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牛是什么意思(改革牛是谁说的)

一头健壮的牛,头抵向地面,四脚用力后蹬,拉着身后一段腐朽树根,竭尽全力向前。立于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广场的拓荒牛雕塑,是深圳这座城市重要的标志之一,一如它所象征的“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精神,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中。

“1980年,特区成立之初,深圳市希望能在市委、市政府大院内建一座雕塑,体现特区精神,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当时的有关部门找到了我。”关于拓荒牛雕塑的来历,雕塑作者、中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曾对深圳市档案馆详细描述。

当时,就雕塑采用什么形象,有过一番争论。有人提议,用狮子,显示威严;有人提议,用大鹏鸟,既象征“鹏城”深圳,又寓意特区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还有人说,做一个莲花喷水池,希望深圳“出淤泥而不染”。

在潘鹤看来,大鹏鸟不是在山顶,不能展翅高飞,“市委大院只有几层高的楼房,将来深圳到处高楼大厦,大鹏正在起飞,就像被关在笼里。”这些提议都被一一否决了。“雕塑体现的精神要历久弥新,一定要慎重。”他说。

一个情景在潘鹤脑中一闪而过:特区里那些忙碌着的推土机、拖拉机、汽车和建设者不正像一群牛吗?“改革开放、搞特区建设,深圳特区从无到有,要求我们这一代人奋斗到底,雕塑一个‘开荒牛’最合适不过了。”

潘鹤决定,牛的姿态不选择昂首挺胸,而是低着头,象征埋头苦干的精神。

创作过程中的一次偶然,他在宝安一处农舍旁看见两块老树根,由此迸发了灵感:搞特区就是要“开荒”,要拔掉“劣根”,将封建意识、小农意识、保守思想和官僚作风连根拔起。

他花8块钱买下了两块树根,放在了雕塑身后,让牛展现出奋力牵拉树根,尽力一搏的姿态,为雕塑注入了警示和激励的意味。

1984年7月27日,重4吨、长5.6米、高2米、基座高1.2米,以花岗石磨光石片为底座的大型铜雕落成,立于市委大院内。1999年,深圳市将“拓荒牛”铜雕整体迁到了大院门口的花坛上,并将办公大院围墙后退10米,便于市民参观。

“‘拓荒牛精神’永不过时。一座城市要继续发展,就需要一大批‘拓荒牛’继续领导潮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更多的未知领域大胆去改革、创新,永不停步。”潘鹤说。

综合自南方日报

海报: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