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圣之石(七圣之石七)


走在潮汕地区的大街上,时不时的就能看到一家凉茶店,有人说潮汕的凉茶店比药店还多,足以说明潮汕人对凉茶的喜爱程度。

凉茶是一种奇特的饮品,它即不“凉”,也不是“茶”,而是用多种中草药熬制的中药汤。看看每家凉茶店摊前一排排的暖壶,你就知道了,“凉茶”其实是一种热饮(当然也有少数的“凉茶”是在常温下喝的)。因为只有在热的状态下,药效才能最好的发挥,而凉了的茶不但药效不好,还可能损伤脾胃。

每家的凉茶都有自已的独特的配方及制作方法。但大体的功效都是一样的。有清热解毒的、有生津止咳的、有健脾祛湿的、还有清肺化痰的等等。

柜台前一排排的暖壶,是潮汕凉茶的标志

说完凉茶,再说说潮汕地区另一种常见的特色食品——粿

“粿”不是一种食品,而是一类食品,主要是用大米粉(有时还用到面粉、薯粉等)经过加工而制成的食品。比如广东地区的传统糕点“萝卜糕”,在潮汕叫做“菜头粿”;“年糕”叫做“甜粿”;“面包”叫做“面粿,它普遍流行于潮汕地区及福建闽南地区。

“粿”也有时令节性,不同的时节食不同的粿品。元宵节要做“甜粿”,清明节做“朴籽粿”,端阳节做“栀粿”,中元节要做“碗糕粿”,春节做 “鼠曲粿”。“粿”也不单单是一类小吃,也是潮汕人祭祀祖先的祭品, “鼠曲粿”和“朴籽粿”。所以说“粿”不仅是潮汕人的饮食文化的代表,也潮汕人的民俗文化的代表。

“粿”除了类似糕点的小吃外,还有一种类似北方面条的食品——“粿条”,它是把大米糊蒸成薄片,然后切成条状的一种主食。粿条的做法有很多种,“沙茶粿”类似“沙茶面”;“炒粿”类似“炒面”;“粿条汤”类似“面汤”,但潮汕人的“粿条汤”一定要配上牛肉丸、牛肉或牛杂。

红粿

鼠壳粿

“粿汁”的主料叫“粿汁皮”,是米浆蒸熟后晾干,再剪成三角形的一种米食。“粿汁皮”在沸水中煮软,再加入猪肠、猪脚、卤蛋、豆干等配菜,最后浇入酱料和卤汁,就是一碗正宗的潮汕“粿汁”。

汕头“小公园亭”,本名“中山纪念亭”,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汕头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周边五条商业街以“小公园亭”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所以这里是老汕头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

在“小公园亭”排练节目的儿童舞狮队。

百货大楼,原为“南生贸易公司”,是一座7层骑楼,于1932年由华侨李柏桓创建。当时一、二楼为苏广洋杂百货,三、四楼为中央酒楼,五到七楼为中央旅社,所以“南生贸易公司”是综合商业体的先驱。1956年公私合营,改名为“百货大楼”,并安装了汕头第一部电梯。

小公园亭附近的老式建筑。

位于外马路和国平路交汇处的“爱西干面”。早在1945年,“爱西干面”就曾在这里经营,是汕头传统名小吃。

“位于升平路上的“天后宫”,俗称“老妈宫”,是供奉海上女神妈祖的寺庙,初建于清朝嘉庆年间。

“天后宫”帝边还有一座“关帝庙”。

“嵌瓷”潮汕地区三大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其它两个分别是“木雕”和“石雕”。“嵌瓷”就是把各种颜色的瓷片(一般把彩色的碗和盘子),用钳子、剪成合适的形状,然后镶嵌、粘接到骨架之上,使塑造出来的各种人物、花鸟鱼虫、神兽等有了丰富的色彩。这种建筑装饰形式一般用于寺庙和宗族祠堂的建筑之上。

这种装饰艺术起源于明万历年间,因为在那时,陶瓷才开始出现“五彩瓷”。在陶瓷生产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废弃的瓷器,于是一些有心的匠人变废为宝,用这些没用的用来瓷器敲成碎片,用来装饰美化建筑,从而慢慢地形成了嵌瓷艺术。

“天后宫”和“关帝庙”房顶上的“嵌瓷”

房脊上是“二龙戏珠”的造型。

“天后宫”对面是“老妈宫戏台”,创建于清嘉庆年间,每年正月十五和农历三月二十三的妈祖诞辰日,要在这里唱大戏,祭奠妈祖。1930年,被国民政府改为汕头第一市场。

“老妈宫戏台”旁边有一条小巷,里面有潮汕地区的传统名小吃——老妈宫粽球。

外马路上的“观音庙”,这里简直是一座“嵌瓷艺术博物馆”。

观音庙对面的影壁墙,上面是“嵌瓷”装饰的“九龙壁”。

“嵌瓷”壁画——“七圣娘补石、海龙王退潮”

“嵌瓷”壁画——“三星拱照”。

房脊上的“嵌瓷”,是一些民间故事题材。下图是“姜子牙点战”

“狄青平西”

“赵云救主”

“狄青比武”

“二龙戏珠”+“百鸟朝凤”

存心善堂水龙局,建于清光绪25年(1899年)。“存心善堂”是潮汕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慈善机构,解放前汕头五大善堂之一。

这里现在是“汕头消防史馆”,一到三层都是展览室。存放着从清代到解放各个时代的消防工具。下图是消防自行车。车大梁上带着一圈消防水管。

四层是个“瞭望台”,顶部悬挂着一口钟,上刻“汕头存心水龙局”。应该是以前的火警警笛,消防员听到后,立即集合,出发救援。

离开“存心善堂水龙局”,我们去了海滨路,沿“滨海长廊”向东看海景。路过“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

我们面前的水域并不是南海,而是叫“榕江”,它发源于汕尾市陆河县的凤凰山,流经汕尾、揭阳,在汕头流入南海。全长175公里,是粤东地区第二大河流,仅次于“韩江”。

“榕江”对岸是汕头八景之首——“礐:[què] 石风景名胜区”,现为AAAA级旅游区。

有轮渡可以抵达对岸。因在临近“人民广场”,所以这儿叫“广场轮渡”。

跟公交车一样,船票每人一元,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都可以上船。

候船室内人不多。

船分两层,一层主要停放车辆。竟能容纳80辆摩托。

驾驶室

榕江夜景,远处是“汕头礐石大桥”。

船快靠岸时,等待下船的人们。我们就为坐坐轮渡,看看海景,所以到对岸后也没下船,又跟着船回到了“广场轮渡”站。

“人民广场”夜景

“人民广场”音乐喷泉的倒景。

返程路过“汕头市政府”

市政府西边有不少汕头美食。我们品尝了这家的“蚝烙”,味道不错。

提到潮汕美食,不得不提“蚝烙”,它是潮汕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小吃。大到商业综合体,小到乡间集市都有“蚝烙”的身影。它的主料是生蚝,配上地瓜粉、鸡蛋等辅料,烙成小饼的形状,熟透后蘸着鱼露和沙茶酱吃。台湾也有这种小吃,只不过名字不一样,在台湾叫“蚵仔煎”。

晚上选择“福合埕牛肉丸”,在一条叫“福平路”的小巷里,这个品牌在汕头有好几家连锁店,他家的牛肉丸很有名气。

牛肉丸可外卖。

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文章右上角红色“关注”,然后在我的文章或视频中查看。

或者私信我,获取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