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款翼虎加多少号汽油(13款翼虎加多少号汽油)

这是一期文化类特别策划,主角是一台小编家里的福特2004款翼虎(Maverick XLT V6),当然还有故事的另一位主角——它的车主“老冯”。

先介绍下两位主角,这台福特2004款翼虎(Maverick XLT V6)是一个05年上牌的老家伙,至今还在服役。而另一位主角车主老冯,其实也是笔者的父亲。

没错这是一期人和车的故事,车对于人是不是就只是出行工具。目前笔者只能告诉你,车对于人车如果仅仅是代步工具,那么这篇文章在这里就可以停止了。

首先可能会有不少观众在想一个问题,翼虎是不是应该对应为Escape或者KUGA,怎么又叫Maverick了。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们先在开篇来看下这个有趣的车系。

关于翼虎车系

福特翼虎对于我们中国的同胞应该不会陌生,特别是在长安福特国产后,也是最早国产的那几款SUV车型之一。趁上当时掀起的SUV热,国产后的翼虎算是当时能经常出现在大家视线中的车型。

● 初代车型2000-2006

初代翼虎(Escape)车型发布于2000巴黎车展,同年便上市,与之一起推出的还有当时的马自达tribute车型,双生车型关系参考现在的丰田GT86和斯巴鲁的BRZ。初代诞生车型基于当时的CD2平台打造,提供2.3直列四缸和3.0 V6两种汽油动力,匹配4AT变速箱。2005年,福特为其推出了2.5L的混合动力版本。

2006年,福特对这代翼虎进行了中期改款,主要变化集中体现在前部,格栅改为横幅式,发动机盖中部位置增加隆起,整车包围作出一些改变。车身“三围”方面,长宽高分别为4442/1825/1770mm,轴距2616mm,改款前后如是。

看上去颇为阳刚硬朗的翼虎,其实诞生在轿车平台,并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在2000年时,SUV还是非常新颖的车型,因此翼虎的外观更靠近传统的越野车,而不像今天这样SUV外形风格更向轿车靠拢。

● 次代车型2006-2011

二代依旧CD2平台,重要的是第二代美版翼虎优化了车身设计,让安全性能大幅提升。依旧2.3L / 3.0 v6 /2.5L混动三种动力可选,当然这一代车型也是以整车进口来到国内。

美版的翼虎进口国内销售,产地为墨西哥和美国密苏里州,进口国内的美版翼虎搭配3.0V6汽油引擎,定位于30~40W的入门豪华SUV区间。

● 第三代车型2008-2012

大家看到这个时间线可能会一头雾水,会有重合交汇。其实某种定义上来说,KUGA可以看做是Escape的替代车型。

其实官方中文翻译的“翼虎”这个名称,整合了销往欧洲的KUGA、KUGA之前的Maverick、北美的Escape、台湾生产进口到国内的Escape、台湾生产进口到国内的KUGA这几个车系,其实都是在说同一件事。

KUGA的诞生,其实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福特想直接放弃跟不上时代的CD2平台和其连带的技术。初代KUGA,也就是第三代翼虎,采用全新的Global C平台,2.0L/2.5L ,三围分别上涨到4524/1838/1695mm。轴距上涨到2690mm。

● 现世代车型2013-至今

现世代车型其实尺寸上没改变,依旧还是4524/1838/1695mm,轴距也还是2690mm,平台都还是Global C。但动力上引入了EcoBoost技术的1.6T动力。在能耗上比之前更加优异。而之前的2.5L和3.0L则被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第一代国产的福特翼虎车型。

2017年中期改款后,又取消了原来的1.6T EcoBoost,改为更高效更节能的1.5T EcoBoost。外观上,就从原来的“鲶鱼嘴”变成家族式的“马丁脸”小靓仔。

说这么多“追根溯源”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有根无源。短短10余年福特就和诸如通用、马自达、捷豹路虎等等亚欧美的车企都“发生过关系”,分分合合,资本运作上也屡现飘摇。投影到翼虎这个车系也是如此,并没有说一脉相承,而是几经变迁,回首初代翼虎和现代翼虎早已物是人非。

关于这台车的一些事一些情

故事要先从下面这辆车开始说起。六代思域,这本是车主老冯的第一台自购入的座驾,行驶本从96年至05年,当时国内还没有4S店这个概念,买车回来都是第三方后期保养,而这台思域从头到尾,坏过的好像只有右前还是左前的玻璃窗升降器,还是电子元器件。到卖了出去大件没坏过。

第六代本田思域

时间调到2003年末,老冯从以前的省饲料开发公司跳出选择自己创业。而创业初期,正在服役的车子仍这款96款的本田思域,一款搭载B16A 的1.6L四缸轿车。

创业方向还是定为饲料生产,不但是老冯的老本行,同时也是他大学时的相关专业。创业建厂初期,自己开拓市场不可避免,整个粤地区的跑。好点的情况就跑饲料经销商,坏点的情况自然就是下塘基走烂路。小思域这样的身板哪里受得住,同样地,作为当时创业公司的大股东,在一些商业性质接洽的场合,思域也显得有点撑不起门面。

用车诉求非常明确,要能跑、要能跑烂路,所以最后带了这么个美国“特产”回家也不难想象,3.0L v6最大功率150kW(204PS),峰值扭矩266N·m,配四驱系统,下雨路烂、日夜兼程又有何惧?业务开拓、跑市场等差事也一如进行。

在以前网络不是那么发达,物流也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做生意讲究一个“跑”字,随便问一个10年前的生意人,有一样东西他们很熟悉,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没这个概念——名片册(下图)。如果这样东西你没什么印象或者根本不知道的话,恭喜你!至少你是个年轻人。

不然你以为名片都是怎么来的?跑!各处跑各处结交,电话已经算方便的了,极少数公司会有用MSN或者邮件,或者QQ,没有说像现在这么方便一个微信名片推过去就可以开始聊天了。所以每一个当时代的创业者,很可能都是极佳的自驾能手和人肉地图。

广东地区就是典型的“靠水吃水”,地处中国南边,水域辽阔,河流富饶交错。水产养殖业自然也是多数人“因地制宜”的选择,无数广东劳动人民在这行养家糊口,除开如韶关、云浮、清远、梅州等丘陵地带可能会有更多偏家禽/畜牧的养殖,沿海一带,粤西(湛江、茂名)至雷州半岛,再到阳江、江门、珠江口流域的南沙、中山,粤东部分惠州、汕尾、汕头等,都有着千千万万的水产养殖农户。

所以上文提到的这些地方,基本都要跑过,再远一点甚至会去到福建。先卖个关子,13年后的今天,这台翼虎的里程可不少。尽管经营企业不像打工那么容易,但一手一脚地,公司也在翼虎的见证之下越变越好。

SUV对于那个时代国内的消费者来说都是新鲜玩意,更别说对我了。当时新车到家,我应该还在读小学五六年级,对于这个新来的大块头,我自然会估摸着和以前的思域比有啥更好玩的东西。

家父之前工作缘故,公司有配有一台丰田佳美(现广汽丰田国产后名为凯美瑞)。无论是佳美还是思域,都没有这么高的纵向车内空间,而且更没有这么平坦宽大的后备箱。自此之后,后备箱就成为我的专属“座位”。小伙伴、小表弟来到,我都会“盛情”邀请他们就坐。具体示意请看下图,出镜的就是小编本人:

额......小编瞬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在此小编呼吁各位:均衡饮食、合理健身、坚持运动、远离月巴月半。哦对了,这种行为其实是不符合交通乘坐法规的,我谨代表我站不建议大家模仿。

在我身躯比较小的以前,我的确非常偏爱这个座位这个坐姿。每周盼望的,就是翼虎“神奇”的后备箱能带我去到哪?想想也是神奇,现在再让我这么弯着腰直着腿在这呆上一会,我肯定不干!

年幼的小编跟随这辆翼虎到过许多地方。广东省内回忆起几个地名:中山板芙、新会大鳌、汕头澄海等等,广东省外记忆中到过湖南莽山,最远去到过1000公里外的贵阳。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次福特车友会组织去深圳大梅沙玩风帆,近百辆车随行,队列巡航,每车配一对讲机,想想都依然还是觉得过瘾!

小时候的自驾游经历毫无疑问长大以后也会受影响,现在在国外自驾游都不是啥稀奇事。过去小编有幸到过美国游玩过一阵子,当初在美国自驾游租的座驾是一台雪佛兰的Malibu(国内对应为迈锐宝)。而初代翼虎在美国露面的次数说实话,小编主观认为非常地多。若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问问那边车主们的对这款车的评价。

美剧《Shamless》镜头

就这么简单,随随便便看一集美剧的街道取景都能看到一台Escape(上图右电线杆下),真不是刻意而为之,恰逢在写这篇稿子闲暇时间看看美剧截下来的。国内销售的老款翼虎均搭配3.0V6引擎,当年也使用在蒙迪欧和捷豹X-TYPE高配车型上。这也让翼虎的价位远远高出了国内市场的同级车型,让翼虎只能成为小众车型。

随着企业越办越好,业务量和工厂产能逐渐达到匹配,拓展市场不再是工作重心,而仍年富力强的翼虎,现在则交由家父麾下一位得力同事,翼虎仍要时不时地去完成那些“艰难”使命。

● “老冯”对它的一些记忆

正如上面所说,翼虎现在已交由另一位同事跑业务用,行驶证上的车主依旧是老冯,对于这台过去的老伙伴——翼虎,尽管平日已经接触不多,但我们把它开回来的时候,还是能看出老冯眼中对翼虎的欣喜,老冯非常主动地和我们分享他的感触。

“当初选择了翼虎其实是出于一个综合考量;我比较幸运,从八几年毕业出来的时候身边一直都有属于自己的车,一直以来都是轿车为主。当时国内SUV这个概念在大家心目中还很模糊,不像现在SUV市场这么火热,当时SUV的选择也并不多,但结合自己的使用需求,包括一些通过性、坐姿视野等,我当时也很愿意对这种新事物做出尝试。”

老冯大致也回忆了下当时的一些选择,加上我们整理了下;当时SUV热浪尚未到来,选择面并不太广,同价位大约有。而性价比相对最高的丰田RAV4 3.5L则是在这台翼虎下地后一段时间才上市的。“当时我是比较欣赏这款车的外观的,在那个年代这台车的外观可以说比较独特,像这种大嘴大眼大屁股的车当时也不多见。另外一个比较紧凑实用的车身尺寸开到城市里像停车啊、入地库啊等等也比较方便。”

“另外,在同级别同价位当中,这款翼虎3.0 V6的动力也更优秀。”谈到驾驶层面,老冯直言:“车身非常平稳,而且转向非常灵活,底盘非常有美国车那种敦实感”。谈到动力方面,老冯不自觉的露出笑意,“城市里面开非常有劲,基本红绿灯都是第一个,不过跑高速上了80会有点吵。”

老冯坦言:“我从一个很小的农村一步一步走来,通过高考,毕业进了国营单位,一切不能说顺风顺水但也有条不紊。在我有了稳定的家庭以后,我依然选择了创业,创业初期是很艰难的,我因为业务需求选择了翼虎,但毫无疑问结果来看,翼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车子小毛病也有,不过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些大件上的问题,一直到我把这台车给我手下一个同事去开,20多万公里,一直十分可靠。毫无疑问翼虎是我在这段时期一个非常忠实的伙伴。公司也在翼虎的见证下熬过了创业的艰难时期。”

整个交流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老冯念叨了几次“这台车真的没选错”,这也算是老冯对这位老伙计这台车最大的肯定了吧?可以看得出,老冯对这台车非常有感情。

不过话又说回来,车已经不是老冯在开了,当初交出去给同事用的时候已经20多万公里的里程了,那也是5、6年前的事了。那么到了今天这台车该走过多少公里?这个数字会留在最后揭晓。

外观&内饰 自有特色下的年代风格

作为一台功能取向明显的车,前部就非常能凸显实用性,从下部保险杠到雾灯再到进气格栅位置,采用了一块大面积的防刮擦软性材料,正面看起来有点像工人穿的牛仔连身工作裤。这会不会让你想起什么?

哈哈哈台词需要,只能说Stuart较为肥胖的身子穿起来显可爱,但换在翼虎身上,则是完完全全是一副务实肯干的蓝领样。配合方正紧致的轮廓和修饰不多的线条,发动机盖处微微露出点“肌肉线条”显露下实力,相信“老板”也会喜欢这样精气神饱满的“员工”吧?

个人认为一台车的车灯最能反映出整台车的设计主张,我们从车灯也能看出来,规规矩矩,整个灯组该圆润该方正的地方循规蹈矩。的确,映射出来整台车的设计都是走朴实路线的。

同样,整个侧面线条总体上是比较平直和简单。非但止翼虎,其实当时的主流造车工艺,其实并没有多少车厂愿意用压制不同形状的钢板来满足车身线条多样性,车侧面这种更考究设计成本投入的部位则更容易受到忽视;近年来各厂造车更关注满足用户对设计性的要求,加上造车工艺的进步、造车成本的下降等,越来越多各色各样的外观才会应运而生。大家也可以了解下那个年代的车,包括12代皇冠、七代雅阁等等,哪怕是出了名爱在设计上做文章的法国人手下出品的标志307,都没有像现在那样,各品牌体现极强的自主设计感。同时这也是汽车工业的一大进步。

但也有一些设计上的巧思,比如说双轮拱线设计、大面积车窗设计等,很好地营造了视觉下移,让整车看起来不至于太无聊。而作为5座车型,“第三厢”的侧窗依然宽大通透,是不是就是为了照顾我这种喜欢蹲后备箱的熊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翼虎的车漆工艺,经过多层烤制的翼虎漆面又厚又硬,刚拿到车子的时候,翼虎看起来显得破旧不堪,但是通过清洗之后,漆面立刻还原本身的色泽,而且这么多年来可以看到车身没有一点划痕。

尾部依旧没有设计亮点,软性防刮擦材质一直从前脸到侧面、再延伸至尾部。排气尾管收在了后保险杠里面,不至于爬山的时候给磕着,可以说处处体现出实用主义了。

内饰整体给人感觉非常实(简)用(朴),各种按键按钮都明摆着在那,而且都很大颗。这种温馨的米色又给人非常温和低调的感觉。电子化设备相对较少,更别说车载多媒体,不过有收音机那也是极好的,各位可以自行脑补下老美开着收音机左手扶着窗台,一开开上几小时的情形。

老美要一开开上几小时,先问座椅答不答应。好在前排座椅也比较大张,座椅支持四向调节,其中前后为电动。这台10几年的翼虎的座椅坐上去还算舒适,座椅填充物坍塌那是在所难免。

后排也是老冯经常提到的一个地方“后排的地台比较平整,同时中间坐垫也比较平整,这么一来其实坐三个人的话三个人都能很舒服。”

又是实用功能,后排支持比例式放倒,应急时需要装在一些较大件物品时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空间,但并不能获得一个纯平空间。

看上去寡素,其实还是有一些配置的,包括6CD机、全车6扬声器、方向盘上的定速巡航、倒车雷达,还有就是空调竟然是自动的!前排座椅还带加热功能。此外,天窗和可单独开启式的尾箱玻璃也增添实用。

请喂我吃“粗粮”谢谢。

现在的新能源风头火势,汽油机势力也随环保政策的挤压而不断“Downsize”,而以前的造车厂商可没有“Downsize”的打算,尤其是美帝人民。对于以往的北美人来说,没个八缸都不好意思出门,六缸以下简直“不能算车”。而这台车在这个减排减釭的年代来说,开起来表现又会如何呢?

动态驾驶体验

说实话,我在提出这个选题,再和我们编辑部的同事讨论再到这个选题执行之前,我们都会对这款车有一个大概期望。当“3.0 V6”、“四轮驱动”、“原装美系车”等元素集结起来的时候,大家不由自主地会联想到什么?“干他!”,甚至会“X5?干他”、“Q7?干他!”,但事实是不是如此?

大概说说车子的整体情况,车况依旧良好,底盘依旧没有表现出松散,减震器依旧Q弹,支撑性非常足,非常适合SUV应有的“走烂路”风格。转向系统依旧在SUV里头算紧实,转向圈数也比较少,油门秉承V6的线性但输出并不太暴力。

手刹几乎失去绝大部分驻车制动效果,刚开始认为刹车系统存在虚位,其实整个刹车踏板踩下去回馈都没有说明显增强,刹车卡钳和油路都是应该是明显老化了,这也是现使用者疏于保养的事实 。

来说说驾驶感受,其实出发拿到这台车之前我和拍摄的李洋老师,包括组里同事对这台车动力期望都很高,3.0L V6的美国车,形象硬朗,估计跑赢现在马路上大多数车?但一开到了,与我们想象中都有出入,并不是很暴力流畅的输出。而且跑到80以上就明显疲软,并不如想象中的一起绝尘,甚至有失望。而且能不能想象,一台V6到了80时速,转速会保持在2000-3000这个区间,很正常,但为什么再加速降档、转速攀升至3000以上就会有点声嘶力竭?V6给大家的印象,不应该是“平顺”和“声音浑厚”么。

其实也有过车评人侧面反映过圈内“刻板印象”的问题,或者也可以说是“想当然”,诸如“三缸就是抖”、“六缸就是顺滑醇厚”,国内车评人袁启聪前辈说过,没试过就没有发言权。而作为汽车媒体工作者,也必须秉承这样的求真求知态度对待自己工作。

OK下面我们就动力这一问题分析下,毫无疑问动力底子非常好,3.0 V6动力确实在,当然技术特点有问题,这也是时代问题,匹配的变速箱为4AT。多档位变速箱是不是没有?还真没有!这里交代下时代背景,在这款车推出的3年后,也就是2006年,第四代雷克萨斯全新搭载8AT发布,是世界上首台搭载8个档位的量产车,在此之前都还用着6AT。

而4AT也不能说是这台翼虎的错,4AT在当时或许是一个比较符合成本和可靠性的方案了。来到今天,不能说叫顿挫,但其实4个档位去梳理这台3.0 NA发动机的扭矩,肯定是勉强了。调校方面,这台Duratec本身就是一台偏重低扭发力的机器,NA发动机在1500-4000转就可输出90%以上的扭矩,走泥塘烂路当然问题不大。但反面,也会有高速乏力的特性。反正最终一句,驾驶起来的主观感受如下图:

所以公路性能实事求是,并不优秀,甚至有点普通。就说公路巡航来说,我敢说不如现在翼虎体验好,毕竟现在的翼虎换上了更为经济节能取向的EcoBoost发动机、升降档范围更为游刃有余的6AT变速箱,据我网同事之前的测评资料来看,现在翼虎设计路线上偏城市舒适取向的底盘调校、加上随时代大家都进步的隔音降噪水平。

砂石土路方面能力母庸质疑,遇上土坡能进能退,毕竟功能取向很重的一台车,发动机低转就有高扭矩的表现来说,结合四个轮都适时有附着力的四驱系统,再配合紧凑的车身和较短的前/后悬,这只是完成它的本职工作而已。

当然在这台老车身上那种胶件老化但底盘依旧表现出顽强的紧致感,发动机舱内发出的不符合年代气息的声音,这是一台老车能给到你的。等红绿灯时行人和隔壁司机若有所思地看你的车,洗车靓仔发出“多少年的车了?”“哇还是很好开啊”这种感叹的时候,这就是开一台老车的独特魅力,这真的是开过才懂。

老骥伏枥,志仍在千里

截取我们拿到车拍摄素材的时候,里程表定格在463394公里。有点不可思议吧?这是一台美国车,这不是一台丰田。当然,如果不是现在取消了强制报废制度,这台车可就危险了。说实话我也很害怕现在一些政策把国一国二标准的车,推向焚化炉深渊,无论它健康与否。

想问修过没有?答案是没有,40多万公里大件从未出现过故障,是不是觉得很不符合美系车的作风?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如果说车就是代步工具的话,那么这台老翼虎代的步有点多。车没有生命,但人有感情,或许只有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这台车风风雨雨承载了笔者和老冯太多的回忆。如果说这一期的故事有点那么波澜不惊,的确没毛病,但当中的遥遥长路绵绵旧情,笔者真切希望各位能体会到。同时,46万公里也还不是这台翼虎生命的终点,正如它过去13年来兢兢业业的每一天一样,现在它依旧还在服役,依旧在创造另外的故事。

回答一开始的问题,车对于人仅仅是出行工具么?笔者认为并不是,车从发明以来,到现在一直行使的最重要职能的确是代步。车在生活中,我认为更多地是我们的伙伴,他可能在很多时候不声不响与我们并肩作战,在很多时候和我们分享当下的喜与忧,在很多时候见证着我们一路走来;在一台车它的服役生涯内,其实人与车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彼此。

当然翼虎和老冯,也只是千千万万的“人车志”当中的一种,还有很多的人与车的故事等待挖掘,也有很多的人与车的故事正在发生。未来,太平洋汽车网也有机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人与车之间的故事。同时,也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人车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