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湖南还是江西(袁隆平是湖南还是江西人)

极目新闻记者 李力力 汪亮亮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他解决了中国人饿肚子的难题。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言: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他的杂交水稻,或许很多人连肚子都还吃不饱,更遑论去做其他的事情了。他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巨大贡献。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西。极目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袁隆平一生与武汉渊源颇深。

在武汉读中小学,奠定了学农的理想

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袁隆平的少年求学时代去过很多地方,1936年,6岁的袁隆平因父亲调到平汉铁路局工作,全家迁到武汉。袁隆平在汉口扶轮小学上学。

小学一年级,老师带他们去参观了一个园艺场,各式各样的花像毛毯一样铺在地上。这让小小的袁隆平对“田园之美、农艺之乐”心向往之。袁隆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称,他真是被美丽的园艺场“打动”了,就有了今后学农的打算。

这次郊游,奠定了袁隆平学农理想的基础,也因此影响着他的一生。

在武汉中学打下英语底子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袁隆平随父母曾居住北京、天津、江西赣州、湖北武汉、重庆和南京等地,

后来,由于父亲工作变动,袁隆平随家人从重庆迁回汉口,转入汉口博学中学(现武汉四中)读书。在武汉,青少年时代的袁隆平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袁隆平后来在接受采访时,曾对楚天都市报记者表示:“我的好身体和英语底子,都是在母校打下的。”

“母校对英语要求很严,其他课程不及格可以补考,但英语不及格就得留级,所以,同学们对英语可不敢马虎。”袁隆平说,他读高一时,就有3位老师讲授过英语,英国人白格里先生教文章,他的英籍华人太太教朗读和会话,教务主任周鼎老师教语法。

在各种频繁的国际学术活动中,袁隆平都不用带翻译,能熟练地用英语与外国学者交流。袁隆平的助手辛业芸博士说:“袁老常说,他的英语口语好,这是在母校博学中学时打下的底子。”

袁隆平常在公开场合自嘲数学差。2009年,79岁的袁隆平第三次来到母校武汉四中。他走到原来上课的教室,丝毫不在意课桌椅上的灰尘,径直坐下,面带微笑地说,这是当年上课的教室,同桌的林华宝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当年林华宝教我学数学,我教他学游泳。后来,他在国防科工委的游泳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可我数学现在还是很差。”

喜爱体育,在武汉勇夺游泳冠军

袁隆平常说,他的好身体也是在博学中学练就的。游泳是他最热爱的体育项目。

资料显示,他17岁时就是武汉100米、400米自由泳冠军。

1947年,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由于个头小,没有被选中。不服气地他坐在参赛同学的自行车后面混进了赛场,体育老师见他热情很高,勉强答应让他试试。结果,他出人意料地获得了汉口赛区(武汉市)男子100米和400米自由泳第一名。不久,他又在全省的比赛中夺得了男子自由泳的两块银牌。

由于身体条件好,袁隆平差点被选进国家游泳队,又差点被选去当飞行员。

直到80多岁时,袁隆平还是湖南省农科院最近三年来的游泳冠军。每次游泳,袁隆平总是将单位的小伙子们抛在身后,第一个到达终点。

他能在90岁依然坚持在科研一线,离不开他爱运动的习惯。除了爱游泳外,他还打气排球、爱跳踢踏舞。

86岁那年,他还要上气排球球场小露一手,再往前几年,都是打全场。他球风“比较稳”,场上位置是毋庸置疑的主攻手,他的队总是第一名。

“不管在场上还是在场下,他都非常投入,乐在其中。”袁隆平的学生说,这几年打不动球了,他就在场下助威,谁打了好球就大声叫好,碰到哪个打得匡瓢(长沙方言,意思是办砸了事情),“他就在场下哈哈大笑”。

心系武汉不忘湖北发展

这些年来,袁隆平多次与湖北互动,选择荆州作为研究基地,关心武汉及周边地区发展。

2016年,袁隆平受聘为武汉市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特聘院士,指导该研究所的多倍体系列特色水稻育种研发。

2019年6月6日,“湖北亿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在荆州开展绿色稻渔米技术研究。

疫情期间,袁隆平也极为关心武汉。

2020年2月28日,袁隆平院士通过湖南省红十字会向湖北抗疫一线捐款10万元。同年2月14日,一辆辆满载大米的货车从货场陆续驶出,驶往武汉市蔡甸区。据了解,该批物资是袁隆平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给武汉市蔡甸区的200吨大米,帮助武汉一同抗击疫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