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成都市成华区作为四川全面依法治县(市、区)示范试点县之一,如何抓好示范试点工作?记者了解到,开展示范试点以来,成华区创新公共法律服务“432”模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发展,实现法律服务管理更加规范、资源更加优化、产品更加丰富,有效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4”
构建法治便民“四全模式”
即:做优“全业务”覆盖式法律服务。组建城市有机更新、涉外贸易、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法律服务专业团队,2020年累计为企业免费提供专业法律服务300余次,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00余份。聚焦群众关注热点,深度开展公证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棚户区改造项目分房活动、入学摇号等群众关注热点活动提供全程公证监督200余次。
做精“全时空”陪伴式法律服务。促进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移动端服务四大平台融合式发展,提档升级“区-街-社”三级法律服务平台,建成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开通“一社区一律师”跟踪服务微信群和律师全时服务直播间。
做新“全链条”延伸式法律服务。打造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东郊记忆艺术区、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工作站),建立“产业功能区+驻点律师”精准匹配机制,实施“司法行政+律所律师+行业专家+企业高管”四方会诊,推动法律服务关口前移。
做实“全周期”保障式法律服务。聚焦公民出生入学、成家立业、退休养老三大阶段,推出32项法律服务产品,聚焦企业成立初期、经营壮大、转型消灭三大阶段,推出20项法律服务产品,提供清单化、项目化、系统化法律服务。
“3”
打造法治惠民“三大品牌”
打造“服务民生”援助品牌。全面落实法律援助“全域通办”工作机制,将法律服务资源集成到社区、驻点在家门,制定发布援助案件目标任务、办理责任和质量评价“三张清单”,受理法律咨询5000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429件。
打造“善解民忧”调解品牌。推动“律警民”协同调解模式向社区延伸,创新“出门巡诊随手调”“坐堂接诊及时调”“专业问诊呼叫调”“多方会诊综合调”的“四诊四调”分层过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现矛盾不上交,2020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余件。
打造“浸润民心”宣传品牌。积极开展全国“七五”普法先进区创建活动,提升打造长天路宪法主题街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法治文化阵地,创新开展“法治之光耀成华”“宪法法律进高校”等活动2500余场次。
“2”
推行法治利民“双线驱动”
线上“云端联动”。一体推动宣传、公证、调解、援助、复议等业务上架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手机端,全面覆盖区内83个社区,提供“线上咨询”“掌上预约”“指尖办理”等立体化定制化法律服务,实现群众与律师随时随地视频连线、语音通讯,自助便捷咨询和办理各类法律服务业务。创新打造全国首个“云学法·云普法+”智慧普法平台,动态物联法治声音名片、定向普法音响、展示墙、音频柱等科技设备,云端链接专家讲法、以案说法、直播释法等多元功能。
线下“人机互动”。充分运用AI、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定制推出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华仔”,融合运用人机语音交互、深度语义理解、人脸识别等智能科技,利用可视化工具搭建法律知识图谱,让“电子律师”提供更加人性化专业法律服务,帮助群众在“你问我答”中轻松、准确获取所需法律信息,实现法治服务由静态型向动态智慧型转变。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