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排量的车在日本畅销,为何国内不行#
如果以近两三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看待这个问题,你会感觉这纯粹就是个伪命题,因为它根本没有成立的条件,而早在十几年前,这一类超级小排量车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的,比如当时比较火爆的铃木奥拓,虽然排气量是1.0L,但现在看来也是足够小的级别,但像他一类的车型,也仅存活了短短几个年头。
其实日本的民众用车习惯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大家都喜欢K-car,简单来说就是微型车,对于这类车型它们有严格的尺寸限制,类似于现阶段火爆的纯电动微型车大小,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体格小巧、驾驶灵活、好开好停、省油省心,但近几年咱们身边开五菱宏光miniEV的突然多了起来,搭载内燃机的微型车市场已经被纯电动车彻底取代,这说明什么问题?咱们仅讨论国内的情况。
说明老百姓把这一类车型看作是短途代步的首选,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等都不需要太大的车子,同时短距离开车对电能续航也没有特别严苛的挑战,关键是价格便宜、不需要加油,所以它可以轻松取代微型车的燃油版,比如搭载0.6L发动机的微型车,即便是百公里耗油两三升,但也不如纯电的更加经济。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小型车、紧凑级车价格正在逐步下探到更低的区间,尤其是国产品牌在这一点上力度更大,与其花费五六万买台小排量的微型车,还不如考虑小型车、紧凑级车的低配版,或者加一两万考虑更好一点、更大一点的车子了,这就是不同车型价格重叠造成的局面,显然不利于类似0.6排量车子的发展,其市场空间早已被高级别车型所吞并,比如1.0T、1.2T等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以及1.5L、1.6L自吸发动机车型。
还有一个方面,就是0.6排量的车子在整个汽车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了,比如以年度销量为衡量基准的话,微型车占比不过在5%左右,在中国市场上内燃机的微型车根本没有任何市场可言,谁也不敢投产这一类车型,而纯电动微型车5%的份额中,有40%以上是被宏光miniEV所吞噬,但单一车型的井喷并不能代表细分车型的趋势,毕竟第二名差了三万多辆,体量的缩水是导致这一类车型衰败的根本原因,比如今年8月份微型车市场排名上,第二名的科莱威CLEVER卖了8913辆,第一名的宏光miniEV卖了41188辆。
而从政策角度分析,咱们国家近几年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是空前的,这也给了纯电动车尤其是微型纯电动车充分发挥的平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曾经被视为实惠、经济的老年代步车,电动自行车,都不是微型电动汽车的对手,两三万元的价格可以瞬间击破消费者的心理防线,而生活区内充电设备的普及也鼓励大家大胆地尝试这一类车型,新能源的飞速发展,必然先从低端车型入手,然后顺序向上逐步淘汰更多类型,这就是政策面刺激的积极效果,反观日本本土是没有这种情况,或者说并不明显。
而像0.6排量这一类车子,其虽然可以满足一两个人短途出行需求,但其内部空间局促的事实是不可规避的,这个局促包括座椅、后备箱等部位的体验,这也决定了它只能作为家庭第二台车之用,基本上不会考虑拿他去跑长途,或者更加重的任务,也决定了其市场份额不会太大,比如我家邻居就是一台中型SUV,一台微型纯电动车,后者就是孩子他妈平时的代步工具。
综上所述,0.6排量的车在日本可以盛行好多年,甚至一直延续到现在,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但归结到咱们国内市场,可能新能源的飞速发展是淘汰它的最重要原因,其次是我们汽车消费理念的不同,比如喜欢大车、大空间、高性能、高科技等类型的车子,最终压缩了微型车市场空间,即便是奇瑞等品牌在加码微型纯电动产品,但这个细分市场的体量是相对有限的,未来依然是中高端车型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