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现金在上海算什么层次(100万现金在上海算什么层次的)

楼市已经明显分层。


每个层次的人群都不一样,赚钱方式和首付来源也不一样,这些不同汇聚到一起,构筑了上海楼市分化的现象,更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


这也可以说是楼市的“阶层固化”,这种固化表现在精英和非精英,土著和新上海人,以及不同代际之间。



在上海,楼市大概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预算200w-500w的刚需群体。


这部分人,可以分为这么两类:


第一类,最常见的,外地来沪打拼的年轻人,小夫妻。


如果他们没有背景,纯靠自身,首套房的首付大概率在100万左右,首付完全来自工资和自身收入(副业)积累,总价预算大概在300万左右。


但往往这类年轻人的收入还不低,年收入少说也在20w以上,夫妻年收入在40w以上,难处在于家庭没有支持,所以上车是比较费劲的。


以200w的贷款额,30年等额本息计算,月供是10500元,想保障正常的生活,家庭月收入至少得在3w以上吧。


如果父母和六个钱包能给些支持,他们的首付预算就能高一些,但总价预算也基本上在500w以内。


第二类人,就是上海的动迁户。


现在的动迁和以前不同了,也就是改善下居住环境,一夜暴富不要想了。


这些动迁户的动迁款大多在300w-500w之间,所以他们的买房预算也基本上在这个区间。


因为他们不愿意也没能力背贷款。


这些动迁户如果有地段情节,会在附近买个老公房;没有地段情节,就去郊区买个动迁房,或者直接选房动迁到郊区。


以前是近郊,现在是远郊。


最近两年,工资涨幅不大,动迁赔偿款也没怎么大涨,所以200w到500w的房子涨幅大都一般,尤其是总价300w以内的房子,基本跑输上海大盘。


特别是老破小这类被时代抛弃的产品,很多老破小的价格到现在还没回到2017年的高点。


上海楼市的第二层,是预算500w-1200w的刚改和改善群体。


这里可以细分为500w-800w和800w-1200w两个价位段。


这类购房者大多是置换,或者是外地来沪的,家境较好的年轻人,包括很多留学生。


先说外地来沪首次购房的年轻人,他们的首付来源是老家三四线城市卖掉一两套房子,再加上父母的积蓄,差不多三四百万。


这些年轻人普遍比较优秀,一问工作都是大家熟悉的厂子,小夫妻俩多背点贷款,预算就能到800w。


可以在外环外买个品质次新,或者外环内买个次新房,有孩子的话,也能兼顾个学校。


然后是刚需改善和改善的置换群体,他们的首付来源是卖出上一套房子,换个xq房,改善下居住条件什么的。



上海楼市的第三层,是预算1200w-2500w的高端改善。


这个价位段跨度比较大,因为本质上都算是中产改善,上海这两年豪宅涨幅太猛,2500w已经很难够上豪宅的层次。


这个层级的,大都是置换,老换新,小换大,二换一,或者卖房打新。


比如卖掉一套市区的老大楼,一套郊区的次新房,再加上手里的现金换一套市区的品质次新大三房。


或者孩子上完学了,卖掉xq房,再添点钱去追求一下居住品质。


当然也有一些首次置业的:比如小企业主、大厂的中层,外地落户的家境极好的留学生。


这些人要么企业经营地还不错;要么有一技之长,比如自媒体博主;要么是在大公司内做到管理层,年薪百万;要么是外地家庭条件特别好,留学落户后父母直接给全款买房。



上海楼市的第四层,就是预算2500w以上的豪宅客群。


这批人,基本就是上海和全国的富人,大企业主,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原始股东,明星等等。


这些人套现一些股份,在上海买套豪宅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类人相对数量很少,在全国都是人中龙凤。


但绝对数量很大,14亿人的百分之一是1400万人,千分之一是140万人,他们是一线城市房价天花板不断升高的推手。


而且因为有优质的现金流,有企业背书,这些人在大放水的环境中更容易接到水,比房贷还要便宜的水;


你猜这些水会流到哪里?


最近两年经济大环境虽然不如以前,但依然有一批新兴行业杀出来,造出一大批富人。


比如医疗行业,游戏行业,芯片行业等等。


这些人也都是上海豪宅的潜力买家。


现在算算,去年买了上海市中心豪宅新房的,复兴珑御,翠湖五集,九庐,云锦东方,价格基本都翻倍了。


翠湖四期已经卖到30万一平,上海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需要不吃不喝三年才能买一平米,这种房子和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关系了。


汤臣一品现在前排高层的价格是40多万,未来买到100万/平米也不意外,这是上海最好江景地段。


这些豪宅买家和改善买家的最大区别,是他们有稳定持续的赚钱能力,他们买房不需要依靠置换,而是来自企业带来的现金流。


所以面对稀缺产品,他们很多时候不太会在乎一时的价格。


比如去年以1.75亿总价,27万单价拍下古北壹号楼王的鱼跃医疗创始人,很多人说买亏了。但人家300亿的身家,可能真的不在乎。



可以看出,楼市里各个层次的人赚钱水平,首付来源,收入涨幅都有明显差距。


这是上海楼市各类产品涨幅分化的根本原因,两套刚需房的涨幅跑不赢一套品质改善房,更不用说豪宅。


面对这样分化局面,向上突破(置换)也变得更为艰难。


楼市分层的背后,是财富在分层,人在分层,这是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常态。


很多时候,不同的圈子说同一个话题,像是天方夜谭。


更重要的原因,是资产增值的速度远远跑赢单纯的工资收入。


在上海,两个职场能力相同的人,20年前买没买房,20年后财富的差距可谓云泥之别。


大家可以观察下60后、70后的新上海人,这批人不论从事什么行业,即便是搞装修的,卖水果的蓝领,只要来上海来的够早,在上海买了房结清贷款,基本都有中产的生活水平。


而放到现在,哪怕你硕士毕业,没有家庭支持的话,买房也是很吃力的。


住房已经成为分享社会发展红利、财富分配的主要渠道,也成为社会分化的重要机制。


而在上海,你家住在哪个小区,多大面积,可能比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级,更能判断你的阶层。


以住房为代表的基于财富的阶层认同正在逐步形成,住房产权也成为大家社会地位获得与向上流动的基础。


这也可以说是楼市的“阶层固化”。


上海楼市,你处在哪一层,又将向哪一层靠拢?

大家如果想要在上海买房或是有任何买房方面的疑问,请私信我,回复666,送你价值百万的《上海买房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