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虫王国(蚊虫王国为什么那么多蚊子)

来源:国防在线·中国军号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北湾的蚊虫一把抓。新疆阿勒泰军分区北湾边防连,位于中国版图最西北角的中哈边境上,地处额尔齐斯河、卡拉苏河、阿拉克别克河的交汇处。连队防区树木成荫、池泽密布,蚊虫疯狂滋生集聚,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非洲的乍得湖、坦葛尔喀湖并称世界四大“蚊虫王国”。

进入七月,这个时候也是北湾边防连蚊虫肆虐的高峰期。今天,一起走进北湾边防连,最直接地感受独属于那里的坚守与感动。

从战友深情厚爱中收获到温馨的感动

这几天突如其来的高温,防区内蚊虫数量骤然上升,连队利用行政例会的时间召开军人大会安排部署下周的执勤任务,按照连队以往的传统,每年这个季节前往蚊虫最多的39号界碑,都是由党员骨干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前去巡逻。

连队虽然条件十分艰苦,冬季寒冷漫长,夏季蚊虫肆虐,但是官兵之间关系融洽,干部骨干关心关爱战士,士兵心里面也有着干部骨干,连队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把连队当家建,全连官兵真正把守边戍防当成一种神圣使命来完成。

官兵们乘艇沿着额尔齐斯河巡逻。

来到北湾边防连收获的第一份感动就是这种诚挚的战友之情。从1957年开始,每当到了蚊虫肆虐的高峰期,所有重点管段蚊虫密度最高的巡逻任务都是由党员先锋队来完成,而这种优良传统已持续了整整六十多年。

从官兵铁心戍边中收获到温情的感动

盛夏的北湾边防连防区,草木葱笼,池泽密布。奔腾不息的额尔齐斯河流淌到这里变得沉缓而宁静,广袤的戈壁滩因河水的涨落形成了成片的死水沼泽,因此这里成了蚊虫繁衍的温床。

“向右看齐,向前看!同志们,今天我们一行6人,徒步到39号界碑进行边境勘察。”下午5点钟,官兵们整装出发。这次巡逻,官兵们首先从码头乘冲锋舟抵达河滩,然后再徒步前往执勤点位。

官兵们穿过茂密的灌木,蹚过成片的沼泽,耳边有千万只蚊虫在嗡鸣,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喷一次驱蚊药,在扑天盖地的蚊虫袭扰中向39号界碑徒步前行。

密密麻麻的蚊子沾满官兵的防蚊帽。

在北湾,有的蚊虫大如蜜蜂,被蛰咬一次,伤口处瞬间红肿如鸡蛋大小;有的虽然只有小米般大小,寿命只有4个小时,但是繁衍速度极快,且都是成群出击。

官兵们顶着蚊虫行走在巡逻路。

在层层蚊网中搜索前进,意外常常发生。巡逻途中,有的官兵防蚊帽不慎被树枝刮破,蚊子瞬间便从豁口涌向防蚊帽中。为了安全,官兵每次巡逻时都要提前穿好防蚊服,仔细检查防蚊服的密封情况。由于脖子和手腕等部分位于防蚊服接合处,防护不到,官兵还会随身携带自制的防蚊药。

官兵们相互喷洒防蚊药水。

经过两个小时的徒步,官兵们顺利抵达了执勤点位,他们拿出颜料为界碑描红并在界碑旁庄严宣誓。

在北湾官兵的眼中,在这里生活,在这里与蚊虫战斗,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而把每一次任务做好,做到极致才是他们一直坚守的事。

从五湖四海关心关切中收获到温暖的感动

完成了巡逻任务,官兵们原路返回连队。营区内劈啪作响的灭蚊灯吸引到大家的注意。伴随着声响,不一会蚊虫就被消灭了大半。平常除了每班哨兵清理灯管上沾满的蚊虫,每天早上的第一班哨兵还要负责清理前厅地上的蚊虫和灭蚊盒的蚊虫。

北湾边防连班长易兵介绍道:“这个灭蚊灯的效果,平均一晚上两个灭蚊灯就能装满一个军用脸盆的蚊虫。”

近年来,连队官兵“与蚊共舞”的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连队建起集生活、训练、学习和娱乐于一体的“防蚊公寓”,防蚊服更新了一代又一代,数十台太阳能灭蚊器昼夜运转,嚣张跋扈的蚊子也有了“克星”。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官兵们的生活环境、训练设施都得到明显改善,但北湾官兵忠诚、奉献、担当的品质却始终没有改变。

来到北湾边防连收获的第三份感动就是这种温暖的拥军之情。灭蚊器、防蚊水和驱蚊药,这些物品大部分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热心网友寄送来的。上级也及时为连队研制配发第七代防蚊服,这种来自五湖四海的关心关切让官兵内心充盈着温暖与感动。

没有人生来就甘愿挑战“生命禁区”,这群90、00后的官兵因为这身军装,他们从热闹喧哗中走来,直面漫天蚊虫,甘于牺牲奉献,默默守护在中哈边境,用青春和热血换来祖国边疆和人民的安宁。

(国防在线·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