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热播的电视剧《扫黑风暴》,真实展现出了“扫黑除恶,势在必行”的主题,剧中人物孙兴利用“裸贷”“美丽贷”“循环贷”等不法行为,迫害了众多年轻女孩,引起无数观众愤慨。
据了解,“套路贷”并非一个法律概念,而是在办案实践中对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类型化违法犯罪的概括性称谓,各种各样的“套路贷”案件,最终目的都是诈骗被害人的钱财。日前,公安部、银保监会、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高校大力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阐述不良网贷危害、分析借贷“追星”等校园不良网贷案例,切实提高学生金融安全防范意识,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我市大学生如何理性消费,远离不良网贷?高校又有哪些具体防范措施?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齐齐哈尔医学院朱琳同学说,我曾从媒体上看过一个案例,大学生李某报警称,张某通过网络平台让她在“分期乐”“99 分期”“拍来贷”等大学生网络贷款平台借贷,并承诺所有贷款均由张某等人来还,如若不照做便将她的个人信息及手持身份证照片贩卖出去,李某抱着息事宁人的想法,在其所提供的网站贷款 3 万余元,张某事后给了她2000元好处费,但对方一直未还款,又变本加厉地让其从其他贷款平台再次借来钱款将漏洞填补上。这些贷款平台多次以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催李某还款,李某通过网络账号再次联系张某时,已经联系不上,不知去向。这时她才知道上当受骗,后悔不已。
朱琳说,通过这件真实案例,她明白切忌轻信他人,使自己陷入套路循环债,如若遇见以个人之力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及时报告老师、辅导员,或者学校相关部门。
对各种“馅饼”保持不听、不看、不信的状态,远离不良网贷。
“骗子还有很多翻新的‘专业话术’,我们作为在校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尤其是骗子的伎俩越来越高,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里。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我会牢记三要三不要,一是花钱要理性,不要让‘开学季’变成‘烧钱季’;二是借钱要正规,不要把‘假李鬼’当成‘真李逵’;三是救急要理智,不要让‘校园贷’变成‘校园害’。齐齐哈尔医学院王思琪同学也表示,日常生活中自己要理性消费远离不良网贷。
在校大学生远离不良网贷,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发布的“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的虚假宣传广告,若确有需要,应审慎思考评估,通过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持牌金融机构申请合适的贷款。一旦借款,也应确认好还款利率、还款期限、还款金额、还款方式、还款日期等重要借贷信息,保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齐齐哈尔医学院保卫处处长孙立强介绍,不良网贷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多数网络贷款“手续”合法合规,借款人必须还款,不然会面临被起诉的危险。多数背负不良网贷的学生,不会和家里说明情况,而是自己想办法。到还款日期后,经常被电话、人为催款甚至威胁,学生本人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有的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选择从家里要钱、打工挣钱、同学借钱等方式尽力还款。
有的同学曾在借款还不上的情况下,休学 1 年外出打工还款;有的同学为了躲避骚扰和还款,让自己“失联”;有的学生会自暴自弃,继续选择下一个不良网贷偿还上一个欠款……随着贷款次数和金额数量的日渐增多,“驴打滚利滚利”,学生最后根本没有能力还款。
孙处长说,目前来看,很多选择不良网贷的学生家庭条件不好,都是虚荣心理和攀比心理在作怪。有的学生要面子、在同学、朋友面前大手大脚、出手阔绰,有的学生过度装饰自己、穿名牌、用新款手机、使用奢侈化妆品等。他特别提醒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适度消费,千万不要攀比,和别人比永远比不起。如果一旦发生不良网贷,一定要和老师、家长如实说明情况,一起想办法“亡羊补牢”,把损失降到最低。
作为高校也要切实担负起学生管理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生金融知识教育和救助帮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切实维护学生权益和校园稳定。
齐齐哈尔医学院一直加强对大学生如何拒绝远离不良网贷的宣传和教育,通过校园网、宣传条幅、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微信微博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不良网贷的危害。新学期已经邀请公安干警、法官、律师等来院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交流等 10 余次,通过面对面讲解实际案例,教育学生拒绝远离和正确面对不良网贷。利用“每周一播”,在学生课前播放有关不良网贷短视频,加大学生宣传教育力度。各二级学院通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案例讲解、演讲征文等形式,扩大宣传教育内涵。畅通线索信息举报渠道,公布邮箱、电话,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发现疑似不良网贷信息立即调查处理。
同时,学院每学期开展一次全院学生不良贷款排查,对排查出的使用不良网贷学生,学院详细了解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努力做到早防范、早教育、早发现、早处置。
稿件来源|《鹤城晚报》
稿件作者|郝莉洁 王世友
看齐编辑|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