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们投资什么时候(2017年我们投资什么时候开始)

在投资这条长坡上,北极光不断积累厚雪。时间一晃,已走过十七年旅程。


开篇:


一张回国考察的邀请函,在中国市场点燃了持续十余年的美元VC热潮。


在当时成立的一批美元VC中,北极光是极具代表性的一家。坚持早期科技投资,坚持长期投资的背后,是北极光筑守的价值观。


做长期投资和波段式投资有什么区别?短的要动脑筋,长的不仅要动脑筋更要动心。


作为最早一批带领企业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企业家,邓锋身上带有开放包容的创新色彩,同时也有那代清华人刻下的集体英雄主义烙印。从硅谷创业,到回国展业,邓锋个人的发展,与中国市场化的开蒙一道,与科技、半导体等行业同行,使他成为美元VC在中国市场的拓荒者。因时代、市场、行业的种种特殊性,邓锋的创业与国家发展、政策导向交织在一起,跟随时代浪潮翻滚、推进。


在他的引领之下,北极光这一路,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戏剧性情节、没有“遵义会议”式的标志性里程碑。北极光所呈现的,是慢慢积累、理性验证、大胆创新的17年。


投资这条长坡上,北极光不断积累厚雪。


从管理规模看,300亿规模,钱口袋并不太深;从项目看,每年新增投资30余个项目,节奏并不激进;从团队看,投资前台30余人的规模,不打人海战术……


这种种表现似乎都在揭示北极光前进的方式不是长驱而入的大水漫灌,而是“不矜不盈,不与时争”。


一家机构的风格,一要看创始人的个人风格,二要通过投资项目进行对核心的论证。从前者观之,邓锋理工背景奠定了北极光走科技投资之路;而从结果倒叙,过去,北极光的投资清单上,鲜少有突然火爆的明星项目,反而都是酝酿萌动、润物无声式发展的科技企业。


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美团、山石网科、燃石医学、展讯通信、腾讯音乐、泽璟制药、安集科技、奕瑞科技、Cytek、禾川科技……过去,大量的科技、医疗以及科技驱动的消费头部项目背后,总有北极光的一路支持,通过长期深耕,北极光这支耐心资本,也收获了顶级回报。


一路长坡厚雪,北极光稳行至今。克制欲望、保持好奇心之余,时间一晃,北极光已经走过17年旅程。


北极光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

正文:


2001年,邓锋带领创立的网络安全企业NetScreen在纳斯达克上市,三年后的2004年, NetScreen被Juniper以42亿美金收购。面对未来,摆在邓锋面前的选择很多,他思量着,要么做天使投资,要么做慈善、智库,但条条大路,都指向了回国。


同年夏天,一封赴华考察邀请函在硅谷和华尔街传阅,硅谷银行正在组织一个为期6天的北京、上海之旅。这个原定为10人的考察邀请出乎意料的火爆,红杉资本、KPCB、AccelPartners、NEA等全球顶级风投机构都想借此机会,看看中国市场是否值得出手、听听中国故事能否成立、揣摩“中国谷歌”“中国亚马逊”正在何处隐秘成长 。而邓锋在华登国际创办人陈立武的邀请下也欣然加入了这次回国的旅程。


除了游览长城的蜿蜒雄伟,考察团也看到正在崛起的中国市场,这一年,e龙、盛大网络、前程无忧、空中网均赴美上市,后一年,百度、分众传媒、尚德电力等企业也走上了纳斯达克的舞台。


已经被验证成功的海外顶级投资机构们,纷纷手持美元涌入中国市场。一个较为普遍的做法是,找到有“美国经验”,又懂“中国市场”的合伙人,在中国延续美元VC的品牌。当时,在美国已经有30余年投资经验的顶级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也找到邓锋,谈及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计划。但邓锋最终还是决定建立自己的品牌机构。


邓锋在骨子里是一个想要“do something different”的人,对他而言,创立北极光是二次创业,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全新的品牌、全新的市场、全新的领域。从美国到中国,从创业到投资,一切从零开始。


几年之间,中国市场上杀入了大批美元VC,从而彻底掀起新一轮投资热潮。邓锋也借着市场洪流的走向,开启了北极光的投资故事。


01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我不在乎几个案子赚多少钱,我更在乎赛道有多宽多长,能否持续的赚钱并真正创造价值。”


如果将北极光17年之旅加以概括,是在一条长坡之上缓行。从规模看,从首只基金不足10亿人民币,到如今超300亿的管理资产规模,钱口袋并不太深;从项目看,每年新增投资30个上下的项目,对于一家老牌机构,节奏也并不激进;从团队看,从始至终,北极光始终保持了投资前台30余人的规模,没有战舰式的超大团队;再从投资这件事看,投资早期科技项目,更是从开始就贯彻的核心思想。


这种种表现似乎都在揭示北极光前进的方式不是长驱而入的大水漫灌,而是“不矜不盈,不与时争”。


一家机构的风格,一要看创始人的个人风格,二要通过投资项目进行对核心的论证。从前者观之,邓锋的理工背景奠定了北极光走科技投资之路;而从结果倒叙,过去,北极光的投资项目清单上,鲜少有一朝火热的明星项目,反而满目皆是以科技打造护城河的技术类项目贯穿全程。


“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度之稽也,月信死信生,进退有常,数之稽也。”北极光投资结果反应出的风格,正是这种不疾不徐的调性,一切按照事物发展规律,有条不紊的进行投资。


“我们不在乎项目一两年之间发生的变化,而是将周期拉得更长,将这个理论反射到投资逻辑上,我们想找到未来趋势,一定要看长期。”


回到2007年,在北极光第一支基金中,下注了一家网络安全产品项目——山石网科。山石的创始人罗东平与邓锋是清华师兄弟,也是NetScreen一起工作过的战友。邓锋转身成为投资人后,北极光成为支持山石网科的第一家投资机构。虽然有战友同窗情分,但邓锋也意识到,“这笔投资一定会很漫长。”直到2019年,山石网科登陆科创板,12年陪跑,印证了邓锋的判断,也或许超出了他的判断。


截至山石网科上市,北极光创投最初的1500万美元已经通过老股退出,实现数倍现金回报,在企业上市后仍持有近18亿元未兑付的账面回报。


所有预判的话题,几乎都会踩空。对邓锋而言,或许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北极光成立最初,制定了“科技+早期”的投资基调,北极光遵循了这一阳谋并且坚持执行至今。


“我不在乎几个案子赚多少钱,我更在乎赛道有多宽多长,能否持续赚钱并创造价值。”


永远不要尝试寻找在短期赚大额报酬的机会,这是北极光在过去投资中的一个铁律。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大趋势的判断进行持续的投入,专注的寻找有把握的投资,而绝非是捡烟头式投资。


一个典型就是北极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布局。


“2018之前,这个赛道里,没遇到过VC同行。”北极光合伙人黄河坦率的说。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黄河


虽然黄河加入北极光时,主要看的方向是清洁能源,但他却并未在这一领域出手,反而是推动了北极光对智能制造赛道的布局。“我们判断,未来,人力成本进一步增加将导致企业成本的提升,而这也将促使企业加快自动化发展。”


他多次找到邓锋,核心就要下注智能制造领域。但当时,黄河所看到的仅仅是趋势,而且美元基金中,没有同行者。即便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也在试水几个项目后节节败退。更有头部美元基金直接砍掉整支智能制造的投资团队。将鱼放入沙漠,慌不慌?黄河不断游说之下,邓锋最终还是拍板,下注智能制造,而这一决定让北极光成为美元基金中独树一帜的个案。


在内部,合伙人们形容邓锋的风格是“逻辑自洽”。“只要你的逻辑有闭环,能说服他,他就会给你机会。”


“早期很多智能制造类项目,我们投资A轮之后就是等待上市了,因为B轮没人投了。”黄河直言,“现在工业制造热到什么程度,有的项目首轮估值10亿,这在当时想都不敢想。”


黄河主导投资的禾川科技在2014年完成投资,等待了8年,终在今年4月28日成功登陆科创板。这种漫长陪跑,是耐心的考验,同样也是对投资人心态的挑战。


除了业绩的压力,投资人普遍还要面对来自老板的拷问。不过在这一点上,邓锋没有给过黄河压力,“邓锋没有因为企业发展速度不及预期给过我压力。”


技术类项目的发展不是一夜暴发型,而是拾级而上。投资如此,北极光的发展亦是如此。


事实上,拾级而上是一种速度的提炼。在投资禾川科技时,项目拥有1000多万的收入,但亏损上千万,而如今,禾川科技年收入近8亿,完成锦鲤一跃,作为项目的早期投资人且上市前的第一大机构股东,这笔投资为北极光带来的预期收益达几十倍。


看似是浅水开始游行,等游到海水变蓝之时,就是与大鱼共舞之际。


当然,要游到海水变蓝,切记不能中途溺死。对于投资机构而言,暗礁是错误的趋势、分崩离析的团队、再或者,错失了一整个产业的机会。发展的本质是生存,生存需要随着发展不断迭代认知。


02 注意力决定认知


“人云亦云并不会降低风险,只会制造出更大的坑。”


在很多赛道的布局和项目的选择上,北极光都体现出一种快速迭代能力。


从行业赛道的选择看,北极光这十七年来主要的方向是“2+1”:2是新技术、新消费,“1”则是医疗健康。


对于医疗健康的选择,北极风采取的是浅水试探、再逐步向深海过渡的方式呈现。回顾在医疗版图的布局,从早期投资的中信医药、华大基因、奕瑞科技、卡尤迪生物、燃石医学,到中期投资的太美医疗、国科恒泰、泽璟制药、怡道生物,再到当前的信念医药、镁信健康、劲方医药、超视计,北极光医疗团队已经挖掘了不少头部项目。在认知深化的过程中,北极光的逻辑也在迭代。“我们的策略始终没有变过,但是战术上有调整。”合伙人宋高广介绍,以医药投资为例,最初,北极光采用的是跟投试水的方式切入赛道,此后逐步通过加轮投资增大持股比例。如今,更强的投资逻辑壁垒之下,医疗团队更敢于高额下注。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广


北极光真正进行医疗的系统化投资,是在2015年前后。2014年,有着多年医疗行业从业经验的于芳,基于相互了解和对投资的向往加入北极光,加入的第二天就开始带项目团队来公司谈投资。2016年,在经过了8轮面试后,宋高广终于加入北极光,他笑言“一个分析师,还要面几次啊?”


加上当时主管医疗投资的邓锋,医疗健康团队初具雏形。初时,医疗投资在北极光整体份额中,占比20%,如今,医疗健康团队近10人,投资的比重也已经快速上升到超40%。半壁江山背后,同样是迭代的认知。


“我刚加入的时候,邓锋也常常问我一些非常基础的医疗问题,”宋高广直言,“但是短短几年,他的认知程度已经超乎想象。”


过去,一些头部机构猜对了政策、市场部的趋势,从而战绩赫赫;而同样,因错过一整个产业周期,而消失的黄金机构也不少。不断前进,不断迭代,不断学习,才是机构自我迭代的驱动力。


注意力决定现实世界。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如果不终身学习,成就的等级不会高,更可怕的是会在风浪中丧命。在过去十年赚到大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管用,这让邓锋不断推进北极光的学习能力。


“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自驱力。”邓锋说。


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按一个路数去发球,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但邓锋可以宽容的去看待异议,并让更年轻的合伙人们走到更前面。


2018年,于芳开着车到美国东海岸转了一圈,这一行的目的是将Cytek的合作方进行一次地毯式探访。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于芳


在这次拜访前,于芳几乎已经确定了对这一项目的投资,春节前三天,北极光给出了TS,就在24小时后,Cytek被产业内的一家大公司一纸诉状告上法庭。


在此之前,Cytek的研究成果前脚发布在学术期刊后,后脚就收到了雪片般飘来的收购意向书。在美国市场,大公司通过法律诉讼途径对想要收购的小企业进行压价收购的案例比比皆是。“项目有9名员工都在大公司工作过,即便大公司不提专利问题,只是商业机密问题,不仅很难分辩清楚,而且会折腾项目很久。”于芳处在两难的选择中,时间和法律风险对于VC而言,是巨大的黑洞,北极光面临新的选择:投还是不投?


于芳问了邓锋的意见,邓选择退后一步,把决定权交给于芳,“你来做最后的决策。”


过完年,于芳沿着东海岸对Cytek的7、8家客户进行了一一拜访,她下定决心,“投。”不仅投,还要大额投。邓锋让于芳决定,投多少钱,“是七百万美元,还是八百万美元?”于芳投资了一千万美元。“这个项目上,我个人得到了非常大的成长,不仅是判断项目的触感,更是站在前面独立决策。”


医疗健康领域的另一位合伙人宋高广也迅速走到了台前,在北极光内部,他是晋升速度最快的一位。在投资了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第一股泽璟制药、血友病基因治疗龙头信念医药、疫苗头部企业怡道生物等多个案例后,宋高广完成了从产业到投资人的华丽转身。2021年元旦,北极光宣布了宋高广的合伙人任命,节后,邓锋在办公室笑着恭喜他,宋高广直接回应:“别恭喜我了,我都不知道回什么话。”


宋高广拿出业绩的同时,也在迅速了解邓锋和北极光的文化。刚进入北极光的第一个夏天,他和一位同事在上海虹桥机场等待刚刚落地的邓锋。两人打赌,同事说“帮邓锋推箱子,邓一定不会让出箱子。” 宋高广不置可否,并朝着远处正一个人走来的邓锋伸出“友谊之手”。


邓锋忙不迭地把行李箱拉回自己的怀抱,“别、别。”一边收回箱子,邓锋几人一边踏上了探访医疗项目之旅。北极光文化慢慢渗透之时,伴随着团队的成长,医疗板块的投资正快速崛起。


很多时候,医疗项目在早期阶段能判断的条框是比较少的。“技术类项目,有机器或者有个机器原型。”新技术合伙人张朋说,另一位新技术合伙人黄河也点头,“但医疗项目只有一张图、一个PPT,我们就给钱吗?”他们正在讨论的是宋高广主导投资的怡道生物一案。


2017年,疫苗行业正处在两座大山中央的低谷。前面一座山,是2016年爆发的山东黑疫苗事件,后一年又发生了长春疫苗造假事件,紧接着,2019年《疫苗法》出台,几件连贯性事件让中国疫苗产业处在一个黑色山谷。就在2017年,这个夹缝中求生之年,北极光对仅有4、5个成员的怡道生物进行了天使轮投资。


这也是投资的魅力所在——在大部分人迟疑和恐惧的时候,果断做出判断。


“我们看到了中国疫苗行业与海外仍有较大的差距,怡道的创始团队是默沙东HPV4价疫苗的核心负责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巨大的机会前面,怡道是拥有世界级竞争力的。”


站在现在看过去,2017年医疗团队曾制定了一个战略,第一条准则就是进行前瞻性差异化投资。邓锋看来,“人云亦云地投项目,看上去风险被平均了,但实际上只是更多人一起迈入一个被群体制造出的更大的陷阱。”当时北极光绕开了PD1、生物类似物等抗体领域,投资了怡道、太美医疗、国科恒泰等项目,并通过差异化投资异军独起,成为整个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医疗投资机构。


“现在看当时的决策是比较准确的,早期项目基本上不会有完美的,都有争议,有挑战,我第一次将太美医疗带到投委会上时,同样受到了质疑和挑战。最终我觉还是要看项目是否有“一招鲜”。我们将有限的子弹打在最核心的标的上,尽量提高成功率。” 于芳表示。“我们不会设定一个目标,按照数量和金额进行投资,也不会说最近要多投一点,或者少投一点。而是在视线范围内挑最好的项目进行投资。”北极光的每一发子弹,都被要求是有效射击。


03 时间的价值和等待的意义


“寻找那些尚不被广泛看好的潜在机会。”


北极光医疗团队乐于等待产业窗口的到来,并不会为了创新而创新。“我们愿意承担工程化风险,但不会轻易承担科学性的风险。”这一点,与新技术赛道的观点如出一辙。


“技术赛道发展到今天,在投资中已经有了一个大的跃迁。“黄河看来,在第一个阶段,投资人的关注点是牛技术。“但技术是要有载体的,从技术到产品以及量产的过程中,死亡谷太多了,100个项目能跑出1家就不容易。”


对于这类项目,北极光看重技术,但是技术也绝不是最重要的一环。到现在,黄河更加看重项目能否体系化发展。这个体系,指的是,能够真正洞察客户的产品需求、成本需求、稳定性需求、一致性需求,以及供应链能力。


认知迭代中,黄河投中了不少好项目,卡诺普就是一个超预期项目。之所以超预期,是成长速度出乎意料。从2018年投资,到2022年准备报上市,仅仅4年。但超速度的还是少数,大部分技术项目的成长周期都是极为漫长的,“这也是技术类项目发展的客观规律。”


北极光是愿意等待的,也愿意相信长期投资。这是张朋入职时,邓锋告诉他的。“老邓说,想做拥有10只基金以上的投资机构。”邓锋说这话的时候是在2008年,北极光第二只基金投资近半。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北极光已经宣布完成第六只美元基金和第四只人民币基金的募集。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张朋


张朋是合伙人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在新技术这个方向上,张朋更加偏向于企业级服务赛道。2012年前后,伴随着云计算概念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企业服务行业。“2015年被称为企服元年,2017年,阿尔法狗炒火了AI;2019年起数据中台兴起;2021年,元宇宙成为网红,企服赛道每两年就有一个新概念出来。”


新的概念之下,参与者都在交学费。一批投资人用消费的逻辑投资企服,但张朋坚持,中国企服有自己的逻辑,不能单纯套用美国经验,更不能用“免费换流量”的打法。“企服赛道,中途转型的企业太多了,投资人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和陪跑。”


在张朋投资纷享销客的前十个月,纷享销客从每个月20万营收做到了2000万收入,一路向上的进程中突然一个急转直下,C端杀出一家巨头,背靠海量流量,以不盈利的模式快速切掉了市场大半的蛋糕。纷享销客的客户不再买单,张朋谈及,“从2017年到2020年,创始团队痛苦,我也很痛苦。”不断探索后,创始团队决定转型。这可能是中国SaaS厂商发展的必由之路,将竞争关系转变为竞合关系。从2016年决定转型后,团队一边摸索,一边改善产品。虽然一路坎坷,还好在结局反转, 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纷享销客在中国CRM市场,toB领域国产化厂商市场占有率和增速双第一,再次获得客户和投资人的认可。


中国企服赛道,从来不是一路向上而行,反而是缓慢的曲折前进。但远观海外投资市场,这又是一个充满活力和超额回报的赛道。


张朋投资的微步在线也是一个高回报案例。2016年,张朋主导了微步在线的天使投资。当时一轮企业估值为5000万,而如今,微步在线估值已经超过50亿。这是早期投资吸引力:通过提早介入具备非共识类项目,收获高额回报。


一切取决于成本。有人将投资机构视为“退出的游戏”,说穿了,成本决定一切。如何决定买进一间公司时要付出的价格?这个有趣的问题,每家答案都不同。如今,芯片行业已经被炒到恨天高、医疗项目每轮融资的估值翻倍上升,北极光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进行投资,确保了认知给予的低成本。但另外一方面,北极光不会因为便宜而选择买入,“永远不是成本问题,而在乎创新的核心。”邓锋直言。

这一点与巴菲特的逻辑类似:一些便宜的项目像烟蒂一样,只会消耗许多钱,但业务本身无法赚到钱。


“投资就是寻找那些尚不被广泛看好的潜在机会,”这或许是北极光早期投资的一个重要命题,要做到这一点,要求北极光的投资团队成员必须拥有足够多的认知,才能观察、意识、了解到这一机会是否正确、这个不被广泛看好的机会是否有合适的价格。


在消费投资上,北极光也同样验证了这一逻辑——大胆且谨慎,不断提高认知且小心下注。


04 大胆捕捉机会,赢得互信


“Fear of missing out?”


“你总是要错过一些机会。”邓锋坦率的说。这或许是投资行业的B面。但关键在于,能否确信一个机会,并坚持。如果认知不够深,就会动摇。


林路加入北极光后,曾推过一个算法项目。“我记得最后一次跟创始人聊,我们从2点聊到6点,当时他在做个性化推荐,以前我在百度的时候也做过类似的尝试,但是我们的项目组失败了。”林路还记得最后一次和创始人聊天的场景,“但是他对算法有着非常深的理解,就像魔方一样,他知道怎么转,让每一面契合。”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林路


林路提到的这个人是张一鸣,这个项目是字节跳动。


投资行业因为担心错过项目,造了一个词出来:FOMO——Fear Of Missing Out。但事实上,这又是难以避免的,北极光并不担心错过项目,“你不能赚所有的钱,能力是有边界的。”


对邓锋而言,更重要的是另一个问题:你的案源在哪? “早期投资的关键看两点,一是认知,不同的投资主题就像垂直的一口口井,这些井要有一定的深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第二就是案源,案源是水平的,与多个投资主题相交织。在今天,所有人都跑去做早期投资的时候,我们不仅需要有认知的深度,还要有积累。”


这是投资人能力边界的问题。过去,林路投资了棕榈大道、XSKY、观脉科技、元保等项目,除了自己的人脉圈子之外,还有一种逻辑就是深入产业,通过产业发展的脉络寻找新机会,以及顺应行业变化,挖掘新机会。


“2012年,我们看了很多基础架构公司,我认为相比于私有云、计算以及网络,其中最好的模式就是存储。因为这种模式有复购,客户购买存储后往往因为业务的发展还会扩容,而客户一般倾向于购买同一品牌的设备;同时存储是个代码密集型的行业,今年写的代码明年仍然有用。按照这种逻辑,我们当时的策略是:重点布局存储行业。”林路表示。


截至目前,北极光在存储领域投资了非常多的项目,比如高端外部存储企业宏杉存储、软件定义存储项目XSKY、Scale-out NAS企业Qumulo、基于新一代非易失内存的存储标的Memverge。


“在科技领域很多公司的发展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以存储为例,存储在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上层。当底层的架构发生了变化,那么上层的存储也会随之而变,新的架构产生了新的技术要求,从而有了新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在对存储进行投资时,林路有两条路,向前、向后看,以及向上、向下看。前后看,是产业链的变化,而上下看,则是产业链的发展。


“我们看到存储介质从最早的磁带发展到了硬盘,诞生了EMC这样的存储巨头;今天闪存开始变成主流,我们也看到了国外pure storage这样的公司;也许不远的将来非易失内存会整合存储介质和内存介质,所以我们投资了Memverge。”林路进一步说,“我们也看到云计算最早使用的虚拟化技术,这个变化使得客户对存储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要求更高,诞生了XSKY这样的软件定义存储公司;慢慢过度到云原生的容器技术,他对存储的需求就会有新的变化,我们也在寻找新的投资标的。”


事实上,北极光不仅仅在存储系统上投资了很多公司,也在存储系统的上游投资了做闪存核心Flash控制器的Tidal以及Tenafe,存储介质方面投资了兆易创新等项目。


除去缜密的投资逻辑,本质上还是人的生意的创投行业,VC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同样微妙,“我们有一个理念是不去做创始人的导师,VC不可能比企业家更理解行业,但VC有的是行业的资源。”90后的胥昕是XSKY的CEO,尽管创始团队有很深的技术积累、商业意识和快速学习的能力,但也因为年轻在构建销售团队时也一度遇到瓶颈,林路积极帮忙寻找有构建销售体系经验的企业家,来手把手指导销售团队的建立。


“VC在很多的时候是一个陪跑的角色,能够成为企业家在工作和生活的朋友。不管是工作和还是生活中的问题,胥昕都会第一时间跟我沟通,我有时候会觉得这其实是企业家对我最大的信任。”


林路和另一位消费赛道的合伙人吴锋背景有些类似,都有通讯行业的从业经验,同时都在互联网行业历练过。懂技术、做过产品经理,这意味着,他们对互联网有着敏锐的触感。锐感,是经验所致。


对于早期投资人,猎手的敏锐度是一种生存技能,也是一种天赋。


随大流只会让投资人更靠近平均值。对于北极光这样的早期投资机构,想要一直处在领先的身位上,不仅要保持灵敏度,更要提早一步,赛艇追赛艇,非常困难。马达都已经达到上限,比得就是反应和认知。


过去,吴锋投资的项目在团队里不是最多的,但是他的投资飞盘上,3枪就能命中一个独角兽。“在北极光,我一定要投出100亿美金市值的项目。”入职时,他就定下目标。


前卫是机会,也要谨防风险。“要不断迭代自己,永远保持空杯心态。”吴锋表示“早期投资的本质是发现新的资产品类,合伙人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新的、大的机会。”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吴锋


北极光内部,吴锋也被称为人脉王。他的理论是,“先交朋友、后长见识,最后投资看缘分。”吴锋看来,做有价值的投资人,不仅仅是投资这个动作,而是先要种树,“每天在新领域多前进30公里,久久为功。”吴锋和石头科技的创始人昌敬是多年的老友。作为越野的发烧友昌敬在一场闭门会上看到了北极光关于新能源汽车的一个内部报告,他私下拉着吴锋说,“我也想造车,我们一起来搞?”


“没问题啊,一起上!”


从参与产品初期的定义,再到拉来现任石头汽车的CEO闫枫,吴锋都深度参与其中,短短两个月,石头汽车启程。另一边,北极光的项目讨论会上,这一项目正在遭遇不同的声音。竞争、烧钱,蔚小理走过的路,石头汽车一定会再走一遍。内部最大的问题是,“电动车后来者是否还有机会?”


吴锋看来,电动车渗透率不足3%,但产品路线已经被验证可行,消费者愿意为其买单。吴锋特别看好昌敬作为一名汽车发烧友的产品经理的功力,“昌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产品经理之一,总是能抓住问题的本质。我们在投决会上有激烈的讨论,最后还是决定投资。” 据最新的消息显示,石头汽车的首款车型将会是一款对标奔驰G级的硬派越野车,在增程式混动技术的帮助下,单次加油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公司也在短短一年完成融资四次,最新估值达到20亿美金。


机会的捕捉者,看上去胆大妄为,但不为人知的是,大胆下注背后却是通过小心验证的。



05 踩刹车的力道

“VC的挑战在于平衡。”


北极光的投决会,正在随时随地召开。


目前,北极光在新技术、新消费和医疗健康三个方向上,每个赛道有两位合伙人。按照投票机制,每人拥有1票。虽然没有公开提及,但是内部私下统一的看法是,过去,被投反对票最多的是邓锋的项目。一方面,合伙人之间可以坦率直言,让最真实的信息在内部流转,另一方面,投决会的最终决策严格按照票数决定,邓锋也没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


这种会上拍桌子的习惯,被大家婉转的形容为“挑战”。黄河看来,“在对行业、创始团队、风控等其他风险项上,有反对意见一定会畅所欲言。”


挑战背后又是绝对尊重。“我们尊重彼此的专业,但在专业之外的问题,我们一定会各抒己见。”张朋表示。


在投资的另一边,是风控。每一个案例,李彬都会带领团队做详尽的报告,“我们的核心就是将每一个风险点展开。”作为早期科技投资,风险控制显然需要张弛有度,一味的保守,将错过一整个时代的机会。但作为风险投资,为LP带去回报又是一个根本命题。


“不能机械地判断,风控同样要求有商业感觉。”李彬直言,“目标只有一个,为项目的成功保驾护航。”就像邓锋说的,“VC的挑战在于平衡” 。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李彬


车速过快的时候,需要踩刹车,但踩得太重了容易翻车。北极光,这种刹车的力道体现在“抓大放下、有张有弛”。


“风控是非标产品,所以每个项目的落脚点也有所不同,我们不是deal killer,而是通过更全面、完整的判断,体现项目当前和未来的风险点。”


具体到执行层面,北极光有一套打分制度,“3分及格、4分优秀、5分完美”李彬笑着说,“5分项目暂时没有见过,大部分还是3分居多。”


在保持对项目“饥渴”的同时,北极光也在克制“欲望”。


几周前,投资人将一家业绩正处在暴发增长的成人玩具项目带到了邓锋面前。“算了吧,我们还是投一点更具社会价值的项目吧。”


时间沉淀价值,“5年前他坚持的,我不懂的,现在回过头去看,确实是对的。”林路说。


如今,除了邓锋之外,7位合伙人均自北极光内部先后晋升。这可能是17岁的北极光,始终保持灵敏的重要原因——通过更年轻的视角,带来的更敏锐的嗅觉。


不同的视角,意味着不同的审美和行为方式。


在北极光,鼓励差异化。但有意思的是,差异化带来的结果却是高度一致——统一价值观下的高速自我成长。而这种自驱力似乎并不源自于刻板的KPI、也绝非是源自竞争的赛马机制。“如果要大搞赛马机制,投资人们显然能投资更多的项目,但选择项目的标准一定会降低。但我们的目标,是选中最优秀的项目,而不是数量。”邓锋有自己的观点,“投资人想要多投项目,忽悠我的方式太多了。”


如果没有压力,如何前进?


LP偶尔在私下也会问邓锋,“你应该多一点PUSH,自己少看点项目。”一年到头,每位合伙人看的项目有几百个,邓锋自己看的项目是其他合伙人的两倍,“每天能跟这些有冲劲儿的创业者交流最新的事儿,我觉得既有收获又很开心”,邓锋说。北极光合伙人李彬也问他,“要不我们也多募一点吧?”邓锋还是保守的拒绝,保持对欲望的克制,同时,超级勤奋的工作,并乐在其中。


“是异于常人的勤奋。”吴锋形容邓锋。“在北极光,老大不是吉祥物,真的是要看案子的。”林路补充。


邓锋把自己作为一把尺子,保证自己的精度,同时吸引优秀的人不断加入。在领头羊的带动下,北极光也形成了一种类似文化。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里写过,“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在北极光,包容不一致的看法,鼓励个性化的发展。团队对项目争论不止,但是出发点是一致的——投出下一个优秀的项目。


这也是邓锋的初衷。


尾声:


舟小显浪大。


李彬又一次问邓锋,“规模要不要做大一点?”


邓锋还是不置可否的摇头。


“抢凳子的游戏”正在一级投资市场上演。2万余家机构抢凳子,手上得有“家伙”。对于邓锋而言,这个“家伙”不是规模、也不是速度、或许也不是抢项目的能力。邓锋看来, “投资机构没有永远无法超越的壁垒,”他停顿了一下,“如果有,可能是积累的人品。”


“当我老了,我不是看过去挣了多少钱,而是我们投资的项目有多少还屹立不倒;不是看项目曾经的辉煌,而是看,他们中有哪些人是我的朋友。”


传递价值,是一个看上去高大上、甚至虚头巴脑的词。行为才是真实的反射。邓锋虽然没提,但是每年到清华讲课,做行业宣讲,他一直在路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至今日,还经常有人会跑过去跟他说,“当初我进入投资行业,是因为参加了北极光组织的一次免费游学实习项目。”


业内,一家LP评价北极光:“靠谱”。不会自夸业绩,但承诺的总会一一应对实现。这一层面上,北极光是谦虚谨慎的。业内曾将北极光形容为“绅士”,但绅士仅仅停留在行为举止上,向更深层看,邓锋身上还有一种“少年感”,这种体质,或许就来源于那句话:“Stay young, stay simple。”


永远跑在一线,永远保持手感,永远坚持简单。


呈现基金业绩的绝非是过去的辉煌,后视镜的风景无法展明未来。今天的资本配置和行动力,这是北极光的明天。


“机会永存。”邓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