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祥门,位于西安城墙西门以北。1927年,为方便交通,特凿通明城墙而修此门。
唐朝的玉祥门这块地方位于掖庭宫南、内侍省北。
掖庭宫从汉代开始就出现了,基本职能就是给皇帝选妃子用、教育和安排宫女干活儿、以及作为后宫监狱关押不守宫规的后宫女子。
内侍省从名称就可以看出是侍奉皇帝的近侍机构。主要负责传达诏旨,守御宫门,洒扫内廷,内库出纳和照料皇帝的饮食起居等事务的机构。
由于
唐高祖初年的厮杀,人心望治,魏征有诗:“譬如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也。”
在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初,经济凋敝,国库空虚。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10月,李世民为减少宫廷开支,接受了中书舍人李百药的建议。一次释放宫女三千人,令她们“任求伉俪”。
那时唐朝所有的死刑犯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都被集中在大理寺监狱,而皇上会亲自巡视监狱,此时只要有人喊冤,那他的案子就必须重新审理。
公元633年年底,李世民像往常一样巡视大理寺,问了好多死刑犯,没有一个站出来说有冤屈,都说审叛很公正,李世民非常感动,便与390名死刑犯定下了君子之约,约定现在放他们回家,明年秋天再全部回来。
死刑犯们异常感动,回到家后个个表现出了与人为善的一面,第二年的秋天,390名死刑犯一个不少的全都回到了大理寺监狱,李世民非常欣慰,全部赦免了死刑犯。
故白居易有诗,歌颂太宗德政:怨女三千出后宫,死囚四百来归狱。明朝的玉祥门这块地方可是一片安详平和,在历代封建社会中,明朝是社会福利最高的时代。
这个功劳,首先当感谢明太祖朱元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出台了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
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让当时的老百姓老有所依、死有所葬、病有所医!
洪武五年,朱元璋“诏天下郡县立孤老院”,凡“民之孤独残病不能生者,许入院”。明朝所制定的养济标准,给收养的贫老以一定的钱粮布匹。一般是“月给米三斗,薪三十斤,冬夏布各一匹。”年满八十的老人,国家赐给爵位及养老待遇;而现今玉祥门这片地方的北侧,就是明朝最大的养济院。在清朝,现今玉祥门这块地方是一片“武”字当头的场所,是血气方刚少年的武举教场。
为了安定西北边陲,康熙皇帝曾专门来此阅兵,并赋诗《长安行》:大阅三军训甲士,来朝诸部趋蕃王蠲租恤下恩未已,共跻仁寿乐且康康熙皇帝到达西安府后,一方面督促诸皇子和亲兵卫队练习骑射,检阅部队;另一方面,接待来自周边各地拜访的政府官员和地方首领。
在陕西,他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蠲免了陕西积欠的银、米、草、豆等钱粮赋税。康熙在玉祥门这块干的意义最深远的一件事,便是下令建造藏传佛教广仁寺,并亲自为寺庙命名、赐匾“慈云西荫”、挑选住寺喇嘛、撰写《御制》碑、安排寺庙的经济来源、赏赐佛像等等。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广仁寺建成,成为西安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并且康熙皇帝在1705年再次题写“广仁寺”匾额。
1926年北洋军阀吴佩孚部刘镇华率领“镇嵩军”号称十万人马,将西安围城一座孤城。国民军第二军第十师师长李虎臣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合作,在兵力不足敌我悬殊的情况下,同“镇嵩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这就是著名的“二虎守长安”。
刘镇华为了逼迫西安军民投降,在城四周各挖了一条宽深各6米的壕沟,几乎每天都向城里发动猛攻,并先后占领了三桥、韩森寨、龙首村、大雁塔等地。放火点燃了城郊的万亩麦田,大火烧了一个多星期。
长达八个月的包围让西安城内军民弹尽粮绝,死亡人数已达4万多人,刘镇华部丝毫没有停罢之意,欲派空军继续轰炸西安。关键时刻,于右任说服冯玉祥在内蒙古出兵过咸阳进入西安,在城墙的西北部炸出一条豁口,军队进入城里,城里军民得以解救,最后大败刘镇华的“镇嵩军”。
1928年西安军民将城墙的西北角的残缺处,修缮完后,修筑了一座城门,起名“玉祥门”纪念冯玉祥对古城做出的贡献。
冯玉祥和于右任为纪念在围城中牺牲的将士与民众,特意在今天城里的西五路修建了西安革命公园,在祭奠死者的追悼会上,冯玉祥将军发表了演讲,赞扬了西安军民抵抗军阀的革命精神。并将周围一百五十亩地划为革命公园,以作永久纪念。
后来因为冯玉祥和杨虎城在对蒋的态度上一直不和,由于政治的原因,玉祥门先后改名为“中正门”、“西北门”。并且在1934年后是不开放的。
沿着玉祥门城墙外侧行走,后发现这一段城墙上有大大小小的弹孔分布在周围,这里是旧西安城的刑场所在地,子弹打在城墙上留下了许多的弹孔,以前还有很多小孩在玉祥门的城墙下捡弹壳。
如今的玉祥门,已经不再是最初的模样,随着地铁的修建,这里日渐繁华,地铁1号线玉祥门站也修砌了以玉祥门和冯玉祥将军为主题的文化墙,配以祥云、仙鹤、青松和和平鸽,宣扬和平,纪念冯玉祥将军解救西安的丰功伟绩。
门外宽敞的大庆路似乎永远不会堵车,对应着丝绸之路的群雕。张骞通往西域的雕塑威风凛凛的在城外立着。城门内对应着莲湖路。
今天的玉祥门,安宁,平和,门内的环城公园景色优美,人来人往,惨痛的历史已经被如今的欢声笑语所代替。
而那段峥嵘岁月,将永远刻印在这里的一砖一瓦,继续向着世人无声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