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硬盘盒什么牌子好(25寸硬盘盒哪个牌子好)

上次提到“我的退役M.2固态”被冷嘲,皆因部分大佬老台式上还跑着80GB机械硬盘。不是我显摆哈,没换M.2算您勤俭持家,但SATA3.0的固态也舍不得入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价格方面SATA的SSD早就不是那么割肾了,入一块做系统很合算。以我为例,虽然咱不像一位叫含量百分百的大佬那样家里一坨坨西数硬盘(据说有75块),至少还也有在用的10余块HDD(4块在2个台式机中,7个在NAS和硬盘柜里,最近正在调整)和若干SSD,后者则以主板上的M.2为系统盘、部分M.2和所有SATA SSD全部用作做移动硬盘。这时,因为闲置SATA读盘所需,单盘硬盘盒效率就显得不够高了,所以半年前,我搞了这个2.5英寸的双盘位立式透明盒。

这盒子来自ORICO,型号2259U3,之前我曾写过一篇“立式透明盒”,形式与其雷同,只不过是单盘位的,推演到双盘位构造也就比较好理解,两侧各一个抽拉式盒盖,可以免工具拆装。遗憾的是当时前瞻性不足,买了最基础的USB3.0 5Gbps纯硬盘盒版本,现在看来,选至少要选这款的Type-C口版,或者同系的可做4中RAID的版本(2259RU3),扩展功能更强。当然了,这也是当时预算不高所限。

怎么说SATA 3.0 6Gbps桥接方案也算够用了,至少让我可以同时读取两块2.5英寸HDD或SSD。从这个顶视角可以看到两个硬盘仓中间有一块定制的金属散热板,辅助散热比单盘位更强,也对应了双盘同时运行发热量更大的特征,能做到这么薄,安全耐用是必须的属性。

简单说说开箱,包装上已经写明4大特征,包括高透明度PC外壳,5Gbps高速传输,支持UASP加速,免工具拆装。

内部顶层放盒子,出厂带防刮贴膜保护,下层是配件,包括数据线,电源适配器,支架,说明书等。

外置电源适配器提供5V 2A供电,圆插头,线长1.2米;线缆1根,USB3.0 Type-B to A,线长1米。

这要是单盘位,盒体就是“真·全透”,双盘位加了金属散热板“隔层”,因此不装盘时,两边看都有一大半遮挡。

可以看到铝合金散热板由4枚螺钉固定到盒子两侧。

接口一侧除USB Type-C和DC电源孔外,还有一个电源键,也是与单盘位透明盒不同之处。如果是ORICO 2259RU3磁盘阵列版,此处还会有RAID模式拨键和SET键额外2个接口。

可能为了保证电路板散热空间,ORICO 2259U3的接口一侧,与我之前使用的2.5英寸单盘位硬盘盒相比内部空间要多一点,因此盒体也更长一点。

支架底座同为高透PC材质,底部带4个软胶脚垫。

作为支架的两个竖挡板可以夹住竖直的硬盘盒,当然你也可以不用支架,平放桌面,但更要注意PC面被刮花。

免拆装抽拉盒盖,两侧对称,必须工具即可开盒,是这类设计的优点,谁也不能总在手边候着一只专用螺丝刀。

好大的B口小铁皮模块啊。为什么不加点钱买Type-C?只能说预算让人短视,不过去年下半年但凡买相关设备,我是能选Type-C不会落下。

在空间压缩到极致的情况下,ORICO 2259U3依然可以兼容7~9.5mm厚度的2.5英寸SATA硬盘,比如常见的拆机2.5英寸机械硬盘、或者SATA SSD。

2个盘位,即时插拔更方便,像我这种有时要换盘倒腾文件、有时又要硬盘测速的,用它比用单盘位的做事效率提高不少。如果你有RAID需求,它就变身成为一个小巧精致的2.5英寸外置RAID硬盘柜(需要ORICO 2259RU3版,支持PM、RAID0,RAID1,SPAN/JBOB四种模式)。

老HDD也能放飞自我,虽然这块硬盘已经被我冷落,装上去做做样子而已,它的真正归属是一块有额外防震的2.5英寸单盘硬盘盒。

ORICO 2259U3主控是台湾智微科技JMS561U,符合串行ATA3.1版本、通用串行总线3.0规范的1.0修订版规范,即USB3.1 gen1标准,支持UASP,支持10分钟无数据交换自动进入休眠状态,以省电、减少发热,延长SSD等硬盘寿命。它的双盘位最高支持4TB大容量,即使不放桌面给PC作伴,而是差旅随行,也可以让笔记本存储扩容的同时减负提速。

家里有PS4也可以作为游戏机仓库盘,事实上,最近一个月我已经开始把它挂到华硕路由器U口上做外置云存储了。

下图是半年前最先塞入上面一块WD blue 250GB SSD+一块拆机西数500GB HDD之后,读出的磁盘存储情况,其中SSD当时做过系统盘,分为F、G两区;而HDD里面还是拆机前原有系统分区的状态。

正式测试时,我将HDD拆掉,换上ORICO H100 SATA3.0 SSD 512GB,与西数WD Blue 250GB组成双外置硬盘。

两张盘文件都转移走了,格完直接做文件拷贝测试。

先塞点文件吧,电脑上现成的一个媒体夹,里面不知是啥时候留的十几个《向往的生活》和若干电影,总计12GB左右,先拷到硬盘盒里的SSD1(西数250GB SSD),再从SSD1拷到SSD2(ORICO H100 512GB SSD,下都以SSD2指称)。

换个大文件拷贝,57GB单文件蓝光片源《正义联盟》,先拷到SSD1,再从SSD1拷贝至SSD2,速度如下,相当稳。

在双盘已有一定容量占用的情况下(下图左下角状态),对SSD1和SSD2分别跑分,CrystalDiskMark测速如下。

AS SSD Benchmark跑分如下,毕竟USB3.0 5Gbps,跑不出940MB,加上平台环境,相比Type-C 10Gbps的打了对折。

TxBENCH跑分如下,读写同样在400MB/s以上,与此前5Gbps盒子测速差不多。

最后看一下ATTO磁盘基准测试结果,所有数据测试平台相同,并可能会因为平台条件所限并未发挥完全,仅供大家参考。

结尾补充:指示灯设计的是红蓝色LED,通电时为蓝色,有数据交换时会变为红蓝闪烁,将透明盒体映衬得挺漂亮,烦光污的朋友可绕路;除高速稳定传输+透明视效+免工具拆装外,这款立式透明双盘盒子的散热效果值得肯定,在以上大量数据拷贝交换后,两块SSD依然保持在40℃温度以下,加上10分钟自动休眠功能,SSD高寿可期。

槽点有二:其一开头就提到了,没买Type-C而是USB3.0硬盘盒版,SSD的读写速度上限降一半,建议预算够上C口版;其二是独立5V 2A电源适配器的双刃剑:好处是供电稳定,但便携度相应降低,因此更适合桌面用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