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公司简介(hm公司简介是哪个国家的)

2008年,当时29岁的我正值活力四射,在一家给HM供货的广州服装公司的上海办事处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瑞典发过来的彩色图纸翻译出来,并且安排工厂打样,核对工厂寄过来的初版,再到确认版。

后来才知道H&M的衣服要求之高,克重、印花染色甲醛测试等每一项都非常标准化,卖价都是工厂出厂价格的4-5倍,即使在08年的经济危机,但这样的商场卖价都基本不变。

那时正值H&M的辉煌时候,基本上只要有新商场开业,都有H&M的影子。然而如今的她却渐渐失去辉煌,除了背离市场,还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的没落。

曾经崇拜这个品牌的发展

2009年那个时候都非常崇尚外资品牌,时常会带着一种莫名的自豪感。那时就对H&M的创始人可以说是整个服装行业学习的榜样。

H&M背后有一个销售员逆袭的故事。

创始人名叫尔林·派尔森,是韦斯特罗斯市的一名推销员,韦斯特罗斯曾是中世纪文化、贸易中心的宝地。尔林·派尔森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使他开创出了这个他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品牌,当时,他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看到当地服装店的服装价格虽然很低,但却能获得很可观的营业额,Persson意识到,薄利多销的确是一个好点子。于是,他一回到瑞典,便模仿着美国服装店的做法,开设了“Hennes”女装店,“Hennes”在瑞典语中即“她”的意思。

后来在1968年并购了一家名为Mauritz的打猎用品店,于是 Hennes&Mauritz (H&M)就这样诞生了。

2003年是 H&M 颇具纪念意义的一年,H&M 走出了欧洲,将店铺开在了纽约。

2006年 H&M 宣布进军中国,并于次年4月正式在上海淮海路开出第一家门店,一经开店,就排起长长队伍,现场也有疏导人员维护持续,可谓现象级的。当然,很多国外大型快时尚品牌都把在中国的“第一次”给了上海这个繁华大都市。Zara在南京西路,Muji在南京东路,优衣库在淮海路,这些品牌其实都比 H&M 开店早,但是火的速度却比不上她。

H&M 在中国的扩张的路数其实是全球战略的一个缩影。当年H&M凭借着廉价快时尚的理念,征服全球。2007年H&M在全球共有1522个店铺,在十年之间这一数字蹿升到4351;中国的店铺数量从2012年134变成了2016年的444家。

H&M扩张迅猛的机遇,抓住潮流。

2008年当时我的香港领导,40岁,一个皮肤很黑的女生,但却打扮非常时尚也很年轻。就跟我们说,H&M有10多个模特,还有街头调研采集最新流行服饰,他们的工资都非常的高。

H&M之所以能横扫欧洲街头,相信也是得力于公司兼顾流行、品质及价格的三合一哲学,以及积极扩张的政策。2004年春天,当H&M在纽约的旗舰店开业时,因为顾客过于拥挤,公司甚至可以配合需求,在每个小时进货。

而且,我记得那时我经常也去中山公园的H&M一楼的店铺,发现他们的衣服基本是一个礼拜就换一批。各个环节真实经营有序。

当时的美国商业周刊日前评论,H&M重新定义了平价流行,印证了公司认为价格、流行、品质能够同时存在的可能性。

H&M的没落之路开始

H&M盈利的暴增让管理层有点过于自信了。2013年开始,扩张导致了H&M的成本不断增加,毛利率在2014年后下降幅度陡增。而且同店销售也没有预想般增长,反而跌了。

和我当初看到H&M门店的扩张之势比较,看到的更多的是店铺被其他品牌逐渐租住掉,特别是近两三年,基本上很难看到还有H&M像当初的那般络绎不绝,看到的更多是店铺打折。

后来我在2009年年底离开那家广州服装公司,也渐渐少关注。近年更多的是在网络上看到各种有关负面,我就知道是H&M管理惰性时代来临了。当时是如此的重视中国市场,就有多忽视中国市场。中国棉事件,更多的是管理层的高慢和无知的代价,把H&M带向没落的境地。

难道这是品牌发展难以逃脱的怪圈,从高速发展,到自信忽视市场,市场反馈带了恶果?看来,无论是哪个品牌,都要对市场心存敬畏,才能可持续发展。可惜,65年的历史就要结束了!

缺乏市场敬畏,必将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