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腿有什么(北腿有什么腿法)

头条号签约作者:蒲铁牛

火腿又名“火肉”、“兰熏”,是中国传统特色美食。火腿性温,味咸,具有健脾胃,生津益血,脾虚少食,补虚劳等食疗作用,江南一带常常用火腿来煨汤给产妇或者病人食用,火腿汤不但味道鲜美,而且还很滋补。我国的火腿品种繁多,各具特色,颇受大众喜爱,其中,金华火腿、如皋火腿和宣威火腿最负盛名。今天要在美食PK台上说一说这三大火腿究竟有什么不同。

我们先来探索一下火腿的发展历程。很多研究火腿的人都说,发明火腿的祖师爷是南宋抗金名将宗泽,当年宗泽将腌制的猪腿献给宋高宗赵构,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御名“火腿”。窃以为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因为比宗泽年长27岁的北宋美食家、文学家苏东坡在他写的《格物粗谈·饮食》明确记载火腿做法:“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油尽去。藏火腿于谷内,数十年不油, 一云谷糠。”由此可见,在宗泽给赵构送火腿之前,早就有了火腿。


正在制作的金华火腿


也有人说,火腿起源于唐代,因为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就有“火脮,产金华者佳”的描述,人们认为“脮”通“腿”,其实也不尽然。我查阅了好多版本的字典,“脮”字都念něi,唯一的通假字为“鯘”,并无通假“腿”字的说法。而“脮”字的意思是腐败的鱼肉,古代人崇敬食物,即使鱼肉腐败了,也舍不得丢弃,用火将之熏干,依然可以食用,我们现在制作腊肉就是由此而来。照此推论,火脮并不只是火腿,而是用火熏制的动物身上所有部位,当然,毋庸置疑的是,火脮,一定是火腿的雏形。

而“产金华者佳”这几个字,证明了火脮的发明早在唐代之前。据《成化金华府志》记载:“梁武帝改东阳为金华郡,盖以山名之也!”“金华”一名源于“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唐朝之前的所有朝代,只有南朝的梁武帝萧衍在位的四十八年时间里,金华才叫金华。梁武帝之后,金华大多数时间被称为婺州,或者东阳郡,直到元代至正二十年,被朱元璋改为金华府。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明确“产金华者佳”,可以推断火脮的诞生时间应当是梁武帝在位的那段时间。


正在制作的如皋火腿


至于火脮起源的地方,有一种说法比较可靠,说火脮起源于南梁时期的温州,成名于金华。温州靠海,南梁时期经常刮台风闹水灾,发大水的时候海水倒灌,等到发大水过后,老百姓又从避难的地方回来,有些被淹死的猪从泥沙里被挖出来,经过海水里天然亚硝酸盐和氯化钠的处理,就成为了自然的咸肉或者火脮,由此,当地的老百姓慢慢掌握了制作火脮的初级技术,用于保存吃不完的猪肉。这种技术很快流传到了养猪业更为发达的金华。

行文至此,火腿的发展历程应该是这样的:诞生在南梁时期的温州,流传到金华后,制作技术得到极大地提高,唐代之前,名字不叫火腿而叫火脮。到了北宋,腿部制作已经从火脮中独立出来,有了火腿的称呼。由于南宋宗泽将军的老家在浙江金华,所以在南宋,火腿就已成为金华的特产,但那时候并不叫金华火腿,因为宋朝时期,金华的名字不叫金华。又因为猪肉在宋元时期很少上主流餐桌,所以,火腿作为一种食材,并不著名。


正在制作的宣威火腿


直到明朝以后,金华的名字稳定,且猪肉走上主楼餐桌,金华火腿才破茧而出,成为餐饮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综上所述,我国的火腿虽然源于温州,但制作技术实际在金华臻熟,因此,说我国的火腿起源于金华火腿,金华火腿也当之无愧。

金华火腿以其造型美观做工精细、肉质鲜嫩、味淡清香而著称。在清代被列为贡品,发展至今,根据制作工艺和产地,分化出几个强势品牌,如金华蒋腿,又称上蒋腿,是金华火腿中的珍品,因为在清代被列为贡品,所以又称“贡腿”,蒋腿产于金华地区东阳县的蒋村。该村历来有腌制火腿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腌制火腿」据史书记载,腌户之多,几遍全村。


金华火腿


又比如金华竹叶熏腿,是金华火腿中别具一格的火腿,产于浙江浦江县的普丰和遂昌县的松阳等地。该腿色泽呈棕黑色,肉质细嫩鲜香,并具有竹叶的清香。竹叶熏腿在加工过程中,将半成品悬挂在熏房甩,用竹枝、竹仆烧炕熏烤而成。

还有金华风腿,是用猪前腿加工的火腿,适合夏季食用

更有特别为肾脏病患者食用的金华糖腿,其加工方法与上述火腿制法基本相同,但用盐极少,主要用糖。

金华火腿相对于后来崛起的如皋火腿,地理位置处于南方,故被人们称之为南腿,而如皋火腿被称之为北腿。清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金华火腿加工技师在江苏如皋开了家名叫“同和泰”的制腿栈,大师傅们以当地特产“东串猪”为主料制作火腿,并由此一炮打响。随后,广丰、瑞生和、恒昌等11家制腿栈相继落户如皋,至1929年,如皋城内大大小小制腿栈已经达到31家。其中,如皋“广丰”还漂洋过海,从美国檀香山国际博览会上捧回金奖。以当时人称“火腿大王”的李筱川在如皋创办“中国制腿公司”为标志,如皋开始与浙江金华、云南宣威齐名。


切片生吃的宣威火腿


宣威在清朝之前,其地名都有无数变换,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置宣威州,这时,宣威人不仅学习了火腿的制作技术,而且还根据本地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进行改良,制作出来的火腿以地名命名,称宣威火腿,因宣威隶属云南,所以又叫云腿。宣威火腿以身穿绿袍,肉质厚,精肉多,蛋白丰富鲜嫩可口而享有盛名。民国初年,以浦在廷先生为首的火腿公司已将火腿罐头远销东南亚。1923年孙中山大总统题赠“饮和食德”,宣威火腿从此名声大震,香飘四海,载入世人食谱大全。

三大火腿,制作技术皆源于金华火腿,所以制作工艺上大同小异,主要包括鲜腿修割定形、上盐腌制、堆码翻压、洗晒整形、上挂风干、发酵管理等六个环节。相较金华火腿和宣威火腿,如皋火腿有两点不同:一为适应当地群众口味的习惯,如皋火腿加工用盐较金华火腿和宣威火腿低;二因当地气候较干燥,如皋火腿在整修时要对整修过的腿涂上菜油脚,主要为防虫蛀,保香味,防失水干耗。


切片待炒的火腿


金华火腿和如皋火腿的技师分解火腿时,手法基本一致,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火爪”“火蹄”“上方”“中方”“滴油”。 “火爪”“火蹄”用新鲜的猪爪和猪蹄,用文火清炖。 “滴油”则最适合上笼蒸,然后再切薄片食用。上方”和“中方”则适合用来烧汤和吊味。

宣威火腿和前二者不同,只将火腿分成四大块:分别是中筒、边刀、肘把、火腿蹄。在这其中,品质最好的是中筒,它的瘦肉部分可以占到3/4,而且可以切割成比较大型和规整的薄片,是制作高档菜的首选。边刀肥瘦肉各占1/2,品质略差于中筒,适合用来炒制。肘把虽然全部都是瘦肉,但是因为有骨、有皮、有筋络,所以比边皮的品质还要差一些,多用来炖制一些菜肴。而火腿蹄则只有皮和骨头,所以一般都用来炖汤。像意大利的火腿一样,宣威火腿的中筒部位是其精华所在,可以用来生食,口感细嫩,没有一点渣子,而且香味极其浓郁。


火腿分解的五个部分


由于气候、温度、湿度、腌渍时间的差异,造成了火腿色泽的差异。比较之下,宣威火腿的颜色,要比金华火腿和如皋火腿更红亮一点。

三大火腿最大的不同是所用的猪的品种不同。金华火腿用的是两头乌,两头乌又叫金华猪,原产东阳的画水、湖溪,义乌的义亭,金华的孝顺、澧浦、曹宅等地。其尾巴较长,比较直,头部和尾部的毛发一般是黑色,体部为白色。 因其头颈部和臀尾部毛为黑色,其余各处为白色,故称之为“两头乌”,两头乌皮薄骨细,肉质鲜美,肉间脂肪含量高,其后腿是腌制火腿的最佳原料。


两头乌


如皋火腿用的是东串猪。东串猪毛黑、体大、肉紧,因食草及五谷杂粮而肉嫩味香。中心产区在长江下游北岸的江苏省泰兴市东部和如皋市西南部,及南通市刘桥一带。东串猪头型有 “马脸型”和 “狮头型”两种。成年“东串猪”后腿,其型美似琵琶或竹叶,正好符合火腿的制作要求。

宣威火腿用的是可乐猪,又叫乌金猪,由于该猪种资源珍贵,地处乌蒙山区金沙江畔,为此便合称为“乌金猪”。 可乐猪额心多旋毛,耳中等下垂,嘴筒一般有三道皱褶,腿上也有皱褶,故民间有“嘴上三道箍,额印八卦图,脚上穿套鞋,必是可乐猪”之说。可乐猪按毛色大致可以氛围4个主要类群,即:纯黑、六白、黄毛(云南富源的大河猪称为“火毛”)和鼠毛。


东串猪


可乐猪属于云贵高原放牧型猪种,当地老百姓将小猪在野外放牧几个月吊架子,早晚收牧加以补饲,待长至一定体重后再用煮熟饲料圈养催肥至出栏。由于可乐猪主要产于喀斯特高寒山区,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其主要产区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有益于多种动植物生长繁衍。可乐猪肉质新嫩鲜香、口感舒适可口、瘦肉多,除品种原因外,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宣威火腿以可乐猪为主要加工原料,故民间亦素有“宣威火腿可乐猪”之说。

也许你还能发现更多的不同,但必须在你钱包允许的情况下,因为,这三种火腿都有点小贵。


可乐猪


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世界十大名腿、中国三大名腿之一“宣威火腿(绝密制作工艺)” 》

来源:佛系五花肉

《中国三大火腿的研究比较》

来源:《食品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