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140空车自重多少吨(东风140卡车自重多少吨)

说到尖头车,相信很多人都将记忆停留在了90年代的车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EQ1092/140-2(东风征服者)。它作为东风EQ140的升级版,在1994年5月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历经了8年及62项改进后全面转产。

在闽南、闽西、闽北地区,这类尖头车的发展延续了数十年,从早期的拉煤车开始就有了它的身影。

那些年的矿山资源大力开采,道路上的运输车也是忙得不亦乐乎,这也是当地小山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别看拉煤、拉水泥搞得浑身脏兮兮的,也就是小山村的卡车司机辛勤劳作,将货物从山区运送到沿海地区。


不仅为沿海区域的建设添砖加瓦,也提升了自己的家庭生活,由土坯小瓦房盖成了独栋小别墅,那些年的卡车司机还是很受欢迎的。

当年买台车十多万,一个普通的家庭不是随便能承受的起的,大多数散户车主都是自己东拼西凑一部分资金,余下的找车行或者是找银行贷款。那时候还没有零首付的说法,买卡车的门槛还是很高的,大家更愿意选购性价比高的车型。


像这类的尖头车,虽然没有舒适性可言,但却非常的受大家青睐,尤其是龙岩、三明、大田区域的煤矿、水泥厂周边。运输物资的尖头自卸车比比皆是,最为高峰的便是以东风征服者为基础改进而来的车型。

从头开始了解EQ140的历史

(1)第一代EQ140

就以我们当地最为常见的EQ140来说,它的历史还得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辆货车开始说起,解放CA10尖头车。在1978年7月15日,二汽首批民用5吨载货车实现了批量生产,它就是陪伴我们几十年的EQ140。

之所以我对EQ140的感情更深一些,就是因为它比一汽解放的CA10更为常见,在我们这个小农村里,早期卡车司机买的车型都是东风为主。

这也让村里人都有一个印象,无论你是买什么品牌的车子,都称之为东风车,可见东风车当时在人民心中的伟大形象。满足了当时交通不便的运输需求,也是它带给老一辈卡车司机不可磨灭的回忆。

(2)第二代EQ140-1

在1986年时,第二代的EQ140-1改进而来,在外观上的区分就是玻璃变成了整体式,取消了原有双片分开的玻璃,减少了视线盲区。

更细致的说,也是这款车开始,才更加的接近平民,在EQ140的时期时,车辆大多还是国企运营的比较多,后期才把运输权限下发到散户。也是有不少卡车司机早期都是打工为主,后面才选择自己买车经营。

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一台EQ140-1底盘的吊车,一直出现到接近2010年才拉去报废,还有许多同款车型的自卸车,从拉煤行业开始,走上了巅峰之路。

那时候的国道被称之为“阴阳路”,重车走的一侧路况很差,空车走的一侧还很平整,这些都是当时的自卸车功劳,虽然路况不好,但现在依旧很怀念。

(3)第三代EQ140-2

在1994年5月,全新一代的东风征服者来了,它的升级可比140-1多得多,也就是这款车的寿命周期最长,后期还有地方品牌以它为基础,升级改进得来了前四后四、前四后六、前四后八、前二后六等车型。

这款车的记忆,就连00后也很熟悉,因为它到现在都还能找到踪影,在零几年的时候,小镇上拉水泥、拉煤的路线上,随处可见的EQ系列尖头自卸车。


在2003年前后,也有很多平头自卸车的出现,也就是东风的EQ153,这两款车可谓是当时的经典,就像湖北的十通汽车,凭借着优越的地区资源。

以最为接近东风汽车的技术以及共享配件,在这款EQ140-2的基础上升级得来,2007年左右出现了大量的前四后四车型,后续带来了前四后六、前四后八车型,都是EQ140-2的同款驾驶室。

那时候除了福达、江环、东风的品牌车辆以外,便都是十通“四不像”车型的身影,虽然在外地大家觉得这种车很陌生,但在闽南地区是最为常见的。

还有一部分车型还挂着东风的车标,实际上东风并没有出过这种底盘的车子,都是湖北十堰十通汽车的力作,该车型皮实耐用、车皮自重低、价格性价比高,深受当地用户喜爱。

直到2016年都还有用户新购车型,不过近几年随着排放升级,它也逐渐被运输行业所淘汰,要想找寻它的回忆,只能去二手车市场了。


这类尖头车没有过多的电子配置,窄小的驾驶室内也没有舒适性可言,简单使用的机械装置才是它可靠的口碑。用的人多了,在当地找配件是十分的方便,随便去一家汽修厂,师傅都会修这类车型,不想成功都难了。

尖头车的优势所在

尖头车比平头车来说,虽然室内空间小了,但是安全性更高,在当时那个多拉快跑的年代,前四后八随便装个50-60吨,根本不存在什么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过硬的驾驶技术以外,车辆可靠的性能也十分重要,相比平头自卸车,尖头车型会更轻半吨多一些,当时的大载车也有不少选用尖头自卸车,在巅峰年代时,一个小山村都有过百辆的尖头自卸车保有量。

后期还有一些带提升桥的尖头自卸车出现,前四后六以及前二后六,甚至前四后四的第二转向桥也会设计成提升桥,这些都是当时治超的载重产物。

在当时没有太多品牌车型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大家更愿意选择便宜又可靠的尖头自卸车,这些车的动力总成都十分统一,玉柴动力+法士特变速箱或东风产变速箱,153后桥是标配。

玉柴发动机对于闽南周边地区的山路运输来说十分适合,拉重载跑山路虽然速度慢,但却很稳定,不容易高温。一辆大载车的使用寿命都可以有6-8年不等。

尖头车的优势太多了,唯一的劣势就是车辆缺少卧铺,驾驶员休息的空间太少,窄小的驾驶室根本很难展开手脚。

甚至有部分袋装水泥运输车,有时候需要搭乘3名装卸人员,都是无法满足的需求,窄小的驾驶室是有史以来的诟病,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对它的热爱。


当然路上可以看到一些带卧铺的尖头自卸车,但是车辆总长度的限制,也使得有卧铺的车型不受欢迎,它的货箱容积更小了,另外自重也会随之加大,短途运输的人们大多数都是不需要卧铺的。

除了另一款经典车型,解放的“绿蛤蟆”,它作为集装箱运输的王者,在各大港口都随处可见,直至现在2022年了,依旧能见到它的身影。

尖头车代表着“时光”

这类低端定位的尖头车,可谓是伴随着国内运输市场数十年发展,或许以后这些老爷车会被新款车型所取代,但我们看到它,就能回想起当年的家乡、当年欣欣向荣的运输业。

这些都是满满的回忆,对于喜欢老车的人,老车代表着味道、故事、情怀跟时光,我们留不住时光,但我们能回忆老车,辉煌的运输年代早已过去了。



现在的运输业苟延残喘,运价低迷的不成样子,当年拉水泥、拉煤炭的路线变得冷冷清清, 很多老师傅赚到钱都改行了,如今的养车人,唯一就是依靠这台车给自己找一份工作,维持柴米油盐的生活,更别提有多丰满的理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