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说打一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打一成语)

许多人知道“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成语,它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有“不忘初心”含义。该典故主人公原型有徐庶、关羽和荀彧三位,其中徐庶最无奈,关羽最忠心、荀彧最悲情。这里仅叙述徐庶,介绍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失败后,军阀割据,彼此争战,时代车轮不可避免地滑入了血雨腥风中。根据历史统计数据前后比较,从汉献帝登基至三国归晋不足百年内,全国人口从5600万锐减到900来万。

当时普通人为了活命,强者为了夺取天下,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大浪杀(人),弱者亡,强者出,以曹操表现最为突出。他本领较强,格局超大,率先提出以人为本,坚持选拔人才不拘一格,于禁、乐进行伍出身,张辽、张部身为降将,均得到重用,成为三国名将,故三分天下占其二。许多人曾深感疑惑:曹操理应在统一国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前进的脚步却戛然而止,究竟是何原因?

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

公元201年,都城许昌,曹操望着爱将曹仁与李典,他们伏卧在地哭诉:带领的三万军士多数被活捉、淹死,大将吕旷、吕翔被杀,樊城丢失。曹操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打几次败仗,不足为奇,他深感疑惑的是印象中刘备一直屡战屡败,这次战役为何能大获全胜?


当曹操得知是徐庶设谋定计,刘备才咸鱼翻身,动了爱才之心:“惜乎贤士归于刘备!羽翼成矣!奈何?”叹息过后,他不顾徐庶母亲劈头盖脑骂自己是汉贼,利用徐庶过于孝顺的弱点,由谋士程显模仿徐庶母亲的语气、字体写信,三言两语(若不降,母则死),成功招降徐庶。(事关母亲生死,徐庶乱了分寸,脑电图一时短路,失去了起码的判断力。)徐庶作为三国时期超一流人才,不仅与诸葛亮是挚友,双方能力也在伯仲之间。曹操即将得到他的辅助,喜不自胜:“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易得听清诲矣。”意思是从此你可早晚尽孝,我能随时得到教导:两全其美。

可惜功亏一篑,曹操实在低估了徐庶母亲对大汉王朝的忠心程度及对自己的恨意之深,没有保护好对方。当徐庶母亲意外见到儿子后,劈头盖脸痛骂曹操欺君罔上,痛斥徐庶不知忠孝难以两全,更恨徐庶不识奸计,弃明投暗。老太太越说越生气,不容解释,趁徐庶趴在地上不敢抬头,转入内室上吊自杀了。

曹操慌了神,又是派人送礼,又是亲自祭奠,就是没想起和徐庶促膝谈心。

徐庶伤心欲绝,拒绝曹操赏赐的任何财物,含泪把母亲葬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守墓期间,徐底有了心结,自古忠臣不事二主,自己为了尽孝已经脱离刘备,投奔曹操,实在无颜再走回头路。如果给曹操集团出谋划策,对不起母亲的在天之灵。踌躇再三,他决定终生不给曹操出一谋。


曹操呢?他在想,不久前,自己为笼络关羽,招为己用,不仅赠送良宅,送美女金帛,赐赤兔马,忍痛割爱送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还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煞费苦心,依然没拴住对方的心。思前想后,旧招重用,效果恐太差,决心放弃:即使徐庶不给我出谋划策,只要追随我左右,至少不会给敌对集团效力,相当于削弱敌方的力量。

此外,曹操还想,郭嘉虽离世,自己仍有著名谋士程显、荀彧、贾谓、荀攸等,多徐庶一个不多,少徐庶一个不少。

不尝试争取徐庶的心,又怎知不会成功呢?曹操在争夺人才方面的止步不前,很快让他的统一理想化为梦想。

众所周知,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奠定了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基础。该战役取胜的关键是三国超一流谋士庞统成功实施连环计。该计谋打着“避免曹军呕吐死亡,增强曹军战斗力”的旗号,建议把大小船三十条为一组,或者五十条为一排,用铁环彼此相连,上面铺宽厚的木板,人马可在上面行走,平平稳稳,畅通无阻。曹魏集团依计而行,全军上上下下,除了一人,都特别高兴。计已成功,兴致勃勃的庞统在江边欲乘船离去,不防被徐庶一把扯住:东吴黄盖前用苦肉计,阐泽后下诈降书,你今又施连环计,想把八十三万人都烧死才满意吗?可惜八十三万人中多少“能人异士”,只有徐庶看得清且明。庞统急了,提醒好友徐庶若破坏计谋,江南八十一州百姓会因他陷入水深火热中事实确实如此,如果曹操发现敌对阵营计谋中的破绽,孙权、刘备集团苦心积虑的战前准备将徒劳无功,他们如不借助火攻,以五万之众与八十三万毫无胜算。曹操很可能就此统一全国,而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没谋反心,且大批拥护东汉政权的忠臣尚在世,东汉国运极可能延续。徐庶身在曹营,初步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无法背叛曹操;徐庶心在汉,又渴望刘备获胜——既无奈又纠结,但依然沉默。


该来的总会来的,某日狂风乍起,火借风势,有数不清满载易燃物的船冲向曹军战船,人们上天无门,入水无缝,几十万人在绝望中活活被烧死、淹死。侥幸逃脱的,后有孙权兵在追,前有刘备兵在堵,几番苦战,已是人极困马极乏,无力再战,若非关羽华容道为义放行,将全军覆没。

史书记载,赤壁大战正式开打前,徐庶按庞统计谋行事,得曹操令,连夜赶往散关,抵御子虚乌有的西凉韩遂、马腾攻打。他成功置身事外,避免了玉石俱焚。

魏文帝时,徐庶改名徐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后病死彭城,寿终正寝。

若陶渊明为民间隐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徐庶可称之为官场隐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对于因关键时刻保持沉默而影响历史走向的徐庶,我们不妨保持宽容,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