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并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以博物馆优美的展示环境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依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一件件珍贵的馆藏精品,2019年4月26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百一十六期——《镜泊游鱼》特展正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
宿万盛,笔名夜石,号万盛园,出生于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国画的研究创作,以画蟠桃和鳜鱼闻名全国。他的作品被国内美术评论界称之为“用抒情的表现方式和精致的笔墨法度,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心动的田园生活景色”。
黑龙江是鱼米之乡,淡水鱼的品种繁多,拥有着“三花五罗十八子”,这里的“三花”即指鳌花、鳊花、鲒花。其中,鳌花就是鳜鱼。赞美鳜鱼的诗句很多,如脍炙人口的《渔歌子》中的那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而黑龙江水质清澈甘冽,所出产的鳜鱼肉质甚是细白,鲜嫩味美。
以“鳜鱼”作为绘画对象的宿万盛,其作品更像是在讲述故事,而此次展出的这幅《镜泊湖鱼》正是这样的一幅作品,它是宿万盛先生于2006年所创作的,并于2015年被黑龙江省博物馆收藏。画中,几条灵动飘逸的鳜鱼跃然于纸上,又欲跳出纸面,生动的神态直抵心灵,似与赏画者相戏相乐。在宿万盛的作品中,有时鳜鱼那凶悍本色常常令人一惊,它们尾随小鱼伺机捕获,小心翼翼而又专注迅猛;有时鳜鱼双双伴游,画面温馨,自然和谐。在他的画笔下,鳜鱼有追赶、嬉戏,也有跟踪、伏击,画面充实,气韵酣畅。他画的鳜鱼寓意抒情,充分表现了画家积极的生活态度、火热的生活情怀。
艺术大师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曾画过鳜鱼。前人画的鳜鱼追求的是笔墨意象,似与不似之间,而宿万盛画的鳜鱼由写生到创作,大胆将传统工笔与大写意有机结合,用积墨、积色使水墨交融,虚实浓淡相辉映,既有细部的描写,又有粗犷的点染,是“形神准”的表现,突破了前人墨守陈规的传统模式,以自己特有的语言把“鳜鱼”这一绘画题材生动地传递给了欣赏者。
“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览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坚实平台,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观众与博物馆的了解与互动,又提升了博物馆收藏、展示和开展社会教育的总体水平。
来源: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