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有动物(中国稀有动物有哪些)

说到濒危动物,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诸如熊猫,金丝猴,白鳍豚,华南虎等一些十分稀有的物种。尽管这些动物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数量急剧下降,但是通过人类的精心保护,人工繁殖等技术的应用,一些动物濒危的情况开始出现回转。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便将大熊猫由“濒危物种”重新定义为“易危物种”,这也充分说明了人类对濒危动物的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可是相比素有“活化石”之称的熊猫而言,有一类动物的处境却更加危险,这种动物虽然历史悠久,但目前全球只有4只,中国原有2只,2019年这两只其中的一只也不幸死去,目前中国仅存1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当中将其濒危程度列为“极危”。《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将其列为Ⅰ级保护动物。它的名字叫斑鳖。

斑鳖,古人又称癞头鼋,是鳖类当中最大的种类,背部体长36-57厘米,目前有记载最大的个体可长达129厘米。可以算是这个鳖类家族当中的巨无霸。

此物种性格凶猛,喜食水生生物,曾经是江南水乡地区水泊江湖里常见的物种,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当中有提到:"要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吃了去,变个大王八。"这里说的癞头鼋,就是斑鳖。

斑鳖长期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太湖地区,苏杭一带的历史文化遗迹中也常有其缩影。相传清朝杭州藩司衙门门前的大池子里,便有一只大鼋看守水门,杭州人称之为“癫头鼋”,“藩司前看癞头鼋”也成了当时杭州市井文化当中的一景,想是在南京生活的曹雪芹,去到杭州游览,见过此景,并将它化入自己的创作当中。

到目前为止,该生物未发现野生物种,2019年以前全球已知存活仅4只,其中苏州动物园2只(一雌一雄)、越南同莫湖1只、越南宣汉湖1只。

由于数量十分稀少,为了防止该物种灭绝,2019年4月份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在苏州动物园内,对中国唯一一只雌性斑鳖进行人工授精。

授精前检查发现两只斑鳖健康状况良好。可结束以后,雌性斑鳖却没有苏醒过来,最终不幸死亡。为此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特意成立专案组,调查该鳖死去的原因。死去的这只斑鳖寿命已经超过90岁,另外一只雄性斑鳖寿命在100岁左右。动物园方表示:“这是一场灾难性的损失”。

此次受精失败致使雌性斑鳖死亡,目前世界上便仅有三只了,我国也仅剩一只。

如今,苏州动物园里这只留存的斑鳖,状态良好,能在水下保持较长时间的潜伏,每年惊蛰前后,天气乍暖还寒时,在阳光和煦的午后,这只斑鳖会浮出水面,匍匐在石质小岛边缘寻找食物,晒太阳。它可以在潜水时长期保持不动,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岛上的一块岩石。

那么苏州动物园这只癞头鼋是怎么来的,目前已无确切记载,据苏州动物园方介绍,早在解放以前,这只斑鳖就已经生活在这了。

苏州动物园在建园以前是一处古老的殡舍,古称“昌善局”,属于清政府官办的救济院。光绪年间,这里始建殡舍,专供有钱人家寄存尸体棺木,园内旱船,假山,亭榭应有尽有,苏南地区的人民也早有购买龟,鳖,鱼等在水池中放生的习俗,现存的斑鳖就是解放前放生的。

1954年建园时,还有大小不一的十余只斑鳖,可是它跟另外一个物种鼋十分相近,人们都误以为这就是很普遍的鼋,因而没有足够重视,也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后来就只存活这一只,这只现存的斑鳖裙边还少了一角,这是它跟其他斑鳖打架时被咬掉的。

赵肯堂教授

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苏州科技学院正在建设生物系,苏州动物园为表示支持,赠送了两只已经死去的大鼋标本。苏州科技学院生物系的赵肯堂教授在对其细致研究以后惊人发现,这是一个有别于任何记载的新的鳖类物种,赵教授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实斑鳖是一个独特的鳖种。

由于长期被认定为是其他物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斑鳖的悲剧不断发生。且鳖类生长周期十分漫长,平均存活年龄可达80-100年,现存量一旦急剧下降,便很难有补救措施。2005年,北京动物园里的斑鳖离世,2006年,上海动物园里的斑鳖在游客投掷的硬币包围中,孤独终老,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2011年,在越南河内,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4只斑鳖当中的一只,并被重点保护起来。

2016年,在越南被尊为国宝的“百年神鳖”被证实死亡。随后被制成标本,收藏在越南自然博物馆中。

除了自然环境的变化,被误认为其他物种,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外,过度捕捞和盲目的饮食文化也是龟鳖类物种快速消失的重要因素。

龟类在中国古代一直是长寿的象征。龟鳖壳入药是中医流传之药方。龟肉大补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滋补秘方。而事实上龟鳖肉质所具有的营养,普通鸡肉即能达到。

龟鳖在野外生存,必须上岸晒背,产卵,而只要人们看见,准会将其捕获,或吃或卖,会圈养观赏,除了斑鳖以外,我国所有的野生龟鳖类都面临这种威胁。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可能仍然会有其他物种重蹈斑鳖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