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绪不宁的意思(心绪不宁的意思是什么生肖)

人是有情感的,七情六欲,情绪影响心态。正面的情绪,会使人宽宏大量,做事积极主动,而负面的情绪,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人们的认知,常常会出现错误的判断。

《大学》认为,一个加强修养,关键在于正心。在这里,心不是指人体的思维器官,而是人的思维,也就是人们的认知。

思维意识决定我们的行动,思维的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行为是否有效,而人的思维会受到情绪影响。心被外在的情绪所干扰,就不能正确对待人与事,在行为上就容易出现失误。

《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儒家强调修身就要先正其心,是因为一个人如果被忿懥、恐惧、好乐、忧患等这些负面情绪所笼罩,就会干扰人的正常思维意识,往往会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01 “身有所忿懥(zhì),则不得其正。”

忿懥,愤怒、愤恨。愤怒容易让人丧失理智,让人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怒气的后果很严重莫过于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从前,共工在与颛顼争夺部落帝位中惨败,他十分愤怒,就用头撞击不周山,结果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大地的绳索也断了。因而,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了,江河水流泥沙都朝东南流去。

神人一怒气,天崩地裂,后果很严重,而人一怒,也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三国演义》中,刘备听说关羽被东吴所杀,立马昏厥了过去,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不顾诸葛亮的苦苦相劝,起兵讨伐东吴,结果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一败涂地,败退白帝城,忧伤成疾,一命呜呼。

正是愤怒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害人伤己,清代名臣林则徐为了改掉自己的坏脾气,就写了“制怒”的条幅悬挂在墙上,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发怒。

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的戾气也特别大,觉得自己不爽了,就理直气壮地对看得不顺眼的人或者无辜的人发一顿无名火,自己不痛快,也让别人不好过;生活不如意了,就怨天尤人,觉得自己满腹的冤屈,仇富仇官仇社会,甚至报复社会。

愤怒使人心不正,因为内心愤愤不平,就容易丧失心智,不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待人和事,一冲动就做出过头的事,害人害己。

02 “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担心害怕时,思维意识也容易出偏差。因为心里感到恐惧不安,迫于某种势力,不敢正直地评判是非,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

为人怯懦,面对邪恶的时候感到害怕,做人就不可能正直,在恶势力面前会卑躬屈膝,好一点会委屈求全,让自己受点委屈,不伤害他人;差一点的,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做人做事丧失基本的准则;更可恶的是狼狈为奸,助纣为虐,丧尽天良,干出害天伤理的事来。

孟子提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人要做大丈夫,就要培养浩然正气,因为这正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配义与道”,“集义所生者”。拥有了这样的正气,就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03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

好乐,喜好。人都有兴趣爱好,爱好让人的生活充满了情趣和乐趣。但是,不当的喜爱会妨碍人的行为。

老子说:“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物以稀为贵,稀有货品人都希望能把它弄到手,当正当途径得不到的时候,就会走歪门邪道,做出违德违法的事情。

有的官员附庸风雅,喜欢字画、玉器,觉得很高雅,这种爱好被称为“雅好”。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就抓住了官员的这个软肋,投其所好,对他进行拉拢腐蚀,而那些官员面对“难得之货”没有控制住自己,就被人拉下马。

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有益的爱好有3种,有害的嗜好也有3种。喜欢有节制的礼仪音乐,喜欢称述他人良好的德行,喜欢交结很多贤德的朋友,这都是有益的爱好。喜爱骄奢淫逸的娱乐,喜爱无度的浪荡闲游,喜爱无度的饮宴,而这些都是有损人的德性修养的爱好。

常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喜好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让人从中受益,而一味地追求享乐,纵情于声色犬马,不但有害于身心健康,还会损害人的德行。

04 “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心怀忧虑,患得患失,就不能够正确地做出决断。

中国人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为个人的得失忧心忡忡,就容易被利害遮蔽了双眼。

避害趋利是人的本能,如果为利欲所牵引,见害必躲,见利必上,一心为己,这样的人,做人做事就没有原则。

当他的利益与别人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肯定是与人争利,不管自己的诉求是否正当,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

当国家处于危急关头时,需要他挺身而出时,他绝对不会冲上前去的,更不会为这国家而献身。

不忧虑个人的得失,就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国家的关系。林则徐有一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个不计个人得失的人,为了国家,将生死可以置之度外,甘愿洒热血,牺牲自己的一切,这就是不忧不惧的境界。

结束语

检验一个人是否有文化有道德的最佳方法,就是看他有没有涵养,做人是否过度情绪化。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就会影响到正确的思维意识,从而出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样严重的后果。

心思受到不正当思绪的干扰,不能集中精力,专注于要做的事,对看到的事物熟视无睹,像没看见一样;对听到的事物充耳不闻,像没听见一样;对正在咀嚼的食物食不甘味,根本吃不出味道来。

人如果有很强的愤疐、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容易带上主观好恶去看待人和事,就难以公正地对待人和事会,从而影响正气的发扬。所以修身的关键在“正其心”。

修养不是仪表风度的修饰,而是内在心灵的修行。心正了,意念就坚定,不会为忿懥、恐惧、忧患、好乐等情绪所左右,就能对事物进行正确地判断,从而确保了行为的正确。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我读《大学》:“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