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102什么时候退市(002280什么时候退市)

​ST冠福(002102.SZ)迎来了“至暗时刻”。

1月20日,ST冠福披露公告,因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林福椿、林文昌、林文洪、林文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下称“证监会”)决定对公司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立案调查。同时,由于上市公司自身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公告显示,若公司因为受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并且违规行为属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的股票交易将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祸起“萧墙”

2018年9月13日,ST冠福发布公告称,公司持有控股子公司上海五天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五天”)、全资子公司上海塑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塑米信息”)和能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能特科技”)的股权被冻结,冻结金额合计约为4.11亿元。

来源:公司公告

对于股权被冻结原因,公司表示,能特科技同上海富汇商业保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富汇”)发生纠纷,上海富汇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公司持有能特科技的股权;而公司所持上海五天和塑米信息的股权被冻结原因尚不明确。

就在同一天,ST冠福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公司和上海五天在未履行正常审批决策程序的情况下,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名义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对外借款等违规事项,合计约为23.66亿元。

其中,公司控股股东对外开具商业承兑汇票累计约11.29亿元;对外担保金额累计约为5.79亿元;且控股股东以公司或子公司的名义对外借款并占用资金总计约5.34亿元。

受上述事项影响,10月14日,彼时的冠福股份发布公告,公司股票自2018年10月16日开市起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也由“冠福股份”变更为“ST冠福”。

自此之后,ST冠福因控股股东违规事项埋下的“隐患”逐渐浮出水面。

“后遗症”不断

截至2019年1月16日,因控股股东违规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对外借款,ST冠福收到的法院传票约79张。

除了收到不同省市发出的法院传票,2019年1月13日,ST冠福通过查询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获悉:公司持有上海五天的股权新增冻结,冻结股权金额合计约为1.72亿元,冻结期限长达3年。截至当日,ST冠福持有子公司股权被冻结金额合计约为19.19亿元。

此外,因债权人申请财产保全,ST冠福的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部分被冻结或轮候冻结。

其中,林文洪所持公司股份100%被轮候冻结;林福椿持有的31.07%公司股份被冻结或轮候冻结;林文昌持有的49.13%公司股份被冻结或轮候冻结;林文洪持有的5.79%公司股份被冻结或轮候冻结;林文智持有的30.62%公司股份被冻结或轮候冻结;闻舟(上海)实业有限公司持有12.5%公司股份被冻结或轮候冻结。

ST冠福表示,由于公司控股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均被冻结,公司可能存在实控权变更风险。

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仅上市公司自身因控股股东违规陷入债务、诉讼泥潭,其子公司也受之牵连。

1月13日,ST冠福发布公告称,其子公司上海五天房产被查封,被查封的房产(含轮候查封)的账面净值约为11.33亿元,占ST冠福2017年12月31日经审计净资产的21.35%;占公司2017年12月31日经审计总资产的13.8%。

对于房产被查封原因,公告显示,一是上海五天曾与厦门海西明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海西明珠”)合作租赁厦门市翔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翔发集团”)位于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大道的相关楼层,由于海西明珠在项目运营期间因优惠措施落实、运营指标考核等原因与翔发集团发生争议,且双方未能协商一致,因此发生了租金纠纷。

翔发集团将上海五天和海西明珠列为共同被告向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法院(翔安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其二,上海五天房产系公司曾向华通银行借款5000万元,上海五天为该笔贷款提供担保。结果上述贷款逾期未还,华通银行向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

此外,马文萍、阚伟等查封上海五天房产系因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牵涉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对外担保、对外借款等事项引发相关诉讼案件,并申请财产保全。

归根结底,上海五天房产被查封一事还是ST冠福控股股东违规事项留下的“后遗症”。

转型“扑朔迷离” 商誉高悬

ST冠福全称冠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之后,ST冠福的业绩“平平”,公司曾因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亏损,于2012年4月被披星戴帽。

为了提振公司业绩,ST冠福开启了跨界转型之路。

2014年8月,ST冠福发布《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公司拟以18亿元收购能特科技100%股权。

根据公告,能特科技主营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100%股权按收益法评估价值约为18.07亿元,评估增值率为544.5%。彼时交易对方承诺,能特科技2014-2016年经审计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亿元、1.82亿元、2.27亿元。

财报显示,收购能特科技后,ST冠福的业绩增幅较大。201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加3296.32%,这也是公司自2009年以来净利润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数据来源:Wind数据

也是在这一年,ST冠福剥离了陶瓷生产、竹木制造、渠道分销、大宗商品贸易业务等16家控股子公司的全部股权,转型大健康产业。

未曾想到,两年之后,一纸公告让ST冠福转型大健康产业变得“扑朔迷离”。

2016年6月,ST冠福披露公告,拟作价16.8亿元收购塑米信息100%股权。此次交易评估增值13.37亿元,增值率为387.12%。交易对方承诺2016-2018年塑米信息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15亿元、1.5亿元、2.25亿元。

根据公告,塑米信息是一家塑料原料供应链电商平台,主要为塑料产业生态圈提供多品种、全链条、一站式的供应链服务。因此,向大健康产业转型的ST冠福溢价收购塑米信息这一做法使得外界颇为费解。

虽然塑米信息跟ST冠福的主营业务相差甚远,塑米信息却大大增厚了ST冠福的营业收入。

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36亿元,同比增长997.36%。财经网注意到,公司贸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7.45亿元,同比增长89.82%;而同年塑米信息实现营业收入86.65亿元,约占公司贸易业务营业收入的99.09%。

来源:公司年报

靠收购能特科技和塑米信息,ST冠福的业绩实现了飞速增长,但业绩增长的背后也埋藏了“隐患”。由于ST冠福溢价收购能特科技和塑米信息,导致公司商誉暴增。

2014年以前,公司商誉在千万元徘徊,到了2014年,公司因收购能特科技商誉激增至13.72亿元,同比增长约12372.72%。2016年公司收购塑米信息后,商誉再次增加至26.12亿元,同比增长约90.38%。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如今的ST冠福可谓商誉高悬,在此情况下,受控股股东违规影响,公司牵涉进多起诉讼案中,可能会影响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

2019年1月21日,ST冠福发布的《民事判决书》公告显示,华通银行起诉公司一事预计减少当期利润约394.64万元。值得注意的是,ST冠福目前还面临七十多起诉讼。

1月23日晚间,ST冠福发公告称:因控股股东的违规事项引发了相关的纠纷及诉讼,公司正与审计机构讨论或有负债计提情况、是否需要对2018年度预计的业绩进行修正和调整,公司可能存在业绩变化的风险。

此外,由于公司目前涉嫌信批违规,已有律师入驻新浪股民维权平台并发布索赔征集令。截至2019年1月23日,已有41名投资者维权。

来源:新浪财经

就如何处理投资者维权一事,财经网曾致函ST冠福,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公司事情较多,不方便接收采访。

内有涉嫌信批违规遭证监会调查,外有投资者索赔,ST冠福能否渡过“至暗时刻”还有待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