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恨为什么会纠缠(为什么爱和恨老是纠缠在一起-)


01


小妖在儿子木木四岁的时候离婚,独自一人做生意把儿子养大,今年儿子二十六岁了


小妖很爱儿子,觉得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小妖前些年脑出血偏瘫,为了儿子,她每天努力生活,工作


可是母子之间的沟通总是无法如期待中的那么顺畅,为此母子俩都很痛苦


一天,木木在微信群里(小妖也在)艾特夏子:


阿姨 不好意思 很冒昧地打扰您 只是我真的很崩溃 我真受不了

我想请教您一下 看一下是不是我哪里有问题


(事件一)

我妈把我的电话发出去 说家里的生意有事可以打我电话 但是我上班根本接不了电话

我:我上班接不了电话
我妈:你只会说影响到你 根本不会想到一个电话带来的利润的喜悦
我:可是我上班接不了电话怎么办
我妈:难道我们喝西北风吗?
我想问问 我到底哪里有问题了 我真受不了


(事件二)

我:木耳泡了一夜有毒致死不能吃
我妈:那你有想过我晚饭怎么吃的吗?
我:你晚饭怎么吃 那木耳也不能泡一夜
我妈:你又要开始大吵大闹
我什么问题?


02


木木发以上信息的时候,夏子刚好在做咨询,没有看手机


过后看到小妖对儿子说:你这样子是不尊重夏子阿姨


木木很生气:怎么不尊重了,你倒是说啊?


小妖:你这种态度就是对阿姨的不尊重。万一阿姨正在开会、正在处理一件棘手的事情、正在开车、正在午休,你想过你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影响吗?你想过别人吗?


木木:不管在干嘛 是不是可以不看?


难道微信不回完其他事做不了吗?


小妖:你如果想要找夏子阿姨咨询事情,阿姨的咨询收费标准是每小时xxxx元


所以你想想,对她的尊重是什么?


木木:你去吃饭 问问就是不尊重? 你去买衣服 问问就是不尊重?


哪里不尊重了?


以上小妖和木木均为化名,展示的却是许多母亲和孩子沟通过程中的一个场景


03


母亲和孩子是血脉相连的关系,是彼此最爱的人儿


为什么我最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这是夏子在接咨询个案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无论孩子多大岁数,在母亲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只要眼睛没有闭上,当母亲的很难放下那份操心和担心


小妖是个非常自尊自强的人,即使偏瘫住院治疗、经济困难的时候,找夏子咨询,也不允许夏子有任何的特殊优惠


她说:我现在经济困难,只能先付一部分费用给你,等我有钱一定全额还给你,如果你不收我的钱,我就不找你咨询


像小妖这样懂得尊重别人的专业和付出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小妖的人品赢得朋友们的认可和尊重,这也是这么多年她可以靠自己独自抚养孩子的底气


小妖想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孩子,只要有机会,她总要孜孜不倦地传授。


但小妖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何况二十六岁的儿子已经是成年人了,他有自己对世界的独立认知与想法,他渴望得到的是妈妈的认可与看见,而不是一堆大道理和说服


比如事件一


儿子觉得自己在上班无法帮妈妈接电话


小妖可以直接告诉儿子自己因为偏瘫有时表达不顺,怕影响客户对自己的信心,进而影响家里的生意,渴望得到儿子的支持


而不是忙着去说服儿子:你根本不会想到一个电话带来的利润的喜悦


因为这句话听起来更像指责


把孩子当作朋友来商量,一起去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比老想当孩子的人生导师可能是孩子更愿意接受的沟通方式。


事件二


儿子关心妈妈的健康,觉得木耳泡了一夜有毒致死不能吃


小妖如果能心平气和地对儿子说:妈妈收到你对妈妈的关心。


而不是用反问句:那你有想过我晚饭怎么吃的吗?


这样的反问句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是一种抱怨


木木:你晚饭怎么吃 那木耳也不能泡一夜


这句话听起来也是说服,并没有解决妈妈的问题(晚饭怎么解决)


如果木木懂得先表达对妈妈的关心:妈妈,我担心泡了一夜的木耳对您的身体健康不利


后面的沟通就会不一样了


04


为什么最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


因为我们对自己最爱的人总是有很多的期待和渴望。


我们总是渴望对方懂得我们的心,却不愿意用语言去表达。


我们总是期待对方活出我们所期待的那样。


却无法忍受对方用与我们所期待不一样的方式去说话,生活。


这时候我们就会愤怒,我们会崩溃。


孩子的内心:为什么你是这样的妈妈?我这么爱你,你却不懂,你只会和我说道理。


把我当白痴一样的,没完没了的说你的人生大道理。


我实在太崩溃了。


妈妈的内心:为什么你是这样的孩子?妈妈这么宝贵的经验给你,让你少走人生弯路,可是你怎么总是听不进去?


我实在太难过了。


以上便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一些爱恨纠缠的人生剧情


05


我们不懂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渴望,却经常指望对方去改变。


我们脑袋里有一个理想的妈妈,或者理想孩子的模样。


如果对方不按我们的想象去说话或者做事,我们就会感受到挫败和难过。


这种状态在心理学中叫做全能自恋,也被称为全能感,是小婴儿刚出生时的心理状态。


全能自恋是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的术语,他的理论叫自体心理学


全能自恋,就是一个人觉得自己是神,神一动念头,外部世界就会按照自己的意愿给予回应;如果外部世界不按自己的意愿运转,神就会变成魔,恨不得毁了外部世界,这就是自恋性暴怒。


全能自恋和自恋性暴怒都是心理发展水平最低的一种表现,这种人彻底活在一元世界中,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意志,而不能感受到别人和自己一样是平等而独立的存在。


全能自恋是生命的第一动力,人类文明的一切都是它推动的结果,性和攻击性的动力也是它演化的结果。


一个成年人如果还严重停留在全能自恋状态,会变得麻烦很多,因为他的需求和暴怒,都远大于小婴儿;而且成年人的自恋性暴怒一旦变成攻击性行为,易导致严重的破坏。


全能自恋/全能感的特点:当一个人受全能自恋驱使时,会觉得自己一往无前、势如破竹、无所不能,因此思维和行动力都非常厉害,什么都敢想敢做,这推动着他们启动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东西;


可它缺乏理性,非常脆弱,一旦出现一个关键挫败,他们就发现自己的全能神是个幻觉,然后会从全能自恋感跌落成为彻底无助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也会表现得非常糟糕。最好的情况是这样的:全能感并没有从你身上消失,而是转换成了更为成熟坚韧的动力,你能够发起一个又一个的愿望,这时你胆大妄为,但在具体实施中,你又有很好的理性和韧劲,让自己能意志推动这件事的发展,事情就会变得很不同。


当你在关系中觉得受伤,你要有所觉察,自己是不是陷入全能自恋


透过觉察,我们知道世界并不会按照我们个人的意愿去运行,我们可以尊重每个人都如他所示的样子,即使是我们最爱的人,我们也不能要求对方一定要按照我们期待的那样去说话,去生活


这样我们便可避免自己陷入崩溃的状态


愿天下所有深爱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彼此的爱,而不是想像中的相互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