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洼是什么意思(洼是什么意思-)


那个年代,老家遭了饥荒,爷爷领着一家人,来投奔大爷爷。

老弟兄六个,老大老三老四都在现在的这个村庄里,大爷爷地多,窑多,就把六弟也就是我爷爷一家收留下了,安顿在他家的仓窑里。爷爷一家人一住就是十来年。直到父亲成家时,才打了自家的土窑。

一道庄依山而居,坐北山,面南山,前庄面山叫鸡蛋峁和花果山,后庄面山叫西湾和后峁。

前后庄凑(看)了一圈,爷爷把地盘凑到了后庄,背靠北山,面向后峁,坡洼底就是窨子沟最宽阔的地段。阴阳先生就按三面(孔)窑的地盘,看着罗盘下线。

庄稼一停当,家门自己一大帮人就开始拾掇地盘。溜垴畔,斩崖面,留了两道土台子,正好是窑的高度。

窑匠领着一把子人手,剔窑面子,倒土垫院,窑面子拾掇得很展拓,垂直于大山又表面平整,与开阔的院落上下呼应,浑然一体。

开口前,窑匠仔细查看土脉,又相端好烟洞的位置,开了一圆一方两个窑口,圆口窑留窗炕,方口窑留掌炕。

谋划就绪,先用剁碎的麦秸和大燃泥,裹泥好窑面子。他们才在留出来的地方,动起了老镢,分两次挖进。

一进是从窗台以上打拱部,深度打够以后,先剔出拱形,再剔窑帮。弧要圆,帮要直。二进是剁脚地,留炕,留灶台,再把窑帮剔平整,剔光堂。

不紧不慢地掏土,不慌不忙地出土,丈二高、一丈宽、三丈深的两面窑很快就有了大样了。

盘炕盘灶台,必须满足主家的要求,这是窑匠义不容辞的义务。

“土打的窑洞丈二宽,夏天凉来冬天暖”。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关键在于那盘大炕和利索的烟洞。

窑匠二次挖进的时候,留出窗台,从门墩开始剁脚地,拱烟洞盘炕垒灶台,依次完成。

烟洞按预设的很顺利,关键是烟洞与炕的连接,这地方叫偷灶,天阴下雨要偷灶火,偷灶如狗窝,卧得下狗转得开头,出烟一袖口,风刮如雷吼。一盘大炕三条炕洞,一头在偷灶处回合,直通烟囱,一头连接灶膛,吸走柴烟。

灶台比炕低些,“尺八的锅台二尺的炕”,小娃娃是爬着猫行(指锅与炕之间空隙,家猫经常窝在那个地方睡觉)上炕,溜着猫行下地,这容易做到。

奶奶特意要求圆口窑的窗炕留在当脚地,靠窗留一个小锅灶,炕后头再盘大锅灶,留出后脚地。

后来证明是对的,夏天在小灶火做饭,冬天在大灶火烧炕,冬暖夏凉发挥到了极致,而且坐在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很好。

打扮窑洞要请另外的手艺人了。

请泥水匠裹泥窑洞,要泥两餐,第一餐大燃泥趁平——用黄土和剁碎的麦秸和泥,第二餐细泥抹光——用黄土和麦鱼(麦子的外壳和麦芒)和泥。如此一来,窑洞就展展漾漾,光光堂堂。

请木匠做门窗。平樯为梁,上面是圆窗,叫高窗,下面是方窗叫垛窗,和门并列,这是爷爷家的门窗。父亲家的是小方窗,窗和门一样宽窄,家里光线一直不好,后来父亲也改成了大窗。当年窑匠说得对,土脉真的不好,害得父亲不知拾掇过多少次,都数不清了,给它上箍,给它撑顶。

几轮匠人都打发了,还有几件事要办。

一是压窑檐石。自己买来窑檐石,压在二层台子上,承接并排放雨水,阻止雨水直接淋到窑面子上。

二是修路。从邻家院子起,顺着坡洼修了一条上坡路,半洼上拐一个大湾,转到院子里,路虽然长了点,但要平一些。我小时候就叫勾勾路,长把短勾,也就是从邻家那里引过来的路长,拐到院子里的路短,走得我好累好累。

三是栽树。父亲到后山里,刨了两棵小槐树,避开窑口,两边硷坢各栽了一棵。

做完这些,也快过年了,就从大爷爷家搬了后来。本来穷家薄业,没甚家当,肩挑背扛,将将两个来回,就搬停当了。

一出正月,母亲嫁过来了。父亲地里刨挖,母亲窑里操持,从此,新院子里,开始添丁进口,逐渐兴旺起来。

那时间,奶奶很勤快,在大坡洼底种上了桃树杏树,栽了枣树,爷爷在路底坢栽了杜梨树嫁接了梨树,从此春有花香,秋有果香。

父亲在前院垒了狗窝鸡窝,奶奶在窗台上放了下蛋窝,爷爷在后院圈了猪圈羊圈,院子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我两岁的时候,妹妹出生了,就跟爷爷奶奶身(住)在一起,这些都是在睡不着的时候,爷爷讲给我听的。那是他一生的辉煌,终于有了自己的家园,完成了做父亲的神圣使命。

因此,他对这两面窑倍加呵护,年年拾掇窑檐石上雨淋下的土块,年年上垴畔山拨水沟,经常用大燃泥泥被雨水淋出了沟沟道道的窑面子,直到他干不动了,父亲才接手干的。

我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感觉这院落身处大山怀抱,与周围融为一体,不必种花,也四季花开,不必栽树,也绿荫遮蔽。

出门回家的那条路连着邻家,邻家又连着邻家,勾连起所有人家,整个村落像一条神龙蜿蜒起伏,随山就势,雄浑壮观。

白天,圆弧形的土窑口显得轻巧而活泼,阳光斜射进来,敞亮温暖,人与自然就和谐成了一幅细腻的图画,充满了柔情蜜意。

夜晚,家家掌灯,星罗棋布,每一个独立的小院落,在广袤的单调的黢黑的夜幕里点缀上神奇的点点繁星,又把微观的小院落整合成了一个宏观的整体,弥漫着神秘色彩。

窑屹立不动,与山同在,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窑洞在坚守,窑洞在等待,要给人以风雨来临时的庇护,要给人以寒冬到来时的温暖,人在风雨之后修复它们的伤痛,在寒冬过后回报它们温情,就这样相互依存,就这样惺惺相惜。

这就是农村人的家园,这就是受苦人的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