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萌星球是什么学校(萌星球图片)

“听说你去武汉上大学,是在武大吗?”

“不是,是华中科技大学。”

“噢——在武汉?”

发生这样的对话,不能怪叔叔阿姨们见识少。毕竟,华中科技大学是一所严重被低估的学校。

如果不是中美贸易战,人们都意识不到这所高校的实力。

朋友圈刷屏的一段话。

华为四分之一的高管和“微信之父”张小龙,都出自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

华为公司高管的毕业院校。

华为二号人物的郑宝用、两位副董事长郭平胡和厚崑、董事彭中阳、CFO孟晚舟、首席科学家郑宝用等,统统都是华科的校友。如果没有这群华科校友的专注创新,中国5G技术也许没有今天这般走在世界前列,先进到让别国嫉妒。

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

微信之父”张小龙,出自华科电信系。他在校的7年,捣鼓电脑,学习C语言。如果没有这位华科校友,移动互联网时代也许没有今天这般繁荣,小编也没有机会在这里码字。

微信的首屏,是一个星球的背景下,一个男孩的身影。这正是华科式孤独的写照。

“逻辑思维”的头号IP罗振宇,是90级华科新闻系本科生。如果没有罗胖的深度参与,这个从脱口秀起家的公司也许没有今天这般清晰。

PPTV的初创灵感,迸发在华科韵苑26栋。当时的计算机系学生姚欣,想在宿舍看足球比赛,于是写了一款视频直播软件。

记得那个把你的脸变得萌萌哒的“脸萌”吗?还有那个自己捏头像的FaceU吗?这两个爆款APP的创始人郭列,就是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07级的校友。

华中科技大学是一个量产中国互联网大佬的地方。它改变中国人每一天的沟通,也改变中国互联网的潮流。

2017年,7位华科校友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华科的厉害常常不动声色。聊起自己的学校,华科学子总有一整套的“自黑梗”。

带朋友来参观校园,站在旗杆下指着校名,自嘲就读于“关山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

走到华科的建校纪念碑,指着四个立柱和一个球体,轻描淡写来一句“四年大学顶个球”。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招生努力,华科整体男女比例已从传说的“7:1”,陡降到官方的“2.6:1”。

观看教学楼俯视场景,华科男生仍然会悄悄发送语音弹幕“华科横竖都是工科男”。

遵循工科学校的传统路子,这所高校整体走低调务实路线,除了与个别学校相提并论的时刻。

按照“考研张学峰”的说法,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都喜欢把自己奉为“湖北第一大学”。

如果有人问:“武大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华科人的标准回复是:“不远,坐591到关山口下车即可。”

武大和华科学生互黑,是因为惜英雄重英雄,看得起对方。这种复杂的情结普遍存在于同城俩强校当中,例如,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天大南开等。

校园,非常大

从华科校园最东边到最西边,坐校车要10分钟,走路的话至少1个小时。

武汉地铁2号线延长线开通后,全线5个站可以到华中科技大学。

以下是华科同学总结的地铁乘车指南:

珞雄路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紫菘小区西十二楼的乘客在此下车;

华中科技大学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的乘客在此下车;

光谷大道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东九楼的乘客在此下车;

佳园路站到了,请到华中科技大学韵苑学生公寓的乘客在此下车。

最可怕的是以为坐了四站就出了华中科技大学,哪知坐了十几站后:

下一站青年路,有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的乘客可以在本站下车。

于是,2号线这个市政工程,妥妥化身为“华中科大最牛校车”。怪不得当年地铁开通前夕,华科会对正门附近的地铁站名如此地执着和坚持。

食堂,超级多

华科坐拥35个食堂,食堂数量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东一麻辣香锅、西一烧烤串串、东教工番茄鱼面、枫林湾甜豆花、东园鸡腿扒饭、百景园烧猪蹄……足不出校园,你就能吃遍性价比超高的全国美食。

除了食堂多,华科食堂还有留言簿文化。如果四五个同学都想吃小龙虾,并都在食堂留言,那么食堂阿姨就会把小龙虾加到日常菜单里。

今年毕业季,华科食堂首次为毕业生准备了1万多份免费毕业餐。每份套餐包含两荤两素和一个汤,量足味道正,同时饱含学校的殷切祝福。

别人的毕业餐。

去武汉光谷,一时间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可考虑去华科体验别人的超级食堂。温馨提示,西一食堂和百景园可办理临时饭卡。

树,更多

华科校园人均拥有8棵树,被称为“1037号森林”。

一进校门,两排高大的法国梧桐,夹道欢迎。

在“火炉” 武汉的夏天,学生的命都是这些成荫大树给的。秋末冬初,东九和西十二的银杏变成耀眼的金黄,给你最浪漫的南国之秋。

华科素有爱护树木的传统。据说,校园里每砍一棵树前,都要向校长汇报,校长亲自签字才能砍。这规矩是从华中工学院的第二任校长朱九思定下来的,贯彻至今。

挂科,是为了你好

个别高校有“四大名嘴”,华科有“四大名挂”。这里“四大”并非特指某个专业课,乃是泛指,力学电学医学都有自己心中的挂科排行榜。

其中,“华科严师”汪建教授是挂科传奇中的传奇。

汪教授为了学生能有牢固的学习基础,坚持几十年“不防水”。他所教的《电路理论》是全校最难过关的课程之一,有同学补考五六次才通过。

千万不要被高中老师给蒙骗了。

即时你考到59分,他也不会四舍五入让你及格。但如果你有学习疑问,他会很热情讲解,不管问题有多幼稚。这样一位严师,让学霸趋之若鹜,让学渣闻风丧胆。

考题难,是为了大家好

老师们的严格要求,也如春风化雨,影响着学生们。

有一次,时任校长李培根参加人文讲座。当场有同学提问:“华科考试题型比较固定,有些同学平时不努力,临近考试靠刷题取得高分,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校长回应大意是:“我会和教务处讨论这个问题的。”

人文讲座上,学生在听余华讲“阅读与写作”。

这次提问过后,华科进入长达半个月的考试周。简单的考试基本都销声匿迹,但难的考试却层出不穷。

个别工科专业的卷子上出现,第一道题考出了倒数几道题的难度。结果,大批非天才学霸不得不补考。

毕业难,是为了社会好

凭借严谨的学风,华科曾实力登上热搜。

去年华科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按专科毕业。据介绍,这些“被专科”的同学是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

以前看到教学楼门前的老子像,学生能豪气地丢一句“老子不进西十二”。但现实却是“本科不努力,毕业成专科”。

为了不挂科,为了本科毕业,千千万万的华科学子不是在自习,就是在去自习的路上。

到考试周,图书馆里一座难求,校内的食堂和华科CBD的快餐店都坐满了跟数字掐架的华科人。据说,有人为了不受打扰的氛围,会选择去开房……自习。

学习是华科人的主调。

对于学习,华科人绝对是认真的。除了羡慕华为的“打工王帝”,同时也要看到华科人从大一开学就开始的刻苦积累。

想享受35个食堂和人均8棵树的待遇,

前提是你能考进去。

想要参与华科人的“自黑”,同时禁止他校bb,

你要努力学习,顺利毕业。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