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电池有什么用(饥荒 电池)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中航锂电日前发布消息称,该公司就厦门基地30GWh动力电池扩产项目与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达成合作共识;4月,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10亿元在当地建设动力电池电芯及PACK生产研发基地,规划年产能28GWh;2月起,宁德时代接连宣布将在江苏、广东、四川和福建四省扩大其动力电池产能,总投资约395亿元。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高速发展,也随之带动了动力电池产能需求的增长。在产能需求猛增的背景下,今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扩产的消息频频传出,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

加速行业洗牌

谈及新一轮动力电池投资潮,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告诉记者:“目前,基本都是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在扩产,另外就是大资本入场,其他小企业都被淘汰出局。这一轮投资热可能进一步加速动力电池行业的洗牌。”

新能源汽车行业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认为,动力电池行业内龙头及第二梯队的企业,基本上经历了深度的产品验证和市场洗礼。如今,进入的动力电池行业的门槛已经提高,只有在技术、规模、资金、管理、资源上具有一定优势的电池企业,才有可能持续进行扩军备战。“新进入的企业,如果低水平重复,没有差异化的竞争力,风险就非常大。”

据全球汽车产业信息服务平台盖世汽车整理,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公布的动力电池相关新投建项目达20余个,整体投建资金达1600多亿元,建设年产能超过350GWh。“龙头企业应当基于订单的真实需求投资扩产,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尤其是客户车企未来几年的销量做好估计。实力尚且不足的企业,可以布局非汽车领域市场。”吴辉说。

产能需统筹优化

其实,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也曾掀起一波投资热潮。自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经历了“动力电池饥荒”后,2016年,动力电池企业纷纷扩产,外围企业争相涌入,导致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6.9GWh,而同期动力电池产能约为260GWh,有4/5的产能没有释放。随着新产能的继续投放,2018年动力电池产能可装备40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是2018年产销量的近4倍。高端供应不足,低端产品需求不足的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本次投资热是否也将导致新一轮产能过剩?

“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63.6GWh,有报道称今年前4个月装车量达到了450Gwh。不排除有‘宣称的产能’,但实际产能过剩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曹广平表示。

据了解,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较高,动力电池企业盈利多,吸引了多家投资企业进入动力电池行业,原有动力电池企业也加快产能布局。“此前的扩产潮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车补贴,而目前阶段的扩产是基于市场需求和订单,扩大的产能主要是有效产能。对整个行业来讲,即使产能过剩,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出现很多无效产能。两次扩产潮是不同的。”吴辉表示。

产能过剩怎么办?曹广平建议,应当统筹优化产能、提倡优质产能、禁上落后产能。“根据每个省份的新能源汽车数量,统筹安排电池产能,不过度上马,保留优质产能,限制落后产能,最起码有预警。”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动力电池市场“淘汰赛”进一步加剧,“强者恒强”效应凸显。电池头部企业占比不断提升,虽有新势力涌入,但整体企业数量却不增反减。“原来100多家电池企业,以后真正给汽车配套的也就十多家左右,所以数量必然还会继续减少。”吴辉坦言,“毕竟汽车电池是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小型企业不太适合给车企配套,未来一定是大企业来做。”

“电池行业头部效应虽然有助于降本,但实际上不利于充分竞争,需要在总体上加以调控,比如鼓励差异化竞争,控制企业总量等。”曹广平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电池企业,吉利、通用、特斯拉、大众、宝马、现代、保时捷等整车企业也在自建工厂或合资建厂,加速自产动力电池,保障其动力电池供应稳定。对此,曹广平表示,车企自造电池有利于稳定自己的电池供应链,对独立电池供应商是潜在的竞争。

“但独立第三方电池商供应还将是未来整个市场上的主流,因为电池电芯属于化学和物理的体系,电池与车企属于两个行业。”吴辉指出,“很多整车厂从技术层面以及控制供应商的角度去做动力电池,对整个动力电池市场只是起到补充作用。”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属于中国能源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能源报/中国能源网”的作品,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