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表现
数据截至2022/07/01,来源Wind。
二、重要资讯
1、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亿元,同比增长1%,1-4月增3.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583.7亿元,同比增长9.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802.5亿元,增7.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45.3亿元,降16.1%;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070.9亿元,降2.2%。
2、财政部下达2022年地方电网光伏、风电等补贴,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11个省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共计资金27.55亿元,其中,风电补贴14.7亿元,光伏补贴12.5亿元。
3、日本4月和5月核心CPI达到2.1%,几乎完全是由于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的;与其他经济体不同,日本经济没有受到全球通胀趋势的太大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宽松;日本经历的15年通货紧缩使企业在提高价格和工资方面非常谨慎;央行的任务将保持不变,通过我们的货币政策来稳定价格,促进经济发展;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可能会发生变化,存在不确定性。
4、今年1-5月,合同外资一亿美元以上大项目实到外资476.8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占我同期实际使用外资的54.3%。商务部将建立全国重点外资项目清单动态更新机制,指导地方进一步梳理1亿美元以上重点外资项目,优化形成新一批全国重点外资项目清单。
5、央行支持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金融工具,规模共3000亿元,用于补充投资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央行有关司局负责人表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重点投向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五大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
6、随着LPR降低以及一系列监管政策落地,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普遍挺进“3”时代。为争抢优质小微企业客群资源,银行贷款利率“比着”报价。有国有银行已经将部分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降至2.9%。
三、宏观点评
1、中国6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0.2,重回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恢复性扩张。6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4.7,前值47.8,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连续两个月明显回升。
点评:制造业需求方面,6月,新订单指数为50.4%,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全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恢复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带动消费投资需求复苏。
从6月新订单指数与产成品库存指数的差值指数来看,该差值较上月有所上涨,说明需求渐趋复苏,制造业经济动能回升。6月,PMI原材料购进价格与出厂价格指数均有所下降,预计6月PPI环比降幅或在0.2%左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降幅可能在0.1%左右。从企业规模来看,6月,大、中型企业同步扩张,小型企业仍处于收缩区间。
展望未来,全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回到正轨。宏观政策强调统筹抓好稳就业稳物价,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财政政策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增专项债加速发行以及投资政策为支点,后续仍将加大政策调节力度。
四、流动性分析
1公开市场操作及资金面
6月,央行公开市场累计进行逆回购操作10600亿,逆回购到期14600亿;MLF投放2000亿元,MLF净投放1000亿;合计实现净回笼3000亿元。全月资金宽松充裕,近月末略有宽松,跨月资金小幅上行。截至6月底,隔夜和7D资金价格涨跌互现,隔夜下行3.9bp至2.51%,7D上行27bp至2.75%。
数据截至2022/06/30,来源Wind。
2同业存单发行
6月,发行存单2179只,发行规模18999.7亿元,发行规模较上月增加1130.6亿,净融资额为2274.5亿元。发行利率方面,同业存单利率债2.21%,较5月上行1BP。
数据截至2022/06/30,来源Wind。
五、债券投资策略
1市场分析
6月官方PMI50.2%,回升0.6个百分点,重回枯荣线以上。6月生产指数52.8%,回升3.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50.4%,回升2.2个百分点,回到扩张区间。生产修复显著快于需求,与国内保主体政策有关,但需求的修复决定生产修复的持续性。新出口订单提高3.3个百分点至49.5%,在枯荣线下,前期积压订单赶工仍是出口数据的支撑。复工复产后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好。6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回落至52%,欧美控制通胀态度明确,海外衰退风险增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大跌,预计6月PPI同比放缓。6月建筑类PMI来看,土木建筑业环比回落至57.9%,房屋建筑业回升至57.2%。地产销售短期企稳但长期不可控,地产投资仍处低位。基建由政府主导,预计转弱可能性较小。
截至6月底,新增地方债已经基本发行完毕。按照财政部此前要求,6月底之前专项债发行完毕,8月底之前使用完毕,7-8月是集中支出时间。今年地方债供给明显前置,下半年年财政进入真空期,稳就业稳经济工作依然艰巨,疫情和地产下行加剧地方财政支出压力增加。近期财政部再提“谋划增量政策工具”,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
629国常会提到“运营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此举打通目前基建投资中的最大阻碍,减轻当地财政支出,进一步推动专项债项目落地。同时,直接增加政金债供给,今年净供给可能达到2.5万亿,上半年净供给只有7000亿,供给压力主要集中在下半年。
2投资策略
债市环境下半年面临资金面、财政政策和中美利差等风险点,操作上可偏防守,但向上空间有限。跨季后资金面回归宽松态势,大部分机构久期、杠杆中性,交易不算拥挤,随着利率调整后,欠配机构入场,压制利率上行空间。信用债方面,进入跟踪评级期,今年城投评级被下调主体增加,多为经济实力弱地区城投,债务压力大的主体。今年疫情和地产下行加剧财政矛盾,地方财政缺口增大,关注城投尾部风险。
股市下半年环境较好,进入业绩期,股市走势从修复进入修正期。可转债市场兼顾性价比和正股。防疫措施有所放松,但是“动态清零”的大方向不变。近期安徽江苏等地仍有零星反复,疫情仍存在局部反复的压力,物流人流仍有受阻的风险,或制约经济恢复。进入7月,月底政治局会议定调下半年经济较为重要、上半年GDP数据也将公布、或有增量财政政策出台。7月美联储会议将召开,市场对加息幅度仍有争议。
六、股票投资策略
1市场分析
上证指数周收涨1.13%,深证成指周收涨1.37%,创业板指周收跌-1.50%,沪深300周收涨1.64%,中证500周收涨1.10%。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102.31亿,其中,沪股通净流入61.20亿,深股通净流入41.11亿,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717.99亿。行业板块方面,煤炭、商贸零售、建筑材料、有色金属走强,分别上涨5.85%、4.75%、4.36%、4.28%,汽车、电力设备、非银金融、农林牧渔走弱,分别下跌-3.70%、-2.47%、-1.30%、-0.85%。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周收涨0.65%,恒生国企指数收涨0.50%,恒生科技指数收涨0.53%,港股通50指数收跌-0.09%。行业板块方面,必需性消费、地产建筑业、非必需性消费、能源业走强,分别上涨4.63%、3.36%、3.16%、1.84%,资讯科技业、医疗保健业走弱,分别下跌-3.07%、-2.13%。
从上周三市场出现一定回调,从板块看,前期走强的汽车、新能源大幅回调,市场存在获利了结的迹象,后续市场波动可能会加大。从4月底起来,对比波动较大的海外市场,A股市场走出比较强劲的反弹行情,主要市场资金宽松致使流动性宽裕,疫情复苏预期下的复工复产的深化。进入7月,目前政策依旧维持宽松,通胀相对温和,流动性仍然处于宽松状态,估值整体处于不高的位置,市场相对于海外应该维持相对韧性。但是如果海外市场下半年波动加剧,中国市场也有可能有一定的波动。
2投资策略
进入到下半年,考虑到市场连续反弹2个月,叠加上周末无锡出现疫情反复,我们对于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后续积极关注国内外政策、疫情防控情况和经济增长预期落地情况来调整市场预期。我们建议从需求、供给两侧去布局,根据景气度和估值匹配的情况选择具体标的。一方面,需求端关注经济修复的确定性和弹性,核心是疫情修复预期下的汽车、家具、家电等;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供给改善后修复预期,包括食品饮料、餐饮、黄金珠宝、酒店旅游等。总体来看,前期制造成长在连续上涨两个多月后,累积了一定获利了结的压力,并且整体估值处于高位,配置性价比减弱,建议根据找寻估值相对较低的洼地优选经济复苏的标的进行配置。
主笔:朱慧琳、孙思齐
本材料为客户服务材料,既不构成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本材料所载信息和观点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德邦基金对其管理的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必然依据,也不构成德邦基金对阅读者的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
德邦基金在本材料中的所有观点仅代表德邦基金在本材料成文时的观点,德邦基金有权对其进行调整;在不同时期,德邦基金可能会发出与本材料所载不一致的观点。
若本材料转载第三方报告或资料,转载内容仅代表该第三方观点,并不代表德邦基金的观点,德邦基金不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声明或保证。
除另有明确说明外,本材料的版权归德邦基金所有。未经德邦基金的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既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本材料或其任何部分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者发布,也不得对本材料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
德邦基金或其关联方、员工等不对任何人使用本材料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