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被称为亚洲什么(北大荒泛指我国的哪里)

土壤是指覆盖在地球陆地的疏松表层,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从而能够提供植被生长所需的养分,土壤的形成受到多种自然要素的影响,包括岩石、气候、地形、生物和水文等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区域发育的土壤,其肥力高低也大不相同,比如在常见的土壤,如砖红壤、红壤、黄壤、寒漠土、紫色土和黑土中,肥力最高的土壤应该是“黑土”。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

为什么黑土的土壤中会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的过程,黑土是一种具有强烈胀缩和扰动特性的粘质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至10%,这种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常呈现为黑色。从纬度位置来看,黑土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包括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具体来说主要是分布在中温带地区。这里就有点奇怪了,我们知道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是生物,主要是植被的枯枝落叶,所以在很少有植被覆盖的荒漠地区,很难发育成熟的土壤,要形成丰富的有机质含量,就需要大量的枯枝落叶。

肥沃的黑土

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生物量最大,植被最为茂密的热带雨林地区应该形成最为肥沃的土壤。其实不然,热带雨林地区虽然植被茂密,枯枝落叶数量众多,但是由于高温多雨的环境中,不仅植物众多,动物和微生物也数量众多,而且活性极强,那些枯枝落叶还没有腐烂进入土壤当中,就被热带雨林中的底栖生物分解利用掉了。由于枯枝落叶没有进入土壤并形成有机质,所以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反而肥力较低,主要的分布的土壤是酸性的“砖红壤”。因此,我们发现要形成肥沃的土壤,一方面要有一定量的枯枝落叶,另一方面需要让那些枯枝落叶能够进入土壤中转变成有机质。

中国黑土分布图

因此,从气候角度来看容易形成肥沃土壤“黑土”的地区就是“年均温不是很高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按照这个要求,我们从热量带来看,中温带地区比较适宜,纬度范围大约在南北纬40°至50°之间,这一地区冬季气温较低,生物活性较低,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此外也要符合降水相对丰富的条件,地表自然带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为主,从而有较多的枯枝落叶。由于南半球这一纬度陆地面积很小,所以黑土的分布主要位于北半球,从大洲的角度来看就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

东北地区地形图

具体来说,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分别是亚洲的东北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我国的东北平原地区有着广阔的黑土分布,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等地,总面积约为35万平方千米。黑土的厚度大约为1米,大约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就需要200至400年的时间,这是一笔自然界用了2万年以上的时间才积淀的财富。东北平原地区曾经分布着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枯枝落叶进入沼泽形成肥沃的有机质,后来我们把沼泽中的水排干,就露出了肥沃的黑土,把曾经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目前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对于东北地区的开荒已经基本停止。

乌克兰平原分布图

第二块黑土分布区是位于欧洲的乌克兰平原,也就是东欧平原的南部地区,主要位于乌克兰境内。乌克兰平原的总面积约为190万平方千米,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黑土分布区。乌克兰平原地区的平原可以分为高地平原和低地平原两类,高地平原包括沃伦高地平原、波多利耶高地平原、第聂伯河沿岸高地平原、顿涅茨高地平原、亚速海沿岸高地平原及中俄罗斯高地平原,总面积约占25%。低地平原包括波列西耶低地平原、第聂伯河沿岸低地平原及黑海沿岸低地平原,总面积约占70%。主要的农作物为小麦、大麦和甜菜,是前苏联时期的“粮仓”,被称为“面包篮子”。

密西西比平原

第三块黑土分布区是位于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平原,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域面积最大、流程最长和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主要位于美国境内。密西西比河流域所在的平原又被称为“美国大平原”,是北美洲中央大平原的组成部分,总面积约为153万平方千米,其中黑土分布面积约为120万平方千米,主要位于中部和北部纬度相对较高的地区。这里是美国农业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小麦种植区和玉米种植区,这一地区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巨大,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农作物产量极大。

美国小麦带和玉米带分布图


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都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