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泼咖啡撒切尔什么梗()

导言:在国内关于德国责任心谣言,有两个,一个是青岛下水道的油纸包,另一个是兰州铁桥百年后建造商邮寄包裹,提醒进行维修。这两个谣言荒诞不经,但是仍然被国内的大量公知进行传播。这种无脑的谣言和日本夏令营一样,在中国被传播了几十年。

青岛下水道的德国油纸包

网上有个广为流传的说法:青岛很少发生内涝,是因为德国人留下的下水道。 不仅仅如此,100年后,当青岛下水道的零部件出现问题,中国人无法修理的时候,一家德国公司发来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的周边3米范围,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在下水道找到了个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德国油纸包的始作俑者

这段肉麻的话,在当时的国内到处传播,甚至被印在了教科书上,在各种媒体上作为信史。让无数的中国人对德国品质产生了蜜汁崇拜。2010年6月2日,南都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青岛古力:一百年前的远见,无法复制的德国经验》。 里面将德国下水道一阵跪舔。连王石都转载过。

真实的情况是1897年,德国人借山东曹州教案,出兵占领胶州湾,即如今的青岛,并逼迫清朝签订胶澳租界条约,租借胶州湾99年,山东半岛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德国人在青岛最好的地方开辟居住区,将当地的老百姓赶走,然后为生活在那里的欧洲人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中山路南段以东,自德县路过观象山、信号山至太平山一线以南至海边整个区域,及前海一带是当年德国人聚集区。

青岛下水道遗址

德国人确实利用雨污分流的理念打造了地下排水系统,不过那只是建在欧人区,是为德国人服务的。华人区的中国人是根本享受不到这种便利,反而更遭殃。德国人聚集区的污水排到从团岛一带沉淀后排入大海,团岛地区臭气昏天,污水横流,因此被人们称为“大粪场”,这在《胶澳发展备忘录》中有记录。因为大粪场的存在,还造就了青岛史上唯一的一位靠收集粪便成为青岛首富的“粪商”刘子山。

从1897年到1914年,德国人占领青岛17年,他们在青岛修建了多少排水管道?80公里左右。

如今青岛市总面积约1128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如果只有这80公里排水管道,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实际上,青岛市区的排水系统总长约3000公里,德国人造的排水系统占比不到3%,而且原有的80公里排水系统,如今绝大部分已被改造,剩下的只有2.66公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价值.



青岛不内涝的另一个原因是青岛三面环海,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隆起,中间低,这种地形就像一个天然的排水沟,而且青岛还有大小河流224条,大多都是能独立入海的,这对排水也是非常有利的。

而且青岛下水道油纸包谣言可能来自台湾,1991年杨德昌导演的杰作《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一位教官的台词是:



台北热闹是热闹,但比起我们家乡来啊,我觉得差多了,你像我们家乡的话,我祖籍是青岛,青岛那个地方啊,它的建筑特别的好,德国人建的,尤其是它的那个下水道,做的特别的大,特别的宽,你不管这个下多大雨,等这个雨停了之后,地面上绝对不会积水,不像台北这样子,下一阵雨就会积水。

兰州铁桥维修,来自德国的邮包

“兰州黄河中山铁桥,1909年由德国泰来洋行建造,钢材水泥均由德国进口,至今已110年仍在使用。该桥保固期80年,1989年铁桥保固期满后德国有关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2007年距铁桥一百岁时,兰州市政府收到来自该桥的德国设计师家族的一封信和邮包,称该桥的设计使用年限已到,提醒城市管理部门维护保养,邮包里是部分维修配件样品。”

“青岛的城建人员在整修德式下水道时发现有零件损坏,到处找不到合适的,最后求助于德方,结果对方很快回复说,不用担心,在那个损坏的零件周围3米范围内,肯定有个地方藏有备件,工程人员细心查找,果然在附近一个小箱子里找到了油纸包着的零件,拆开看还锃光瓦亮呢。”

上述两则故事在国内网络上流传已久,版本也有很多,但都是谣言。


实际上,兰州铁桥自从修建完成后,所有的维修养护工作,都是由中方完成的。甘肃洋务总局于1909年11月21日专门颁布了《管理暨岁修铁桥法程》,共列十条,其大致内容是:

“铁桥札饬皋兰县暨兰州府经历,督同巡兵管理”,并由参与修桥的天津人刘文魁帮管;随时补修损坏折断的桥板;每年八月必须粉刷油漆一次,以保持色泽明亮,“油桥物料,用鱼油和红色膏为之,每斤兑松香水三两,不计斤两多寡,总以油完为止”;“铁桥上下一切螺丝钉,凡用白粉油者,每七日上紧一次”,“稍有损坏,当即更换”。

同时颁布施行的《巡兵站岗暨车马行人往来条规》共六条,主要内容有:巡兵12名,分三班昼夜轮流值班巡逻,下班前洒扫南北码头和桥道;每班四名巡兵,在南北码头各站一名,另两名站在铁桥中间;“凡行人走路不合法度者,均须随时指点”;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边,由北而南者靠东,由南而北者靠西,无论车马、行人皆需鱼贯而行,“毋得久立观望,有碍通行”;载货过重的车辆,不宜并驾齐驱,以防损坏桥板。

真正费心费力,让兰州大桥可以使用百年的原因是,兰州市一直在对兰州铁桥进行精心维护,大规模的维修则不下十几次。

1931年,由于风雨撼动、大车碾压,中山桥的部分螺丝开始松动,桥面板损坏。同年1月10日至3月20日,历时70天,中山桥经历了自建成以来的第一次大修。

1940年4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兰州成为战略大后方、国际援华物资中转站,由于运输压力的增加,桥梁出现较大震动,中山桥进行了一次维修,同年7月竣工。

1942年,兰州市警察局就修理中山桥并规定通车办法上书。1943年4月,中央政府转至交通部办理。1944年4月1日至5月9日,将中山桥腐朽的梁木、桥面板及人行道板等予以抽换。

1950年,中山桥北端两桥墩出现裂缝,由西北交通部兰新线国道管理处兰州养护段紧急处置后,将加固申请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1951年冬,苏联专家别路包诺夫对中山桥考察后,提出四种加固意见:一是每孔中间加一个桥墩;二是在桥梁杆件上包一层混凝土;三是每孔加吊梁;四是在原桥上加拱架。经反复研究,最后决定采用第四种方案对铁桥进行加固。

1989年,中山桥保固期满,部分构件出现老化,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拟对桥梁进行全面大修。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的供水船在人工移位时失控,撞击了中山桥桥墩,致使桥墩受损、西侧约20米长的人行道严重变形。随后,市政工程管理处对中山桥进行了为期15天的全面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经兰州市建委批准,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于1990年9月1日至12月5日,投资138万元,对中山桥再次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并将人行道由原来的1.2米拓宽到2.1米,全桥进行重新油漆。

2004年5月8日,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再次对中山桥进行的全封闭维修。
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兰州市对中山桥进行了自建成以来的第18次维修,对桥面及上部结构进行加固顶升。

逆向民族主义的沉思

在2008年之前,国内的逆向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典型的代表就是吹爆德国严谨的油纸包,和吹爆日本人素质的夏令营。让当时的80后90后深受其苦。 我们不能一味的吹嘘中国人如何如何,但是无脑跪舔德日的那些人真的很可笑。

文章最后,以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

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

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

印度恒河有疗效,日本夏令营呱呱叫,

被泼咖啡撒切尔,蒋公诺曼底逞英豪。

舌尖韩国很美妙,英国美食就是好,

喜迎民主伊拉克,阿富汗自由炮火少。

乌克兰个个有选票,不丹生活质量高,

若问全球哪最糟,最大输家我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