及内蒙鄂尔多斯等地区和陕西的部分地区。西夏桓宗李纯祐统治时期,统治集团日趋腐朽,国势转衰。西夏北境与克烈、乃蛮两部连界,早有交往,克烈部王罕之叔、王罕本人都曾避难或借道西夏。1203年,铁木真灭克烈部时,王罕子桑昆也逃往西夏,一路以剽掠为生,被西夏人逐出后,又逃到龟兹,在那里被杀。西夏虽然没有接纳桑昆的避难,但是却允许他过境,在蒙古可汗看来是一种敌对行为,也为日后开战提供了口实。



1205年三月,铁木真灭乃蛮和蔑儿乞后派怯古里秃、耶律阿海入侵西夏,破边防城堡力吉里寨,四月,蒙古军带着大量战利品返回漠北,六月,李纯祐修复被破坏的城堡,大赦境内,十一月派军队进行反击。西夏军向北行进,但未发生战斗便折返。西夏与克烈部传统的睦邻关系阻碍了成吉思汗的崛起和争霸,相对弱小的国力也方便蒙古试探定居国家虚实,而且西夏所在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主要道路,开拓东西方贸易关系就必须要控制这一地区,为将来控制住这一前往西方的必经之路,进而扩大与西方各国的文化经贸份额做好准备,成吉思汗借口追击克烈残部,派遣先头部队进入西夏境内侦察与袭扰,大概也是1205年入侵西夏的动机之一。



蒙古首次攻夏,时间短(仅一个月)、进军路线单一、远离西夏腹地,纵深千里,饱载即还,为第二年蒙古帝国初建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1206年初春,铁木真在斡难河即大汗位,尊号成吉思汗。而同年李安全也废掉了李纯祐成为新一代西夏皇帝。1207年秋,成吉思汗借口西夏不纳贡和李安全废主自立,派兵第二次入侵西夏,目标直指西夏北方要塞兀剌海城,冬季破城并在此驻兵,四出掳掠,五个月后因为粮尽和李安全集结优势兵力造成的威胁,蒙古军于1208年春班师回国。



蒙古军的这次行动相比第一次攻夏战争更具意义,因为他们开辟了新的进军路线,兀剌海城一旦攻占,似乎直指西夏都城的道路就被打开了。这就是在1209年、1218年、1226年的三次战争中,成吉思汗仍然以此路线为主攻方向的原因,它带给西夏的威胁更直接。



关于这第二次入侵,大多数史书都称成吉思汗随军亲往。然而,在1208年乃蛮屈出律和蔑儿乞脱黑脱阿的力量被击败之前,成吉思汗可能还没必要亲自南行,就像《西夏书事》载1217年末(《元史》称1218年初)西征前夕他亲自围攻中兴府,但根据《蒙古秘史》①,远征花剌子模优先于伐夏,成吉思汗没有亲征的必要,而且蒙古军“渡河(应指黄河)来攻”,只能是来自东边木华黎军。本年冬,蒙古军追杀蔑儿乞部到额尔齐斯河,脱黑脱阿中箭而死,屈出律逃往西辽。



蒙古军从兀剌海会师后,同年五月(《大金国志》)或十月(《金史》),可能是因为蒙古军屯兵边境,西夏遣使求援于金朝,但却得到了金帝完颜璟“敌人相攻,中国之福,吾何患焉?”的回复。这里有个小细节需要考证,《西夏书事》把金廷的这句回复放在了次年蒙古军围中兴府时期,皇帝也变成了完颜永济。吴广成的《西夏书事》是清代的著作,虽然具有很高价值但也需要找宋元史书进行对照才更合适,这里就是他玩的一个春秋笔法,《大金国志》里说出这句话的明明是1208年在位的金章宗完颜璟②,而且也与《金史》的记载相符③。



在这里要为金卫绍王完颜永济正名,人家虽然被《金史》评价“柔弱鲜智能”,可也不能把所有短视的行为都算到他头上吧④?金廷本来就对篡位的李安全态度冷漠,虽然夏使仍照常至金贺正旦、天寿节,但金朝却在1207年后终止遣使至夏贺生日,经济上也取消了对西夏之赐,外交上也降低了对使者的接待规格,间接地表明对李安全的不认可。虽然李安全怨恨金朝不援助自己,但也没有通过劫掠金朝来弥补自己被蒙古劫掠的损失,1207年秋七月遣使至金赎人口,金朝“尽数放还”,1208年冬十月,也遣使贺金天寿节,总算进一步维持了夏金之间的和睦关系。



1209年春,畏吾儿国归顺蒙古。在此之前,金臣李藻、午逢辰、白纶、田广明面对蒙古的威胁,上书劝北伐,但遭到了完颜璟的反对,各杖一百。于是四人携带家眷北逃至蒙古,极力劝说成吉思汗攻打金朝。这与成吉思汗的想法不谋而合,但是在对抗强大的金朝之前,他必须先有效地削弱西夏,避免其从侧后发动的进攻,为拆散金夏联盟,保障攻金的顺利,成吉思汗终于亲率大军第三次攻打西夏。这场远征中蒙古军的兵力史无明文,虽然《蒙古秘史》称1206年建国时分封九十五千户,但是首先在统一战争时期蒙古人就有大量伤亡,很多的千户在分封时并不满千,秘史的九十五千户实际上是一个杂凑起来的功臣表,有许多错误并列的地方,《元史》中的六十五千户可能更接近史实。不用夸大畏吾儿的援助,在征西辽时他们仅提供了三百人,而规模更大的西征花剌子模时,畏吾儿的兵力是一万人,哈剌鲁六千人。因此这时的蒙古军最多七万人。



但在此时,蒙古并没有灭掉西夏的打算,因为蒙古军若想灭夏,必然久拖不决而耗损兵力,即便灭夏,此时的蒙古骑兵也不会据守城池(蒙古人少,直接控制西夏,势必分散兵力,顾此失彼),中兴府还要被金朝所占,增加以后作战的困难。现在如果蒙古能够用武力迫使西夏结盟,命其攻金,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又削弱了夏金两国的实力。



1209年三月,蒙古军先举兵出黑水城北,从兀剌海西关口进入河西,西夏皇帝李安全命太子李承祯为主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帅,领兵五万迎战蒙古军。蒙古军见西夏军离城列阵,正中下怀,遂将其一举击溃。西夏太子逃走,副帅高逸阵前被俘,不屈而死。蒙古军乘势再次攻打兀剌海城,丰州人谢睦欢劝守将出降,而太傅西壁讹答率兵巷战被俘。兀剌海再次失守,这时已经是夏四月了。



按照习惯,成吉思汗可能在兀剌海驻夏,并命蒙古军四处侦察,其中一部蒙古军直逼西夏都城中兴府的外围要地——贺兰山关口克夷门,此处地势险峻,关外两山对峙,仅一径可通,悬绝不可登,为西夏右厢朝顺监军司的治所,驻军达七万人,西夏大将嵬名令公奉命率军五万援助克夷门。起初,嵬名令公在山间设下伏兵,待蒙古兵至,嵬名令公率领擅长山地作战的西夏骑兵自山坡冲下,以居高临下之势,凭借优势兵力在野战中击败了劳师远来的蒙古军。之后西夏军返回了阵地,进行防守。



成吉思汗在兀剌海驻夏结束后,于七月亲自领兵进攻克夷门,两个月下来嵬名令公渐渐放松戒备,变得轻敌。成吉思汗让蒙古军故作退兵状,并用游兵引诱嵬名令公冲下山坡,离开险要,途中设下埋伏。嵬名令公进入空旷地带,结果被蒙古大军包围,西夏军兵败如山倒,嵬名令公被擒获。成吉思汗随即回兵攻占了克夷门⑤。自此,通往中兴府的路上畅通无阻,蒙古军急速越过贺兰山,驻扎在孛王庙,着手包围中兴府。成吉思汗在兀剌海驻夏,最初进攻克夷门的蒙军统帅并非本人是笔者的推测,因为成吉思汗一直有夏季避暑再于秋季出师的习惯⑥,少见的例外是西征花剌子模时于夏六月出师,那是因为阿尔泰山及天山山脉苦寒,须在秋深以前,度过天山。兀剌海也在第二次伐夏之役中有被蒙古军占据驻扎的纪录,而且据耶律楚材《过夏国新安县》⑦(西夏曾在这一带设有新安州),兀剌海地区应该是适合驻夏的凉爽区域。如此一来《西夏书事》中激烈的克夷门“相持两月”,怕只是西夏人自己的吹嘘修饰之词。 



接下来的历史,传统说法一般是结合《元史》与《西夏书事》的记载⑧,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军于九月包围了西夏都城中兴府,久攻不下之后决定引黄河水淹中兴府,结果由于技术手段不足,堤坝溃缺,汹涌的黄河河水涌入蒙古军营地,迫使蒙古撤军;中途西夏向金朝求援,却被短视的完颜永济拒绝(按上文考证,此回复应为一年前完颜璟所言)。但冷门史料《立只威忠惠公神道碑》⑨却提供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一是在蒙军围困中兴府五旬(五十天)之后,西夏人就已经遣使求和(按蒙古军九月引河水灌城,五旬最多到十一月为止);二是使者竟然是在和林见到了成吉思汗本人。



现在需要结合以上诸史所载对水淹中兴府的过程重新做个梳理了。在攻破克夷门后,成吉思汗就像日后一攻中都时驻扎在龙虎台派哲别军去试探一样驻扎在城外的孛王庙(应该是供奉西夏皇室祖先的寺庙),派兵包围了中兴府,李安全亲自督率将士登上城门,依靠坚固的城墙进行防御,蒙古军难以破城。九月连日大雨,中兴府地势较低,其西为唐徕渠,其南为红花渠,其东为黄河,城外四周湖塘密布。大雨使得黄河及城外渠、湖之水暴涨,于是成吉思汗到黄河下游筑起堤坝,使上游大水流灌中兴府城内(但是古代筑坝技术是不允许长期达到这个地步的,下游筑坝用回水淹上游在淮河流域一带比较有用,但不适于银川一带),城内水深数尺,房屋倒塌,不少居民被淹死。不久可能是为了处理西北各部事宜(1210年夏遣使至畏吾儿君主巴尔术处,1211年初春哈剌鲁的阿尔思兰汗随蒙将忽必来入觐),成吉思汗留下一部兵力继续包围,自己率剩下的军队带着俘虏的西壁讹答和嵬名令公返回蒙古(这种做法在1227年西夏亡国前夕也有用过,留兵一部围守中兴,自督大军转攻金朝)。



到了十一月,撑不下去的李安全得知自己的臣子曲也怯律的儿子察罕⑩在蒙古当官,便派遣他带着察合公主去和林求和,成吉思汗下令曲也怯律与属下扎剌可抹哥通过饮用含有金屑的酒宣誓为盟。于是西壁讹答被释放,和曲也怯律一起返回西夏,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因水久淹,中兴府城墙有崩塌溃决的危险,李安全及全城居民危在旦夕。就在这时,堤坝突然溃决,大水向城外流,蒙古军遂解围,但称不上“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军”,因为蒙古主力早已回师,而随着和议的达成,蒙古军也无需继续围攻下去⑪。这时西壁讹答已到中兴府,入城谕降,李安全于是登上城楼和蒙古军统帅隔河相见,约定和好,并当即派人向成吉思汗表示愿为做右手出力,并征集了赶不胜赶的骆驼献上,于是蒙古军北还。


▲1205—1224蒙古攻夏略图(西夏部分地区位置争议颇大,在此无暇考证)


西壁讹答不久病死,而对于囚禁在蒙古的嵬名令公,成吉思汗数次派人招降,但都被坚守民族大义的嵬名令公拒绝⑫。李安全从西壁讹答处得知嵬名令公没有死,便遣使送礼将他赎回,终于让他在次年三月回到了西夏,八月西夏就对金葭州发动了进攻。而1211年七月蒙古三路伐金时,西夏齐王李遵顼废掉了李安全自立,是为西夏神宗。



李遵顼在位年间,西夏利用蒙古攻金、金朝国势大衰的局势,多次对金西边州郡进行攻掠,使得金朝疲于奔命。但同时西夏也因征发日多不堪奔命,迫使李遵顼试图摆脱蒙古军控制。为了惩戒,1218年初春成吉思汗在处理西北事务以及与花剌子模的外交时,派一支很可能出自木华黎麾下的蒙古军队由金境渡过黄河出击,此时西夏毫无防备,蒙古军队围其都城,迫其君主逃往凉州,无力抵抗的李遵顼不得不再次向蒙古请降。从1210年到李遵顼退位的1224年,夏金战争历经13年,大小战事计40余次。其中西夏先后五次约宋攻金,四次没有结果,仅有的一次夹击秦、巩,也是无功而还。宋夏夹攻金朝留下了三国彼此削弱、蒙古坐收渔翁之利的客观后果,不到十年,西夏和金朝就相继被蒙古所灭,南宋也面临蒙军的进攻。



1223年李遵顼传位于太子李德旺(西夏献宗),同年负责对金战事的木华黎去世,其子孛鲁继续经略中原,该年春李德旺因成吉思汗西征长期未回以为有机可乘,便派遣使者去联络黄头回纥和西夏西边的臣属部落共同抵抗蒙古,次年西夏遣使至金朝议和。孛鲁向成吉思汗汇报情况,后者密令他伺机征讨。1224年秋,孛鲁攻破银州,杀死夏军数万,掳掠人口和牲畜数十万,命蒙古不花驻守西夏要害之地后返回,这第五次伐夏是蒙夏决裂,成吉思汗灭夏的序曲。1226年正月,成吉思汗亲自征伐再无利用价值的西夏,并最终将其消灭。



回看下来,蒙夏战争从公元1205—1227年,看似持续达22年之久,但直接的军事对抗时间却较为集中,基本上大都集中在两个时期,即1205—1209年和公元1224—1227年间,其间又以公元1209年和公元1226年为主,蒙古前期对西夏的进攻只有试探掠夺以及断金左臂的战略意义,只有最后一次目的是真正的灭亡西夏,军事目的只是制服而不是占有和经营西夏,一直到西征回来后才发动真正的灭夏之战,甚至在灭夏前夕成吉思汗都分兵包围都城,自己率军攻入金境内。


①《蒙古秘史》:成吉思合罕出征前,向唐兀惕百姓的不儿罕派使臣……阿沙·敢不说:“既然力量不足,何必做合罕呢?”这样,不但未出师增援,反而说着大话打发使臣回来了。成吉思合罕说:“怎么被阿沙·敢不说成这样!如果改换目标先征他们,又有何难?正在指向他人的时候,姑且作罢!若蒙长生天保佑,凯旋回銮,那时再说吧!”

②(泰和八年夏五月)西夏遣使求援于我……于是大军益锐,恐西夏议其后,乃大举兵攻之。至是,西夏遣使求援,主不应。其臣僚谏曰:“西夏既亡,必来加我。不如与西夏首尾夹攻,可以进取而退守。”主曰:“敌人相攻,中国之福,吾何患焉?”不听。

③《金史·章宗本纪四》:(泰和八年)冬十月辛未,以吏部郎中郭郛为高丽生日使。辛巳,宋、高丽、夏遣使来贺。夏国有兵,遣使来告。

④完颜璟的态度也可以通过《元史·太祖本纪》中他对于永济警告的忽视来对照:“初,帝贡岁币于金,金主使卫王允济受贡于净州。帝见允济不为礼。允济归,欲请兵攻之。”1190年他即位后不久,金国使臣至夏,“礼意颇倨”,西夏仁宗李仁孝借口发兵攻金岚、石等州,次年夏又破金鄜州、坊州,并大掠保安州。虽然西夏尝试缓和,但两国矛盾仍存。

⑤《西夏书事》:安全闻蒙古兵深入,遣嵬名令公复率兵五万以拒。蒙古兵至,嵬名令公自山坂驰下,击败之。相持两月,备渐弛,蒙古主设伏以待,遣游兵诱之入伏获之,遂破克夷。

⑥《蒙鞑备录》:凡有征伐谋议,先定于三四月间,行于诸国,又于重五宴会共议今秋所向,各归其国避暑牧养,至八月,咸集于燕都,而后启行。

笔者结合各史书考证出自1206年建国后成吉思汗历年驻夏的地区及出处:

1207 蒙古 《元史》载秋征西夏

1208 龙庭 《元史》

1209 兀剌海 《西夏书事》

1210 龙庭 《圣武亲征录》

1211 汪古部 据《元史·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等传猜测,本年二月成吉思汗誓师伐金,四月前锋攻占大水泺、丰利等县,七月破乌沙堡、灰河等地

1212 威宁 据《元史·刘伯林传》猜测,刘伯林献该城投降,成吉思汗命他与耶律秃花一同招降山后诸州,二将于五月克天成

1213 汪古部 《元史》载秋七月克宣德

1214 鱼儿泺 《元史》

1215 桓州凉泾 《元史》

1216 蒙古 《元史》载春还庐朐河行宫

1217 蒙古 《新元史》春,木华黎觐帝于土拉河

1218 和林行宫 《西游录》载春三月抵达和林行在所

1219 额尔齐斯河 《元史》*

1220 撒马尔罕 《多桑蒙古史》

1221 塔里寒 《元史》

1222 八鲁湾 《元史》

1223 巴哈兰 《多桑蒙古史》

1224 豁兰塔石(阿力麻里辖地) 《多桑蒙古史》,也就是说《西夏书事》里说成吉思汗亲自领兵攻沙州被籍辣思义所阻是张冠李戴

1225 蒙古 《史集》

1226 浑垂山 《西夏书事》

1227 六盘山 《西夏书事》

*据王国维考证:此《录》自庚辰至甲申征西域事,皆后于事实一年。拉施特《史集》及《元史·太祖纪》并一与此同。

⑦时丁亥(1227年)九月望也。昔年今日渡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西域阴山有松关。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气雷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⑧《圣武亲征录》将三征西夏误记在1210年,而且仅称“秋,复征西夏,入孛王庙,其主失都儿忽出降,献女为好。”(《史集》记载相同)《蒙古秘史》也只说成吉思汗刚到西夏就得到了不儿罕(西夏主)的投降献女并详细记录了他发的誓言,皆未提及水淹中兴府一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只说“鞑靼至兴、灵而返”,并写了一个白鞑靼的白波斯(《大金国志》称白厮波)“掠夏国之伪公主而去,夏人反臣事之”一事,应是对蒙古攻夏的一种曲解。《大金国志》则补充了西夏方的态度:“泰和年间,大军侵入,灌水攻城,事急,西夏主登城,隔水相见,面约和好。其后差发日多,和好遂绝。”

⑨时夏人未服从也,围其城,五旬弗解。夏人弗能支,遣金紫以讲和。使见太祖和林,奉夏主之女,请为购以解。太祖命金紫与扎剌可抹哥那颜,屑金和酒以为盟,约为兄弟。抹哥贵族重臣,饮金,国之重盟也。

⑩《元史·察罕传》:察罕……父曲也怯律,为夏臣。其妾方怀察罕,不容于嫡母,以配掌羊群者及里木。察罕稍长,其母以告,且曰:“嫡母已有弟矣。”察罕武勇过人,幼牧羊于野,植杖于地,脱帽置杖端,跪拜歌舞……帝异之,乃挈以归,语光献皇后曰:“今日出猎得佳儿,可善视之。”命给事内廷。及长,赐姓蒙古,妻以宫人弘吉剌氏。

⑪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小林高四郎更是在自己的《成吉思汗传》当中写道:“中兴府为水攻所苦,最后,力不能支,不得不纳公主察合投降。”显然,按照小林高四郎的观点,是西夏主动向蒙古求和,没有一点西夏占到便宜的意味。

⑫《西夏书事》:太傅西璧氏病死,嵬名令公被囚。蒙古主数使人谕降,不听,日居土室中,蓬首垢面,食惟粗粝,志不稍屈。及安全请和,闻令公未死,遣使以礼请,乃纵还。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英美游园情,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