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社交媒体,“白幼瘦”、“A4腰”,“漫画腰”扑面而来、近两年大热的bm风又给身材焦虑添了一把火,仿佛我穿不上那件xxs码的短上衣,我就无法抬头挺胸走在街上。在瘦这条路上,无数人前赴后继。
你“瘦”够了吗?“我不能接受三位数的体重,仿佛它在告诉别人我不自律。”当体重与自律绑定在一起时,我们开始自我审视:腰部不能有任何赘肉、大腿围不能超过50cm、手臂线条要纤细、拜拜肉是什么鬼”,我们对身体的每个部位都设置了精确的标准值,犹如一个审判者严格地审视自己,不允许有一点点的越界。
怎么瘦都不够,如何快速地瘦下来?调研数据显示,高校女大学生中有40%有过节食行为。为了理想中的体重,严格控制每餐的卡路里,对身材的焦虑和对减重的渴望他让们选择站在食物的对立面,在长期的与食物的博弈中,有人在重压下患上进食障碍。
“进食行为异常、对食物及体重和体型的过度关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综合征,这是进食障碍的官方注解,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是心理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对于减重和身材的畸形追求,进食障碍的患病率近几年在我国明显增长。
前段时间,上海举办了国内首个身材焦虑展,围绕着身材焦虑,向大众科普由此衍生的心理疾病--进食障碍。策展人是一位曾经由于过度节食引起厌食症的女孩,在进食障碍最严重的时候体重不到29公斤,直接进入重症监护室。如今她正在从进食障碍症中逐步康复,镜头前的她漂亮又可爱。她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展览让深陷身材焦虑的女孩子们能够与自我和解。
从何时开始,我们以瘦为美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瘦”还仅仅只是一个用于人体外观描述的形容词,那时还总能听到关于瘦的调侃:“看你瘦得像营养不良一样。”而在今天,瘦变成了一种表扬、一种赞美、一种苛刻的追求、甚至可以变成对一个人品性的侧面评价--你瘦证明你有自制力。仿佛我胖我有罪,这种对瘦的盲目追求与推崇,正是反映了当代社会对女性的物化和单一的审美,你我都被动入局。
是谁带来了这种病态审美?是不断煽风点火媒体?是荧幕前大秀身材的明星?我想你我皆是同党。你爱自己吗?你爱现实中真实的自己,还是理想中完美的幻象?或许你我没有如键盘侠一般恶意攻击过所谓的胖女孩,没有背后指指点点他人的身材服饰,但那些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便开始焦虑的时刻,你也被拉入以瘦为美的阵营。我们可以追求美丽、追求线条、追求健康,但这条路不是只有瘦这一个终点,你可以自在选择你喜欢的生活状态。
你不用投其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我们为何总是遥望千年前的盛唐,在中华数千年的帝王时代中,只有大唐的女子选择可以如此多。我想把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里那段突然间让人泪崩的文案写给你:
“作为一个每天都在努力减肥的胖妹,我曾梦想生活在大唐,但后来才知道:初唐不胖,晚唐臃肿,即使盛唐也不都是以胖为美,你身边同样有苗条的闺蜜。只是那时自信,那时自在,那时是以想胖就胖的自由为美。大唐,之所以是我心心念念的大唐,正在于你不用投他人所好地成为自己。”
是的,你不用投他人所好,你们各有各的美,美在思想,美在品德,美在勤奋上进,美在柔软细腻,但绝不仅仅美在所谓标准的体重和三围,你就是独一无二、自由且美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