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在广东深圳发生了一起网约车撞上劳斯莱斯的车祸,事故原因是网约车在掉头时没有注意避让直行的劳斯莱斯,结果导致劳斯莱斯撞上正在掉头的网约车,导致劳斯莱斯左侧车门严重受损凹陷进去,车轮也不同程度受损。
网约车司机秦先生表示,他当时准备左转没有注意看来车,相撞后自己也懵了,劳斯劳斯维修费大概需要近100万。
遇到这样的情况相信大部分网约车司机都会被吓的不轻,如果是兼职跑的私家车保险买的少估计直接要破产了,不过好在这名网约车司机是合规车辆,买的也是300万的营运险,所以不用担心赔偿的问题。
近年来网约车高事故导致保险公司理赔率高居不下,也让很多保险公司开始针对网约车这一特殊投保群体设计不同的保险方式,甚至在部分城市还有保险公司集体为网约车拒保的情况。
今年1月安徽某地的网约车司机在为自己的网约车办理营运保险的时候,保险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涨价,或者直接拒保。甚至有的地方,连交强险也不给出。
进入2月后,保险公司拒保网约车的浪潮还在扩大。大庆某出行平台全职司机在为车辆续保时发现,从2月1日起,原先投保的保险公司停掉了网约车车险。
与此同时,当地其它保险公司也表示不承保网约车。
网约车司机懵了,如果不能续保营运险,车辆不就只能“裸奔”了?如果按私家车来投保,出现事故,保险公司又明确表示不能赔付。
而像他一样有拒保情况的网约车司机,不在少数,另外对于部分用私家车跑网约车的兼职司机而言,同样面临发生事故不能理赔的情况。
为什么保险公司不愿意为网约车承保,答案就是不赚钱!
有媒体梳理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和太保产险经营交强险业务的数据后发现,2006年至2019年末,“老三家”(家庭用车、非营业客车、摩托车)交强险均实现盈利,其中家庭用车经营利润为433.71亿元,远超非营业客车和摩托车。而营业客车和营业货车交强险累计经营利润都为负,营业客车亏损为各车辆类别中最多,累计亏损187.32亿元。
面对巨大的损失压力,保险公司宁愿承担罚款,也不愿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
科技公司大数据显示,相比“两客一危”及城市客运,拒保率最高的营运车辆还是网约车。原因是这些车辆的出险率往往更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北京私家车出险率在14%-16%之间,然而如网约车、自卸货车这类营运车辆的出险率在20%-30%。虽然各地赔付数据不一,但整体来看,出险率却是相似的,而且南方多于北方,南方部分地区赔付率甚至可能达到300%以上。
针对网约车交强险投保困难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产生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保险公司对于车辆风险的不确定。像网约车行驶路程长,行驶路段不固定,时段不固定,时长不固定,再加上天气因素等,导致保险公司无法评估其风险的可能性。
此外,险企应该摆脱单纯走量的发展模式,持续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加速数字化进程,通过运用大数据、车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对营运车辆保险的精准定价能力,以市场化手段真正做到风险与价格匹配,逐步改善营运车辆保险经营状况。
另外对于网约车平台而言,其实这也是一个提升平台增长的机会,与险企合作开发推出针对网约车的定制保险,解决司机的投保续保难题增强司机与平台之间的粘性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