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简介(徐志摩的简介和作品)


美好童年

徐志摩出生于富家子弟,徐家是浙江海宁的名门望族,徐志摩也和很多的知名人物是亲戚关系,像前几天刚去世的金庸老先生是徐志摩的姑表弟,据说金庸小说中还有很多人物是以徐志摩为原型的,著名作家琼瑶女士还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徐家在当时有很多的资产,徐志摩的父亲就拥有一座发电厂,丝绸厂甚至还开着钱庄,徐志摩家里也算的上是当时比较有名的大户人家。而徐志摩作为徐家的长房长孙也是颇受家里的宠爱,很小就进入了私塾读书。

徐志摩小时候也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是个很有文学天赋的人,1910年考入了杭州中学堂。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开始发表文章。中学毕业之后1915年又考上了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现在上海理工大学)。可见徐志摩是十分优秀的一个小伙子。

没有爱情的婚姻

作为一个受过新式教育的大才子来说,对于爱情的憧憬也是十分美好的,他对自己另一半的期望是一种美貌加智慧并存的新式女性,他对于爱情也是希望能通过自由恋爱而得到的那种美好的理想主义的爱情。

但是现实却狠狠抽了他的脸。1915年10月,徐志摩就在父母的包办之下娶了上海巨富张润之的女儿张幼仪,当时的徐志摩18岁,而张幼仪年仅15岁。在新式教育的思想之下,徐志摩对于这场婚姻是很排斥的,虽然张幼仪也是个大才女,受过新式教育,十二岁就考入苏州师范学校,后来又成为著名的银行家。但是徐志摩对这场婚姻是十分不满意的,张幼仪不符合他心目中完美女神的形象。没有爱情的婚姻终究是悲剧的。

为了尽少避免和新婚妻子有太多的接触,他在浸信会学院仅仅呆了一年,第二年就去了天津北洋大学,后并入了北京大学,他开始攻读法学又兼修了多门外语课程,并涉猎到了中外文学,又成为梁启超的学生。这个时候徐志摩真的是文采斐然。

但是他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不久在徐志摩父母的安排之下,张幼仪去了北京和徐志摩一起生活,不久之后张幼仪就怀有身孕,徐父徐母十分开心,十月怀胎之后生下了长子徐积鍇,徐家以为徐志摩当了父亲之后会收敛一些,最起码有了责任心,有了孩子之后夫妻二人的生活最起码会更加和睦一些。但徐志摩的表现却是让人大失所望。

遇到完美女神——林徽因

1918年徐志摩再次抛开了张幼仪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独自一人去了美国留学。在美国读了两年书获得硕士学位,之后又去了英国留学,在英国他相识了他这一生的挚爱林徽因。这个时候徐志摩二十三四岁,林徽因正好十七岁。这个时候的林徽因青春有活力,长相漂亮,并且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美貌与智慧并存,这就是徐志摩严重最完美的另一半形象。

而这个时候林徽因已经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婚,但是徐志摩看来只要是没结婚他就有机会追求她。林徽因也在交往中认真倾听徐志摩不幸的婚姻,林徽因也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自己对他不幸婚姻的同情,二人交往十分密切,在这段时期的徐志摩诗兴大发,为林徽因写了很多首诗。其中一首耳熟能详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需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但是现实对徐志摩就是这么残酷,他始终是一个有妇之夫,1920年在徐志摩父母的要求之下,张幼仪携带儿子前往英国和徐志摩一起生活。张幼仪满心欢喜的去到了英国,以为两年不见丈夫对自己和儿子应该是很想念的,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张幼仪的到来却成为徐志摩的负担。在张幼仪晚年的回忆里写道\"我斜倚着尾甲板,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中,这个时候心就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丝巾,虽然我从没有见过他穿西装的样子,但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能看出来,不会搞错的,因为他是人群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表情的人\"。张幼仪对徐志摩的冷淡真是心灰意冷。1921年,徐志摩终于忍不住向张幼仪摊牌表示想离婚,这个时候尤其是还怀有身孕两个月的张幼仪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无尽的打击,而徐志摩面对这样无助地,怀有两个月身孕的妻子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丝毫没有点感情,没有点人性的。张幼仪虽然伤心难过,但是她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面对丈夫的离婚要求并没有挽留,她知道徐志摩是不爱她的,她果断同意离婚,张幼仪去了德国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徐德生。这个时候徐志摩来到德国和张幼仪协议离婚,并同时向林徽因求婚。

这个时候林徽因面临着巨大的心理斗争,因为她不知道她对徐志摩的究竟是不是爱情,林徽因的父母朋友也都反对她和徐志摩来往。这个时候梁思成也向她求婚,表示一定会给她幸福的,林徽因也做出了选择,她选择了梁思成回了国。徐志摩离婚赶回英国的时候却发现林徽因已经离开,徐志摩又快马加鞭回国,求林徽因回心转意,二人还有过一次促膝长谈,但结果就是徐志摩灰溜溜地走了,林徽因嫁给了梁思成。

开始新的感情生活

忘掉前一段感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这个时候徐志摩回到北京之后心情低落,经常到好友王庚家里去做客,一来二去就结识了王庚的妻子陆小曼。陆小曼也是出身于一个世家大户,父亲是北平一个很有名的人物,陆小曼也是十几岁就精通几国语言,钢琴画画长相貌美,是交际名媛。

但是王庚工作比较繁忙,就请自己的朋友徐志摩去陪陆小曼,不久王庚被派任为哈尔滨警察局局长,陆小曼不喜欢哈尔滨,夫妻之间出现了问题,两地分居。丈夫不在,陆小曼就经常让徐志摩陪她出席各种场合,二人就慢慢有了感情。不久陆小曼就和王庚摊牌准备离婚,王庚也是一个识大体的人,知道自己和陆小曼两地分居婚姻一定会出现问题,强扭的瓜不甜,他同意了离婚。

但是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却遭到了双方父母夫人反对,徐志摩父母觉得儿子抛弃妻子还爱上了人妻,简直是丢了全家人的脸,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有钱难买我愿意,最终徐志摩的父母还是同意了,但是为了挽回面子需要几个条件,一,结婚费用自理,二是要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征婚,三是婚后必须要安心过日子。陆小曼的父母也是不同意,但是最终还是和王庚离了婚。

但是爱情和生活还是不同的,他们拥有浪漫的爱情,但是面对生活还是出现了很多的矛盾。陆小曼过得是那种名媛的生活,仅仅靠徐志摩教书的那点工资根本不够,为此徐志摩为了生活,还是一人兼职了三所高校的老师,陆小曼还是出没在各种的交际场上,家里雇佣着保姆,生活比较艰难。最后陆小曼好染上了吸鸦片的恶习。凌晨两三点徐志摩睡梦正酣的时候,陆小曼才回到家中。面对这个徐志摩选择了逃避,他回到了英国,回忆起了他和林徽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这个时候的徐志摩写下了著名的《再别康桥》。

飞机失事,徐志摩遭遇空难

回国之后,徐志摩又想起了林徽因,想起了林徽因是怎么在他落魄的婚姻之中对他的倾听,自己对林徽因的爱情还是只增不减。并且陆小曼抽大烟越来越严重,还质问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关系,这个时候徐志摩特别需要一个人来倾诉,他就想到了林徽因。

1931年11月19日林徽因在北京协和礼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决定要去北京见她一面,他乘坐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去北京,正好赶上大雾天气,徐志摩所乘坐的这架飞机失事,年仅三十四岁的徐志摩就这样去世。

徐志摩去世之后,陆小曼戒掉了大烟,著文悼念丈夫,整理了丈夫一生的作品。

好友胡适对徐志摩的评价是这样的\"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四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汇合在一个人身上,这就是他的单纯的信仰。\"

徐志摩是一个一生追求完美的人,他要求他的另一半一定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人,他所向往的婚姻是通过自由的爱情来得到的,但是上天总是和他开玩笑,父母包办婚姻给她娶了一个一点都不爱的人,而自己爱的人却始终不属于自己,可以说他倾尽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挚爱,徐志摩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