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元人民币能做什么(7500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这是【小鹿访谈录】第119期真实人物故事

口述:婷

编辑:小鹿&木兮

2016年,一个寻常的上午,对我来说,很不寻常。

那天,我从月租800元的拆迁房走出来,路过清华大学的门口,急匆匆去赶地铁。

上班的路,上坟的心。

我心里有件大事没有着落,垂头丧气地走到地铁口。

突然,一个大姐拉住我,一脸神秘地说:“姑娘,你面相不错。”

呵呵,这女骗子。

(我去海滩游玩)

出于好奇,我停下脚步想听她说两句,能把我说得开心也好。

大姐摸着我的手纹说:“姑娘,你有海外之财,要不是家里太穷,你早就飞走了。”

我愣住,她竟然猜出我的心事?

穷,我是真的穷,飞到海外发财,我只能靠做梦。

可大姐神乎其神。

2019年,我真的飞到澳洲。

但至于发财,我只拿到7500元的月薪,挣扎在温饱线。

从河南项城的农村,到澳洲的阿德莱德,地球仪上几厘米的弧线,我走了30年。

这中间都经历了什么?还要从800块钱说起。

1989年,我刚一落地,父母就要为800元的罚款发愁。

那时,计划生育的火势蔓延到农村。

大多数农村夫妻,像热锅上的蚂蚁,仓皇逃窜。

想必大家都看过一个小品叫《超生游击队》。

那是1990年的春晚,黄宏和宋丹丹演一对夫妻,两人身上背着、怀里抱着,拉扯着3个“丫头片子”东躲西藏,就为能生个儿子。

这个节目,谁看都忍不住要捧腹大笑。

但在我们村,很少有人能笑得出来,因为他们大多是被笑的当事人。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项城市的农村,村民重男轻女的思想似乎由来已久。

生儿子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儿女双全那才是锦上添花。

我父母应该是期盼要个女儿,因为我已经有个哥哥,他们还是想锦上添花,才会选择生下我。

凑成好字固然喜上眉梢,可是800元的罚款真不是个小数目。

要知道,那时人民币最大面值是10元的“大团结”,800元就是80张“大团结”。

1990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也才526元。

当时的物价更是不可思议:1毛钱能买一斤大米,1块钱能买一斤两肥三瘦的五花肉。

800元的巨款,父母就是不吃不喝,至少要攒上一年半。

这事无论落在谁头上,都够喝一壶。

(我的自拍照)

基于我的出生,我们家的贫困情况雪上加霜。

在我上初中前,我们一家四口还挤在一间土坯房,连卧室和堂屋都只能用布帘子隔开。

土坯,是泥巴和麦秸的混合物,这样的房子最怕下雨。

每到下暴雨的时候,墙上不仅渗水,屋顶还跟着漏雨。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母亲不得不找来家里的大盆小盆,放在漏雨的地方接着,屋里就开始滴滴答答、叮叮咣咣,比屋外还声势浩荡。

房子虽破,却并不影响我拥有快乐的童年。

相比住上好房子,我更想要吃不完的“牛羊配”和“唐僧肉”。

吃喝玩,还有上学, 是我童年的全部课题。

因为成绩拔尖,老师对我格外照顾。

还记得一年级时,班主任是个和蔼的女老师,她选我当班长。

周末,她经常把我带到她家里,跟她10岁的女儿一起玩。

有次,我们班要去镇上考试,车上座位不够,她就单单抱着我坐在她腿上。

老师越是关心我,我成绩越好,学习就像游戏闯关,有趣而简单。

(外出拍的风景)

渐渐长大后,我的烦恼如同春草萌生。

短暂的童年,就像烧地锅时扔进去的一把麦秸秆,轰地旺出一团火,转眼就灭了。

只剩下一大坨麦秸灰,暗黑,沉闷。

进入初中后,不知道是世界变了,还是我变了。

很多事情我都“看不惯”。

连我亲哥哥都看起来令人生厌。

十二三岁的年纪,我抱着一本3厘米厚的大书,名字叫《读懂人生》。

从那时起,我把我的人生读得越来越飘渺。

网上曾流行一句话: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起你。

现代父母的两难,在90年代的农村更难。

从我上小学开始,父母就轮流外出打工,一个人负责挣钱,一个人负责看孩子、种田。

除非过年,我们一家四口很少吃团圆饭。

初中以后,父母的辛苦是我学习的动力。

初中三年,全校第一名的位置,我至少霸占两年。

我在学校的荣耀,却成为我哥的心病。

我俩从小势不两立,一见面就红眼,就像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和苏明成。

可惜,我没有苏明玉彪悍,每次跟我哥打架都是我吃亏,他抬起一只手就能把推老远。

他可以把我打哭,我绝不会服软低头。

我上学这事,总是他找茬的由头。

(海滩拍的背影)

他认为我上学是拖累家庭,我应该像村里其他女孩一样,听话懂事。

什么叫懂事?

就是要遵循规矩:洗衣烧饭,农忙时去地里干活。

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省吃俭用把工资寄回家,挣够钱帮家里盖新房,之后才能相亲嫁人。

出嫁也要收回一笔彩礼,才不算辜负家里的养育之恩。

这是一个“懂事”女孩的人生路径,是约定俗成的规矩。

我堂妹,还有我其他的玩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懂事”。

她们早早退学,丢掉学校的功课,拾起家里的功课:

一年四季的饭菜,日日夜夜洗不完的衣服。

奇怪的是,她们认为这是应该做的事。

因为大家都这样说:“不勤快的女孩将来找不到好婆家;

女孩读书再好,将来也是别人家的人。”

女孩就像财产一样,要榨取出最大的价值。

男孩子吃喝玩是理所应当。

女孩子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的。

我看不惯这种“自私”的风气,更不想跟其他女孩一样,像个提线木偶,过着被安排好的人生。

我想不通,我和我哥年纪仅仅相差2岁,我俩的观念却相差一个太平洋。

在他看来,我不光不挣钱,还花家里的钱。

好像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是他的财产。

我读书交学费,就是在跟他争夺家产。

每年交学费,他都百般阻拦,伸着脖子,青筋爆出,冲我吼:

“上学有什么用,你看隔壁人家都盖起楼房,你就不能早点出去挣钱?给家里做点贡献。”

父母从没说过不让我上学,他们总是力所能及,平等对待我们兄妹俩。

我真是搞不懂,上天没有派给我重男轻女的父母,却派给我一个大男子主义的哥哥。

我哥,就是我人生的路障。

我发誓一定要越过去,摆脱束缚,过我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我哥的阻挠下,我和他越斗越勇,不光上完初中,最后还走进高考的考场。

2008年,我考上一所二本学校,开学时,我没有去报到。

我们学校有个奇葩的现象,上完高三就要上高四,哪怕第一年考上211,还会复读再来一次。

为考到名校,我有同学愿意复读两年,跟高考死磕到底。

复读期间,同学之间的竞争体现在方方面面,比谁用功,比谁最晚离开教室。

“我休息的时候,你也要休息,不能比我多学一分钟。”

这种不可明说的伎俩,是同学之间的默契和心机。

复读一年,我的成绩有所提升,考上天津市一所学校。

开学前夕,我哥一直劝我出门打工。

他撇着嘴冷笑说:“饭都吃不饱,还上什么大学?”

我没有跟他正面交锋,我心想:正因为吃不饱,我才要努力。

(男友帮我拍的照片)

从一出生,我就在跟钱周旋。

贫穷限制了我的眼界。

大学开学,室友来自五湖四海。

闲聊时提到童年,她们说小时候去过博物馆,去过少年宫,甚至出过国。

而我的童年记忆却是:漏雨的房子,冬天的蜂窝煤炉子,还有手上疼痛发痒的冻疮。

贫富差距,在宿舍成员间拉起一条无形的三八线。

我最好的朋友,跟我不在同个宿舍,

她是个重庆姑娘,留着齐刘海儿,长着圆脸蛋,一笑就露出两个酒窝。

也许是气质相吸,出身相似,我俩从入学军训,就自然而然走到一起,成为彼此的影子。

高考这场马拉松跑完,我扎进大学的图书馆,报复性读课外书。

初中时,《读懂人生》这本书,没能让我读懂人生。

进入大学,我继续寻找人生的意义。

原生家庭的困局,未来的迷茫,还有眼前不知所措的选择。

所有这些思绪,揉成又紧又厚的一团,黑压压堵在我的身体里。

我整个人都魔怔了,抑郁症也跟着趁虚而入。

我感觉身体里有两个人在打架,一个拽着我去跳楼,一个拽着我要理性。

那段时间,我不敢一个人呆着,我怕真的跳楼,拽不住我自己。

我的好朋友每天陪着我,她带我去学古筝,去读心经,去做一切有用没用的尝试。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我不敢告诉父母,还好有这个朋友陪伴。

用半年时间,陪我走出阴影。

与此同时,在离我老家不远的安徽省阜阳市,我哥正身处一个传销据点,做着他的“发财梦”。

大二那年,我哥破天荒地给我买部新手机,是一款白色的诺基亚,当时流行的新款。

我很吃惊,也很感动。

感谢的话搁在心里,没有说出口,却消解掉一些宿怨。

暑假时,他又给我打电话,说有份工作不错,想让我去试试。

交谈下来,我感觉他像在做传销。

(随手拍的晚霞)

我就买票去找他。

以前只听说过传销,没见识过,刚好趁这次机会去探个究竟。

我到那不久,就开始“听课”。

台上的人,唾沫横飞,眉飞色舞,看起来神奇的很。

我的脑子开启自动过滤模式,什么没有中间环节、一本万利之类的话,简直是胡说八道。

我跟我哥解释,谁知他站在我的对立面,跟我一样轴。

几天后,我摸清里面的门道,就想走。

还好他们没有限制我的人身自由,我安全坐上火车。

回去的路上,我哥发信息说:

“你毕业也找不到好工作,现在就有工作机会反而不要,你傻啊?”

我让他照顾好自己,不必管我。

后来,也不知他砸进去多少钱,才上明白这堂“社会课”。

他也没少给社会交学费。

学炒股时,挣点钱不懂见好就收,结果2万块钱全搭进去,血本无归。

本就是个穷人,做事还不计后果。

我们之间关系缓和,是在我找到工作之后,他对我的态度发生180度的转变。

我希望,他是意识到亲情的重要,而不是因为我不再花家里的钱。

以前真的恨他,在我艰难的时候,不光不帮我,还处处阻挠我。

前两年,他找我借1万块钱,后来说没钱还。

我也没想过要他还,就当是感谢他当初给我买过手机。

凡事不计长远,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因为这些狭隘的观念,他也吃过很多亏。

对于过去,我已经释怀。

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会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

工作以后,我给父母打钱,给他们买上保险,尽我最大的能力回馈养育之恩。

我想给他们很多,但大学毕业后,我混得并不好。

兜里揣着100多块钱,一个笨重的行李箱,我独自走上北漂之路。

北京离天津很近,城际列车二等座票价54.5元,40分钟就能抵达。

2013年,我走出校门,忍不住回望一眼,跟四年的青春告别。

大多数同学手里捏着的是回家的车票,我手里却是去北京的车票。

我应聘到北京一家孔子书院做私塾老师,包吃包住,月薪3000元。

这份工作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型。

(路边的风景)

校舍是一排排新建的别墅,环境清幽,像世外桃源。

我每天的工作是带领学生读儒学经典。

这里一年的学费将近40000元,我工作一年都挣不够。

因为是全日制封闭教学,来这里读书就要放弃正常的学校教育,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很少让孩子走这样的路线。

所以这些孩子的家长,大都是精英阶层。

他们的孩子不一定要走传统的升学之路,将来会出国留学,或是继承家族企业。

这份工作,让我见识到教育的更多可能性。

每当看到正堂上的圣人孔子像,肃穆之情油然而生。

礼节,是这里的必修课。

言行举止都有一套标准,站姿,坐姿,待人接物,可以说是仪式感届的天花板。

当新鲜变成司空见惯,我就觉得压抑,一道道礼仪把我裹成一个粽子,喘不过气。

2015年,我攒下不到1万多块钱,离开这座世外桃源,去寻找接地气的人间烟火。

最终,我落脚在清华大学附近的拆迁房,一个狭小的单间,没有洗手间,没有厨房,月租800元。

几番面试之后,我入职一家海外留学培训机构,做英语助教。

办公地点在中关村SOHO,据说中关村这块地皮下,埋葬着清朝的太监。

如今,这里聚集着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我也是千万人之中的一个。

新公司的氛围,跟孔子书院是两个极端。

工作不忙的时候,我和同事们晒着阳光,喝着咖啡,隔着巨大的玻璃幕墙远望。

不用担心自己坐姿对不对,站姿对不对。

连空气里都散发着自由的味道。

我每月的基本工资加上课时费,差不多到手5000多元。

在北京,这点工资仅够养活自己。

回到出租房,我没时间思考人生,眼下最要紧的是想办法多挣钱。

我开始投资自己,学习英语,报名考雅思。

我靠这些升职加薪,从助教升为指导老师。

工作步入正轨,我的桃花运也接踵而至。

(我和男友)

同事中一位男老师很特别,跟我以前接触的男生不一样。

他看起来温文尔雅,说话不疾不徐,声音就像夏天的晚风。

以前我跟人聊文学说历史,对方都觉得我匪夷所思。

只有他,跟我越聊越投机。

我俩平时都是爱沉默的人,凑到一起就能打开话匣子。

我们心照不宣,没有经历表白的桥段,就走到一起。

不久,公司总部作出调整,要关掉我们工作的校区。

生活可真像吃巧克力,不知道下一块是苦是甜。

校区倒闭,我们被分到另一个校区工作,环境跟中关村有天壤之别。

我的英语水平卡在半山腰上不去,工作也陷入瓶颈。

我想寻找突破。

在这个行业工作3年,把很多学生送到海外的学校,我也想出国去看看。

但打开银行卡的余额页面,狗看到都摇头。

我不想因为没钱就放弃,听说去澳洲可以办打工度假签证,年龄不满30岁就可以。

我有此打算,心里压着这件事。

可能忧愁都写在脸上,连看相的大姐都能一眼识破。

我的计划还没实施,男友就有新打算:他想去澳洲读研究生,让我以“陪读”的身份一起去。

我怎么也想不到,绕来绕去,最后以“陪读”的身份出国。

(我在澳洲机场)

2018年10月,我们辞职,开始办理各种手续。

过完年,我们就飞到澳洲,几经周转来到阿德莱德市。

起先,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语言不通会让我不适应。

万万没想到,语言障碍比我预想的还要难。

没有男友帮我,我简直寸步难行。

比如咨询银行卡,我拨通客服热线,根本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自己也说不出来。

吭哧半天,鸡同鸭讲。

本地的新闻我也听不懂,只能依靠字幕阅读。

刚来的两个月,是沉默的两个月,憋得我有话说不出。

2019年3月,我开始找工作。

因为英语不好,我入职一家华人创办的广告公司,负责内容运营。

工资是1500刀,合人民币7500元左右,在澳洲应该属于垫底的那种。

工作之余,我只能尽快补英语的短板。

曾经,学英语是为了找更好的工作;如今,学英语是为了基本的生存和沟通。

我抽空去上这里的社区学校,都是当地政府资助的课程,没有入学限制。

平时看新闻,跟人对话,我处处留心,把一些句子记下来,反复练习。

200多页的笔记本,我记满两本。

不得不说,学以致用是颠覆不灭的真理。

任何知识和技能,会用才是自己真正的本事。

来澳洲的华人很多。

有的靠家里铺路,在这里拿文凭;有的靠自己挣钱,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在澳洲认识的一位朋友,他通过打工度假,已经挣够留学的学费。

富人有富人的办法,穷人有穷人的出路。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认准目标,就不能给自己设限。

2020年,疫情爆发,在澳洲工作和学业都受到影响。

男友要延期毕业,我的工作也朝不保夕。

中间起起落落,也克服很多困难。

值得开心的是,我的英语水平提升一大截,生活沟通早已不成问题,雅思考试也考到很高的分数。

我的下步计划是继续读书,在这里留学。

对于未来,我还没定下更长远的打算。

(周末在海滩游玩)

我从小就坚持一个追求:一生不被人束缚,不被任何人定义。

不管以后的生活怎样,我希望自己依然能够随遇而安,随心而活。

有句话我很欢: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愿每个女孩都能脱离世俗的标准,自由随心地做自己。



这是【小鹿访谈录】记录的第119个真实人物故事。

我觉得,真实自有千钧之力,拥有感动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把你的痛苦讲述出来,你就会减少一份痛苦;

把你的快乐分享出来,你就会得到两份快乐。

如果你也想讲述自己的故事,让更多人看到,请发私信给我@小鹿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