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通中文版(雅虎通中文版官方下载)

腾讯控股是我的第一重仓股,读吴晓波著的《腾讯传》能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腾讯的商业模式。本文是腾讯传的第6篇。

2004年6月2日,腾讯与高盛证券联合在香港举行了第一次投资者推介会,宣告已通过联交所的上市聆讯,即将招股上市。招股文件显示,腾讯在过去的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7.35亿元人民币,利润为3.22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发行4.2亿新股,相当于25%股权,每股招股价2.77至3.7港元,约为2004年预期市盈率的11.1至14.9倍,集资总额将达11.6亿至15.5亿港元。

6月16日,股票代码00700.hk的腾讯公司正式挂牌上市,上市交易价定在招股价的最上限3.7港元。开市时股价表现还不错,一度最高曾见4.625港元,午后即遭大规模的抛盘打压,收盘时跌破发行价,当天共有4.4亿股成交量,以发行4.2亿股票计算,换手率高达104%。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购买腾讯股票的股民在第一个交易日就选择了抛售,很多年后,他们将为之懊悔不已。

来,我们看看腾讯上市以来股票价格(后复权)走势图。

通过上市,腾讯共筹集资金14.38亿港元,同时造就了5个亿万富翁和7个千万富翁。根据持股比例,马化腾因持有14.43%的股权,账面财富是8.98亿港元;张志东拥有6.43%的股权,账面财富为4亿港元;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共持有9.87%的股权,三人的财富合约6.14亿港元。腾讯的其他7位高层拥有另外6.77%的股权,7人共有4.22亿港元。

上市的喜悦还没来得及消散,却迎来了整顿风暴。就在上市前的一天,6月15日,北京的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一则“通知”,它如同一枚投掷在水面上的炸弹,顿时击起惊人的波澜。

这则《关于开展移动短信服务自查自纠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移动公司针对短信业务市场准入、业务宣传、订制申请、服务提供、方便退订、收费透明化、处理投诉、违规处罚等多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自我纠查,经过整改如果仍然存在问题,相关服务商将被吊销有关经营资格。早在4月19日,信息产业部已经发布过《关于规范短信息服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严令整顿混乱的短信服务市场,6月份的“通知”正是整顿实施的开幕。

在过去的3年多时间里,各家增值内容服务商为了增加收入无所不用其极,最恶劣的行为有两种:一是不经用户同意就随意扣费,有一些服务商从移动公司的数据库中抓取出一批用户名单,直接扣取费用,当时称为“暗扣”,实质与盗窃无异。二是发送大量黄色、暴力信息,诱惑用户订阅。

对SP服务商的愤怒,在2004年的中央电视台“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直播晚会上得到了总爆发。在那次晚会上,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众矢之的,民调显示,电信企业乱收费被列为最被痛恨的商业行为之一,其得票仅次于正在高涨中的房价。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信息产业部发动了严厉的整顿行动。

对短信业务的整治,使得一路狂歌猛进的“移动梦网”进入政策拐点。这个曾经拯救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创新项目露出了难堪的“底裤”。

腾讯也受到不小的冲击。在腾讯的整体收入中,来自电信增值服务的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56%,而其他归入互联网增值业务的收入也有一半与此相关,所以,如果精确计算的话,刚上市时的腾讯几乎是一个被“移动梦网”“绑架”了的寄生型企业。开始于6月份的整顿,让腾讯在接下来的一年多里,陷入收入增长乏力的困局。

另外一个比收入增长乏力更让人胆战心惊的事实是,几乎同时,互联网领域发生了一场针对QQ的围剿运动,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始推出自己的即时通信工具,“诸神之战”一触即发。

2004年6月29日,一向很少在媒体上露面的丁磊北上进京,举办了一场大型记者见面会,高调为网易泡泡做推广。当时网易泡泡有1500万注册用户,最高同时在线50万人,网易泡泡成为市场占有率仅次于QQ的第二大国产即时通信工具。

在丁磊召开发布会的三天后,比尔·盖茨宣布微软将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当记者问及微软对它旗下的即时通信工具MSN在中国的前景时,他暗示:“也许我们的步伐会更快一些。”两个多月后,微软悄悄在北京和上海分别组建了MSN中国的市场和研发中心。

2004年前后,冲入即时通信领域、试图与腾讯一决雌雄的,远远不止网易和微软两家。

6月7日,雅虎中国正式推出雅虎通6.0中文版。7月7日,新浪宣布以3600万美元收购朗玛公司。朗玛UC在喜欢新潮的都市青年中很受欢迎,注册用户已增加到8000万,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为31万,市场占有率仅排在QQ、MSN和网易泡泡之后。新浪将之更名为“新浪UC”,取代之前一直没有起色的“聊聊吧”。

10月25日,上市不久的TOM在线宣布与Skype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把当今世界最领先的互联网语音沟通工具和即时通信服务带给广大的中国互联网用户”。

甚至连电信运营商也进入了这一领域。11月,中国电信推出了电信级互联网即时通信软件——Vnet Messenger(简称VIM)。此外,搜狐推出了“搜Q”,263推出了“E话通”,网通推出了“天天即时通”,连从事电子商务的阿里巴巴也有了自己的“贸易通”。

当时《证券时报》的一篇报道披露,全国出现了200多款类似的产品,对腾讯的围剿之势赫然形成。

在2004年夏秋之际发生的这一连串行业事件,让马化腾几乎没有时间消化上市给他带来的喜悦。

从股票挂牌的那一天起,腾讯就告别了青涩的少年期,它如同一个接受了“成人礼”的青年,将面对一个更为凶险和辽阔的人生。它的生命机能将发生变化,而所有的竞争对手都视之为成熟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