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笔指什么意思(缠论中的笔是什么意思)

书接上回。。。

我们先把前面讲的内容脉络梳理一下:


缠论是唯一可以被数学证明的技术分析理论,要想从数学上证明,先要解决数据的问题。

真实的交易数据就是一笔笔的成交记录,但不利于分析,所以用K线图来描述价格的变动,使得一条条交易数据转化为平面图形,就将大数据处理问题转化为了几何拓扑问题。但与此同时,K线数据是所有真实交易数据的局部映射,有失真。

解决了数据问题,剩下的就是如何唯一地描述价格波动,或者叫价格的走势, 此时引入了级别的概念,就相当于我们的计数法,用计数法的方式来唯一地描述走势,所以,走势终完美,说白了就是“走势总要进位”,用级别+递归的方式,就解决了唯一描述走势的问题。

K线图是观察走势的显微镜而已,它和级别无关,它只是个工具,为了解决最小级别走势噪音大、信息量多等问题,缠师发明了笔和线段,用它们作为最小级别的中枢的基本构件,主要是为了减少走势分析的工作量、增加中枢结构的稳定性,减少噪音。


接下来我们看看笔和线段是如何增加中枢的稳定性的。

K线是有方向的,收盘价大于开盘价就是向上的,软件里就是红色阳线,反之就是向下的,绿色阴线。为了增加稳定性,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将几根K线合并起来,看大周期的K线图,其实就是将几根本周期的K线按照固定的时间合并起来。但坏处是只能切换到大周期图里看了,相当于把显微镜的倍数调小了。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根据走势,在不改变显微镜倍数的前提下,按照某种规则把几根K线合并处理,笔就是其中的一种规则。我们看一下下方的图:


图中每个小黑棒就是一根K线,共有9根。此时我们就可以忽略每根K线的方向(这就是增加稳定性的体现),只看K线的最高最低价。可以看到,1-5是连续几根K线的高点/低点是逐步抬高的,那么这几根K线的运动方向是向上的,这样就可以将1-5合并,看做是个特殊K线,我们称之为一个向上笔,同理,5-9的高低点是逐步降低的,那么它们的运动方向是向下的,我们就将5-9合并成一个向下笔。

这是笔的粗略表达,为了精确表达,先引入分型的概念,分型简单来说就像麻将牌里的三条


中间K线的高点和低点分别都比左右两侧的两根K线的高低点高,这就叫顶分型。相反,中间K线的高点和低点分别都比左右两侧的两根K线的高低点低,这就叫底分型。也就是把上面的三条倒过来


K线中,就是这样的


但还有的时候,中间K线的高点比旁边的K线高点高,低点比旁边K线的低点低,也就是旁边的K线被它完全包含了,比如:


图中2被1完全包含,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为了消除K线的包含,缠师又引入了一个包含的处理规则:

先确定K线的走势方向,比如上图,由于1的高点和低点都比0要低,所以当前的方向是向下如果方向向下,取有包含关系的两根K线的高点中较低的高点,以及低点中较低的低点,作为新的K线的高低点,如果方向向上,取包含关系的两根K线的高点中较高的高点,以及低点中较高的低点,作为新的K线的高低点,如下图:




如果包含处理后新的K线又与后面的K线有包含关系,就可以继续用这方法处理下去,直到不再有任何包含关系为止。这样经过包含处理之后,所有的顶底分型都会是标准的三条形态。

顶分型中间K线那个最高的点,就叫顶,底分型中间K线那个最低点就叫底。顶分型的顶与顶分型三根K线的最低点之间的区域叫顶分型区间,底分型的底与底分型三根K线的最高点之间的区域叫底分型区间。


那么笔的概念也就可以定义出来:如果相邻的顶分型和底分型之间,有一根独立的K线不被顶分型区间和底分型区间所包含,那么,顶和底之间就称之为一笔。


有了笔,那么,一张K线图,就可以被划分为笔的首尾相连,一个上涨笔后面必然跟一个下跌笔,同样,一个下跌笔后面必然跟一个上涨笔。这样的话,这个K线图就可以被替换成一个折线图,每一个折线就是一个笔。如下图:


所以,笔就相当于没有改变显微镜(K线图周期)的情况下,把N根K线合并成一个有方向的走势结构了!

可以看到,一个上涨笔中,也可以包含多个阴线,下跌笔中也有好多阳线,上涨笔中的阴线和下跌笔中的阳线都没有改变价格运动的方向,所以它们就是噪音,这样只看笔的话,就完全忽略了这些噪音,也就提高了走势基本构件的稳定性。

因此,设计笔的目标以及笔的最大好处就是,在显微镜不变的情况下既能看到更多细节,又可以提高走势基本构件的稳定性,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