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成规短什么意思()

珠規玉矩(珠规玉矩),◆比喻人的言行純正合乎規矩。○[清][龔自珍]《瑤臺第一層》詞附某侍衛《王孫傳》:“某王孫者,家城中,珠規玉矩,不苟言笑。”

周規折矩(周规折矩),◆本謂行禮時步趨合乎規矩。後引申為拘泥於成法、准則。語出《禮記‧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清][侯方域]《南省試策二》:“今天下內訌外侮,誠宜得倜儻非常之人任而使之,非為其能周規而折矩,前拱而後揖也。”○[清][馮桂芬]《復莊衛生書》:“以彼其文,豈不周規折矩,尺步繩趨?”


重規累矩(重规累矩),◆同“重2規疊矩”。◆《藝文類聚》卷九五引[晉][王廙]《白兔賦》序:“昔[周旦]翼[成],[越裳]重譯而獻白雉,著在前典,歷代以為美談。今在我王,匡濟皇維,而有白兔之應,可謂重規累矩,不忝先聖也。”

重規疊矩(重规迭矩),◆1.謂前後相合,合乎同樣的規矩法度。○《晉書‧周訪傳贊》:“曰子曰孫,重規疊矩。”○[唐][楊炯]《少室山少姨廟碑》:“天子建德,重規疊矩。”○[清][龔自珍]《大誓答問第二十》:“偉哉此論,與[季長]重規疊矩。”◆2.比喻因襲、重複。○《宣和書譜‧李磎》:“如[磎]能破萬卷之書,則其字豈可以重規疊矩之末,當以氣韻得之也。”○[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中》:“一書既成,十有九序;或前後兩序並備;甚則前序纍然,若重規而疊矩也。”

中矩,◆合乎曲尺的標准。○《周禮‧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莊子‧徐無鬼》:“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是國馬也。”○[漢][崔瑗]《草書勢》:“觀其法象,俯仰有儀,方不中矩,員不副規。”

中規中矩,◆合乎规范或法度。○龙应台《野火集·机器人中学》:“在行为方面,管训导的人却仍旧努力地把学生压制在框框里,处心积虑地要把他训练成一个中规中矩、言听计从、温驯畏缩的‘好’学生。”

折矩周規(折矩周规),◆猶循規蹈矩。謂舉止合乎法度。○[清][沈濤]《交翠軒筆記》卷二:“左珩右珮,折矩周規,絕無名流儇薄之習。”○《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論[安老爺]這個人,蹈仁履義,折矩周規,不得不謂之醇儒。”

應矩(应矩),◆合乎法度。○[漢][蔡邕]《團扇賦》:“裁帛制扇,陳象應矩。”○[三國][魏][曹叡]《善哉行》:“旄旍指麾,進退應矩。”

儀矩(仪矩),◆儀法規矩。○[秦][李斯]《碣石刻石》:“群臣誦烈,請刻此石,垂著儀矩。”○[三國][魏][曹植]《鶡賦》:“甘沈隕而重辱,有節士之儀矩。”○[清][惲敬]《與紉之論文書》:“吾宗之能學者不數人,能學而行復有儀矩者益不數人。”○[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我的剪辮,卻並非因為我是[越]人,[越]在古昔,‘斷髮文身’,今將效之,以見先民儀矩,也毫不含有革命性。”

遺矩(遗矩),◆1.指前人的法度、准則。○《宋書‧傅亮傳》:“詠[倚相]之遺矩,希[董生]之方融。”○[清][羅安]《傷侈俗》詩:“昔聞儉為德之共,高曾遺矩在孫子。”○[易宗夔]《新世說‧巧藝》:“其筆法度越凡流,直追古哲……誠為先民遺矩,後學指南。”◆2.謂留下法度、准則。○[北周][庾信]《周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同州刺史爾綿永神道碑》:“吏不能欺,兵無敢背,[玉關]遺矩,[汾海]留愛。”

尋矩(寻矩),◆猶規矩。○《新唐書‧懷懿太子湊傳》:“[湊]少雅裕,有尋矩。”

循規蹈矩(循规蹈矩),◆遵守規矩。○[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塗守轍,猶言循規蹈矩云爾。”○《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老爺又是位循規蹈矩、聽天任命、不肯苟且的人。”○[魯迅]《華蓋集續編‧一點比喻》:“那時候,人們,尤其是青年,就都循規蹈矩,既不囂張,也不浮動,一心向着‘正路’前進了。”

小矩,◆短小的標尺。○[宋][沈括]《夢溪筆談‧器用》:“予頃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機,其望山甚長,望山之側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

憲矩(宪矩),◆法式,典範。○[漢][李尤]《圍棋銘》:“局為憲矩,棋法陰陽。”○[三國][魏][曹植]《制命宗聖侯孔羡奉家祀碑》:“王教既備,群小遄沮,[魯]道以興,永作憲矩。”

通矩,◆猶通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然則明理引乎成辭,徵義舉乎人事,迺聖賢之鴻謨,經籍之通矩也。”

順矩(顺矩),◆謂順應自然法則。○[三國][魏][嵇康]《太師箴》:“體資易簡,應天順矩。”

石矩,◆亦作“石距”。◆章魚的一種。○[唐][劉恂]《嶺表錄异》卷下:“石矩亦章舉之類,身小而足長,入鹽乾燒食極美。”○[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四‧章魚》﹝集解﹞引[蘇頌]曰:“章魚、石距二物,似烏賊而差大。”

師矩(师矩),◆猶師範。學習的榜樣。○《新唐書‧劉禕之傳》:“卿家忠孝,朕子賴卿以師矩,冀蓬在麻不扶而挺也。”

聖矩(圣矩),◆猶聖規。○[漢][蔡邕]《朱公叔墳前石碑》:“歆惟忠文,時惟[朱父],實天生德,丕承洪緒彌綸典術,允迪聖矩。”

繩矩(绳矩),◆墨繩與矩尺。比喻規矩、標准。○《新唐書‧后妃傳下‧德宗賢妃韋氏》:“﹝[韋氏]﹞性敏淑,言動皆有繩矩,帝寵重之,後宮莫不師其行。”○[宋][黃伯思]《東觀餘論‧論張長史書》:“始觀張[旭所]書《千字文》……雖左馳右騖,而不離繩矩之內。”○[明][劉元卿]《賢奕編‧證學》:“先生時兢兢步趨,不踰繩矩。”○[明][李東陽]《明故中順大夫陸公行狀》:“其為人沖澹沈默,動必繩矩,不為聲利所移易。”○[清][曾國藩]《江寧府學記》:“故其材之成,則足以輔世長民,其次亦循循繩矩。”○[章炳麟]《訄書‧尊史》:“夫整齊世繫,分北宗望,成而觀之,無瑰特,察諸子所說與箸於《楚辭》、《山海經》者,後先凌雜,派別撓亂,然後知此其為繩矩也。”

前矩,◆前人留下的規範。○[漢][蔡邕]《司空文烈侯楊公碑》:“世作三事,勛在王府。乃及伊公,克光前矩。”

破矩為圓(破矩为圆),◆見“破觚為圜”。


綿矩(绵矩),◆加工絲綿的工具。○[明]徐光啟《農政全書》卷三四:“綿矩,以木框方可尺餘,用張繭綿,是名綿矩。”

龍矩(龙矩),◆龍形的碑座。○[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穀水》:“逕[望先寺],中有碑,碑側法子丹碑,作龍矩勢。”○[王國維]校:“龍矩,疑當作龍距,猶龜趺也。”

靈矩(灵矩),◆神聖的法度。○[三國][魏][曹植]《魏德論》:“越八九於往素,踵帝王之靈矩。”

立規矩(立规矩),◆舊時習俗。長者起居,幼者在其旁侍立。○《紅樓夢》第二九回:“[賈母]道:‘到明兒我在正面樓上,你在傍邊樓上,你也不用到我這邊來立規矩,可好不好?’”

句矩,◆猶規矩。○[清][王夫之]《家世節錄》:“﹝公﹞歲時衣大褶,戴平頂帽,坐起中句矩。”

矩坐,◆謂四邊圍坐成方形。○[晉][張載]《酃酒賦》:“嘉賓雲會,矩坐四周。”

矩則(矩则),◆規矩法則。○《南齊書‧武帝紀》:“三季澆浮,舊章陵替,吉凶奢靡,動違矩則。”○[明][李東陽]《戴公神道碑銘》:“言行動履,心有矩則。”○《明史‧錢習禮傳》:“[習禮]篤行誼,好古秉禮,動有矩則。”


矩游,◆跳躍游泳。○《管子‧輕重甲》:“君請遏原流,大夫立沼池,令以矩游為樂,則[越]人安敢至。”○[于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管子》:“《左‧僖二十八年傳》‘距躍三百’注:‘距躍,超越也。’然則距游即在水中距躍游泳之義也。”

矩形,◆1.方形。○[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定勢》:“圓者規體,其勢也自轉;方者矩形,其勢也自安。”◆2.幾何學中的長方形。四角都是直角而長寬不相等的四邊形。

矩視尺步,◆形容举动合乎规矩。多指迂腐之举。○明陈继儒《小窗幽记·豪》:“今世矩視尺步之輩,與夫守株待兔之流,是不束縛而阱者也,宇宙寥寥,求一豪者安得哉!”

矩式,◆法式,亦指以為法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暨[楚]之騷文,矩式[周]代;[漢]之賦頌,影寫[楚]世。”

矩繩(矩绳),◆曲尺與墨繩。比喻規矩法度。○《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行中矩繩,而不傷於本。”○[康有為]《新學偽經考‧敘錄》:“唯[開元]之定今隸,為後世之矩繩,於今用之,正極為衡。”

矩殺(矩杀),◆謂秋季萬物凋落。○《淮南子‧天文訓》:“故曰規生矩殺,衡長權藏,繩居中央,為四時根。”

矩券,◆刻在竹木簡上的契約。○《管子‧山至數》:“苟合於國器君用者,皆有矩券於上。”○[尹知章]注:“矩券,常券。”○[馬非百]新詮:“券即契約……古時無紙,多以竹木為簡,故須用刀刻而識之。”

矩方,◆矯正使方。○《漢書‧律曆志上》:“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补义条目■喻用礼法约束使品行方正。○元同恕《朝列大夫佥汉中道廉访司事傅公墓志铭》:“猗歟朝列,矩方規圓。”

矩范(\矩範),◆見“矩範”。

矩法,◆規矩;法式。○《新唐書‧襄城公主傳》:“﹝公主﹞性孝睦,動循矩法,帝敕諸公主視為師式。”

矩度,◆1.泛指計量長度和角度的用具。○[宋][陸游]《建寧府尊勝院佛殿記》:“[懷素]坐裂瓦折桷腐柱穨垣之間,召工人持矩度,謀增大其舊。”◆2.規矩法度。○《宋史‧理宗紀一》:“出入殿庭,矩度有常。”○[明][歸有光]《與沈敬甫書》:“大概謂[欽甫]經學多超悟,文字未能卓然得古人矩度耳。”○[清][黃宗羲]《張仁庵古本大學說序》:“立身制行,粹然儒者之矩度也。”○[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四篇:“﹝《離騷》﹞較之於《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

矩德,◆正直的德行。○[清][龔自珍]《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之三:“公有矩德,以蕝其外,正視繩行,無間其裏,必能正其人心矣。”

矩尺,◆木工所用的曲尺。又稱木尺、曲尺、魯般尺。○[劉東瑞]《矩和矩尺》:“矩尺又叫曲尺,是測量角度與長度的綜合計量器具,它的前身是矩。”

矩步,◆1.端方合度的行步姿態。形容舉動合乎規矩,一絲不苟。○《後漢書‧郭鎮傳》:“[汝南]有[陳伯敬]者,行必矩步,坐必端膝。”○[南朝][梁][江淹]《哀千里賦》:“信規行之未曠,知矩步之已難。”○[宋][葉適]《朝議大夫王公墓志銘》:“民不敢帶刀,矩步而出。”○[清][曹寅]《粵中丞送孔雀感其遠懷》詩:“中庭矩步意難安,牆角梳毛雨漸乾。”◆2.謂效法,摹擬。○[清][周亮工]《題黃濟叔摹泰山碑》:“間嘗訝[晦翁]矩步聖賢,而其書乃學[阿瞞]。”

舊矩(旧矩),◆老規矩。○《舊唐書‧音樂志三》:“有截資先化,無為循舊矩。”

進退應矩(进退应矩),◆前進後退均合規矩。○《宋書‧樂志三》:“旄旍指麾,進退應矩。”

潔矩(洁矩),◆謂行為端正,符合法度。○[宋][蘇舜欽]《上三司副使段公書》:“某謂士之潔矩厲行,施才業以拯世務者,非祗蹈道以為樂,上者覬聲名,次者倖祿賞。”

踐規踏矩(践规踏矩),◆猶言循規蹈矩。○[清][曾國藩]《送唐先生南歸序》:“若[金]、[許]、[薛]、[胡]、[陸稼書]、[張念芝]之儔,論乎其德則闇然,諷乎其言則犁然而當理,考乎其從遊之徒,則踐規踏矩,儀型鄉國。”

後矩(后矩),◆後世的法度。○《魏書‧崔光傳》:“陛下遵酌前王,貽厥後矩,天下為公,億兆己任。”

合矩,◆符合規範。○[南朝][梁武帝]《答陶弘景書》:“揚波折節,中規合矩。”○[南朝][梁][沈約]《齊司空柳世隆行狀》:“動容合矩,吐言被律。”

規重矩疊(规重矩迭),◆謂合乎規矩法度。○《宋史‧樂志十》:“靈貺具臻,神光燁燁。暉祚無疆,規重矩疊。”○[明][宋濂]《覺原禪師遺衣塔銘》:“及今六合載清,真人撫運,崇尚佛乘,錫額建官……嗚呼,何其規重矩疊而一倡一新也。”

規言矩步(规言矩步),◆比喻言行謹慎,合乎法度。○[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曩以汝為古君子,故任汝放誕,未敢侮汝。汝近乃作負心事,知從前規言矩步,皆貌是心非,今不復畏汝矣。”

規旋矩折(规旋矩折),◆形容回旋轉折的態勢。○[漢][蔡邕]《隸勢》:“或長邪角趣,或規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明][劉基]《郁離子‧公孫無人》:“[僰]人養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規旋矩折,應律合節。”

規賢矩聖(规贤矩圣),◆謂效法聖賢。○[宋][葉適]《<覆瓿集>序》:“長鋪廣引,浩絕河漢,渠不起其辨!規賢矩聖,皎逾雪霜,渠不範其廉!”

規天矩地(规天矩地),◆1.規,為圓,象徵天;矩,為方,象徵地。○《文選‧張衡<東京賦>》:“乃營三宮,布教頒常。複廟重屋,八達九房。規天矩地,授時順鄉。”○[薛綜]注:“謂宮室之飾,圓者象天,方者則地也。”◆2.泛指效法天地。○[清][龔自珍]《乙丙之際塾議第十七》:“規天矩地,匡貌言,防狂僭,通蒙蔽……教人主法天,公卿、師保、大臣之世言也。”

規繩矩墨(规绳矩墨),◆同“規矩繩墨”。◆[漢][王符]《潛夫論‧贊學》:“昔[倕]之巧,目茂圓方,心定平直,又造規繩矩墨以誨後人。”

規矩準繩(规矩准绳),◆同“規矩繩墨”。◆《孟子‧離婁上》:“聖人既竭目力焉,繼之以規矩準繩,以為方員平直,不可勝用也。”○[漢][王符]《潛夫論‧贊學》:“故聖人之制經以遺後賢也,譬猶巧[倕]之為規矩準繩以遺後工也。”○[宋][蘇軾]《議學校貢舉狀》:“且其為文也,無規矩準繩,故學之易成。”○[廖仲愷]《答胡適論井田書》:“先生能夠早日把《國語的文法》做好寄來……使國語的文學有個規矩准繩。”

規矩繩墨(规矩绳墨),◆規、矩,校正圓形、方形的兩種工具;繩墨,木匠畫直線所用的工具。多比喻標准法度。○《管子‧七臣七主》:“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宋][葉適]《黃觀復墓志銘》:“余友禮部尚書名[度仲]子,檢身一以正,不中於規矩繩墨,不行也。”○[清][薛福成]《敘曾文正公幕府官僚》:“其成之也,始之以規矩繩墨,繼之以斧斤錐鑿,終之以磋磨文飾。”

規矩鏡(规矩镜),◆古代銅鏡。鏡紐較大,多作半球形,紐座外有方欄,實為古代六博局紋,今正。銅鏡總體外形為圓形。始見於[西漢]。○[武帝]、[王莽]時期最為流行。

規矩鉤繩(规矩钩绳),◆同“規矩繩墨”。◆鉤,正圓的工具。○《管子‧形勢》:“[奚仲]之為車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規矩鉤繩。”○《淮南子‧齊俗訓》:“巧夫規矩鉤繩者,此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規矩(规矩),◆1.規和矩。校正圓形和方形的兩種工具。○《禮記‧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圜。”○[孔穎達]疏:“規所以正圓,矩所以正方。”○《楚辭‧九辯》:“何時俗之工巧兮?滅規矩而改鑿!”[晉][葛洪]《抱樸子‧辭義》:“乾坤方圓,非規矩之功。”○[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一》:“梓匠輪輿,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2.禮法;法度。○《史記‧禮書》:“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動靜有節,趨步商羽,進退周旋,咸有規矩。”○[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疆父]為相清正,謹守規矩,自奉如寒士,書卷不釋手。”○《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緣》:“但恐外面小家之女,不習裏面規矩。倘得于侍兒中擇一人見配,此[華安]之願也。”○[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她的舉動,活潑中仍有規矩。”◆3.一定的標准、成規。○《韓非子‧解老》:“萬物莫不有規矩。”○[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迦畢試國》:“貨用金錢、銀錢及小銅錢,規矩模樣異于諸國。”○《兒女英雄傳》第一回:“場裡今日早半天就拆了彌封填起榜來了。規矩是拆一名、填一名,唱一名、填一名。”○[曹禺]《北京人》第一幕:“這小花廳原是昔日一個談機密話的地方……[敬德公],這位起家立業的祖先,創下了一條規矩:體己的親友們都照例請到此地來坐候。”◆4.老老實實,恪守本分。○[宋][蘇軾]《謝南省主文啟‧王內翰》:“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則懼其放蕩,而或至於無度;欲求規矩尺寸之士,則病其齷齪,而不能有所為。”○[巴金]《將軍》:“他就在家裏規規矩矩地坐下來,拿出那本破舊的《聖經》攤開來讀。”○[老舍]《老字號》:“[錢掌櫃],那樣正直,那樣規矩,把買賣作賠了。”◆5.摹擬。○[宋][葉適]《夫人王氏墓志銘》:“蓋夫人則象[崇公],規矩[曹][鄭],位夫婦男女之正而安行乎家道之常。”○[清][黃鷟來]《贈家尊古》詩:“脫略繩墨跡,規矩出自然。”○[姚華]《論文後編》:“自[唐]迄[清],幾一千年,或繩墨於場屋,或規矩於館閣,其製益限,其才彌局。”

規行矩止(规行矩止),◆見“規行矩步”。

規行矩步(规行矩步),◆1.步行端正。喻舉動合於禮儀法度。○[晉][潘尼]《釋奠頌》:“二學儒官搢紳先生之徒,垂纓佩玉規行矩步者,皆端委而陪于堂下,以待執事之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序致》:“昔在齠齔,便蒙誨誘;每從兩兄,曉夕溫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隋書‧盧思道傳》:“紈綺之年,伏膺教義,規行矩步,從善而登。”亦作“規行矩止”。○[宋][司馬光]《稷下賦》:“爾乃雜佩華纓,淨冠素履,端居危坐,規行矩止。”◆2.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晉書‧張載傳》:“今士循常習故,規行矩步,積階級,累閥閱,碌碌然以取世資。”○[清][趙翼]《甌北詩話‧七言律》:“就[有唐]而論:其始也,尚多習用古詩,不樂束縛於規行矩步中。”○[林懈]《國民意見書‧論國民當知舊學》:“你們那般規行矩步,言忠信行篤敬的理學家,生在現今世界有什麼用帳!”

貫矩(贯矩),◆謂經緯交錯而成矩形。○[北周][庾信]《七夕賦》:“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鉤矩(钩矩),◆即規矩。圓規和曲尺。○《漢書‧揚雄傳上》:“帶鉤矩而佩衡兮,履欃槍以為綦。”○[顏師古]注引[應劭]曰:“鉤,規也。矩,方也。”○[宋][司馬光]《龍圖閣直學士李公墓志銘》:“百圍之木,鉤矩所不能加。”○[元][袁桷]《素軒賦》:“翕九垓其同風兮,佩鉤矩以播芬。”

高矩,◆崇高的規範、准則。○《文選‧張華<勵志詩>》:“先民有作,貽我高矩。”○[呂延濟]注:“言先聖作法度,遺我為高大之規矩。”○《晉書‧賀循傳》:“餐服玄風,景羡高矩。”○[唐][司空圖]《故鹽州防禦使王縱追述碑》:“曾祖某,譽合貴游,跡追高矩。”

豐矩(丰矩),◆崇高的楷模。○[宋][宋庠]《乾元節祝聖壽頌》:“高拱而視乎治平,垂精而宅乎丕顯。豐矩彌茂,庶績越熙。”

風矩(风矩),◆1.風度,氣派。○《新唐書‧柳仲郢傳》:“[牛僧孺]辟[武昌]幕府,有父風矩。”◆2.文章的風采和法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章以造闕,風矩應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

方言矩行,◆謂言行方正,合乎規範。○[清][錢泳]《履園叢話‧科第‧孝感》:“[彭一菴],名[瓏],字[雲客],[長洲]人,方言矩行,士林推重。”

方領矩步(方领矩步),◆方形的衣領,規矩適度的步子。指古代儒生的服飾和儀態。亦借指儒生。語本《後漢書‧儒林傳序》:“[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學……服方領習矩步者,委它乎其中。”又《馬援傳》:“[勃]衣方領,能矩步,辭言嫺雅。”○《陳書‧儒林傳‧沈不害》:“助教博士,朝夕講肄,使擔簦負笈,鏘鏘接衽,方領矩步,濟濟成林。”○《隋書‧儒林傳序》:“方領矩步之徒,亦多轉死溝壑。”

度矩,◆法則。○[三國][魏][曹丕]《賜鍾繇五熟釜銘》:“百寮師師,楷茲度矩。”○[唐][王勃]《九成宮頌》:“局促墉垣,逡巡度矩。”

疊矩重規(迭矩重规),◆形容上下相合。矩,曲尺,畫直角或方形的工具。規,圓規,畫圓形的工具。○[清][盛時彥]《<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跋》:“先生嘗曰:‘《聊齋志異》盛行一時,然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也……’因先生之言,以讀先生之書,如疊矩重規,毫釐不失,灼然與才子之筆,分路而揚鑣。”

蹈矩循規(蹈矩循规),◆遵守規矩。○[明][沈受先]《三元記‧格天》:“積善存仁,蹈矩循規太古民。”

蹈矩踐墨(蹈矩践墨),◆同“蹈矩循規”。◆[明][唐順之]《與嚴介谿相公書》:“其如某最迂闊樗散,徒有蹈矩踐墨之小節,本無經時理物之長才。”

蹈矩,◆遵守禮法。○《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登歌三》:“應規蹈矩,玉色金聲。”○[清][尤興詩]《讀書》詩:“間有獧介士,蹈矩不破觚。”

蹈規循矩(蹈规循矩),◆同“蹈矩循規”。◆[明]徐霖《繡襦記‧偽儒樂聘》:“空勞讀數行書,蹈規循矩沒是非。”

大矩,◆古人認為天圓地方,故稱地為大矩。○《呂氏春秋‧序意》:“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高誘]注:“圜,天也。矩,方,地也。”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语出《孟子·离娄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圓。”■比喻不依据一定的法则,就办不好事情。规,圆规;矩,曲尺。○朱德《要把手工业合作社办好》:“要把合作社办好,还必须依靠党的领导,建立好领导机构,订立章程、条例,照章办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林斤澜《散文闲话》:“不是古人说过‘文无定法’,可是老祖宗也说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標矩(标矩),◆楷模。○[宋][蘇舜欽]《上杜侍郎啟》:“然閣下為世標矩,人所仰屬,坐鎮藩屏,列邑承風,舉動言論,播為儀法。”

白招矩,◆見“白招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