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有曰:“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古琴泠泠幽幽,淙淙铮铮,
深含着“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的人文气韵,
浸透着中国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听一段古琴琴韵直抒胸臆,
随着袅袅的琴音,浮生偷闲,
在至简之音中体味大音希声之意趣,
感受天地和鸣,浑然忘我的境界,
在古琴神韵中,心灵与天地互通往来。
古琴之源
据悉,古琴为伏羲氏所琢,
伏羲知梧桐为树中良材,
夺造化之精气,堪为雅乐,令人伐之。
其树高三丈三尺,按三十三天之数,
截为三段,分天、地、人三才。
取上一段叩之,其声太清,以其过轻而废之;
取下一段叩之,其声太浊,以其过重而废之;
取中一段叩之,其声清浊相济,轻重相兼。
送长流水中,浸七十二日,按七十二候之数。
取起阴干,选良时吉日,
用高手匠人刘子奇制成乐器。
此乃瑶池之乐,故名瑶琴。”
古琴之形
人者,天地之灵也;
琴者,众乐之王也。
古人云:“神农氏继庖牺而王天下,
上观法乎天,下取法乎地,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始削梧为琴,绳丝为弦,
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
在一张琴上,
人们能够看到天地宇宙自然,
感受到胸襟之博大和意境之深远。
观之如婷婷玉立之仙人,
抚之如人声有情之吟唱,
令人从中获得情感之共鸣和慰藉。
古琴之音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燕闲鉴赏笺》中谈到:
“琴用五音,变法甚少,且罕联用他调,
故音虽雅正,不宜于俗。
然弹琴为三声,散声、按声、泛声是也。
泛声应徽取音,不假按抑,得自然之声,
法天之音,音之清者也。
散声以律吕应于地,弦以律调次第,
是法地之音,音之浊音也。
按声抑扬于人,人声清浊兼有,
故按声为人之音,清浊兼备者也。”
表明古琴琴音的艺术特点。
古琴有散音7个、泛音91个、按音147个,
散音沉着浑厚,明净透彻;
按音纯正实在,富于变化;
泛音的轻灵清越,玲珑剔透。
《太古遗音·琴制尚象论》中说:
“上为天统,下为地统,中为人统。
上取泛声则轻清而属天,
下取按声则重浊而为地,
不加抑按则丝木之声均和而属人。”
琴之散、按、泛三音,
正如天、地、人三籁,
变化无穷,引发人形而上之冥想,
从而身心俱化,修身养性。
古琴之雅
古琴,在唐诗中有许多雅称,
如:“绿绮”、“孤桐”、“丝桐”、“峄阳”、“玉徽”、“瑶琴”、“素琴”、“玉琴”等等。
历代文人雅士的文化生活,
总是与琴形影不离,
正所谓“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荀子《乐记篇》),
古人修身养性重视“琴棋书画”,且以琴为首,
因而琴成了有否涵养的佐证和精神依托。
《礼记·曲礼》称:“士无故不彻琴瑟。”
杜佑《通典·乐序》也说:
“士无故不去琴瑟,以平其心,以畅其志。”
琴,是文人雅士才具备的雅好。
促轸乘明月,抽弦对白云。
从来山水韵,不使俗人闻。
——王绩《山夜调琴》
明月白云,促轸抽弦,弹一曲《山水操》,
诗人以简洁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山夜调琴》图。
诗歌借弹奏的琴曲,
抒发琴者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情趣,
然而,“不使俗人闻”也暴露了琴者过于清高的倾向。
名士竹林隈,鸣琴宝匣开。
风前中散至,月下步兵来。
——李峤《琴》
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高雅不俗的情调,
它虽无关于弹琴与听琴的描述,
但引述的古代著名琴师与知音之间的动人故事,
以及隐逸名士的典故以抒情言志,
已让无数人心向往之。
唐代诗人不仅仅称颂古琴之道,
同样也为琴有所倾心。
诗人刘禹锡在《昼居池上亭独吟》中认为:
“法酒调神气,清琴入性灵。”
可见酒与琴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
诗仙李白更胜一筹,
竟达到“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之境。
而诗人白居易不仅善于听琴,
他常以一生 “酷好三事(诗、酒、琴)”为自诩,
故而弹琴为其一生中除诗之外的另一雅好,
白居易善弹《秋思》,
曾写有《弹秋思》一诗。
白居易另一首著名的咏琴诗为: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不深。
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
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船夜援琴》
即便是出外旅游,
也不免舟中抚琴一番,
可见白居易对琴热爱之极,
的确是情有独钟。
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
“琴为之乐,
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
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
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
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
此琴之善者也。”
古琴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国人的千年雅乐,已化为不朽的传奇。
古往今来,古琴与爱琴者日日藉以相伴,
已成为琴者的精神寄托,抒发胸臆、表达情谊的方式,
无论喜怒哀乐,偶逢知已,还是独处一隅,
无论是在高山之巅、还是在流水之侧、
无论是在阳春白雪、还是在竹林秋枫、
或是在书房、草堂、庭院、蕉窗、茶席......
琴声里似乎都有松风轻拂、波浪缓流、心语低诉,
那一曲曲高山流水或秋水悠悠,
长久地、深情地、缱绻地用心弹奏了千年……
推荐阅读
大果紫檀中式整装,百年红木家装,天然健康环保
为什么红木整装是留给家人最好的礼物
轻奢中式别墅设计,琴书养心 笔墨润魂
泊心雅居,宁静别致的别墅新中式装修
翰墨静斋,以文会友 办公会所中式装修
古榻书卷,儒商向往的别墅中式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