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局,得布局多久,才能慢慢看出端倪。
对于3月21日刚被深交所披星戴帽的*ST津滨(000897.SZ)而言,5月7日,其主体天津津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津滨发展”)发布的一纸公告,让这只股价羸弱的地产股重回业界的视线。而这则控股公司泰达建设的混改公告,对于*ST津滨的小股东而言,不啻是一道救命符。
《华夏时报》记者从这份公告中获悉,津滨发展控股股东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拟以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天津泰达建设国企混改实施方案已完成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市国资委及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审议程序。泰达控股也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天津泰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批复》,将采取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交易方式,依交易程序公开择优选择战略投资者,于2019年5月8日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信息发布期40个工作日,自2019年5月9日开始计算。
消息一出,*ST津滨在5月8日开盘即以一字涨停报收2.46元/股。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上市地产公司津滨发展打响天津国资混改发令枪,其接下来会引入什么样的战略投资者,*ST津滨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备受关注。当日,本报联系*ST津滨相关部门问及就此次控股股东混改对公司产生影响,公司方面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
“解救”津滨
5月8日,《华夏时报》统计发现,在A股房地产板块共计141家上市企业中,*ST津滨跌涨停前低于2.5元的股价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ST华业(600240.SH),其总市值不到40亿元。*ST津滨作为主业房地产尤其戴着天津自贸区、雄岸概念股、参股金融等多重标签的“光环”上市公司,多年来的经营业绩却鲜有起色,在房地产市场光鲜的时候,其仅实现不亏。而这两年则是接连亏损,终究没能免除被ST的命运。
今年3月19日, *ST津滨发展发布了2018年年报,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下降84.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9亿元,2017年同期为-1.19亿元。同时公司也提醒股票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津滨发展”变更为“*ST津滨”,原因为鉴于公司2017年度、2018年度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
在该公告发布后,从3月21日-23日,*ST津滨连续出现三日一字跌停随后出现反弹。但自4月17后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股价距离2018年10月19日历年最低2.06元/股,仅一步之遥。
在彼时,公司管理层在业绩报告中也表示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下属津汇公司红树湾A项目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而本报告期没有新增确认收入的项目。2018年度公司房地产项目基本处于前期开发建设阶段,无新增可结算收入;受渤钢系债务重整导致轧三钢铁公司对我公司欠款无法按期偿还的影响,2018年度计提坏账准备3340万元;津汇红树湾B项目由于受到地块间路段道路规划变更影响,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2436万元。
“事实上,津滨发展作为天津本地地产股,这几年来的主业经营不好是事实。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津滨发展就只剩下一个壳,如果盘点津滨发展过去数年来的业务布局,其实还是能够看到此次天津国资混改津滨发展被看中,有其深意。”5月8日,一位接近天津国资系统的匿名人士对《华夏时报》分析指出。
据这位人士透露,在此前津滨发展就已经参股金融期货领域,而这些投资都没有反映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报表中。
记者查阅资料显示,津滨发展和天津和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组建和融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5500万元人民币,是天津地区规模最大的期货经纪公司之一;另外投资7600万元参股渤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3.28%;投资2000万元参股恒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3.07%;投资6800万元参股北方国际投资公司4.52%。
随着津滨发展混改消息的发布,在前述人士看来,*ST津滨潜藏的诸多利好,将有可能被未来进驻的战投所看重。
据此次泰达建设集团自身公布混改的方案显示,泰达建设集团将以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2家战略投资者,将泰达建设集团整体改制为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混改工作完成后,大股东泰达控股占比30%,战略投资者一持股40%,战略投资者二持股30%,且明确要求引入的2家战略投资者不得为一致行动人。
由此,泰达建设集团此次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后,将导致泰达建设集团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可能会导致津滨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而由于泰达建设集团本次混改尚未完成挂牌程序,投资者尚未确定。
黑石入股想象
“混改的对象是天津泰达建设,而公告中*ST津滨自己表示,作为旗下控股上市子公司亦不可避免的收到实控人变更的影响。目前泰达建设以持有*ST津滨20.92%的股权排名第一,其后前十大股东都是中证金系列,前十大全流通股东持股总比例也还不到35%;另外一面,*ST津滨股价低盘子小也没有禁售股,这对于控股公司泰达建设转让控股权压力不大。”对此,上海一家大型券商地产分析师孙杰(化名)对《华夏时报》表示。
就在5月7日,有相关媒体曝出,近期泰达建设集团已经在接触知名投资机构香港黑石集团。另外根据泰达建设集团的官网显示,在4月19日下午,泰达建设集团董事长华志忠在格调林泉社区接待了香港黑石集团董事总经理闫岩、上海中富旅居总经理袁野一行,会谈时双方就房地产开发、酒店、公寓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其中,闫岩详细介绍了黑石集团近年来在酒店、公寓等领域的投资情况,期待未来能和泰达建设集团在物流、厂房、公寓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建立良好关系。
“国资国企混改,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保值增值的方式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对于已经上市的资产进行出售或者出让控股权,让上市主体经营权发生变更,国资退出主导地位,同时利用新股东的经营能力实现扭亏并获得分红;另外一种是对于尚未的资产证券化的产业进行多元化股权结构改造,让更多的市场化主题参与其中经营,对国资进行增值。”孙杰分析称。
在孙杰看来,房地产行业的混改由于已经高度市场化,则相对容易一些。*ST津滨的大股东泰达建设集团是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并具有物业管理、会展运营等综合能力,是泰达控股旗下的全资公司。中央对国企混改的政策是处于高度竞争领域的商业类企业,国资既可控股也可参股;对于商业类企业混改的审批权限,地方国有企业由地方政府审批。
“A股地产股中价格最低的*ST津滨,在被天津国资混改”盯上“之后,能不能被退市的命运,能不能在大股东混改完成后看到新股东进驻的迹象,能不能在不经意间悄然变成‘妖股’,都值得期待。”上海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丁凌告诉《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注头条号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