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马六长多少米(2013马六长度多少厘米)

视频加载中...

【节目导视】

精准扶贫为沟尔普村、大屋村、阿吼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期:现在生活也改善了,路全部都修好了,比以前的生活好得多了。)

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自主发展的转变,这些村落有着同一个目标。(同期:都希望能够以后发展得更好,能够走得更稳,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多。)

敬请收看本期节目——《变化的乡村》

【解说】近年来,在农村这个最广阔的天地里,我们过去熟悉的乡村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依靠改善了的交通设施,凭借美丽的风光,发展成生态旅游休闲地;有的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变身为层次分明的青翠茶园;有的则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从一贫如洗的穷山寨蜕变成有多种产业支撑的“明星”村落。不一样的乡村,但都有一个脱贫致富的目标。

【解说】走进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的沟尔普村,很难想象这里在几年前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高原穷山村。据了解,2018年,成都市郫都区援藏队来到道孚县后,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旅游开发上给予沟尔普村很大帮扶。如今,村子里铺上了水泥路,建起了农家乐,开起了休闲山庄……2019年,沟尔普村还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和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好村等,现在已经成为过往游客途经道孚时的“网红打卡地”。

【同期】成都市派驻援藏干部 沟尔普村第一书记 夏添

这个村子隔县城只有0.5公里,但是在几年前没有修大桥的时候到县城必须绕行,然后我们村子里的道路就是土路,我们村子里老百姓的藏房其实修的非常漂亮,但是他们是人畜混居,底楼是住牛、马,二楼就住人,然后就是非常的不干净、不卫生。我们郫都区援藏队来了以后,实行小厕所大民生,第一个就是厕所革命,把我们厕所全部进行改建。二就是我们人居环境提升,在我们景观节点上种草、种树、种花,实行了门前三包,我们村子的定位就是搞全域旅游。

【解说】沟尔普村依托区位优势和特色风光,目前已经打造了麦粒神山-沟尔普游客服务中心、圣湖山庄、藏民居庄园、麦粒露营基地、牛栏咖啡等旅游经营项目,统一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壮大集体资产并发挥经济效益。

【同期】圣湖山庄工作人员 马燕

我们圣湖山庄是2018年在沟尔普村上租用下来的,现在整个占地面积是50亩左右,现在我们经营了特色餐饮,还有休闲娱乐这一些,因为是在国道旁,周末的时候我们基本是一位难求。现在的话我们也在做外地的旅游接待,游客慢慢地也增加了。

【解说】除了生态旅游,近年来沟尔普村还发展起了特色农业,目前共建设了冬暖式有机果蔬大棚51个,种植小番茄、西瓜、水果黄瓜、大葱、荷兰豆等。村子里的集体资产也从当初的零发展到如今的近1000万元。

【解说】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来复镇,八年前的大屋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产业无、路不通、收入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同期】四川省高县来复镇大屋社区党总支书记 马六生

应该说在2012年以前,这个地方没有一寸水泥路,也没有一个产业,老百姓是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解说】面对这种情况,市、县、镇三级帮扶干部组团7个工作组进驻大屋村,以“户户见帮扶干部、户户见帮扶措施、户户见帮扶实效”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大屋村的海拔、土壤、气候适合茶叶生产,而且茶叶是全县农业产业支柱之一,因此,该村在扶贫攻坚战中决定了“以茶富农”的工作思路,在全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同期】四川省高县来复镇大屋社区党总支书记 马六生

我们从2013年开始种茶叶,到2015年,我们整个全村种了茶叶4889亩,人平达到了3.1亩。到2015年,我们的茶叶收入就突破了200万元,到2019年,我们茶叶单项收入突破了900万。

【解说】错落有致、郁郁葱葱的茶园把大屋村装扮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气候条件、6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吸引了当地和外地的旅游投资商前来入驻,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农家乐、度假休闲村环境清幽,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别具韵味。不少村民更是尝到了一边种茶一边发展旅游的甜头。

【解说】杨厚富开办农家乐已经三年多了,原来的家离新房不远,只要有客人来,她都会带过去,对比地看一下,让大家都感受到自己的幸福。

【同期】四川省高县来复镇大屋社区居民 杨厚富

你看嘛,这个就是我以前的房子,四个人挤在一间里住起,上厕什么都在一间房里,让人很不好意思,自己看到都觉得不安逸。

【同期】四川省高县来复镇大屋社区居民 李加会

以前这里都是烂公路,烂路,公路没有修,瓦房。现在生活也改善了,路全部都修好了,比以前的生活好得多了。

【解说】大屋村的村民们除了从事农家乐等第三产业外,村上还在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等综合发展方面引进资金,通过合作社与外面的企业合作,不断发展壮大,持续迸发活力。

【同期】四川省高县来复镇大屋社区党总支书记 马六生

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住上了小洋楼,这个地方水、电、路、气、通讯、网络,以及公交全覆盖。

【同期】四川省高县来复镇副镇长 曾中华

通过一产、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大窝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村。

【解说】目前,经过村级建制改革后的大屋社区已引进多家企业,打造以康养、休闲、体验、文创、电商等新业态为主的大雁岭乡村振兴示范区大屋村核心区,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

【解说】阿吼村是典型的高寒彝族聚居山村,村民散落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间台地,交通靠攀岩过涧,下山走一天,上山再走一天,平时“土豆填肚子、养鸡换盐巴”,生产生活物资极度贫乏。全村900多人中,贫困人口最多时有313人,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1500元。

【解说】在帮扶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帮助下,阿吼村引进国网凉山供电公司丽火农业公司,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动贫困户开展劳动竞赛,走上“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发展之路,种植食用百合、贝母、青刺果等,养殖优质绵羊、冷水鱼、凉山金猪等,尤其是药食同源的“阿吼高山甜百合”成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今年,在国网爱心基金的帮扶下,村里特意引进了“一年种”大百合种子,更能有效缩短种植周期,收益更快,后期再通过“线上销售+以购代捐”形式,除去种子购买成本,今年预计可达到10万余元的收益。

不仅如此,阿吼村还修通了水泥路,在荒石坡上建起了73栋“微田园式”易地扶贫搬迁房,家家户户通了电,用上了自来水。截止到2019年底,阿吼村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8979元。

【同期】国网喜德县供电公司驻光明镇阿吼村第一书记 王小兵

包括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带动未来发展的一些项目,都希望能够让阿吼村以后发展得更好,能够走得更稳,老百姓的收入越来越多,我们的集体经济能够有更多的增收,阿吼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解说】精准扶贫为沟尔普村、大屋村、阿吼村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像这样的村落还有很多,它们每天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扶下,这些村落正在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自主发展的转变。

制片人:李杰

编 导:王超

记 者:杨华 尹恒 杨进 伍俊舟(报道员)

配 音:刘嘉磊(实习)

统 筹:王健

监 制:张平锋

出品人:孙志平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