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257经营什么(600497啥公司)

每经记者:郭荣村 每经实习记者:安宇飞 每经编辑:陈俊杰

曾经的社区团购概念股,如今的预制菜龙头之一,国联水产(300094,SZ)“踩风口”能力一如既往。只是,曾经被称为“万亿赛道”的社区团购如今已经进入了“冷静期”,如今新的“万亿赛道”预制菜能否成为真正的风口?

近期,靠着预制菜热度,国联水产股价出现了一轮飙升。4个交易日内,国联水产股价从12日开盘的5.39元/股涨到了17日收盘的9.79元/股,涨幅高达81.63%。

但随后,深交所就发出了关注函,要求国联水产提供预制菜相关业务的实际经营情况等信息。按国联水产的回复,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预制菜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49%,预制菜营业收入占总体营业收入比重仍较少。

不过呢,尽管目前预制菜营收占比还不高,但在国联水产此前的年报、半年报里,预制菜都是妥妥的“C位”。比如在2021年半年报中,国联水产就表示,公司的主要产品可以分为:以预制菜品为主的精深加工类、初加工类、全球海产精选类。可以看到,预制菜被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

这也体现着国联水产对预制菜业务的重视。在上述半年报里,国联水产表示,公司产品结构逐步向以预制菜品为主的餐饮食材和海洋食品转型。所以,国联水产的预制菜业务到底成色几何?这条转型之路又好不好走?

海外业务营收占比下滑,转型预制菜图“破局”

国联水产是以南美白对虾加工为主,小龙虾、罗非鱼、海鲈鱼等多海鲜水产品类为辅的综合水产食品集团,也是国内首家对虾、罗非鱼双BAP四星认证企业。

转型预制菜,不仅是为了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也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因为国联水产曾经倚仗的海外市场,近年来贡献的营收占比正不断下滑。

时间回到2010年,那时国联水产刚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在招股书中,国联水产提到,从2007年到2009年,公司出口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7.29%、91.48%和81.9%。

对当时的国联水产来说,美国是它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同样是2007年到2009年,美国市场占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89%、87.84%、75.03%。

但近年来,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疫情的影响,国联水产的海外生意遭到了较为沉重的打击。到了2019年,国联水产的海外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已经下滑到了54.9%,国内市场收入占比也首次超过了美国市场占比。

也是从2019年开始,国联水产的业绩开始掉头向下,2018年还实现2.31亿元的盈利,但2019年净利润却亏损4.91亿元,2020年亏损2.69亿元,直到2021年前三季度才扭亏为盈,实现1119.84万元净利润。

按美国海洋渔业局官网的数据,从2014年到2021年,美国对中国进口的罗非鱼和虾类产品的进口额及进口量(公斤)都呈持续下滑趋势。2014年,美国向中国进口的罗非鱼和虾类产品一共是2.06亿公斤,价值10.45亿美元,到了2021年,这两大产品的进口量下滑到了1.19亿公斤,价值3.39亿美元。把两类产品分别拉出来计算一下每公斤价值,会发现这个指标也呈持续下滑态势。

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国联水产选择把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那么如何在国内市场打开局面,找到新的增长点?预制菜,或许就是它精心挑选的“破局”之路。

在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国联水产表示,预制菜品在国内尚处发展初期,经营规模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庞大但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竞争激烈但格局不明朗。

而国联水产作为国内少数具备全球采购、精深加工、食品研发于一体的海洋食品企业,似乎有信心在预制菜这条尚处于发展初期的赛道上建起自己的壁垒。

不过,对目前的国联水产来说,预制菜业务的营收占比仍然不高。2019年,预制菜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3.69%,2020年为16.24%,2021年前三季度为17.49%。而在预制菜赛道已获资本关注的情况下,未来行业竞争恐怕会更加激烈。

并且对以海鲜产品为主的国联水产来说,发展预制菜业务或许还会面临“价格难题”。多年之前,国联水产主要靠海外市场实现营收,难以在国内打开局面的原因之一,就是水产品的价格往往不那么“美丽”。

那么,当预制菜还在发展初期,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安全、营养、口感尚没有充分信任的背景下,高昂的价格或许会成为一大“劝退”因素。对国联水产来说,这也是一道难关。

高库存之下,围绕存货的质疑

除了上述发展预制菜的“隐忧”之外,国联水产还面临着高库存、高存货周转天数等问题。

根据2021年半年报,截至报告期末,国联水产的存货金额为26.11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52.88%。

按照国联水产此前的解释,存货高,是由于水产行业生产及加工周期较长、供求周期和生产周期不匹配、出口运输时间长等原因,公司需提前备货以满足采购淡季销售的稳定性及大客户供应的稳定性需求,行业公司存货普遍较高。

不过和水产行业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国联水产的存货比例却明显更高。据Wind数据,A股水产概念上市公司共8家,分别是海大集团(002311,SZ)、獐子岛(002069,SZ)、通威股份(600438,SH)、好当家(600467,SH)、国联水产、开创国际(600094,SH)、大湖股份(600257,SH)、中水渔业(000798,SZ)。

以2020年财报数据为例,这8家公司平均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3.84%。其中,国联水产存货占比最高,达49.65%。排名第二的是大湖股份,存货占比为28.73%。可以看到,国联水产的存货比例显著高于同行。不仅如此,从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来看,国联水产也均排到了前三的位置。

查询过往数据可发现,从2014年开始,国联水产的存货占总资产比例就始终处于40%以上,甚至有不断走高的趋势。

要知道,存货偏多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一件好事,更何况是在追求新鲜、存货保质期限较短的水产行业。存货占比的偏高,让国联水产每年都要计提一笔不小的存货跌价准备。

2019年,国联水产存货账面金额为27.51亿元,计提了4.98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18.11%。2020年,国联水产的存货账面金额为29.52亿元,该年度计提了4.22亿元的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为14.3%。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无法就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合理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国联水产的2019年财报还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而就在国联水产2019年的财报正式发布之前,国联水产因为修正了2019年业绩快报收到了深交所问询函。修正后,国联水产调减营业收入9.39亿元,占修正后营业收入的20%。与此同时,国联水产还调减了净利润3.99亿元,占修正后净利润绝对值的83%。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调减也都与存货有关。简单来说,前者的调减是国联水产为缓解资金压力,把存货所有权“抵押”给了水产行业下游公司,向它们“借钱”,获取临时营运资金。结果呢,这部分涉及的9.4亿元在合并抵消时漏抵了,导致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都多记了9.4亿元。而后者的调减,按国联水产的说法,是“受疫情全球扩大影响,存货可变现净值下降”。

据了解,国联水产主要做的是水产品加工,从供应商手中采购原材料,加工后再利用多渠道进行销售。尽管在多份财报中,国联水产都提到过要加强库存控制,提高周转效率,但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些举措的成果似乎并不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7月23日,国联水产还收到了广东证监局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司及公司董事长李忠等多名高管被出具了警示函。

出具警示函的原因之一是:国联水产在2015年到2020年9月,向公司控股股东新余国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余国通)控制的41个个人账户转账购买了原料南美白对虾1.52 万吨,交易金额合计5.2亿元。这一大额关联交易未经审议也未披露,并且在原材料入库时还未及时记账,在实际对外付款时才进行财务处理,导致国联水产多年财务数据都出现不准确的问题。

以2019年为例,公司该年度期末存货和应付账款少记1.13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少计 1627.47万元,资产减值损失少计1627.47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少计244.12万元,所得税费用多计244.12万元,净利润多计1383.35万元。

此外,根据启信宝数据,新余国通的经营范围是企业投资、资产管理、项目投资策划、会议会展服务。看起来,似乎和水产并不搭边。国联水产为何会向新余国通购买南美白对虾,亦或是通过新余国通来进行南美白对虾的购买呢?

5.2亿元的交易金额并不是一笔小数目。以2016年为例,该年国联水产对前五大供应商的平均采购额为8512.31万元。而从近年来的财报中看,国联水产似乎也并没有从控股股东手中大量采购原材料的习惯:2016年到2020年的财报中,国联水产在“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中关联方采购额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中填的均是0。

为进一步了解国联水产存货等问题,记者联系了国联水产证券部,并按要求向公司邮箱发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预制菜前景广阔,但行业发展仍面难题

想解决存货过高的问题,除了进行存货控制、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之外,把产品变得“更好卖”也是一种途径。转型预制菜,正是国联水产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之一。

在很多研报的分析中,预制菜的前景都“十分广阔”。甚至1月18日国联水产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中,还透露了公司董事长曾称预制菜为“万亿”赛道是基于五份券商研报。

比如国海证券一份研报就表示,目前(2021年1月)上游预制菜企业大概有2万家,平均年销售额在1500万左右,也就是当前预制菜的市场存量约在3000亿元,占食材总体的比重不到10%。如果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在未来6-7年,中国预制菜市场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

天风证券相关研报也指出,长期来看,随着我国预制菜行业占比达到60%以上,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未来存有较大发展空间。

那么,预制菜的发展真的会一帆风顺吗?要把“前景”落地,真正走入消费端,预制菜还面临着哪些难题?

厦门一位研究生小刘就是经常吃“预制菜”的消费者,他认为预制菜和现洗现切现做的菜相比,仍然存在口感上的欠缺,大家对它够不够健康也有担忧。

“我们学校食堂一个窗口用的就是料理包,就是预制菜嘛,菜品也很多,有肉末茄子、宫保鸡丁、土豆牛肉各种。不过你能明显吃出来所有的菜都是软软糯糯,和新鲜的蔬菜比起来口感真的不一样,虽然味道还行。”小刘说。

小刘还表示,自从学生发现那个食堂窗口用的是预制菜后,那个窗口的人流量是越来越少,证明大家对预制菜还是有担忧的。

所以,预制菜能否满足健康和营养的需求?据东亚前海证券一份研报,由于预制菜是在专业人士研究下,通过食品工业手法将各调味品与营养成分合理配比再统一生产制成的,因此产品的成分比例科学健康,且由于预制菜存放过程中一直处于低温且密封的环境,可以抑制微生物与细菌的生长,食用起来会更加健康、卫生。

不过,许多消费者的认知或许和上述研报相关内容具有一定冲突。小刘说:“你去超市看看,像什么梅菜扣肉之类的预制菜,保质期动不动就有12个月。自己在家做的哪怕再低温保存也不能存这么久吧?里面肯定有什么。也不知道这些健不健康。”

对于消费者对添加剂的忧虑,预制菜行业入局者之一安井食品(603345,SH)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其实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也就没有了食品工业,所以最重要的首先是企业要合规、规范,添加的必须是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第二它要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添加剂也不是令人“谈之色变”的东西。

对于预制菜品的营养问题,上述工作人员称,预制菜通常分三种类别:即食、即热、即烹。即食就是像泡椒凤爪之类,拆袋就可以吃的,即热就是需要经过简单加热,比如通过微波炉,即烹的则需要再烹饪一下,比如说安井食品做的孜然羊排、黑椒牛仔骨等产品,需要下厨去煮。

“其实我们主要还是在速冻预制菜肴的板块里,速冻本身是一个非常健康的保存方式,我们通过液氮的方式快速冷冻,跟大家日常在家里面通过冰箱慢慢冰冻是不一样的概念,液氮冷冻过程中食品整体的营养价值,还有它内部细微的分子结构比较不容易被破坏。” 安井食品工作人员。

他还表示,速冻产品并不需要像传统的腌菜、酱菜一样,通过加油、加盐等方式来进行保存。和传统的保存方式相比,速冻会更加健康和科学。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预制菜行业市场的痛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没有国标,会造成食品安全上的隐患;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可能还不足,一些消费者会认为预制菜食品的营养有所流失或食材不新鲜。未来产业端如何匹配和满足消费端的核心需求和诉求将是整个预制菜行业亟需解决的课题以及难题。

“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还不够深。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产业端进行更多的创新升级和产品迭代,也需要资本端助力整个行业向健康、良心、有序的方向发展。”朱丹蓬说。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