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崇智(许崇智许广平)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黄心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广州许氏家族与中国社会近代化研讨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研讨会通过挖掘广州许氏家族与岭南文化、与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内在联系,让公众进而“读懂广州”。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李若岚认为,当今时代繁衍绵延的许氏家族,其众多成员及后人散布海内外,他们心向国家,关心故里,先辈们形成的爱国爱家传统在他们身上薪继火传、一脉相承。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近现代许氏家族的“千秋家国梦”,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日,许氏后人在拜庭许大夫家庙参观。黄心琳/摄

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高第街的许氏家族,被誉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里走出了多位中国近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重要人物,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红色革命文化基因,对近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00多年来,许氏家族名人辈出:鸦片战争时期广州抗英运动领导者之一许祥光,有“许青天”美誉的浙江巡抚许应鑅(héng),先后官拜礼部尚书、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的许应骙(kuí),辛亥革命元老的许崇灏(hào),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军事助手、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新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许崇清,参加过百色起义的红军将领许卓,鲁迅先生的夫人、社会活动家许广平等均出身于这个家族。

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兼秘书长、鲁迅的后人周令飞认为,广州高第街许氏是广州和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历程的一个见证和标本。他提到,祖母(许广平)的父亲许炳枟,曾经是祖母缠小脚的坚决反对者,但同时反对她跟男孩子一样用官话读书。“这种矛盾的心态,正是当时中国既要独立自强,又不能痛下决心改革的真实写照。”他还回忆起祖母(许广平)和父亲(周海婴)在家里经常用广东话对谈,家里还常做些广东小食,特别是自制的美味萝卜糕,还有吃龙虱时怕到起鸡皮疙瘩的往事。

广州大学教授汤国华指出,文物建筑修复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慎重的研究过程,很多“复原”都要有依据。汤国华归纳了许氏家庙建筑特色有:仪门,许氏家庙全挡、不只是挡中;边廊侧门,造型为庭园式门洞;单坡边廊与波浪形山墙,强化“四水归堂”的效果。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平清表示,关于许氏家族,既要准确揭示其研究意义,更要搞清有关历史真相。为此,他希望广州地区文化研究机构更加重视对许氏贤达著述的搜集与保护,抓紧整理同时代人对许氏家族的相关记载和许氏家族保存的家族资料。

研讨会现场。广州图书馆供图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许氏家族代表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在已完成编纂出版的《广州大典》一期中,就收录了多位许氏家族代表人物留下的精神文化产品。

此次研讨会由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专业继续教育基地主办,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学会、高第街许地七人管理小组协办。研讨会采取线下讨论为主、线上连线为辅的形式,来自8个省的31名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责任编辑: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