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款遵驰值多少钱()

大家好,我是品牌哥。

最近,陷入了选题荒,走路、吃饭、刷朋友圈都在想着找选题,快魔怔了,刚好我在逛朋友圈时,看到儿时的小伙伴po出了一辆华晨宝马X3,为他点赞的那一瞬间,触发了这一期华晨的出现。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华晨。

话不多说,咱们这就上宝马车,不对不对,是上车。

上车前,大家要是有想看的品牌故事,可以评论区留言,也可以私信品牌哥。

说起华晨,它曾是中国汽车的标杆企业,赴美第一股,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之初,华晨可算是国内最风光的企业之一。

而如今,好好的企业却破产重组,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不过,华晨的命运,或许从第一辆华晨宝马的车主扣抠掉车标开始,便已注定。

华晨倒闭的事实证明,凡是奉行“拿来主义”的企业,凡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最终都会被市场抛弃。

究竟华晨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个地步,倒是值得聊一聊,现在就开始讲讲华晨背后的故事。

1

要说到华晨的造车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沈阳汽车制造厂。

与一众老牌的地方车企差不多,沈阳汽车制造厂是由沈阳市出资建立,整合了当地的几家机械、汽车配件工厂。

沈阳汽车制造厂最早的任务是仿制一些苏联的载货车,后面也开始自己做一些改制,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制造能力。

1975年左右,沈阳汽车制造厂已经成为国内少有的轻型载货汽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到了1988年元旦,沈阳市以沈阳汽车制造厂为主体,合并了当地一系列企业,共同成立了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华晨的前身。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个时期的金杯汽车与当时很多地方车企一样,设备老旧、人心涣散、生产效率低下,已经开始维持不下去了。

此时一个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奇人"打破了这一僵局,他就是至今沈阳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仰融。

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关于他的传说可谓是千奇百怪。

有人说他扛过枪打过仗,有人说他是经济学博士,也有人说他其实就是个炒股的,机缘巧合"开了天眼"。

但不管怎么说,在金杯汽车最危难的时候,他的华博财务公司出钱拯救了这家地方车企。

随后,仰融成立了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并把自己手上的金杯股票转了过去,再之后他通过一系列运作让华晨成为了金杯的大股东,1992年的秋天,成功在纽交所上市。

华晨也得以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企业。

华晨海外上市这个事是90年代初的故事。

由于当时国内没有活跃的民营企业,并且这次上市涉及到复杂的跨境交易,于是,按照监管部门的指示,这家公司不能是一家民营公司。

于是,仰融把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转让给了一个由人民银行和教育部共同管理的基金会“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人民银行的官员任理事长,仰融任副理事长,他管理公司的一切运作。

请注意,从这个时候开始,华晨已经挂靠在事业单位名下了。

在仰融的领导下,金杯的客车业务进入快速增长期,甚至成了国内轻型客车市场的老大。

而到了90年代私家车市场开始迅速增长的时候,华晨也迅速开始涉足家庭轿车市场。

仰融并非搞汽车的科班出身,但他对市场和资本运作有着非常强的嗅觉。

金杯在市场上所取得的成功,也成为仰融放手资本市场大举扩张最硬的腰板。

在预见到国内汽车市场会迎来爆发期之后,华晨迅速敲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

包括与通用合作生产SUV和皮卡,与宝马合作生产豪华轿车,与雷诺、丰田合作生产经济型小车,与三菱合作生产发动机,甚至还有与福尔德这样的零部件巨头合作开发发动机。

到2000年底,由中国人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华”牌轿车下线,标志着中国人造中国车的时代已经开始。在当时,华晨中华被认为是自主品牌轿车的顶级水平。但由于中华轿车项目没有事先得到原国家计委立项和前国家经贸委批准,直到2002年才获准上市。

自1996年起,金杯客车每年的销售以50%速率增长,从1995年的9150辆迅猛增长到2000年的6万辆,连续多年占据轻客市场销量第一。2000年,金杯客车销售额达70亿元人民币,利润仅次于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

谁也不知道如果仰融专心搞技术、造汽车,今天我们响当当的自主品牌会不会再多一个诸如荣威、比亚迪、吉利又或是长城。

人们逐渐发现仰融显然是志不在此。

“金融到产业,再从产业到金融。”这是仰融经常念叨的一句话。

他还说道:“我给自己定的退休时间是2010年,我一定要在退休前培养100个亿万富翁,1000个百万富翁。”

2001年,带着华晨征战10年的仰融通过多年资本运作打造出了一个在美国、香港、上海3地拥有5家上市公司的华晨系,这个体系的关联公司高达158家。

5家公司的市值接近250亿元,仰融以70亿的身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三名。

随后,他找到了英国罗孚汽车谈合作,提出了一个相当"超前"的构想——

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方提供场地和工人,英方提供技术和设备,所有的汽车都在中国生产,并返销欧洲。

在中国和亚太地区挂中华牌,在欧美地区挂罗孚牌,这样的合作模式前所未有。

此时,仰融觉得这个项目太过宏大,放在拥有大港口的浙江宁波更加合适,想把产能逐步迁往浙江。

于是他与辽宁省政府的关系迅速恶化。

辽宁想留住华晨这个税收大户,又或者是发现了仰融“以造车为手段,以金融为目的”的本来面目。

年代过于久远,双方互相扯皮,真实原因已不得而知。

2002年,又是一个秋天,一夜之间,华晨被一个工作小组收归国有。

仰融被以涉嫌经济犯罪为名批捕,后出逃美国,为贾跃亭之流走出了一条人生新道路。

2003年,仰融状告辽宁省政府,成为建国以来民告官的第一案,而且直接干成了跨国官司。

非常黑色幽默的是,华晨汽车的自主品牌最高光的时刻,就是仰融出逃前后。

仰融或许也没有想到,他达成合作意向的宝马,将成为日后输血华晨的重要来源。

大时代下的华晨集团,在仰融出走之后,负面消息不断。

仰融时期的“四大金刚”——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成为了继任者,出任总裁的是苏强。

苏强上任后,以“立项有误”为由,终止了罗孚项目,为此赔付了2亿多元。

4人共同掌管华晨,可惜并没有形成合力,内斗不断。

团队凝聚力的涣散,直接削弱了这家企业的生命活力,使各方面的竞争力迅速下滑。

2004年,“中华”轿车销量同比下降15%,经营亏损6亿元。

金杯畅销车型“海狮”的销量同比下降18%,失去了蝉联5年的全国销量冠军。

在最坏的结果公布前,2004年7月,4人先后辞职,辞职之前他们分别抛售了手中的股票。

最终,他们把企业抛到生死线上,套现走人。

对此,仰融在2005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评价:“这4个人都是很聪明的,但必须有一个人去带他们,结果4个人都想做头,这4个人就完蛋了。”

华晨一败至此,谁来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呢?


02

几番周折,几许等待,命运终于让华晨等来了祁玉民。

2005年12月底,时任大连市副市长的祁玉民,空降到华晨集团出任董事长。

此时的华晨和祁玉民的相遇,就像一个柔弱女子,嫁给了一个命硬老汉。

真是一树梨花压海棠,梨花散去海棠尽。

官方资料显示:2005年12月祁玉民出任华晨集团董事长,直至2019年3月退休,任期超过13年。

有网友戏称祁玉民上任时华晨亏损80亿,离任时华晨亏损523亿,任上平均每年亏损约33亿,每月亏损约2.8亿……

这位网友还觉得这个董事长他也能干干……

品牌哥想说的是:“年轻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要好高骛远,每个月要把宝马给的利润全花光,再多花2.8亿的kpi,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完成的。就连一月花10亿的王多鱼也会觉得特难吧,毕竟他的10亿不少反赚。”

不过,华晨在祁玉民的影响下一度起死回生,可惜最终还是走向破产重组。

2020年12月4日,据辽宁省纪委监委消息,祁玉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此时,距祁玉民从华晨集团退休已接近两年,距华晨集团2020年11月20日宣布正式破产重组才十几天。

一人身退,巨浪滔天。

祁玉民卸任后,华晨因一连串巨额债务问题,滑向了更深的深渊,并被法院裁定破产。

虽然结局潦草,但祁玉民给华晨带来的并非只有负面新闻。

2005年,祁玉民上任华晨集团董事长之初,有媒体甚至用“天降神兵”“起死回生”等词语形容他的加入。

祁玉民上任后,仅用数天时间就拿到银行7亿元贷款,与此同时积极清理仰融事件“余震”。

为扭转华晨集团严重亏损的局面,祁玉民用官方降价的办法,将在售的中华尊驰售价最高下调4万元;促使新车型骏捷提前半年下线,定价在10万元内,祁玉民将其称为“不合理定价后的价格回归”。

猛药立竿见影。

2006年,华晨旗下汽车销量逾20万辆,同比增长71.4%。

其中,尊驰和骏捷销售5.8万辆,同比增长545%,华晨一举成为汽车销售增长冠军。

祁玉民也荣获2006年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提名奖;2007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但这一举措也遭到很多质疑,业内认为,虽然降价能够提升销量,但是减弱了品牌溢价能力,拉低品牌形象。

祁玉民任华晨集团董事长期间的另外两件大事,也饱受非议。

首先是在是否进行自主研发的战略问题上,祁玉民倡导“拿来主义”。

实际上,华晨汽车常年缺失底盘和发动机核心技术,但在祁玉民看来,自主车企没必要事必躬亲,技术是成熟且开放的,重要的提高整合、集成能力,实现继承创新。

他梦想中的产品,底盘是保时捷调校,造型、内外饰用意大利的,发动机和宝马合作。

三大资源拿来一整合,咔咔咔,自然出好车。

可问题是:华晨的市场本来就是蹭宝马品牌、技术换来的,你靠什么让人家把核心技术拿出来?

左脚踩右脚想上天,逻辑陷入死循环,量子计算机也算不出华晨的最优解。

所以,华晨指望“市场换技术”的结果是,花大价钱不但拿不到宝马真正的技术,甚至连造车基本功都丢了。

比如,中华V7越野车号称10万就能买到的宝马心脏,由祁董亲自站台,但却是宝马淘汰不用的发动机,不但油耗大,做工还差,市场根本不买账。

又如,2017年4月份,号称花了三年、26亿研发上市的华颂7商务车销量只有1台!

因为上市后,有车主居然发现新车的侧滑门都无法关闭严实。

华晨原有自主品牌越做越差,新能源车方面也是一团糨糊。

根据官网消息,2018年,华晨仅有一款中华H230EV在售,续航只有可怜的150km,还不如老年代步车,售价却超过16万元。

车子做成这个样子,被工信部直接取消掉新能源车资质也就不奇怪了。

华晨就这样在畏畏缩缩中,成了竞争对手的成长观察者,旁观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

另一件事,便是开放股比,华晨宝马成为首家由外方控股的合资整车企业。

2018年10月,宝马宣布与华晨打破50:50的股比合作关系,前者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75%。

祁玉民当时的想法是,股比开放后,要让合资企业把蛋糕做大,最起码要翻一番,此外双方股东要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宝马集团要在研发、销售上给予华晨持续的支持。

也就是说,虽然华晨集团占华晨宝马股比降低,但25%的收益会比现阶段的50%更大。

就在此前半年,2018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将于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华晨身中致命一刀,成为新政的第一个试验品。

并不是华晨不想拒绝,而是已经沦为代工厂的华晨没有半点拒绝的底气。

宝马已经与长城签订合资协议,华晨不想分肉,以后恐怕连汤都没得喝了。

失去了华晨宝马的一半利润分成 ,华晨的亏损越发严重 ,上下游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信心也遭遇打击,引发了一系列危机,导致华晨集团走到破产重整的境地。

更关键的是,华晨宝马已经连续14年成为沈阳、辽宁纳税第一大户,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宝马与扶不起的华晨之间如何选择,地方政府心知肚明。


03

如今华晨破产重整,很多人又把曾经的资本大佬仰融搬了出来怀念一番,指责华晨背离了仰融的路线,唱一唱国企不如私营的老调。

华晨有国企病吗?有。

华晨靠躺着就可以赚钱,连年依靠国外合资品牌的连续输血,却自甘堕落,自主业务每况愈下。

但这肯定不是华晨破产的病根。

恰恰是仰融一开始就把华晨拖入“资本依赖症”的泥潭。

仰融一直都把重心放在资本市场,所以接手金杯之时,就只看到丰田在内的著名汽车厂,很多型号都不是自己设计的,宝马奔驰虽然制造精密,但零部件也都是对外采购的,连造型也是交给意大利的设计公司。

但他完全没看到,这些车企都是有自己的看家核心技术,才敢在国际市场讨价还价。

如今宝马回购华晨股份,特斯拉独资,可以预见的是,国内汽车产业的全面开放,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市场无时无刻不在洗牌,在已经破产的公司里面,前有众泰、力帆、海马,以及今天品牌哥说的华晨,不知道下一个会轮到谁?

好的方面是,比亚迪、吉利和长城等国产车品牌正在快速崛起。

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行。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不重视研发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早晚要倒闭。

要倒,还是早点倒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