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为什么不进入存储行业(华为存储部门值得去吗)

大家都知道,在新能源车已成为风口的当下,许多其它行业的企业也纷纷下场,跨界造车。

早一点的有已经失败的乐视,近一点的如恒大、阿里、小米等其它领域大厂,都在近几年开始了自己的造车之路。

不过国内有一家科技巨头企业,一边多次表示不会造车,一边频频与汽车企业合作,让人猜不透它到底是造还是不造。

这家企业当然就是华为。4月18日,华为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华为进入汽车行业,目标就是做到第一,因为没人会记住第二。”

这句话一出,被一些媒体转述报道后,许多人不禁猜测,华为这是野心暴露了,果然准备造车,并且还想做第一?

但其实回望华为对汽车领域的涉及,会发现其所谓的进入汽车行业,更多是技术和零部件层面,主要与车企合作,并非单独造车。

2014年,华为在内部设立了车联网实验室。2015年华为与爱立信、英特尔、高通等搭建了“5G汽车通信技术联盟”,整合了AI芯片、计算平台、云服务等服务模块,提供汽车数据一条龙服务(传输——计算——存储)。

到了2019年5月,华为才成立汽车事业部。而2020年年底,因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即业务单元)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调整到消费者业务,从ToB调整到ToC,华为造车的消息也开始广泛流传。

但很快华为就回应,我们不造车,只帮企业造好车。

此外华为的智能汽车BU“云-管-端”架构,云指的是智能车云,管是智能网联;端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

看起来都是技术层面的,确实与独立造车关系不大。

而到了2021年,不少城市的核心商业街上,出现了带华为名号宣传的新能源车,有些路人就以为这即是华为造的车。

但其实,从去年到现在,市面上与华为有关的车,都是华为与其它车企合作推出的。比如去年的极狐阿尔法,小康赛力斯 SF5 以及 AITO问界 M5。

其中极狐阿尔法由北汽主导,应用华为的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小康赛力斯 SF5 由小康主导,华为提供整套软装系统;AITO问界 M5,是赛力斯和华为合作推出,华为参与整车的设计和部分制造。

到目前为止,华为对汽车领域的进军,主要还是和车企合作,为车企提供智能系统、技术、零部件等,也就是华为所说的帮企业造好车。

而余承东说的那句豪言壮语后,还有一句话被不少媒体选择性忽略了,那就是:团队会尽全力帮助紧密合作的车企达到世界第一。

所以至少在目前看来,华为还是没有开始自己造车的。

写在最后:

华为虽然尚未自己造车,但在汽车领域的探索与合作已积累了不少经验。

如果有一天它改变了主意要亲自下场,恐怕也并非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