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千瓦柴油机多少钱(柴油机103千瓦是多少马力)

装备轻便动力、自行推进的轮式道路车辆——汽车

中华民国时期有建立汽车工业的构想和行动,终因日本的侵华战争而遭破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尚无汽车制造业,只有一些基础薄弱的汽车维修和汽车配件制造小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和扩展汽车维修和配件制造业,并开始筹划建立汽车工业。

第一汽车制造厂 

1950年3月中央重工业部成立汽车工业筹备组,开展建设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前期准备工作。随后,第一汽车制造厂列入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重点项目。

当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历时3年建成,1956年7月14日第一批解放牌CA10汽车下线,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汽车工业。此处应该有长时间掌声!


中国第一辆自制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下线

解放牌CA10汽车,源自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吉斯150型,装载4吨,最高时速65千米,装6缸水冷5.5升汽油机。最大功率71千瓦。该车坚固耐用,自重偏大、功率、车速及加速性偏低,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对燃料、原材料、外协配套件需求不很高,比较适合当时中国的道路条件和石油、钢铁等相关工业基础薄弱及社会配套供给能力欠缺的实际状况。

一汽采用大批量、机械化流水作业生产方式,工艺水平大体和当时国际上同类型工厂相同。产品单一,相对综合,相对全能,自制件多,工艺构成多,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和车身等主体件从毛坯到成品几乎都自制,约占当时1辆车成本的70%。同时还有工、夹、模具生产和设备维修能力以及电力、蒸汽、煤气、氧气等生产系统,是一个“大而全”的汽车厂,这与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厂外可供资源不足的客观条件相适应。


第一辆红旗牌CA72高级轿车

红旗牌高级汽车 

1957年5月,一汽设计试制出CA71东风牌1.9升中级轿车,后转为开发供中央领导乘用的高级轿车,1958年8月试制出第一辆两排座5.65升红旗牌CA72高级轿车,1964年9月试制出CA770三排座高级红旗轿车。该车造型庄重气派,富民族风韵,发动机最大功率达154千瓦。

1966年国庆节前,CA770送抵北京,替换国家领导人乘坐的进口车,并成为外国国家元首访华的接待用车。

CA30A越野车 

1966年2月一汽设计试制成功三轴六轮全轮驱动越野汽车CA30A。该车是利用苏制吉斯157、解放牌CA10、原型吉斯150的系列车型图纸,结合使用要求和生产条件部分改进设计的产品。它通过性高,牵引力大、车体强,主要用于牵引火炮。同期建设年产3000辆越野车车间竣工交付使用,CA30A投产。

1958~1963年一汽利用CA10陆续开发出自卸车、牵引车、加油车和消防车等底盘系列,后按国家计划向改装车厂提供各类底盘。从此,一汽开始具备解放牌汽车系列产品开发生产能力,扩大了汽车使用范围。

1962年开始研制第二代换型产品CA140型5吨车,经三轮设计试制,1967年5月定型,一汽包建二汽产品时,将此开发技术成果移植到二汽产品上。

提高用钢国产化率

一汽投产之初,造一辆解放牌汽车耗用钢材仅重量的19%由国内供应,其余靠进口。后与几大钢铁企业合作,开发采用中国富有元素的锰硼钢系列,1965年末该钢种通过鉴定、转产,冶金部将之列入产品标准;还合作开发了16锰钢代30钛钢做车架纵梁,大量采用锰稀土及锰冷热轧低合金钢板等,提高了汽车耐用性,降低了钢材用量和汽车自重,到1964年,解放牌用钢国产化率达99.3%。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对一汽自身,对以后相当长历史时期中国汽车的生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保证和推进作用。

一汽改扩建工程 

1965年一汽开始6万辆扩建改造工程,一方面推行专业化,改变“大而全”,把钢板弹簧、车轮等占解放牌总劳动量20%的857种零部件扩散到厂外;一方面实施技术革新,制造新设备和生产线,还进口了少量关键设备。因时值“文化大革命”,扩建工程延迟到1971年完成,共用投资6700万元,当年产汽车60010辆。一汽投产后的创新,为中国发展汽车工业摸到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建设小型汽车生产基地 

1958年“大跃进”运动开始,先后有一些省市的汽车修理厂、配件厂制造汽车,造出各类汽车200余种,后经结构性调整,形成了南京、上海、济南和北京4个较有实力的汽车生产基地。

南京汽车厂

生产跃进牌2.5吨轻型货车。1958年南汽仿造苏制嘎斯51载货车,定名跃进牌2.5吨货车。当时受工艺条件限制,采用铁木帆布混合简易驾驶室,同年还试制了仿苏嘎斯63全轮驱动跃进牌1.5吨越野车。1966年全面完成。后又向10000辆规模发展。


上海牌轿车

上海汽车厂

(1)58-I三轮1吨载货车。

1957年上海组织几方面力量设计三轮1吨载货车,参照日本大发SDF-8三轮车并做多项改进,1958年由上海汽车制造厂投产。

(2)上海牌2吨轻型货车。

上汽开发1.5吨四轮车,后推进到2吨车,1970年投产。

(3)上海牌中级轿车。

1958年9月上汽试制出凤凰牌轿车,翌年9月又参照奔驰220S试制出样车,1965年通过鉴定投产,改名上海牌。该车排量2.2升,最高时速130千米,是中级轿车,成为公务和外事接待用车,1975年上汽建成5000辆生产能力。

(4)交通牌4吨中型载货车。

1958年5月上海重型汽车厂试制4吨车,经改进、试生产、鉴定,1965年投产,1971年建成3000辆生产能力。

(5)交通牌15吨重型自卸车。

1969年上海重汽试制15吨自卸车,1975年形成1500辆生产能力。


济南汽车制造厂

生产黄河牌8吨重型货车。

1959年济汽参照捷克斯柯达706RT设计8吨车,经试验改进、制造工装,1963年通过鉴定投入批量生产。该车装上柴12升额定功率103千瓦柴油机,装载量大、省油、受用户欢迎,是中国首台重型车产品。

为发展配套车用柴油机,长春汽车研究所和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合作设计试制6120柴油机,排量9.5升,额定功率118千瓦,经5年研制,1965年通过鉴定投产。

北京汽车生产基地 

(1)北京吉普。

1958年春,北京汽车制造厂和清华大学合作,参照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甲壳虫小轿车设计,试制井冈山牌轿车,后又利用苏制伏尔加轿车图纸,试制东方红牌中级轿车。1961年发展吉普车,1966年定型,车名北京牌212吉普车。该车四轮驱动,装2.4升最大功率55千瓦汽油机,最高时速95千米,上级批准北汽按年产吉普车4400辆,东方红轿车600辆建设生产能力。1970年前后,北京吉普不仅军用,还成为适合城乡使用的公务车。

(2)2吨轻型货车。

1965年北京市交通局组织开发2吨轻型车,1968年投入试生产。该车平头,装最大功率55千瓦汽油机,最高时速85千米,定名北京牌130。后成为一机部汽车局1975年向全国轻型车厂推荐生产的车型。1973年北京旅行车制造厂利用该车底盘设计生产15座轻客,车名北京牌630。

(3)12吨重型车。

1965年北京新都暖气机械厂试制仿捷克太脱拉T111型10吨车,1972年共生产28辆,当年该厂迁邢台市,厂名长征汽车制造厂,建设年产汽车300辆,配件1000万产值生产能力。后来改型生产太脱拉T138型12吨车,该车装V8额定功率132千瓦风冷柴油机,最高时速71千米,三轴独立悬架全轮驱动,适合沙漠、林区、高寒地区使用。哈尔滨林业机械厂也组织生产过此车型。


北京吉普

其他小批量汽车生产 

①10座天津620小客车

1964年天津客车厂利用北京吉普总成发展10座小客车,1971年列入国家计划试生产,一机部汽车局列入重点开发项目,并同意按1200辆建设生产能力。该车平头,最高时速95千米,车长4.7米。

②10座红星牌小客车。

和天客开发620的同时,北京天河汽车修造厂也利用北京吉普底盘改制10座小客车并投入试生产。1970年该厂迁邢台市,改名河北红星旅行车制造厂,建设500辆生产能力,车名红星620。

③广州红卫牌3.5吨货车。

1966年初广州汽车制造厂得到为二汽先期开发的3.5吨载货车图纸后,试生产。该型车平头,驾驶室可前倾翻,装4.4升最大功率96千瓦汽油机,最高时速90千米,是当时国内性能指标较先进的车型。

上述汽车品种构成了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汽车产品家族的主体,也是改装各类客车、军用民用专用车的底盘来源,并成为中国汽车配套零部件和维修配件生产的目标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