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匹柴油机多少钱一台(15匹的柴油机多少钱)

齐鲁晚报·壹点文史研究院 郭学军

济柴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厂区大门(济柴宣传部供图)

在济南市文化西路东头路北有一家大型超市。经常来此逛超市的年轻市民可能意识不到,这家超市是由一家工厂的铸造车间改造而成的。超市附近的大片区域,原来属于一家赫赫有名的百年企业,现已整体搬迁至长清区境内的济南经济开发区。它,就是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也就是从前的济南柴油机厂。除了改造成超市的车间,济柴老厂址的大部分生产车间已被拆除,但还保留有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基建科办公楼、单身职工公寓,和1958年建设的职工食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幼儿园、职工宿舍楼,和改革开放之初建设的8800平方米立体仓库等一批工业遗产,见证着济柴的发展历程。经过百年锤炼,济柴这家中国内燃机行业唯一涉足石油钻探领域并唯一获得大功率发动机金牌产品的企业,如今已成为世界知名的石油钻井动力服务商,并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机械工业500强”。

济柴70年历史单身公寓楼具有苏式建筑特点

现在济柴老厂址的工业遗产,主要在文化西路北侧。除了超市占据的铸造车间外,超市西侧的那座二层小楼,曾经是厂里基建科的办公用房,也是现存工业遗产里面的最老建筑,大约建于1950年初期,已有7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小楼还保存着以前的建筑风格,尤其是屋顶和两侧山墙,基本保持原貌。

据72岁的原济柴厂办主任刘继大介绍,这座小楼再早的时候当过厂里的招待所,1976年曾经接待过唐山大地震受伤疏散安置来的20多位伤病员,男女都有。他们在此休养了20多天后,返回原籍。

再往西,分布着济柴的第1、2、3、4、6宿舍区。这些宿舍区的住宿楼大都建设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整体结构保持原样,只是外墙壁刷了一层新漆。其中,一座建于1951年的单身职工公寓楼保存完好。该楼由红砖垒砌,具有苏式建筑特点,现在变成了济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另外,建于1958年的职工食堂主体结构也保存完好,只是现在外租变成饭店进行了装修,看不出以前的建筑风貌了。还有一片建筑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幼儿园,现在变成了一家医院的办公场所。

在文化西路路南,以前的第5宿舍区已经拆迁,原址盖起了一座艺术生活主题购物中心。路南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是改革开放之初建设的8800平方米四层立体仓库楼。“这座立体仓库的建筑体量,在当时的企业里面算是很壮观了。” 刘继大介绍说,后来仓库用不了那么多地方,企业的研究所和宣教中心等单位也进驻此楼办公,现在这里已改造成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场所。

80年前“华丰机器厂”由潍县搬至济南

济柴的前身,是1920年爱国民族企业家滕虎忱创建于山东半岛潍县的“华丰机器厂”,至今已有101年的历史。华丰机器厂从开业之日起,就秉承“货真价实、言不二价、童叟无欺、力矫虚伪”的经营理念,通过自身努力,几年功夫,一跃成为“长江以北第一厂”。

20世纪30年代的华丰机器厂及厂门 (济柴宣传部供图)

据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壮丽一百年》济柴发展简史(1920-2010)记载,自1928年起,华丰机器厂为扩大市场,相继在黄县、青岛、徐州、郑州等地设立分销处,并在济南商埠区购地建房设立营业部,这也是企业第一次和济南发生了联系。此时,企业除营销机械产品外,还生产小型发电机,产品行销全国18个省。

1931年,滕虎忱通过考察发现,市场对动力机械设备的需求很大,于是决定生产柴油机。他率人赶赴上海,花巨资从上海洋行买来英国制造的“布莱克斯登”15马力柴油机,以及德国制造的车床、大摇臂钻床、汽锤、龙门刨等先进设备,将仿制的样机反复拆装,把部件绘成图纸。经过7个月的反复试验,1932年秋,中国第一台15马力柴油机试制成功,华丰机器厂成为我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生产柴油机的企业。随后,又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研制成功40马力柴油机。

济柴早期的工厂生产车间(济柴宣传部供图)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1938年,潍县被日寇侵占,苦心经营18年的华丰机器厂落入日本人手里。

1941年,日寇操控下的华丰机器厂不断遭到敌后抗日武装的袭扰。迫于形势,日本人将华丰所有物资和设备运到济南,在千佛山下南圩子门外,就是现在的济柴老厂址所在地,强占27.5亩土地,以华丰机器厂原样重建工厂,并更名为华丰铁厂,又称历山铁工厂,工厂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军械修理厂。

积极生产军品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据记载,同年10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命令四十四兵工厂(山东化工厂)厂长兼任胶济区兵工厂接收处长,并指派专人接收华丰铁厂,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胶济区兵工厂接收处第一厂。后又改为联勤总部兵工署四十四厂工务处第一所。1946年4月,工厂开始复工,企业生产任务由四十四兵工厂布置,主要是修理步枪、机枪、手枪,同时制造二八式枪榴弹、信号枪以及机器工具的修制,翻砂厂主要生产地雷、手榴弹、炮弹等铸件。

济南战役历史照片(济柴宣传部供图)

也就是在1946年3月,中共渤海工委审查批准成立华丰铁厂党支部,从此济柴历史上开始有了自己的党组织。济柴早期的党组织成立之初,只有6名党员。70多年后的今天,济柴党委所属的23个基层党组织,已经发展有1700多名党员。这些党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都发挥着表率领引作用,成为济柴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济柴在解放战争时期产的炮弹(济柴宣传部部供图)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千年古城回到人民手中。刚刚解放的济南,经济面临崩溃。济南军管会和市政府广泛发动广大工人和市民积极投人迅速恢复生产和支援前线的斗争中。

1948年10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济南军事管制委员会派李长春、翟向前、孙德明、郑维先、侯青山、王治民、马玉峰、杨光明、阎峰路等9人组成军管小组接收工厂,军管组长李长春任厂长,翟向前任书记。工厂更名为“华东财办工矿部济南工业局第一厂”。在军管组的领导下,工厂经过半个月的整顿就全面恢复了生产。由于采取了“三原不动”(即:原职、原薪、原机构)的接管原则,并大张旗鼓地宣传我党的基本政策,调动了工人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工厂的生产效率得到成倍提高。至1949年9月,工厂共生产60毫米迫击炮弹弹体和尾管10万多套,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乃至全国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济柴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国臣介绍,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至今还陈列保存着当年济柴工人积极生产炮弹的现场照片和加工炮弹用的蓝图,这是济柴的一段红色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济柴生产场景(济柴宣传部供图)

1950年1月,工厂生产方向开始由军工产品向民用产品转型,并初步确立了研制内燃机的发展方向。同年11月,工厂更名为“济南第一机器厂”。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工厂接受了上级交给的紧急任务,要在最短时间内制作1300条汽车防滑链条。为保证志愿军的汽车在冰天雪地里跑得又稳又快,全厂职工以极大生产热情夜以继日赶制防滑链,提前完成了这一光荣任务。1952年,企业的产品由原来修配枪械、制造炮弹,转变为生产支援工农业发展的专用机械,主要产品包括:8-25马力柴油机、600公斤柴油打桩机、0.4立方米水泥搅拌机、农用抽水泵和三轮水车等。

1953年8月10日,济南第一机器厂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第四机器工业局领导,同时更名为“济南柴油机厂”。至此,“济柴”这一称呼开始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

济柴柴油发电机组为西藏点亮第一盏电灯

济柴划属一机部四局领导后,企业的发展方向正式确定为:中小型农用和船舶动力所需的200马力以下中速系列柴油机制造。有了目标,济柴广大职工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克服资金、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全力以赴展开新型柴油机的开发试制。1953年8月,试制成功立式3缸60马力低速柴油机,并投人小批量生产。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济柴生产的柴油发动机(济柴宣传部供图)

1953年9月,设计人员参照捷克斯柯达4160中速柴油机样机,测绘仿制立式4缸、750转/分、额定功率90马力的4160型柴油机,并于1954年8月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机械产品制造的一项空白。

1955年,济柴在此基础上又先后试制成功:配备行星式离合装置的4160型船用柴油机,立式8缸、转速750转/分、180马力陆用和船用8160柴油机,以及160柴油发电机组,广泛用于农田排灌、地质钻探、发电和船舶动力,有力支摆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20世纪60年代运输到高原的济柴产品(济柴宣传部供图)

据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壮丽一百年》济柴发展简史(1920-2010)记载,1956年初,根据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第一机械工业部给济柴下达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西藏日喀则发电厂制造两台56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并派人到现场安装调试直至发电。

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后,济柴在一没技术二无经验的情况下,攻克重重技术难关,研制出高原用柴油发电机组。随后,工厂又派专人奔赴日喀则安装调试机组。经过连续奋战,机组终于在上级要求的时间内成功发电。

“可以说,是我们济柴生产的柴油发电机点亮了西藏第一盏电灯,结束了西藏没有电灯的历史!”李国臣自豪地说,也是在1956年,济柴生产的柴油机出口到越南,开创济南市机械产品出口之先河。之后,济柴产品援外出口到缅甸、柬埔寨、尼泊尔、阿富汗、印度尼西亚、朝鲜、古巴等十几个国家。

《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济柴支农好经验

1960年,全国掀起了工业支援农业的运动。根据中共济南市委的决定,济柴与当时的历城县柳埠公社结为工业支援农业的挂钩单位。接到任务后,济柴从人力、设备、技术、物资等方面全方位对柳埠公社进行支援。先后支援柳埠公社铣床、钻床、发电机、柴油机等机械设备21台,小型工具和机械零件1890多件,帮助公社检修机械设备120台次,培训工人51名,并为其成功试制了土拖拉机等农用工具。

1960年大众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济柴支农业绩(济柴宣传部供图)

为了加速农业技术改造,济柴还在广大职工中开展了利用业余时间设计制造农用机械的活动。通过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济柴就成功制造出18台新设备,支援了柳埠公社的工业发展。

济柴在支援农业发展和农机技术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中共济南市委的高度评价。1960年7月29日,中共济南市委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学习济柴经验,掀起工业支援农业新高潮。

济柴生产的180匹马力柴油发电机(济柴宣传部供图)

1960年7月30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标题为《把加速农业发展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济南柴油机厂大力支援农业》的新闻报道,并配发了《工业支援农业的榜样》的社论,大力宣传了济柴在工业支援农业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推动了工业支援农业运动向纵深发展。

可能正是济柴服务农业的业绩突出,1962年10月,国家经委下发文件,济柴划归农业机械工业部领导。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委员长曾在1959年、1964年两次视察济柴。首次视察时勉励济柴,要多生产马力更大、质量更好的柴油机,满足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第二次视察时要求全厂要努力生产品种多、质量好的农用柴油机,积极支援农业生产。

(此图片来自网络)

自主研制Z12V190B型柴油机填补国内空白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相继开发,揭开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新的一页,使中国一举甩掉了贫油的帽子。可当时,我国石油勘探开发所需装备大部分依靠进口。为加快发展国产石油动力装备,石油工业部在全国选择有条件的企业进入石油系统,调整后迅速建成可直接指挥的装备制造基地。经国家计委、国家经委批准,自1964年8月1日起,济南柴油机厂由农业机械部转归石油工业部。1964年10月26日,石油工业部下文,确定济南柴油机厂由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即九二三厂,后改称为胜利油田)领导并参加会战。至此,济柴生产方向由农机生产转向石油勘探动力研制。

那时,我国石油勘探和钻井用的动力设备,主要使用的是老式苏制B₂-300柴油机。济柴划归石油工业部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大修B₂-300柴油机和制造其配件。接受任务后,济柴于1964年10月迅速组建起B₂-300柴油机大修车间。1964年底,厂长夏岐山率近百名干部和管理、技术人员,赴九二三厂参观学习。经过不懈努力,1965年1月21日,济柴完成了三台B₂-300柴油机的大修总装。实验结果显示,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要求,经九二三厂鉴定验收,认定一次投产成功。

(此图片来自网络)

为彻底解决深井钻机动力不足的问题,1965年4月,石油工业部又下达了济柴设计试制大功率柴油机的指示。当时,企业面临着“三无”困难:一是无经验,二是无资料,三是无相应设备。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以程尚敏为代表的济柴年轻一代设计人员,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大功率柴油机总体设计任务。凭借一股闯劲和干劲,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总体设计。为了确保研制进度,在当时特定条件下,研制工作采用了边设计、边加工、边装机试验的方式,同步向前推进。

1965年7月10日,12V190大功率柴油机在试验室一次启动成功。济柴人以大无畏的胆识和气魄,仅用88天时间就研制成功12V190大功率柴油机。为进一步提升性能,济柴又开发试制出更加先进的Z12V190柴油机,功率由原来的882马力提高到1200马力。1970年,Z12V190柴油机通过国家鉴定正式投产。1971年,济柴为了提高动力性能和降低油耗,又在Z12V190柴油机基础上改进设计,试制成功Z12V190B型柴油机,并于1972年下半年正式投产。济柴从此全部转为制造Z12V190B型柴油机。

21世纪济柴研制的新产品调试(济柴宣传部供图)

Z12V190B型柴油机是济柴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应用于石油钻探的大功率柴油机,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大功率柴油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190系列柴油机占据着我国石油钻探动力95%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我国石油钻探的主要动力装备,“济柴动力”可谓名副其实。

“百年老店”瞄准世界一流动力装备服务商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与发展,济柴迎来了“转型的阵痛”。进入21世纪,济柴为克服老厂区面积小,产能不足,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窘况,抓住地方政府“腾笼换业”的机遇,2004年果断在长清区建设新厂房,实施企业搬迁。结果,搬迁后的济柴生产能力倍增,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济柴长清新厂区现在的大门(济柴宣传部供图)

到2011年,受国际油价持续走低和国内市场需求低迷的影响,济柴陷入了长达七年的连续亏损,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7年,济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调整经营思路,全面深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聚焦客户需求和发展短板,全面推进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2018年一举扭转了亏损局面,实现“华丽转身”。2019年企业收入增长25%,利润增长150%,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2020年,是企业创建100周年,恰逢新冠疫情爆发,济柴克服疫情影响,全力保障了企业平稳发展。

济柴长清新厂区鸟瞰图(济柴宣传部供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济柴这家中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百年老店”,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瞄准世界一流动力装备研发制造服务商的目标,稳步向前迈进。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