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什么货币类型(比特币是什么货币类型图片)

自2008年面世以来,单个比特币的价格从0.00076美元涨至最高价19870.6美元,涨幅高达2614.5万倍。在“币圈”成为暴富的代名词之后,比特币的价格又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遭遇腰斩,波动起伏之大,堪称21世纪以来金融市场最疯狂的一幕。

这股狂潮让一个古老又全新的问题浮出了水面:到底什么是货币?去中心化、去银行化的数字加密货币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吗?

经典教科书告诉我们,满足“交换媒介、度量单位、价值贮藏”这几项功能的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但别忘了,美元、人民币、英镑这些我们熟悉的货币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法定货币”。这个词才是现代货币的灵魂,它意味着现代货币是由国家赋予银行(比如中央银行)某种特许权力而发行的,支持货币的关键是国家信用。

现代货币的背后是国家信用

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是唯一的“硬通货”:几乎所有国际贸易都用美元结算,各国在海外发行国债用美元,国际大宗商品、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也都用美元计价。美元这样“一统江湖”的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的。

二战后,全球亟待重建货币金融秩序。1944年7月,44国代表汇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镇开会,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议题就是决定“用什么做全球货币体系的锚”。

英国代表团的团长是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大师约翰·凯恩斯,他提出的方案是建立一个叫“银行券”的国际货币单位,用一定的权重包含各国的货币,所有国家货币都以此为锚。而美国代表团团长叫哈里·怀特,他的方案则是以美元为锚,美元盯住黄金,其他的货币盯住美元,具体包括下面这些内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法定汇率)。

第二,各国货币对美元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各国政府有义务进行干预。

第三,确立美元的国际储备资产地位。美元取得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各国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倘若从全球化和公平交易的角度看,凯恩斯的计划更全面合理。25年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特别提款权就是当年凯恩斯“银行券”的翻版。但在1944年夏天的布雷顿森林镇,经过22天的激烈争论,名不见经传的怀特战胜了大名鼎鼎的凯恩斯爵士,美元提案战胜银行券提案,美元登顶全球货币体系的铁王座。

这个结果并不奇怪,当时美国实力太强:经济总量占全球主要经济体总量的1/3,占西方工业生产产值的50%以上,钢铁和石油产量都占到了全球60%以上,还拥有全球2/3以上的黄金储量。更重要的是,欧洲各国急需进行的战后重建,要仰仗美国的贷款和各种援助。换句话说,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之锚,是因为其背后的国家经济、军事实力足够强大,黄金储备量足够强大,能够“取信”于全世界。

布雷顿森林会议之后,全球进入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时期。

但1盎司黄金兑换35美元、1英镑兑换2.8美元的这种固定比例要求两国经济状态处于稳态,一旦一国经济增长变快或变慢,固定汇率就会受到挑战。20世纪60年代,各国经济复苏,美元面临贬值压力,黄金价格飙升,美元盯黄金、其他货币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出现了危机。

1971年,美国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美元发行不再受黄金储量的限制,只取决于美国的经济增长和信用规模,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这个事件斩断了“货币”和贵金属之间的联系,全球进入了完全的信用货币时代。但这个信用的基础不是私人信用,而是美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国家信用。

在这个逻辑上,很多常见的货币现象就变得不再奇怪:为什么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上升?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强了。为什么欧盟一有风吹草动欧元就下跌?因为大家对欧盟的信心才是支撑欧元的底盘。为什么日元在20世纪80年代牛气冲天,到了90年代又开始下行呢?同样是因为世界对日本增长的信心在变化。

更准确地说,今天人类社会经济运行所依赖的“货币体系”,是一套国家信用体系。法定货币的本质就是“国家信用”,即国家实力以及其他国家对该国的信心。国际货币体系可以被视为国家信用的全球流通体系。

国家通过银行完成对货币的“法定”

各国货币“法定”的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现代货币演进的漫长进程中,银行和国家交织在一起,共同塑造了信用货币的概念。

我们将历史镜头拉回到13世纪的欧洲:随着贸易往来的日益扩大,各国流通的不同种类、不同成色、不同重量的金属货币的兑换成了商人们最头疼的问题。需求刺激了供给创新的出现——在贸易最发达的意大利北部城市,开始有人专门从事各国货币兑换。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就是做这种外汇交易的,他们坐在街头桌子后面的长凳上开展货币兑换的业务。因为“长凳”在意大利语中是“banca”,于是人们开始称呼他们的业务机构为“bank”(银行)。这就是现代银行的雏形,汇兑业务也一直是银行的重要业务。

专业化的货币兑换业务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随着融资需求不断变大,商人相互之间的债务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支持这种复杂的商贸债务关系,早期银行家们又发明了一种见票即付的借据,“汇票”。贸易涉及货物在空间上的转移,从交易的开始到货物交收完成、支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银行充当担保的中介,向卖家开具汇票,等交易完成后通过银行进行支付。同时,汇票也可以当作抵押品,在交易完成前以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转让出去,套取现金。这样一来,交易双方的风险被降低,市场上资金周转加速,从而得以支持更复杂的商贸关系。

经过上百年的演进,这套以银行为基础的商业支付清算体系和以“贴现”为核心的商业信用模式逐渐在欧洲成形。16、17世纪,欧洲已经出现了比较完整的银行业,很多大银行发行的汇票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用来支付和计价。银行支持的信用体系开始成为欧洲经济运行的内核。在这个过程中,欧洲各国又逐渐学会为银行提供增信背书来扩大本国信用。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国家和银行的绑定又进一步加深:英格兰银行成立之初,英王室和英格兰银行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英王室将把伦敦及周边地区银行券的发行权独家赋予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则为王室提供长期的、稳定的、低成本的战争融资。有了“国家信用”的背书,英格兰银行很快将其他竞争者挤出了市场,而英王室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的长期资金,支持他们在战争中取得先机,同时,战争的胜利又进一步加强了英国的国家信用。

这种通过政府授权垄断发行,以国家信用为担保的银行券,就是“法定货币”的雏形。通过这样一个金融创新,英王室的国家信用、资金成本等要素以英格兰银行为枢纽被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正向的反馈机制:银行体系为战争提供了持续的廉价资金,获取战争胜利,而军事实力优势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巩固本国信用。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一金融创新是英国成为全球霸主的关键因素。

之后,英格兰银行的做法被全球主权国家普遍效仿。到19世纪,以特许货币发行权为基础的中央银行逐渐成为主流,国家通过主导法定货币发行来调控社会信用规模的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换言之,是国家和银行交织塑造了现代信用货币的概念。通过赋予特定银行特许权力,垄断银行券发行,形成了“法定货币”。国家借此获得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更通过银行的货币发行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国家、银行、信用货币之间也因此形成了一组内生关系。

现在再回到“比特币是货币吗”的问题,答案可能就会比较清晰了。在人类社会数字化的进程中,数字货币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迄今数字加密技术在金融领域最成功的应用,比特币在很多场景下都能完成货币的计价、支付,甚至价值贮藏功能。但也正因为它是去中心化、去银行化的,在国家仍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组织形式的大背景下,比特币要取代各国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可能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思考题

欧元现在是全球货币体系中的第二大货币。结合现在全球政治经济的大格局,你觉得靠欧元打破美元垄断地位的想法现实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