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新秀是什么意思(家族新成员是什么意思)

我们翻开明代的历史,把目光越过边疆的烽火,百姓的悲喜,朝堂的喧嚣,也越过玉河的虹曲,承天门的深邃,奉天殿的金顶,落到大内深处这群女人的身上。她们是宫娥,女官,后妃,是大明朱家天子后院的女眷;她们或卑微,或尊崇,或良善,或险恶,却与高高在上的朱家男人一起,谱写了大明的历史。

朝史暮想之前已经专门写过几位明代的皇后,这次我们聊聊明朝后妃的遴选。

明代后妃卡通形象

相对于之前的汉家王朝,明代外戚的问题并不严重。原因很简单,明宣宗以后皇子皇孙们在后妃的选择上,普遍倾向于平民阶层。所以这些后妃们的娘家势力不大,即使之后贵为皇后,贵妃,她们也只能依附于皇权,娘家的父亲兄弟大多也就拿个虚衔,领份俸禄罢了。

这个做法,其实是朱元璋提议的,并写入了《皇明祖训》里。我们在《明太祖实录》里,也经常能看到类似的说辞,如“天子及亲王后妃宫嫔等,必慎选良家子而聘焉,戒勿受大臣所进”。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吃过亏。

大明建国初,为了拉拢功勋阶层,老朱家与这些开国功臣们大肆联姻,加之朝中派系林立,弄得尾大不掉。之后朱元璋对功勋们各种打压,很多人被搞得家破人亡,这就让老朱家的子女很尴尬。比如你公公或者岳父被自己亲爹整死了,你以后还怎么去面对他们家人。

所以干脆老朱家以后娶媳妇,就找平民人家。

明太祖朱元璋

明代对于秀女的筛选,其实有几个硬性指标的。(秀女这个称呼是在清代定下来的,为了阅读方便,下文皆以选秀,秀女来称呼)

1.秀女的年龄要在14-16周岁之间。

2.在门第的选择上,只限于军籍,户籍和官籍这三类。

3.秀女必须是良善家庭出身,父母双全,且家族无法违纪历史,有良好的道德口碑。

4.秀女需容貌端庄,举止有礼,不得有身体缺陷损伤,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5.秀女必须由嫡母抚养长大。

6.秀女的生辰八字,阴阳五行之说,需与皇室子弟相合。

明代宫廷人物剧照

这六点硬性指标不难理解。14-16的年龄范围,确保了古代女子最佳的生育年龄;门第的选择,大致锁定了秀女的娘家不会有太大的势力,即便是所谓的“官籍”,也只停留在下层官吏中;秀女的出身需要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样貌身段更是极为严苛;至于需要由嫡母养大,则是出于维护封建秩序的考量;最后生辰八字之说,即便是现在很多家庭办喜事,也会找人算上一算,以图心安。

选秀的时候,礼部会向各个地方派出专员去地方做海选。被选中的女子,其父母则会被朝廷要求定时定点地来京报道,期间朝廷会负责她们此行的盘缠。

在后妃籍贯的选择上,明代也有南北之分。有人做过统计,明代前期,大多数的后妃都以南方女子为主。朱棣迁都北京之后,特别是明代中期后,又主要以北方女子为主。

那么明代皇室选秀的过程到底是如何呢?我们以明熹宗为例。

故宫梅花

第一次筛选,海选的妹子们在正月到达京城,人数大概有五千人。妹子们每一百人为列,排好队。太监们开始初步筛选,太高的,太矮的,太高的,太瘦的都从队伍里剔除,这一轮大概要淘汰一千人左右。

第二次筛选,太监们开始检查耳朵,鼻子,肩膀,头发,皮肤等细节,再听妹子们说话,剔除口吃的,口齿不清的,方言痕迹重的,说话声音不悦耳的,这一轮淘汰两千人左右。

第三轮筛选,太监们直接拿出尺子来量,手脚,腰间的比例是否合规,文化素养是否达标,谈吐举止是否有礼,再淘汰一千人左右。

第四轮,由老资历的宫娥出马,开始检查一些身体的隐私部位,这一关最后只留三百人。当然这三百名姑娘可以算是正儿八经的“秀女”了。

明代宫廷人物剧照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

第五轮,这剩下的三百人,还要在宫里生活一段时间,期间有专人负责暗中观察她们的行为举止,稍有不如意便会被淘汰,最后只留五十人。这五十人,基本上已经够格成为皇帝女人了。

第六轮,太后啊,太妃啊,甚至皇帝本人亲自出马,在这五十个人里面选出前三甲成为后妃。

夸张吗?五千个人里取五十,最后五十里面取前三。摸着良心说,身为男人确实有点羡慕明熹宗了。

另外,明代皇室选秀,也分两种情况。

万历皇帝生母李氏(孝定皇后)

第一种,就是给皇帝,皇子,皇孙选老婆的。这就是最典型的选秀,且选择秀女的基数也十分庞大,各方面的考核也最为严苛。

“凡圣上选婚,一后以二贵人陪升”,意思是皇帝选秀女,最后只会选出前三甲。三人中,一人为后,其余为妃。这就算正经牌面上的妻子了。其中的正妻,如果是太子妃,以后丈夫登基了就是皇后;如果是皇孙的正妻,以后也可能是太子妃。

第二种,就是为皇帝填充后宫。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都是由于皇帝子嗣不丰,说白了就是没儿子或者儿子早夭,要选妹子们到宫里来,给皇帝多生几个儿子。据朝史暮想所知,明代出现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大臣们主动上书给皇帝要求的,理由嘛就是早点有儿子,早点固国本。

明代官员

两种情况虽然都是相同的规定,但是后者执行起来会宽松很多,更多的以皇帝的个人喜好为主,而不像第一种,什么太后啊,太妃啊都能插一脚。而且皇子选妃吧,普遍年龄也就16,17的样子,你说这种小孩子选老婆,不还是要多听爹娘的话吗。

那么既然筛选的基数庞大,那些在最后角逐落选的秀女就直接放回家了?当然不是。落选的秀女,特别是那批角逐到三百个名额的秀女,很多人会被留在宫里,再经过一轮筛选,作为大内的宫女或者女官留下来。还记得明光宗朱常洛的生母——王氏吗?王氏原本就是入宫给万历皇帝选秀的,只是落选了,被安排到太后那做活。一般能够在太后身边做事的落选秀女,其实在选秀角逐的时候,成绩已经离前三甲很近了。

这里再普及一个冷门知识点,即皇帝大婚后,在皇后受孕之前,其他的妃嫔们其实是要采取避孕措施的,这个时间大概是五年左右。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嫡母生出长子,尽量避免以后可能出现的夺嫡问题。

孝康皇后 凤冠

但并不是说,胜出的秀女做了皇后,或者在第一场选秀中胜出成了贵妃,便能俘获皇帝的心。女人们的宫斗大剧,是永远没有结局的,所谓的胜利者与失败者也永远只是一个暂时的相对概念。

明宪宗的万贞儿,明神宗的郑贵妃,这些都是在后妃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姐们;还有明英宗废吴后新立王氏,明代宗废汪后新立杭氏,这里面都充斥着后宫的争宠与前殿的政治考量。

“但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这句话很好地阐释了后宫生活女子的悲哀。那些有野心的宫女和女官,都消尖了脑袋往皇帝身边挤,盼着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而那些已经上位的后妃们,则要面对来自皇帝,太后太妃,同是妃嫔的姐们,还有一波又一波竞争者带来的各种压力,其间的百般滋味,也只有她们自己能够明白。

掌握着绝对权力,绝对资源的封建帝王们,用他们手里的权力与资源,用他们个人的喜好,一次次地给后宫的女子们下着命运的审判。即使身为皇后,其用度可能还不如一位普通的女官;即使无名无份,仅仅因为皇帝的尊宠,也可能享受世间最大的荣华。

只能愿,历史上的那些发生在后宫女子身上的悲剧,不会再被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