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限于是什么意思(包括不仅限于是什么意思)

今天我们的评审书目——《超单身社会》,来自日本作家荒川和久。

随着未婚率、非婚率、离婚率逐年攀升,以及丧偶导致高龄单身者的不断增加,预计到2035年,日本将有接近一半的人口是单身。为何日本年轻人不再憧憬婚姻,不再依赖婚姻排解孤独?单身生活者的安全感又该如何获得?《超单身社会》全景式诊断日本社会单身群体思想、生活、消费状况,深入剖析日本单身社会根本成因。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评审团”,我们将不间断地为大家送上最新鲜的阅读体验。书评君期待,在这个新栏目下,向所有人提供关于阅读的优质评价,也同新的优秀“书评人”共同成长。

The Jury of Books

评审团

本期书目

《超单身社会》

作者:(日)荒川和久

译者:郭超敏

版本: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2年5月

作者简介:

荒川和久,日本大型广告公司博报堂“单身活动系男子研究计划”负责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法学院,进入博报堂后负责汽车、饮料、啤酒、食品、化妆品、电影、物流、电商、住宅等行业的各种业务,也负责品牌吉祥物开发、店面和餐厅运营等工作。作为研究单身生活者的权威专家,常受邀上电视和广播节目,并在报纸、杂志等媒体上撰文。著有《不能结婚的男人:持续增加的单身男的真相》。

译者简介:

郭超敏,国际关系学院日语笔译硕士。译有《低欲望社会》《如何说,同事才会听》等多部图书。译作多为日本经济和社会领域书籍。

评审员001:阿高

婚恋之外,我们能好好爱自己吗?

“重要的是,每个人是否觉得幸福,无论是刹那间的幸福,还是暂时的幸福,还是想得到更多的幸福,这都不是他人能说三道四的问题,是自己个人的感受。”

“幸福的关键并不在于你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等,而是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有不停追求幸福的行动力,以及无论多小的一件事,你都能感到幸福的能力。”

读到这一段时,似乎才真的触碰到了这本书的关键。我把这一页的内容分享给朋友,并且在分享书的一瞬间分享了自己的幸福,我说,“现在就很幸福,一个人待在屋子里,开着落地窗,海风吹向我的桌子,刚洗了头发也没用吹风机,边看闲书便等着它自然风干。”

朋友也正处幸福中,立即和我分享了她的幸福:“今天和室友出去学习了一天听了讲座,晚上出来运动了,早上九点前起的,吃了三顿饭,一会儿回去洗了澡看看书。”

一来一往两相交谈的过程中,很恰巧地对应了这本书另一个最灵魂的观点——“自己爱的人、爱自己的人”并不仅限于恋人、家人或是孩子。和自己志趣相投或价值观一样的人,又或者是“想法一样的人”交流,自己就能感觉到幸福。

作者在序言里谈到这本书的核心就在于客观重新审视从过去到现在日本的未婚、非婚、离婚等状况,从“个体”而非群体的角度,关注个体的生活意识、消费意识以及价值观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思考在即将进入单身社会的每个人应该具备的意识和能力是什么?他把这种能力称为“独自生活的能力”。这是一本对单身社会非常积极的书,作者没有刻意把“单身族”与“已婚族”对立起来看待,全书的核心只在于证明,无论是选择单身还是选择走入婚姻,个体应该拥有感知幸福和爱自己的能力,即一种“独自生活的能力”。作者的积极表现在,走出两性关系的单一命题,将情感与幸福拓展到社会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关系,他相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面向未来的灵活团体......创造未来的不是国家和社会,而是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和行动!”

当然,作为一本题目关键词为“单身”的书,虽然全书整体基调是这种超越两性的积极心态,但主要内容还是与“单身的人”相关的,作者比较好的一点在于将泛化的单身人士做了划分,一种是“选择单身”的,一种是“想结婚却结不了”的人。以这两种分类阐述了两类截然不同的群体,两类群体面对社会上“单身霸陵”时,有不同的应对。除了传统意义上始终未婚的单身者,作者还关注到离婚、丧偶等单身的情况,以其引用的《流动的社会》齐格蒙特的观点来看,我们处在一个“液态社会”,“我们每个人随时有可能变成一个人”,并且在作者看来,我们一生中和自己相处的时间长于其他,无论你是否选择结婚。婚姻不是摆脱不幸的重点,人先要最大程度地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拥有“独自生活的能力”是我们应该学会的能力。这里面还提到许多单身者面临的困扰和现状——诸如“单身骚扰”、存在于日本男性中的“主动困难”以及离婚困境等。

总之,这是一本比较通俗、启蒙的书,如果你只是想简单了解“单身社会”这个现象的话,作者权威的数据、简洁易懂的分析已经描绘出了日本“单身社会”的基本轮廓,会让你对这个现象有很多了解。他积极的心态与基调也会感染到你。

但如果你想更深入地了解,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单身社会”呢?婚姻是如何一步步在文明里走向正当化的?在“单身社会”里男性与女性究竟有何差异?让他们选择单身的原因真的仅仅只是书中提到的“经济”原因吗?“单身化”为什么让人忧惧和打压?这些更深层次的探讨这本书是无法带给你的,需要很多更深的阅读。站在广告人和男性视角来探讨单身话题,很多隐藏在数据之外的“为什么”是被作者忽略的。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很多次《流动的现代性》和《风险社会》中的观点,但都没有标准引用也很难让人追根溯源。它是一本通俗的流行书籍,却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探讨。

阅读评分:7.9分(满分10分)

评审员002:周竹夏

30年前影视作品中的日本家庭已濒临解体

感谢新京报书评的赠读,在这个充满活力、万物滋长的初夏,收到书的当天,ひとり様(指“独自一人”)的我,打扫完与百万螨虫、亿万霉菌共存的家,手机下单了除螨用品和空调清洁之后,洗好澡已经晚上十点半了。这本书的尺寸和1.6万的字数给了我开始阅读的勇气。在一个多小时之后我大概能开始写书评,动笔之前还逛了逛作者荒川和久最后标明的拥有8个粉丝40条微博的网址。

首先,这是一本很真诚的书。作者在前言后记中指出,如果此书读者能够加深对未来单身社会的理解,并且撕下自己身上所有的标签,在阅读过程中发现自己心中诞生了新的自己,并与真实的自己相处,他将感到十分荣幸。无论对于已婚人士还是未婚人士、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男人还是女人,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荒川用广泛的调研,翔实的数据,认真的分析,勾勒了超单身社会的模样,这是所有日本人未来一定要生存的还有爱的社会,也是中国人很好的参考。

那么我在这本书里照见了什么呢?看着《樱桃小丸子》长大的我,单曲循环着韩剧《请回答1988》主题曲《你不要担心》,突然发现在30多年前,日韩文艺作品重点描绘的家庭,这一重要的组织单元已经濒临解体,社会的流动性增加,“没有人能逃避个体化趋势、也没有人能不参加个体化游戏”。日本政府提出“女性闪耀光辉的社会”口号,真实意图原来是想靠增加女性就业而减少养老负担,增加消费税收,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认真工作,消费比家庭人士高的单身女士,我虽然没有闪耀,但很高兴不是国家的负担,感谢提倡男女平等的祖国多年的养育。还有很多笔记,比如单身该不该怪大脑的后扣带回皮层之类,我就不一一写出分享了,相信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自己独一份阅读乐趣,而我的剩菜并不好吃。

未来的社会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少子化的结局,挽救自己呢?这本书也提供了很多答案。例如与其提倡“为了解决少子化问题大家应该结婚”,不如优先建立一个不结婚也能养育小孩的社会体系。有家庭的男女,如何避免走向离婚?书里暗示每年开春给老婆送礼是个不错的选择。

作为一本多角度的日本单身社会百科全书,书里介绍了日本的远离汽车现象,即如今日本已经不是那个人人有车的社会了,年轻人认为没车也不会不方便,没有什么不好意思,即使有能力买车,如果不喜欢车也不会去买。这固然与中国人追求有车有房的消费观念不合,所以我就好奇这本书为什么会遗漏单身人士的住房问题。

最后,这本书翻译得很流畅,没有什么阅读障碍。只是我是一个看书还在脑中音读的人,有一点小意见,就是在用日语假名的时候,可不可以标注罗马字注音,解释一下词源。为了能认真阅读,我不得不搜出五十音图,查了ひとり様,读wutolisama,写作独り様,名词是一人的意思,这样可算对得起我2个辅修日语学分了。

阅读评分:7分(满分10分)

评审员003:Shirley Zhao

我们都可能成为单身人士: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你做好准备了吗?

从一开始,《超单身社会》吸引我的就是“超”这个字,在英文里大概对应super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总会让我想到中学历史课本上的“一超多强”。关于此书我的读后感大概有以下几点:

1. 通过大量的数字和图表进行统计比较,论证给人更扎实的感觉。但这也是本书读起来让我觉得有点费劲的地方,说实在话阅读过程中要一边看让人眼花缭乱的图表一边理解作者的思路和想法还是有些困难的。

2. 对某些概念的定义细节也十分严谨。比如第一章上来讲到“终身未婚率”时,就明确说明终身未婚率并不是一辈子都不结婚,而是50岁时还没结过婚的人的比例。因为根据推算,50岁还未婚的人将来也不太可能结婚。这种严谨的定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避免被大数据和统计数字误导。

3. 全景式的观察思考。不仅研究了单身男女选择单身的原因,社会对单身人士持有的态度,还从单身人群的生活消费角度对其进行剖析,尤其是“单身男性的消费相当于一个家庭的消费”这个观点让我觉得很有趣。但不得不说,可能作者的研究重心还是在单身男性身上,如果深入研究单身女性,她们在某些方面的消费说不定还要高于一个家庭的消费。

4. 很多问题在现在的中国社会也即将面临或已经身处其中。不管是延长退休年龄还是鼓励三孩生育,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也在日趋严峻。但我们没有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福利,所以在问题真正摆在面前之前,多了解一些前车之鉴还是很有必要的。

5. 我觉得作者有个观点很有意义,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下。那就是我们都可能会成为单身人士,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你做好了单身的准备吗?父母终将老去,孩子不可能时刻陪伴在身边,而爱人也可能离婚或逝去。所以不仅是从未结过婚的母胎solo人士,即便是有过亲密关系和家庭婚姻的人,也可能会面临独自一人生活的境况。而你有过这个心理预期吗?作者在书中也给了答案,那就是要先爱自己,要自身独立才行。我很赞同著作关于独立生活的论述:“独立生活”就意味着“精神自立”。“自立”并不是不依赖任何东西,而是说被很多靠得住的人或物包围,你可以自己主动选择哪些人或物。能够自我抉择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自立”。

6. 就中国的国情而言,超单身社会这种情况可能更多还是发生在大城市。小城市的观念和人情社会现阶段感觉不太可能会有超单身现象的出现。但这也是一种思考,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问题在于你有没有勇气做出改变或者坚守自我。

7. 在书中的论述中,女性对婚姻的不满或者走进婚姻的理由排名前几的原因必有一个和金钱有关。而劳动力和就业市场的男女差异,比如对生育的严苛,同工不同酬现象等,又加剧了女性在金钱地位的不平等。女性作为“第二性”,做出关于婚姻的选择可能很多都是被“裹挟前行”的无奈之举。

8. 另一个让我觉得有些意外的地方在于,相比于因为男性有外遇而想要离婚,似乎女性有外遇而离婚这一原因排名更高。详见第四章中《离婚的主导权在于妻子》这一节。我好奇的是究竟是女性出轨率更高还是女性婚外情暴露之后夫妻离婚的概率更高?毕竟妻子发现丈夫的不忠行为后忍气吞声过日子的可能也大有人在吧。

阅读评分:7分(满分10分)

综合意见

综合评审员的意见,《超单身社会》得到了7.3分(满分10分)的评价。三位评审员都提到,读者阅读《超单身社会》可以掌握日本当代家庭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轮廓,书中提供的大量细节又可以帮助读者从侧面了解日本的婚恋观念、性别议题、职场文化,等等,三位评审员也对此分享了自己的思考。把日本作为参照对象,如果有一天单身社会成为生活中的现实,你做好准备了吗?

你们如何看待这本书呢?觉得评审团的意见如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你的鼓励与批评!

文/各位评审员

编辑/李永博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