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的坡度是多少(30度的坡度是多少)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写。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比例关系,规定符号、颜色和文字注记,把现地地形综合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称为地图。依地图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地图分为普通地图和专用地图。普通地图是综合反映地球表面现象特征的地图。专用地图是反映一种形式几种主题的地图。

一、地图比例尺

(一)比例尺的概念

图上某线段的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叫地图比例尺。如图9-1,图上水塔至亭子两点间的长度为1厘米,实地水塔至亭子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5万厘米,也就是说这幅地图是将实地缩小五万分之一绘制的,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就是

或1∶50000。比例尺是一种没有单位的比值,相比的两个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不能比。地图比例尺的分子通常用1表示,以便了解地图缩小的倍数,如1∶50000即缩小五万分之一,1∶100000即缩小十万分之一。

图9-1 地图比例

(二)比例尺的大小和特点

1.比例尺的大小

根据用途不同,地图比例尺有大小之分。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大小来衡量的。即: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例如1∶2=0.5,0.5就是比值。因地图比例尺分子都是1,所以,比值的大小又依比例尺分母确定。分母小则比值大,比例尺就大;分母大则比值小,比例尺就小。如1∶50000大于1∶100000,1∶100000大于1∶200000。

2.比例尺的特点

图幅面积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其图幅所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小,但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包括的实地范围就越大,但图上显示的内容就越简略。因为地图的精度是随着比例尺的缩小而降低的,所以,地图比例尺越大,则误差越小,图上量测的精度越高;比例尺越小,误差越大,图上量测的精度也就越低。由于用图目的和要求不同,因而地图的比例尺也不同。不同的比例尺,图上长度相当于实地的水平距离也就不一样。

(三)比例尺的表示形式

地图比例尺通常绘注在地图南图廓的下方中央,其表示形式有:(1)数字式,它是用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的。如1∶50000或5

(2)文字式,它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予以说明的。如:“百万分之一”、“二万五千分之一”或“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500米”等。(3)图解式,它是将图上长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的比例关系用线段、图形表示的。图解比例尺有直线比例尺、投影比例尺等。地形图上采用的多是直线比例尺。直线比例尺是用直线(单线或双线)以不同刻划加相应注记表示的图形。如图9-2为1∶50000直线比例尺。从“0”向右为尺身,图形上1厘米表示实地0.5千米,2厘米表示实地1千米;从“0”向左为尺头,图形上1小格表示50米,10小格表示500米。

图9-2 直线比例尺

(四)图上距离的量算

我们了解了地图比例尺,就可以根据图上的长度求得实地相应的水平距离;也可以根据实地的水平距离求得相应的图上长度。部队组织行军和战斗行动时,通常要从图上了解某地段的实地距离,其方法主要有:

1.用直尺量算

用直尺量算距离时,先用直尺从图上量取所求两点间的长度(厘米数),然后乘以该图比例尺分母,即得相应的实地水平距离(米或千米)。其公式为:

实地水平距离=图上长度×比例尺分母

00地形图上量得某两点间的长为2厘米,求实地

例:在1∶500水平距离是多少米?代入公式得:

实地水平距离=2厘米×50000=100000厘米

为了计算方便,可先将比例尺分母消去两个“0”,使厘米变为米。如上例的实地水平距离则为:2×500=1000(米)

若已知实地水平距离,同样可以换算出图上相应长。其公式为:

图上长=实地水平距离÷比例尺分母

2.在直线比例尺上比量

用直线比例尺比量距离时,两脚规、纸条、草棍、线绳等均可做比量工具。先量出图上两点间的长度,再到直线比例尺上比量,即可读出两点的实地水平距离,如图9-3。

3.用里程表量读

在图上量取较长的弯曲距离时,使用指北针上的里程表较为方便。里程表由表盘、指针及滚轮三部分组成,表盘上刻有:1∶2.50000、1∶50000、1∶100000等比例尺的里程分划圈,各分划圈上的数字为相应实地距离的公里数(每一小分划为1公里),如图9-4。

4.图上距离的倾斜改正

(1)按坡度改正。地形图上两点间的距离,都是水平距离。由于地形的起伏,实际距离通常大于水平距离。也就是说,实际距离与水平距离之间有一个差值。将

图9-3 用纸条、两脚规量读距

图9-4 用指北针量读距离

其差值尽量缩小,使之更接近实地距离,称为坡度改正。坡度改正数,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按其理论数值,应改正的数值,如表9-1:

表9-1         坡度改正数表

(2)按地形种类改正。由于平均坡度不易求出,所以,有些部队在实际运用时,通常按实际地形的经验数据来进行距离改正(见表9-2)。由于这种改正方法比较简便、易记,因此部队使用较广泛,其计算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表9-2         按地形种类改正数表

二、方位角

方位是方向。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起,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叫该点的方位角。在军事上通常用密位或度来表示。在军用地形图上有三条指北方向线,一条是地理坐标纵线,称真子午线,一条是平面直角坐标纵线,另一条是磁北方向线。称磁子午线。从某点的指北方向线与三条不同的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分别构成真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磁方位角。称偏角或三北方角,如图9-5。三北方向角共构成十种不同的偏角,在每幅地图上,均绘制有该图的偏角图,以供使用时计算角度的偏差。

图9-5 方位角的种类

三、坐标

(一)地理坐标

确定地面某点位置的经、纬度数值,叫该点的地理坐标。指示和确定某点地理位置,要先纬度后经度,通常用度、分、秒表示。

1.地理坐标网的构成

地理坐标网是由经线和纬线构成。它的构成和起算是全世界统一规定的。纬度以赤道为零起算,向南、向北各90°;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零起算,向东、向西各180°。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都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通过。因此,都可以用相应的一组经、纬度数值指示和确定。

2.地理坐标网的标注

1:2.50000~1:100000地图,只绘有平面直角坐标网。在南、北内图廓线端点注记有纬度值;在东西内图廓线端点注记有经度值。在内、外图廓间还绘有纬、经分度带,分度带的每个分划表示一分。将东、西内图廓间相同数值纬度分划连接起来;将南、北图廓间相同数值经度分划连接起来,即可构成地图坐标网。

3.地理坐标的量取

地理坐标的量取,通常使用两脚规量取。

(二)平面直角坐标

确定平面上某点位置的长度值,叫该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平面直角坐标在军事上应用很广。

1.平面直角坐标网的构成

在地形图上的平面直角坐标网,是按高斯投影绘制的。每投影带的中央经线为纵轴(X轴),赤道为横轴(Y轴),其交点为坐标原点(O)。这样,每一个投影带便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坐标系。高斯投影平面坐标纵坐标(X)以赤道为零起算,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因我国位于北半球,所以纵坐标都是正值。

2.坐标的注记

为了指示和确定点在图上位置,平面直角坐标网要进行坐标注记。图上东、西图廓间坐标横线上的注记为纵坐标值;南、北图廓间坐标纵线两旁标记为横坐标值。

3.平面直角坐标的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主要指示和确定目标在图上位置,也可根据方格估算距离和面积。指示和确定点的位置时,要严格按先纵坐标后横坐标的顺序进行。

四、地物符号

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在地形图上,是用图式中规定的图形、颜色和注记表示的。这些规定的图形符号,叫地物符号。它是构成地图的重要因素,是地图的语言。使用地图,就必须识别地物符号,了解其规律和相互关系。

(一)符号的图形特点及分类

1.符号的图形特点

地物符号的图形,依其图形形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如图9-6。

(1)图形与地物的平面相似。这类符号的图形与地物的下正投射后的平面形状相似,并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正形图形。一般用以表示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居民地、森林、河流、公路、桥梁等。

(2)图形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这类符号的图形与地物的侧面形状相近,所以叫侧形图形。一般用以表示实地面积较小的独立地物,如针叶树、烟囱、水塔等。

(3)图形与地物的有关意义相应。这类符号的图形是根据实地地物的形状,按照象形、会意的方法构图的,所以叫象征图形。具有形象和富有联想的特点,如气象台(站)、变电所和矿井等。

图9-6 地物符号的特点

2.符号的分类

地物符号按其与实地地物的比例关系,可以分为4类:

(1)依比例尺符号(又叫轮廓符号)实地面积较大的地物,如大的居民地、森林、江河与湖泊等,其外部轮廓是依比例尺缩绘的,内部文字注记是按配置需要填绘的。在图上可了解其分布、形状和性质,量相应实地的长、宽和面积。这类符号的轮廓线与实地地物的轮廓相一致,轮廓转折点位置的精度高,可供部队指示目标。但轮廓内的文字注记,并不代表实地物体的真实位置,而只说明物体性质的作用,如图9-7。

图9-7 依比例尺符号

(2)半依比例尺符号(又叫线状符号),实地上的窄长线状地物,如道路、城墙、土堤、通信线等。这类符号的转折点,交叉点是按实地地物精确位置测定的,其长度是按比例缩绘的,而宽度则不是按比例缩绘的。这类符号在图上只能量取相应的长度,而不能量取宽度和面积。其转折点、交叉点可作为方位物和明显目标,如图9-8。半依比例尺符号有:单线铁路、公路、砖石城墙、高压电线、管道等。

图9-8 半依比例尺符号

(3)不依比例尺符号(又叫点状符号)。实地上一些对部队战斗行动有影响或方位意义的独立地物,如突出的树、亭、塔、油库等,因其实地面积很小,不能依比例缩绘在地形图上,只能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其准确位置在符号的定位点上,在图上可了解实地物的性质和位置,但不能量取大小。不依比例尺符号有:三角点、土堆、彩门、鼓楼、水车、古塔等。如图9-9。

图9-9 不依比例尺符号

(4)说明和配置符号。说明和配置符号主要是用来说明、补充上述三类符号不能表示的内容。说明符号是用来说明某种情况的,如表示街区性质的晕线,表示江河流向的箭头等;配置符号是用来表示某些地区的植被及土质分布特征的,如草地、果园、树林、路旁行树、石块地等,如图9-10。说明和配置符号只表示实地某些地物的分布情况,不表示其真实的位置和数量。图9-10中,说明符号有:莲花镇街区的晕线(竖固街区)、莲花河流向的箭头;配置符号有:路旁行树、稻田等。

图9-10 说明和配置符号

(二)注记

地物符号,只能表示地物的形状、位置、大小和种类,但不能表示其质量、数量和名称,因此,还需用文字和数字予以注记,作为符号的补充和说明。注记共有三种:

1.名称注记

(1)居民地名称。大中城镇居民地用“等线体”字;名称用“中等线体”字;农村居民地名称用“仿宋体”字注出;注记一般用水平字列,必要时才用垂直、雁行字列。

(2)山和山脉名称。独立高地、山隘等一般用“长中等线体”字,并以水平字列注在山顶上方;山岭、山脉走向等用“耸肩等线体”字(字的竖划应垂直南图廓),标注在山岭、山脉走向的中心线上。

(3)水系名称。包括海洋、海峡、海港、海湾、江河、沟渠、湖泊、水库、池塘等,都用蓝色的“左斜宋体”字,按地物面积均匀排列注出。

(4)地理名称。岛屿、草原、沙漠、滩礁、海角等,均用“宋体”字;群岛名称用“扁等线体”字,按地形面积的大小和长度适当注出。

2.说明注记

说明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如:水的咸、淡,公路路面质量,徒涉场底质,塔形建筑物的性质等,均用“细等线体”字简注在符号内或一旁。

3.数字注记

数字注记是用来说明地物的数量特征的。数字注记在图上分为分数式和单个数字两种形式。分数式注记中,分子一般表示地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母表示地物的深度、粗度和载重量。单个数字注记,一般表示地物的高度、深度、比高、流速、里程、界碑编号或山隘通行和时令河有水的月份等。里程碑公里数、界桩编号等用“斜宋体”字,其他数字用“正等线体”字,各种数字注记的颜色均与图形符号的颜色一致。

为了提高地形图的表现力,丰富地形图内容,使地形图层次分明、清晰易读,地物符号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地物的性质和种类。目前,我国出版的地形图为四种颜色,其规定如下表:

表9-3          地图符号颜色规定表

(三)定位点的规定

在地形图上,不依比例尺和半依比例尺地物符号,一般都是放大后在图上表示的,因此,这些符号在图上就有个定位点的问题,在图式中都有明确规定。

1.不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点规定。不依比例尺符号主要是指独立地物符号,其定位点的规定如图9-11。

2.半依比例尺符号的定位线规定。半依比例尺符号主要是指线状地物符号,其定位线的规定,成轴对称的在符号的中心线,不成轴对称的符号在底线或边缘上。

(四)识别与记忆符号的一般规律

地物符号虽然很多,但识别和记忆这些符号是有规律可循的,其主要规律是:符号图形的设计,通常是以抽象概括的方法,把复杂地物用有规律的图形典型化,作为设计符号的基础。因此,每个地物符号都具有象形的特点,其符号的图形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地物最有代表性的部位。如气象站符号,以风向标表示;矿井符号,以采矿的风镐表示;水(风)车符号,以水轮或风叶表示等。

二是用容易产生联想的图形。如变电所符号,以房屋的上方示意有电表示;庙、亭和钟鼓楼符号,以我国古代传统的大屋顶建筑形式表示;竹林符号,以象征竹叶的图形表示;石块地,以象征有棱角的三角石块表示等。

三是用象征会意的图形。如:境界符号,因实地无明显形状,故用虚线表示;河流流向和海洋潮流符号,用有指向的箭形符号表示;发电站符号,以发出电输往四面八方的房屋的四角绘有箭形的符号表示等。

图9-11 定位点的规定

(五)识别与使用地物符号应注意的问题

1.地物位置的准确程度

符号在图上是有准确位置的。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其准确程度就会有所降低。但是,重要的点位,如控制点、高程点、线状符号的交叉点和转折点,以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的轮廓线等,即使在比例尺缩小的情况下,其位置依然准确。

2.地物的综合取舍

地形图上的符号一般都经过了制图取舍综合,即数量上的取舍和形状上的综合。因此其形状、数量、分布等并非与实地完全一致。如成片的房屋,在图上是用街区符号表示的;密集居住区的独立房屋有取舍,一般是外围的准确。稻田符号,最上和最下一个梯田坎位置准确;在水网地区,沟渠一般是保留主要的,舍去次要的等。

3.地物的位移

有些线状地物符号,如铁路、公路、街道等,都是宽度夸大了的符号,比例尺愈小夸大就愈利害,这种符号由于宽度的夸大,必然引起两旁其他符号(房屋、独立地物等)的位移。因此,在邻近的符号中,主要的、高一级的地物符号,其位置是准确的;而次要的、低一级的地物符号,其位置可能不准确,但相关位置是正确的。

4.地物的实地变化

实地地物,由于自然和人工的作用,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地图测制工作刚一完成,实地就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因此,使用地图时,除注重地图的内容外,必要时还应作实地调查,或利用最新资料(航空照片、兵要地志等)校正地图内容。

五、地貌判读

地貌,主要是指地球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变化形态,如山地、丘陵地、谷地和草原等。它和水系一起,是构成地图要素的自然基础。在地图上表示地貌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等高线法、晕渲法、分层设色法、写景法及组合法(如等高线加晕渲)等。等高线法,是现代地形图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虽然缺乏立体效果,但能科学地反映地面起伏形态及其特征;能准确地量测地面点的高程和坡度;判定山脉走向、地貌类型以及微型地貌特征(小山顶、凹地、沟谷等),是目前军事上主要使用的地图表示法。

(一)等高线表示地貌

1.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线,是由地面上高程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我们在水库边上,看到水库的岸坡上,有一道道层次分明的水涯线痕迹,随着地形的凸凹、蜿蜒曲折,自然闭合,好像雕刻专家刻画一样。其实,那是水平面上从最高水位到最低水位的变化过程中,撞击岸坡留下的标记。实地水库的水面边线就是一条等高线。从水库的水涯痕迹线我们就可联想出等高线的构成原理,如图9-12。假想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的水平切开,这样,在山的表面就出现了许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线,再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因为同一条曲线上和中点的高程都相等,所以叫等高线。地形图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显示地貌的。

2.等高线表示地貌的特点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等,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

(2)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或同一等高距的条件下,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凹地相反。

(3)在同一幅地形图上或同一等高距条件下,等高线间隔密,实地坡度陡;等高线间隔稀,实地坡度缓。

图9-12 等高线表示地貌的原理

(4)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相应实地地貌形状相似。

3.等高距的规定

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实地垂直距离叫等高距。等高距的大小决定着地貌表示的详略,等高距小,等高线就多,地貌表示就详细;等高距大,等高线就少,地貌表示的就简略。由于实地起伏程度不同,坡度大小不一,因此,等高距应根据地区的地貌特征,地图比例尺和地图的用途等情况来规定。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等高距的规定如表9-4:

表9-4        等高距的规定

4.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四种,如图9-13。

(1)首曲线。又叫基本等高线,是按规定的等高距,由平均海平面起算而测绘的细实线,线粗0.1毫米。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如在1∶50000图上的首曲线应依次为10米、20米、30米……

图9-13 等高线的种类

(2)计曲线。又叫加粗等高线,规定从高程起算面起,每隔四条首曲线(即五倍等高距的首曲线)加粗描绘一条粗实线,线粗0.2毫米,用以数计图上等高线与判读高程。如在1∶50000图上的计曲线应依次为50米、100米、150米……

(3)间曲线。又叫半距等高线,是按1/2等高距描绘的细长虚线,用以显示首曲线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如小山顶、阶坡或鞍部等。

(4)助曲线。又叫辅助等高线,是按1/4等高距描绘的细短虚线。用以显示间曲线仍不能显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间曲线和助曲线只用于局部地区。所以它不像首曲线那样一定要各自闭合。除描绘山顶和凹地的曲线各自闭合外,表示鞍部时,一般只对称描绘,并终止于适当位置;表示斜面时,一般终止于山背两侧。在图9-13中,有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四种等高线。对于独立山顶、凹地以及不易辨别斜坡方向的等高线,还要绘出示坡线。示坡线是与等高线相垂直的短线,是指示斜坡的方向线,绘在曲线的拐弯处,其不与等高线连接的一端指向下坡方向。如图9-14。

图9-14 示坡线

5.高程起算和注记

地形图上的高程,都是从同一基准面起算的。

我国规定:把“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面,高于该面为正,低于该面为负(负值前面加负号),故称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从黄海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高程,叫真高,也叫海拔或绝对高程。从假定水平面起算的高程,叫假定高程或相对高程。由物体所在地面起算的高程,叫比高,它是相对高程的一种。起算面相同的两点间高程之差,叫高差,如图9-15。

图9-15 高程与高差

(二)地貌识别

地貌的外表形态尽管千差万别、多种多样,但它们都是由某些基本形态组成的。这些基本形态是:山顶、凹地、山背、山谷、鞍部和山脊等,如果认识了这些基本形态,识别等高线图就比较容易了。

1.山顶、凹地

山顶是山的最高部位。山顶依其形状可分为尖顶、平顶和圆顶等。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有的环圈外绘有与等高线垂直的短线,叫示坡线。比周围地面低下,且经常无水的低地,叫凹地。大面积的低地称贫地,小面积的低地称凹(洼)地。图上表示凹地的等高线是一个或数个小环圈,并在环圈内绘有示坡线,如图9-16。

2.山背、山谷

山背,是从山顶到山脚的凸起部分,很像动物的脊部。下雨时,雨水落在山背上面就向两边分流,所以最高凸起的棱线又叫分水线。图上表示山背的等高线以山顶为准,等高线向外凸出,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起的连线,就是分水线,如图9-17。山谷,是相邻山背、山脊部之间的低凹部分。由于山谷是聚水的地方,所以最低凹入部分的底线又叫合水线。图上表示山谷的等高线与山背相反,以山顶或鞍部为准,等高线向里凹入(向高处凸出),各等高线凹入部分顶点的连线,就是合水线,如图9-17。山谷横剖面的形状有尖形的、圆形的和槽形的三种。尖形谷的横剖面是上部宽敞,底部近于圆弧状,等高线图形为“U”形;槽形谷的横剖面如同水槽上宽下窄的几何梯形,等高线图形为“V”形。

图9-16 山顶、凹地

图9-17 山背、山谷

3.鞍部、山脊

鞍部,是相连两个山顶间的凹下部分,其形如马鞍状,故称鞍部。图上是用一对表示山背和一对表示山谷的等高线显示的,如图9-18。山脊,是由数个山顶、山背、鞍部相连所形成的凸棱部分。山脊的最高棱线叫山脊线,如图9-19。

图9-18 鞍部

图9-19 山脊

(三)高程与高差的判定

在地形图上判定高程和高差,是根据等高距和高程注记进行的。要判定得迅速、准确,就必须掌握判定的方法。

1.高程的判定

在使用地形图时,经常要判定点位的高程,如炮兵射击,为了确定高低角,就要知道火炮阵地、观察所和目标的高程。图上判定高程的方法是:

(1)先从南图廓外查明本图的等高距,在判定点附近找出控制点或等高线的高程注记。

(2)根据判定点与已知高程注记的关系位置,向上或向下数等高线,并加(减)等高距。

(3)根据判定点所在的位置,判定其高程:当点在等高线上时,判明该等高线的高程就是该点的高程;当点在某两条等高线之间时,应先判明其上下相邻两等高线的高程,再按该点所在等高线间的部位进行计算;当点在高地顶点或鞍部时,先判定该点下一条等高线的高程,再判定该点高程。

2.高差判定

判定两点的高差时,应先分别判定两点的高程,然后相减即为两点的高差。

(四)地面起伏与坡度的判定

1.地面起伏的判定

在图上判定战斗行动区域或行进方向上的起伏状况时,首先应根据等高线的密疏情况、高程注记、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判明各山脊的分布状况和地形总的下降方向,再具体分析山顶、鞍部、山脊、山谷的分布,详细判明起伏状况,如图9-20。其判定根据如下:

图9-20 起伏与坡度判定

图9-21 坡度判定

(1)根据等高线的密疏判定。一般等高线密的地方,坡度陡、地势高;等高线稀的地方,坡度缓、地势低。

(2)根据高程注记判定。高程点高程递增为上坡方向,递减为下坡方向,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向上坡方向。

(3)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与等高线相连接后端是上坡方向,另一端指的是下坡方向。

(4)根据河流绘有的流向符号,从而判断河的上下游,明确倾斜方向;当一组等高线在河流一侧时,靠近河流的等高线低,远离河流的等高线高;当一组等高线横向穿插河流时,上游的等高线是上坡方向,下游的等高线是下坡方向。

(5)根据山的各部形态判定。山顶高、鞍部低;山背高、山谷低;山脊高,山脚低;山地高,平原洼地低等,通过图上各部形态的等高线图形就能判定其高低或上下坡方向。

具体判定时,应根据上述方法,逐片逐段地进行。

2.坡度的判定

坡度是斜面对水平面的倾斜程度,坡度的大小通常以度数表示,也有用百分数表示的。在图上判定坡度时,常用坡度尺量读。

在地形图的南图廓的下方都绘有坡度尺,如图9-21。坡度的底线上,注有1°至30°的坡度数值和3.5%~58%的百分数,从下至上有6条线(1条直线,5条曲线),可以分别量取2~6条等高线间的坡度。量取两条等高线间的坡度时,先用两脚规(纸条、草棍等)量取图上两条等高线间的宽度,然后到坡度尺的第一条曲线与底线间的纵方向上去比量,找到与其等长的垂直线,即可读出相应的坡度,如图9-21,量得大车路的最大坡度为2°。如几条等高线的间隔大致相等时,可一次量取2~6条等高线的间隔,量取几条等高线,就在坡度尺相应的曲线上比量几条,然后读出相应的坡度。

(五)地貌判定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等高线判读地貌起伏时,必须是一组等高线才能进行,单凭一条等高线很难判定地貌的形态;判读地貌形态,量算高程、坡度等,必须在大于1∶100000的地形图上才能进行,因为等高线是经过综合取舍编绘出来的,小于1∶100000的地形图,只能起反映地貌大致形态和高程统计的作用,所以在这类图上量算坡度,就很难做到与实地一致准确;由于等高线之间有一定距离,所以它就无法表示出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地形变化,这就使得一些微小地形遗漏在两等高线之间。因此地图与实地就不可能一模一样,甚至有一些山顶和鞍部的点位以及高程,无法准确判读;有些地区,如山地,由于坡度太陡,等高线十分密集,图上两条计曲线之间很难画出4条线,因此,画图时采用了“合并”或“略绘”首曲线的办法,即两计曲线只绘3条、2条,甚至1条首曲线。遇到这种情况,切不可产生错觉或误解;在地形图上,有时可能出现局部地区等高线图形与实地不符的情况,此时,应根据附近等高线图形和其他图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正确的判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