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飞赛马汽油泵总成多少钱(哈飞赛马汽油泵在哪里)

这是走吧网推送的第235个与众不同的旅者故事

本期嘉宾:王承旺

王承旺,1963年出生于哈尔滨,痴迷摩托车、摄影和旅行,1978年开始跟随父亲学习摄影,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各类照片17000余幅,在中外摄影比赛中获奖300余次。2001年开始自费拍摄56个民族,先后3次驾驶摩托车和6次驾驶汽车前往少数民族地区拍摄,累计摩托车行程超过10万公里,汽车行程超过20万公里。2008年获黑龙江省第十七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今日头条号:@哈尔滨王承旺

Q1:欢迎摩旅20多年,自费拍摄56个民族的王承旺大哥来到《走吧有约》,先请您给走吧网的450万+吧粉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走吧网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承旺,满族人,一个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今年59岁,曾经在黑龙江媒体任摄影记者20年。

Q2:从2001年到2021年,过去20年间,您自费去56个民族地区采访,给大家说说其中的故事吧。

我给大家说几个难忘的故事吧。

1.那拉提住牧民家

2013年6月的一天,我和妻子驾车来到新疆那拉提草原。我被这美轮美奂的草原所吸引,今晚要住到一户牧民家的想法在我脑海中萦绕。车子在草原上行驶,不断有哈萨克族的毡房从车窗外掠过。

视野前方一个毡房旁边,一位哈萨克族妇女正在干活。我停下车,拿出相机拍了一张这位妇女干活的画面后。来到这位妇女身边说:我能拍几张你的照片吗?对方用普通话说:不能拍。我返回车里,用打印机把刚才拍的照片打印出来,并对妻子说:今晚咱们就住这里,他们能请咱们吃饭。妻子说:你发烧了吧?

随后,我再次回到这位妇女身边,并拿出照片给她看。这位妇女一看自己的照片,就用哈萨克语高声喊了起来(语言我听不懂,从她的表情看,她很高兴看到自己的照片)。听到妇女的喊声,毡房里出来多名哈萨克族男女,照片在他们手中传递。

很快这位妇女对我说:我们换一下衣服,你给我们一家拍个合影吧?我回答说:可以啊。接下来,我给这一大家哈萨克族人拍了合影,后来,就像给我说的那样,这位妇女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吃饭,并住在了毡房里。男主人叫艾塔里木,全家人只有儿媳妇(我第一次拍照的妇女)会说汉语。第二天,吃了早饭,我们和艾塔里木一家告别。

2.高黎贡山住傈僳族村民封占海家

2013年5月的一天傍晚,我驾车来到云南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洒底村。由于天色已晚,决定晚上住在这里。看到一户村民门前可以停车,就停车和坐在门前一名妇女说:我是旅游的,晚上车子停在你家门前行吗?这名妇女说:可以的。我停好车,开始拿出帐篷准备露营。

这时,一名驾驶摩托车的中年男子停车在门前,和这名妇女说着我听不懂的傈僳族语言。很快,这名男子过来对我说:你这么远来到我们村,住在外面我会很没有面子,你住到我家里吧?我说:没关系,我明天一早就离开了。男子说:你还是住到我家里吧?

看到男子这么热情,我就说:那好吧,给您添麻烦了。

这样,我和妻子住到了这位村民家里的二楼。听说我没吃饭,这位村民又在火塘前做了两个菜,我们一起边吃边聊天。听说我要拍摄傈僳族的照片,这位村民说:你就拍我们全家吧,明天我让我们家所有的人都穿上傈僳族服装。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第二天,我满意地拍到了身穿傈僳族服装的照片。我们和这位村民告别时,这位村民的母亲拉着我妻子的手,用傈僳族话说:你们什么时候再来啊?多住几天吧!那一刻,让我感动得潸然落泪。离家已经三个月了,老人的话让我感到了家的温暖。这位村民叫封占海。在后来的2015年、2019年,我又先后两次到封占海家。他们一见到我,就像见到了亲人。

3.热情的塔塔尔族海老师

2010年的一个夏天,我来到新疆伊犁州塔塔尔族海老师家中。由于时间关系,我拍了照片就要离开。海老师说:王记者,你这么远来采访我们塔塔尔族,让我们夫妇再为你唱一首歌吧?随后,海老师熟练地拉起手风琴,海老师的妻子引吭高歌。

以至于我离开新疆很久了,海老师妻子的歌声依旧回荡在我的脑海。2013年,我第二次来到伊犁州。我轻敲海老师家门,门一打开,海老师就认出了我。海老师说:欢迎远道而来的王记者。

2015年我又来伊犁州,海老师夫妇去外地看望孩子,没能见到海老师。2021年5月,我驾驶摩托车又来到伊犁州,第三次见到了海老师夫妇。

Q3:单车自费拍摄56个民族,期间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您还先后出了三本56个民族的画册,干这件事的起源和初衷是什么,如何能够买您的画册?

2001年,我骑摩托车到拉萨,在街头遇见一名会说一点中国话的外国人,他手拿一本中国旅游的书,问我56个民族的畲族的畲怎么发音。我当时不认识这个畲字,脸上顿时红了起来。

回到宾馆,我又想起这件事。中国有56个民族,但是每个民族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而这不就是我寻觅很久的摄影专题吗?于是,拍摄56个民族专题的想法就这样在拉萨诞生了,我拍摄56个民族的第一个拍摄地就是拉萨。

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56个民族分布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真的拍摄起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不过对于我来说,既然已经确定了目标,那就风雨兼程去拍摄。

谁知道这一坚持,就是整整20年。20年来,从东北到西北、从高原到林海、从热带雨林到茫茫戈壁,到处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我不仅拍摄,还整理成册,先后在2008年、2010年、2014年自费出版了三本56个民族画册。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想要购买画册,可以在今日头条关注“哈尔滨王承旺”,与我互动。



Q4:您长期以来单车出行,其中还有3次摩旅环游中国,可谓风餐露宿,经历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辛苦,路途上经历了哪些艰辛,如何解决吃住等问题?

我几次出行由于是自费拍摄56个民族,在单位要请事假,途中尽可能节省有限的资金。在路上,大漠戈壁、加油站、乡政府、派出所、村民家、深山密林、城市街道等都成了我的临时驻地。

2005年前,都是住旅店,上饭店吃饭。这样算下来,每次出行吃住的费用都很高。吃住可以节省,加油和过桥费不能省。我就开始从吃住上节省,首先从吃饭开始。

2010年开始带一个电饭锅,在旅店做饭。电饭锅不能炒菜,只能做汤或者炖菜。回来后,一算账,吃的费用真的节省不少。第二步就是开始在住的方面算计。

2013年,购买了帐篷、煤油炉子、车载逆变器。行车时就把米饭做好了,途中遇见菜市场,购买蔬菜。找到露营地点后,安营扎寨,用煤油炉子做菜。

2015年开始,把车子更换了中型面包车,后面安装了个大床、备用电瓶、80升水箱。这样,停车后就在外面炒菜(5公斤煤气罐和丁烷气炉子。平时加热食品用丁烷气炉子,炒菜用煤气罐。沿途乡镇都可以灌气。至于柴火炉子、汽油炉子、柴油炉子、酒精炉子等,经过这些年验证,基本不适用),吃完就回到车里睡觉。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旅店,特别是节假日旅店涨价的烦恼了。

现在,我的车子经过几年出行的验证,从大而全的车内音响、电视等,到如今简单实用就剩一个床,和可以长时间给手充电的备用电瓶,已经完全适合两个人出行的需要。为了脸面而不实用的东西,都被我抛弃了。现在,行车时看到好的风景就可以停车,甚至可以喝点酒。因为车子就是家,喝酒不开车,直接睡到车里。哈哈,太惬意了吧。

分享几件路上关于吃住的趣事。

1.阿昌族乡政府露营被撵走


2013年一个夏天,我来到云南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由于已经是下班时间了,乡政府只有一名值班的老人。我和老人说,我以前来过这里(2010年来过),明天要拍点阿昌族的照片,晚上可不可以让我住到院子里。值班的老人说可以。这样,我停好车,妻子开始做饭。弄了两个菜,我问值班的老人要不要和我一起喝点。老人想了一下说:喝点吧。


我拿出家里带来的60度小烧。老人喝了一口,就被浓烈的高度酒呛了一口。老人用手摸了一下嘴说:好酒、劲大。我和老人一边聊天一边喝酒。这时,乡里一名工作人回来了。得知我今晚要住到院子里,估计出于好心或者看到我的车上写有新闻采访,就给镇长打电话。结果,镇长得知我要住在院子里说:不能住到院子里,这样会影响政府形象。


这时候,我也喝完了。我对这名工作人员说,晚上这里也没人,天一亮我就收拾好了。

这名工作人员说:领导发话了,你再住这里就不好了,你要拍啥,明天你再来,我们给你联系。我说:算了,住在院子里你们都不让,我明天还来干啥,我不是有病吗?这样,我离开了乡政府的院子。



2.里奈拉哈告别人畜混居


2005年的一个夏天,我驾车前往四川昭觉县途中。在昭觉县碗场乡燕麦地组,认识了彝族村民里奈拉哈。当时,里奈拉哈一个人住在只有几平方米的低矮土房子里:一床破旧的被子就铺在地面,中间有一个火塘,屋子的另一侧有两只羊。看到这个场面,我顿时惊讶不已,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畜混居。



2019年,我又来到大凉山,几经辗转找到了里奈拉哈。十四年过去了,里奈拉哈还记得我,因为2005年我拍的照片后来邮寄给了他。如今,里奈拉哈已经告别人畜混居,在大凉山州找到一份保安的职业,成了城市一族。


3.环江武装部露营被拒,采访受阻


2013年一个夏天,我驾车来到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该县是全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基本汉化)。为了节省费用,我驾车在县里寻找可以露营的地方。在环江县武装部看到这里的院子很大,紧邻武装部还有一家宾馆(同一个院子,宾馆应该是武装部出租的),我就把车开到院子一个角落,拿出帐篷准备露营。


这时,过来一位女子。她告诉我,这里不能露营。我说,你是宾馆的吗?对方回答说是。我说,这里是武装部的地方,和你宾馆没有关系。女子离开。


很快,又来了一位女子(宾馆经理),同样说这里不能露营。在我们说话间,来了一辆轿车,女子说,这就是武装部的人。此时,这辆轿车也停了下来。下来一名中年男子,我上前拿出预备役军官证说,我是旅游路过这里,可否让我今晚在这里露营。


对方看了一下我的证件说:这里是军事单位,你不能在这里露营。”事到如此,我只好收起帐篷驾车离开。从后倒车镜里,我看到武装部的男子和宾馆的女子,一副打情骂俏的样子,得意洋洋地看着我的车离去。


2015年的一个夏天,我再次来到环江县。来到宣传部说明来意,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说,主管领导不在。我反复说,不用你们安排吃住,我就是想拍几张穿毛南族服装的照片。女子说:真不用我们安排吃住吗?我说是。


这样女子找来宣传部新闻科长。新闻科长看了我的记者证,扫描二维码,反复核对信息后说:“采访需要我们河池市委外宣办的公函。”我说,我就拍几张照片,不用你们出任何费用。对方再三坚持没有公函不能提供方便。我说:“都说宣传部是记者的家,环江县委宣传部这个家让我心寒。”



4.绿春骑马坝乡被热情接待


2013年一个夏天,我在云南绿春县城拍摄。当地人告诉我,骑马坝乡有“花腰傣”,她们的服装很好看。这样我开车前往骑马坝乡。抵达乡里已经18时许,我把车停到乡政府的院子。


在我寻找搭建帐篷时,看到办公楼里出来一名年轻小伙子。我就和他说:我来这里拍摄“花腰傣”,晚上在院子里住一下可以不?对方说:你等一下。然后返回办公楼。很快,小伙子出来对我说:你和我们一起吃饭吧。


我大喜过望。随后,我和妻子跟随小伙子来到食堂。食堂一个桌子上坐满了人,正要吃饭。我和妻子坐下后,其中一中年男子(事后知道是乡党委书记)说:“你这么远来拍摄我们民族,明天你想怎么拍,我们乡里帮你联系。另外,今晚不要住帐篷,我们安排乡里的宾馆,明天早饭11点和我们一起吃。”


听到这话,我当时就激动的眼泪在眼圈中流动。离开家乡这么久,一路上感受到了太多的人间冷暖。一顿饭、一个房间,没有多少钱,但这是情。浓浓的乡情!骑马坝乡的热情和那些冷漠的政府部门,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


如今,很多人也在拍摄56个民族,我真不知道我有记者的身份都这么难,其他人会是怎样?也许记者的身份过于敏感。


5.广西富禄乡被安排住宾馆


2013年一个夏天,我从贵州从江进入广西三江县富禄乡,由于天色已晚,我和妻子决定今晚住在乡里。车子进入乡政府的大院子,我停车收拾东西。这时,乡政府一男子过来问我干什么的。我回答,我们旅游,路过这里。


随后,我给了男子一张我的名片,男子说,有什么需要可以找他后离开。不一会,男子再次返回。男子说:“旺哥,你这么辛苦拍摄56个民族,今晚怎么能住车里,我给你安排宾馆。”


我再三说:就住一晚,明早就离开。但该男子一再坚持要去住宾馆。恭敬不如从命。男子名叫张金夺,乡政府工作人员。我给他名片后,他回办公室百度我的名字,知道了我的经历,也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6.车里进了巴掌大的蜘蛛


2013年一个夏天,天快黑的时候进入广西大新县,妻子说找地方住吧。出了大兴县几公里,路边一个中国石油的加油站非常适合居住,我和妻子异口同声地说。


在加油站的食堂里,一名年轻小伙子在吃饭。我和他说自己是旅游的,想住在加油站的门前。小伙子同意了,还说让我们冲个凉。安顿好后,分别洗脸各自休息(我住帐篷、妻子住车里)。还没睡着,妻子大叫起来:承旺,快来,车里有个巴掌大的虫子。我一听,哪有这么邪乎,巴掌大?帐篷外面有蚊子,我没有动。不一会,妻子带着哭腔喊,你快来啊。


我过去一看,是个直径有6-7厘米大的土黄色毛茸茸的蜘蛛。我也害怕,拿起一张纸,缓慢地抓向蜘蛛。结果这个蜘蛛以极快的速度不见了。妻子说,我不住这里了,我住帐篷,吓死了。我说,那你就住帐篷,我住车里。妻子又说,车里你伸不开腿,还热,还是我住吧。我回到帐篷里不久,妻子又喊我,大蜘蛛又来了,你快来。这次我拿了一个毛巾,把大蜘蛛弄死了。


Q5:随着信息和交通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服装和村寨建筑等,都在快速地消失,您如何看待这件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偏僻的少数民族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杆栏式的木板房,已经被现代的建筑材料所取代,很多传统语言只有一些老年人才能讲;很多民族服装已经被现代服饰所替代,或者只有在民族节日中才能看到。



民族传统的消失是我们难以阻止的过程,作为我来说,能做的就是和时代赛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这些即将或者正在消失的传统民俗。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Q6:能否给大家展示一些您拍摄的少数民族照片,有没有一些是再也难以拍到的绝版照片。

这是云南高黎贡山腹地居住的的独龙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过去他们的房子是木板房,过江要靠溜索。


这些年党的富民政策,让村民住上了新房,铁索桥也取代了溜索,如今溜索已经基本上消失了。



Q7:拍摄少数民族和外出旅行期间,遇到过哪些趣事或者闻所未闻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贵州黔东南从江县高增乡,偶遇一位侗族小伙子结婚,经过允许我参加了迎亲过程,并和村民一起吃饭。由于男女双方都在一个村子,迎亲的队伍肩挑箩筐(箩筐里装着糯米、香烟、白酒、糕点等),浩浩荡荡前往女方家。女方陪嫁之一是100双解放胶鞋。



婚礼的酒席都是村民自己动手的柴火饭,印象最深的就是“猪红肉”,就是生猪肉拌猪血。当地人说:“没吃过‘猪红肉’,等于没到黔东南”。为了尊重当地人,我是把“猪红肉”吞下去的。



生吞猪肉也就算了,酒席还有一个汤,也让我刻骨铭心。当地人称“百草汤”或者“牛瘪”。这个汤就是把刚宰杀的牛胃里的草扔掉,只要胃汁,放上调料就可以喝了。北方长大的我真的不习惯。



还有在黔东南黎平县的黄岗村,这里相对淳朴,村民不介意拍照。这里一些村民上的厕所,就是在稻田或者水塘上围起来半米高的露天厕所,大便就排到水里。



相传鱼吃了大便(感觉是大便喂养了微生物,鱼吃的微生物)变得肥胖起来,“便便鱼”就由此诞生。


Q8:您多次长途摩旅和自驾,还先后去了10次西藏,为什么对西藏如此上瘾,以至于要去这么多次?

“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此在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你这曾经的家园让多少人魂牵梦绕”。这是一位在西藏生活了十八年的女作家对西藏的注解。

其实西藏对于我来说,更是一块让人怀想的地方,2001年6月我骑着摩托车从哈尔滨出发,一路历经坎坷,克服高寒缺氧,第一次来到雪域高原,正是:八千里路云和月,金戈铁马西部情。

此后,我又多次骑摩托车和自驾到达西藏,其实不仅仅是西藏,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有我的朋友。但雪域高原的微笑比较持久,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而我更享受的是——在路上的感觉。

Q9:聊聊您这些年出行的装备吧,摩托车、汽车,还有照相机等等?

我一生只有三个爱好:摄影、摩托车、旅行。所以,在这三方面我几乎花了所有的积蓄,可以说是一个“中毒”很深的人。

天下男人都爱车,应了这句话,从小我就对摩托车情有独钟,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小的时候,当时街上的摩托车极少,主要是幸福250,长江750,东海750,轻骑15B,原苏联的德4或德5等,每当遇到这些摩托车从我身边驶过,闻着摩托车排出的尾气,望着远去的“电驴子”,我心里就羡慕不已。

那时候心想自己这辈子估计也只是能够看一看,闻一闻,拥有自己的摩托车,那是痴人说梦。一旦路遇一辆停在路上的摩托车,哪怕是着急去上学,我也要停下来围着车左看右看。直到车主来了,带上油乎乎的手套,先用手按几下汽化器浮子室上的按钮,见到汽油从化油器中流出,再用脚猛踩几下启动杆,车才发动起来,这些动作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为了看摩托车,我好几次耽误了上课,被老师要求找家长,好在我爸爸了解我,也没有责备我,我记得大概是1978年,我当时花6元钱买了一本轻骑15B的说明书,那是6元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反反复复看了无数遍,把里面的内容都背个滚瓜烂熟。


1980年夏天,经过我反复地游说,我家终于同意给我买了第一台摩托车,但当时有钱还不容易买到,最终我从“倒爷”手里,花800元买了一台轻骑15B,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台摩托车,关于摩托车的故事太多了,写一本书都可以。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我把不多的收入中的一大部分都投入了购买和维护摩托车之中,我三次驾驶摩托车出行的摩托车是:川崎kdx220、宝马f650st、五羊本田190ss、凯越500x、嘉陵70;还有六次驾驶汽车周游中国的车辆是:哈飞微型面包、哈飞赛马、依维柯、全顺。


至于摄影,那也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在黑龙江媒体上班时,担任的就是摄影记者,我最早接触照相机是1978年夏天,我父亲的海鸥4B照相机,那时候拍照的参数设置什么的都是从书本上学的,没(每)拍一张照片,都把参数记在本子上,以至于后来,我看到任何景物,都能正确地说出曝光参数。


1983年,我有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富士卡STX-1N,从此,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松花江边,郊区田野都留下了我的脚步。1995年,我带着3万元钱坐火车去北京购买莱卡M6,在车厢里,我反复欣赏爱不释手。同车厢的男子说,我都使用佳能EOS5了,你还用这么老的“苏联”相机。



1998年开始,我迷上了收藏照相机,30多年来,我先后使用、收藏的各国照相机有八十余台,代价是付出了30多万人民币。



我先后使用过的照相机有:胶片相机:海鸥4B、富士卡STX-1N、莱卡M6、尼康f3、fm2、f801s、哈苏500cm、地平线202等等,数码相机:尼康d90、尼康d3、尼康d5等等,镜头有:24-70f2.8、80-200f2.8、200-400f4、20f2.8、35f1.4、50f1.4、85f1.4、105f2、150f2.8、200f2等等;三脚架有:捷信026、106、118、226、312等等。


Q10:感谢王大哥接受《走吧有约》的访谈,感谢您的分享和付出,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民族照片,最后也请你给吧粉们说几句。


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背起行囊,去看风景。



人在车里,车在路上,景在车外。



人生的长度不能改变,但是宽度却可以由自己掌握!



走吧有约·初哥说

大家好!

我是走吧网联合创始人好梦成真


他曾是一名记者

20年间9次出行

行程数十万公里

自费数十万元

风餐露宿风雨兼程

只为留下

少数民族的珍贵记忆

......

没有人要求他去做

也没有人赞助费用

他只是想去记录

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让人生的宽度

更加丰富多彩

也让后人看到

那些正在消失的

绚烂的民族文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